流程图_温室效应答案
专题04 推断题、流程图(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4 推断题、流程图1.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C.尿素属于氮肥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答案】D【解析】A、空气主要含氮气和氧气,所以X化学式为N2,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不符合题意;C.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不符合题意;D.煤与氧气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氮气的沸点-196℃,氩气的沸点-18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先被蒸发出来的是_____(填化学符号);(3)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氧气既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请各写出一点:有利的一面(用途)__ ___,有害的一面__ ___。
【答案】(1)物理变化;(2)N2;(3)混合物;(4)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或医疗急救等);食物变质(或金属生锈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过程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先后挥发而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2)氮气的沸点-196℃,氩气的沸点-18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先被蒸发出来的是氮气:N2;(3)这样制得的氧气是混合物,含有空气中其他物质;(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氧气既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请各写出一点:有利的一面(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有害的一面:食物变质(或金属生锈等)(答案合理即可)。
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2021高考地理环境保护】 温室效应含答案

温室效应1.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海洋可以给予大气热量与水汽,影响气候特征;大气运动可以带动海水运动,产生风海流等,当海水结冰时,风与洋流的关系会被切断。
资料表明,2010-2019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下图所示海域对此反应明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反映到甲海域有( )A.海水盐度降低,洋流加速B.海水盐度降低,洋流减速C.海水盐度升高,洋流加速D.海水盐度升高,洋流减速(2)专家预测,全球气候再持续变暖,可能会使图示海区海水积累过多,进而可能异变而流出到北大西洋。
一旦该入海洋永冻界假设出现,欧洲西部能( )A.气温升高,降水增加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C.气温升高,降水减少D.气温降低.降水增加2.冈底斯山脉横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与喜马拉雅山脉大致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为内陆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
下图是2015—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与面积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冈底斯山冰川以小冰川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雪线海拔低B.山体整体坡度小C.宽广山谷多D.山体破碎陡峭(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冈底斯山冰川数量、面积及冰储量的变化( )A.与气温相比,降水量变化影响更大B.海拔越高,冰川退缩面积越大C.冰湖溃决使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加剧D.直接影响太平洋流域的水量平衡3.天山山区不同海拔地带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天山山区不同海拔地带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不同海拔积雪变化规律为( )A.海拔越高,夏季积雪覆盖率越高B.海拔越高,积雪的面积越大C.海拔越高,积雪覆盖率变化越大D.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大(2)影响天山海拔>5000米地区积雪覆盖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植被D.地形(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山山区( )A.不同海拔地带积雪覆盖率均减小B.低海拔处积雪面积减小C.积雪覆盖率季节变化变大D.高海拔处积雪面积增大4.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
专题21-流程图题-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解析版)

专题21 流程图题1.(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 溶液来“捕捉”(吸收)CO 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大量CO 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______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 溶液,得到NaOH 溶液和CaCO 3,X 的化学式是______。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5)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 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答案】(1)温室效应 22322NaOH+CO Na CO +H =O(2)过滤 漏斗(3)Ca(OH)2(4)氢氧化钠、氧化钙(5)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详解】(1)大量CO 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由流程可知,捕捉室内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2322NaOH+CO Na CO +H =O 。
(2)操作①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 溶液,得到NaOH 溶液和CaCO 3,则X 为氢氧化钙Ca(OH)2。
(4)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氧化钙。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 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2.(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镁铝合金是重要的航天航空材料,下图是由废弃镁铝合金为原料来制备化工原料硫酸镁和硫酸铝的流程:(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操作Ⅰ的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_。
大气受热过程题目(含答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飞机飞行大部分时间需要停留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Ⅲ层底部 D.Ⅲ层顶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4.白天云量增多时,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不变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6~7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7.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 C.③ D.④8.“月夜酷寒”的形成原因与图中有关的因素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9.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10.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11.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专题 14 化工流程图题(解析版)-2021年7月广东化学学考冲A考前专题特训

专题14 化工流程图题★考点列表序号考点考点释义备注1 原料处理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混合、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手段进行预处理。
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解决。
2 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标产物或混合物,反应类型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产率。
3 产品提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产品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要求的产品。
侧重考查学生接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方案评价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及对不同工艺路线和流程的技术经济评价等。
从化学视角感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体会到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典题演练1.“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吹出塔进入吸收塔的物质只有Br2B.从吸收塔流出的溶液主要含HBr和H2SO4C.两次通入水蒸气的作用都是参加反应D.第一次通入Cl2的目的是氧化Br-,第二次通Cl2的目的是氧化SO2【答案】B【解析】通入过量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再鼓入空气和水蒸气使溴蒸气挥发进入吸收塔,但进入吸收塔的还有空气、水蒸气和过量的氯气,A错误;在吸收塔里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所以从吸收塔流出的溶液主要含HBr和H2SO4,B正确;在吹出塔通入水蒸气,有助于溴挥发出去,没有参加反应;在蒸馏塔中,发生反应Cl2+2Br-=2Cl-+Br2,水作为溶剂,使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提供能量,使溴挥发,未参与反应,C错误;第一次、第二次通入Cl2的目的都是氧化Br-,D错误。
2.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造成思维迟钝,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人们常通过摄入海产品或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以保证人体健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
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
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雾霾笼罩时,图中()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③将减弱 D.④将增强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①B.③C.⑤D.②【答案】1.B2.C【解析】1.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雾霾笼罩时,图中①基本不变,A错误;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图中②将减弱,B正确;雾霾笼罩时,图中③大气逆辐射将增强,C错误;雾霾笼罩时,图中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将减弱,D错误。
故选B。
2.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⑤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D错误,C正确。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一定补偿作用,但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
故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①--④--②4.“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②B.①C.③D.④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D4.A5.C【解析】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获得热量后以地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①--④--②,D正确,ABC错误。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读图1,回答1~2题。
图1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两极地区及陆地高山上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 1.C 2.A第1题,全球“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之后地面向外辐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之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形成“温室效应”。
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能量,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会使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径流量增加。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
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
图2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湖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23.青海湖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700年B.3900年C.6900年D.8300年4.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解析] 3.D 4.A第3题,水位最低时,通常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
第4题,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湖水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图3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5.下列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则下列几个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 5.B 6.B第5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
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PPT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 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 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 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 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 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 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 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 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 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 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 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 室 效 应 示 意 图
温室效应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 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 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 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 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 球表面气候变化。
(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 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 病
(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 低地被淹 • 海岸被冲蚀 •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 地下水位升高 •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
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人体健康:(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 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 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 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步
Rising temperatures will melt snow and ice, and sea levels will rise.raise 养育(抽象)
rise 水位等上升(具体)
第6步
Many of the Earth's towns and villages are built on the coast, and a rise in sea level will spell disaster for them. 切忌个人感情的抒发~~!!!
表示顺序的连接词(Sequencing Words)
过程 process/procedure 各个阶段和步骤 stage/step 第一步 In the first place、To begin with、 In the first stage 中间的步骤 Then、Next、After this/that 最后一个步骤 Finally/Lastly 平行的步骤 At the same time、Meanwhile
第2步
=diliver , discharge,exhaust
These factories emit huge
clouds of smoke, which
pollute the atmosphere. The
somke is composed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ases.
流程图
yeliya 李烨
数据类
非数据类地图题map,流程图flow
流程图写作要点
流程图一般是一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所以考 生们应该从第一张图按照顺序依次进行描述,直至 最后一张。
流程图的写作构思: 1、Introduce the Diagram 2、Highlight the main points 3、Giving the detail
题目改造
五分表达:
The chart
(that)…该图呈现出…
The chart shows (that)…
The figures/statistics
(that)…
The diagram
…
The chart
(that)…
chart 图表 figures 数字,图表 statistics 数据
diagram 图表 graph 图表,曲线图
V3:郑晓昀
第一段:
V3:郑晓昀 The picture show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greenhouse effect. With the increased use of fossil fuels for industry and transport and a large scale of deforestation, carbon dioxide and膨胀,ot增h大er,增多 greenhouse gases in atmosphere are swelling. with 引导的是一个伴随性状语从句,虽然是一句话, 但是在整个大句子里只作为状语,不能当作主谓宾, 后面应该加上一个完整的句子,即包含有主谓宾的 主句。
二手资源 resource
V2:邹皓轩
第一段:
V2:邹皓轩 The picture shows the deforestation and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such as oil,coal, which are used for manufacturing and transportation ,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n atmosphere.
趣数据。
The graph describes the trend/process of …这个图描述了…的趋
势/过程
As is shown/demonstrated/exhibited in the chart/diagram/table…如图所示…
According to the chart …根据这些表格… As is shown in the table…如图所示…
注意2 “绕开”专业的概念表达
在流程图中,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比 较专业的概念,考场上一时想不出对应的英文,这 时候要善于利用已知的简单词汇,试着把这些“专 业”的概念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不知道怎样表达“房间通风”(ventilation)这个概念,我们可 以说“air moving through the house”来说明,不知道怎样说“斧 头”和“锯子”(axe and saw)我们就用“special tools”来绕过, 虽然不是描述得很精确,但总比不写或写错了要好。
由图可见
五分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t is clear from the ...that ...
we can see from the ...that ...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 that ...
the ...
that ...
六分表达:
The graph provides some interesting data regarding…该图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有
题目改造
高分表达:
From the table/chart/diagram/figure, we can see clearly that…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
的看到…
范文
V1:原文 the diagram shows what might happen to the Earth if people continue to burn fossil fuels and cut down forests. The cycle begins when factories use fossil fuels such as coal, gas or wood as a source of energy in manufacturing.
谢谢观看! 2020
第3步
obstruct v.妨碍 block v.阻碍
These gases trap heat which would normally escape into space, thus produc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
第4步
The warming increases water vapour in the air, and more heat is absorbed into the atmosphere.I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continue to pour into the atmosphere unchecked, the world will warm rapidly.
注意1 被动语态
流程图表现的是客观的工作流程或事物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用“We should/must/need to do sth.”的主动语态,改为“Sth. Should/must/needs to be done”这样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的恰当搭配,可以使文章显得 更具有客观、和学术化色彩。 某产品加工---被动 某事物的发展过程---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