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新生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新生儿评审模板

附件2儿童死亡报告卡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死因分类编号01 痢疾 13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05 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他先天异常 29 其他意外06 白血病 18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07 其他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09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11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他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12 腹泻 24溺水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编号:省市(地)县(市、区)病历号评审组级别:(1)省(2)市(地)(3)县(市、区)评审专家签名:、评审组长签名:卫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卫计行政主管部门盖章:评审日期:年月日本报告由评审组完成。
应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新生儿死亡诊断及诊断依据(a) 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依据:(b) 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依据:(c) 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依据:(d) 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依据:根本死因:二.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应包括:诊断与处理、辅助检查、护理、操作、病历记录、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设备、药品、规章制度、科室协调、仪器设备维修、设备运转、病历管理、重症抢救组织等方面。
三.评审结论:以首次就诊的医院(包括出生医院)作为评估起点。
1.该新生儿死亡为:(1)可避免(2)创造条件可避免(3)不可避免2.详细描述理由:四.建议根据评审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制度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制度
一、在医院、保健部领导下,承担临汾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二、有专人负责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三、严格执行国家、省级及市级方案。
四、按时完成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包括季报表、年报表、质控调查表、死亡报告卡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更正。
五、做好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按时完成监测工作的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控制报告》和《反馈报告》,及时上报。
六、督促县级做好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市级质量控制,给予监督评估。
七、每季度进行一次院内监测漏报调查,检查各类表卡填写正确与否,并做出调查小结。
八、定期收集院内儿童死亡报告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表、危重儿自动出院登记表,及时反馈给各县市。
九、做好网络安全维护与信息管理,纸质资料及时归档,注重数据安全和保密工作。
1。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5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
为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现状,加强死因分析与监测,研究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主要死因的分布及主要社会、医学问题,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贵州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及贵州省加强妇幼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我院出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由经治医师及时、准确地填写有关报告卡,所在科室须在一周内组织死亡病历讨论,详细记录讨论经过,并将讨论意见填写在“科内自评”一栏中,科主任审核病历后送交预防保健科。
二、预防保健科应审核病历,如发现有漏项、错项,有权责成所报科室补填和修改。
三、预防保健科应在一周前将死亡病历提交医院儿童死亡评审小组成员预审,然后,按时(每1~2月)组织一次死亡评审会议,最后由预防保健科将该院评审小组的讨论意见填写在“院内自评”一栏中。
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

附件1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请查阅产科、儿科、转院病历摘要等相关记录填写本表,在相应选项编号上画“〇”或在空格/横线上直接文字描述。
《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填表说明请查阅产科、儿科、转院病历摘要等相关记录填写本表,在相应选项编号上画“〇”或在空格/横线上直接文字描述。
1.基本情况101编号:由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统一排序后填写,需与“儿童死亡报告卡”编号一致。
3.新生儿母亲妊娠和分娩情况301孕产次数:应包括本次,所以至少各为1次。
302既往早产次数:不包括本次。
303本次分娩孕周:例:36-2周,应统一填为35周5天,不要填为36周-2天。
304既往分娩出生缺陷儿:列出诊断名称。
306本次妊娠期间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包括贫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早产、感染、过期妊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疾病、肝病、肾脏疾病、性传播疾病等。
307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处理过程:辅助检查:指诊断处理并发症/合并症做过的主要检查,如:血尿常规、B 超、肝肾功能检查、阴道宫颈分泌物涂片、HIV、梅毒筛查等;治疗过程:要包括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311助产人员:可以多选。
312有无分娩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包括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子痫、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心功能衰竭、感染、子宫破裂等。
313分娩并发症的主要处理过程:辅助检查:指诊断处理并发症/合并症做过的主要检查的结果,如:胎心监护、血尿常规、B超等;药物治疗:要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4.新生儿出生时情况405阿氏(Apgar)评分:应分别填写出生后1、5、10分钟时的评分结果。
406羊水污染:如有,应圈出随后的污染程度,如408复苏人员:可以多选。
5.新生儿喂养与护理504新生儿访视:指新生儿出院后儿童保健医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指导。
6.本次异常情况就诊经历601本次病程中所就诊医院及诊断:按就诊的时间顺序列出医院名称和主要诊断。
儿童死亡报告卡

儿童死亡报告卡
表号:XX卫健统17 表
制定机关:XX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
准机关:XX省统计局
批准文号:XX统计函〔202X〕XX
号有效期至:202X年X月XX日
20 年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
填报说明:
1.本卡由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填写上报,统计范围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死亡的5 岁以下(0~
4 岁)儿童。
续
表
2.本卡为实时上报。
报送方式为XX省妇幼卫生信息平台网络直报。
3.根本死因填写详细疾病名称,分类编码填写“儿童死因分类编号”。
ICD-10 编码采用4 位
国际疾病分类代码,由直报系统自动生成。
4.导致死亡的疾病,如果死前经两家或两家以上医院治疗,治疗医院名称填写最高级别医院的名称。
儿童死因分类编号
01 痢疾19 出生窒息
02 败血症20 新生儿破伤风
03 麻疹2l 新生儿硬肿症
04 结核22 颅内出血
05 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3 其他新生儿病
06 白血病24 溺水
07 其他肿瘤25 交通意外
08 脑膜炎26 意外窒息
09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7 意外中毒
10 肺炎28 意外跌落
11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9 其他意外
12 腹泻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13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14 先天性心脏病32 循环系统疾病
15 神经管畸形33 泌尿系统疾病
16 先天愚型34 其他
17 其他先天异常35 诊断不明
18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1. 设专人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相关信息收集与管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管理与指导、妇女多发病防治与管理、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等妇女保健工作。
开展妇女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掌握辖区内人口、已婚妇女、育龄妇女、孕产妇、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3. 开展青春期保健、婚姻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心理卫生等妇女保健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4负责辖区内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工作,对筛查情况进行登记,对筛查出的高危妇女进行随访治疗或转诊。
开展预防常见妇科肿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 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好妇幼卫生的信息统计、分析总结、补漏和质控工作;掌握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和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6. 按要求做好以“知情选择”为主的避孕节育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重点对象落实措施,对放宫内节育器者,进行定期随访。
7.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培训讲座、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妇女保健科普知识。
8. 制定辖区内妇女保健业务培训计划,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和讲座,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本辖区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总结、交流妇女保健工作情况,部署工作任务;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妇女保健工作。
妇女保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 按照妇女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妇女保健各项工作;开展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 认真做好辖区内妇女青春期保健、婚姻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等妇女保健工作。
3. 严格遵守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规范,在执业范围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4. 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孕产期保健各项工作。
认真进行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营养咨询、医学指导等工作,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收集﹑上报流程

汇总各村活产名单,填报0~4儿童花名册及季报表,进村调查儿童死亡原因,填写死亡卡,死亡登记卡
相互核对
乡镇卫生院
每月例会上报活产名单,按要求及时上报死亡线索
填报0~4儿童花名册
村医或村接生员(保健员)
注:城市监测点与村医对应的为居委会主任,与乡镇卫生院对应的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街道卫生院,与县级及妇幼保健机构对应的为区妇幼保健机构。
每季度上报季报表,每年11月上报
上一年度报表、儿童死亡卡﹑儿童生命
监测质量调查表
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审核季报表,将死亡卡内容转抄到死亡登记册上或复印留底
每季度上报季报表,每年11月上报
上一年度报表、儿童死亡卡﹑儿童生命
各医院报告的0~4岁儿童死亡卡
汇总各乡镇的季报表,填写全部监测乡镇季报表,将死亡卡内容转抄到死亡登记册上
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收集﹑上报流程
卫生部妇社司
信息发布,妇幼卫生决策
资料审核﹑录入﹑统计分析,并撰写年度分析报告
每年2月底前提交上一年度分析
报告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每季度上报季报表,每年12月上报
上一年度报表、儿童死亡卡﹑儿童生命
监测质量调查表
省级妇幼保健机构
审核季报表,将死亡卡内容转抄到死亡登记册上或复印留底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卡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死因分类编号01 痢疾 13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05 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它先天异常 29 其它意外06 白血病 18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07 其它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09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11 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它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12 腹泻 24溺水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1、监测地区0~4岁儿童每1例死亡均需报卡,无论哪级死亡,均由村医报卡。
城市有死亡报告网,可直接到有关单位抄录并补填不足项目。
2、儿童编号要与“0~4岁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
儿童编号为8位数字,左起1、2位为儿童所在市(县)代码,第3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4、5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6、7、8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3、报告卡中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均用阳历。
年只填最后两位数字,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
死亡年龄均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写“0”天,不满28天者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者填写1月,不足1岁者填月数,超过1岁者填岁数。
4、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年龄小于1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
5、死亡诊断:应写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
如儿童死亡有二种以上疾病均起重要作用,可都写上。
6、死因分类:参考卡片下方的疾病分类,把相应的代码填入□。
7、死前治疗:指引起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儿童死亡报告卡
填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卡人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死因分类编号
01 痢疾 13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25 交通意外
02 败血症 14 先天性心脏病 26 意外窒息
03 麻疹 15 神经管畸形 27 意外中毒
04 结核 16 先天愚型 28 意外跌落
05 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7 其它先天异常 29 其它意外
06 白血病 18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30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07 其它肿瘤 19 出生窒息 31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08 脑膜炎 20 新生儿破伤风 32 循环系统疾病
09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21 新生儿硬肿症 33 泌尿系统疾病
10 肺炎 22 颅内出血 34 其他
11 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3 其它新生儿病 35 诊断不明
12 腹泻 24溺水
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
1、监测地区0~4岁儿童每1例死亡均需报卡,无论哪级死亡,均由村医报卡。
城市有死亡报告网,可直接到有关单位抄录并补填不足项目。
2、儿童编号要与“0~4岁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
儿童编号为8位数字,左起1、2位为儿童所在市(县)代码,第3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4、5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6、7、8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3、报告卡中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均用阳历。
年只填最后两位数字,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
死亡年龄均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写“0”天,不满28天者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者填写1月,不足1岁者填月数,超过1岁者填岁数。
4、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年龄小于1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
5、死亡诊断:应写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诊断。
如儿童死亡有二种以上疾病均起重要作用,可都写上。
6、死因分类:参考卡片下方的疾病分类,把相应的代码填入□。
7、死前治疗:指引起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
住院指在乡(街道)、县(区)以上医院正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后死亡者(包括死在医院或出院回家死亡)。
门诊治疗包括急诊、观察室治疗未正式住院者。
未就医指未接受医生治疗。
同时有2种治疗情况,如“门诊”和“住院”,要填写最高治疗级别,填“住院”。
凡经村医生诊治,按“门诊”治疗填写。
“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家长自治。
8、诊断级别:填写死亡疾病的最高诊断级别,如患儿曾在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应填写县医院。
9、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死亡前未治疗或未就医者请填写主要原因,仅选一项。
10、死因诊断依据:(1)病理尸检:指在医院死亡做过尸检证实诊断的。
(2)临床诊断指医疗单位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做出的诊断。
(3)死后推断指死前未经医疗单位诊治,死因是死后分析判断出来的。
死后推断要把病情记录在“死因推断依据”栏内,供上级单位核查时参考。
死因推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