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幽默与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与汉语幽默]合作原则与幽默
![[合作原则与汉语幽默]合作原则与幽默](https://img.taocdn.com/s3/m/128b5aed87c24028915fc3e3.png)
[合作原则与汉语幽默]合作原则与幽默幽默是英文humor的译音,是一种艺术手法,1999年的辞海把幽默解释为“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刻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
通常是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善、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面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
在这种对立的同一中,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1999)。
它的产生一方面取决于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如谐音);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尤其是幽默对话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产生。
吕光旦在《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中指出“语用学的任务就是把特定的话语置于特定的语境中,来探索在不同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的规律”(1988)。
汉语幽默因汉语语言的特性以及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特有的语境中而产生独特的风趣效果。
本文拟根据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合作原则来分析汉语幽默小对话,探求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
人们在谈话中是如何在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的前提下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从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的呢?1合作原则与幽默的产生语言哲学家H.P.Grice在《逻辑与会话》中指出,交际过程中会话双方只有遵守一系列准则才能互相默契配合,会话也才得以顺利进行。
这些准则概括为:(1)数量准则:会话中各方根据话题内容,提供充分但不冗余的信息;(2)质量准则:努力使话语真实、有依据;(3)关系准则:努力使话语和话题内容相关;(4)方式准则:努力使话语简明扼要、有条理,切忌模棱两可、模糊不清。
如在交际中一方有意或无意违反了其中一条(或几条)准则,交际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容易导致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的不一致。
而这种不一致,正是造成幽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合作原则往往会导致幽默的产生。
下文将详细阐述幽默是如何在违反合作原则的基础上生成。
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简析《生活大爆炸》中的会话幽默

关 系 准则 要 求 说话 要 有 关 联 。 下 面 一 例 明 显 违 反 了 关 系
准 则 。Amy : S o u n d s l i k e y o u h i t t h e g r o u n d r u n n i n g . I h a v e a b i t o f
2 o 1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第 7 4 期是 试周 刊
运用合作 原则和礼
则简析 , 生活l 大
中的会话 幽默
吴 晓华 吕 鑫 马 婷 婷 韩 爽
(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摘 要 : 幽默 是 一 门 艺术 , 在 生 活 中扮 演 重 要 的 角 色。会 话 幽默 指 在 日常 生 活 对 话 中产 生 的 幽 默 .是 言 语 幽默 的 一 部 1 5 0 0 4 0 )
合 作 原 则 礼 貌 原 则 《 生 活 大 爆
—
An y J e n n i  ̄r An i s t o n mo v i e .
—
炸》
一
T h e B i g B a n g T h e o r y ( S 0 5 E 0 9 )
、
引 言
幽 默存 在 于各 个 领 域 , 是 言语 及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由 于 人 们 的交 际绝 大部 分 通 过语 言进 行 .因 此 许 多 幽 默 产 生 于 言语中。 会 话 幽 默 作 为 言语 幽默 的一 部 分 。 一 直 受 到 语 言 学 家 和 语 言研 究 人 士 的关 注 。 本 文 从 合 作 原 则 和 礼 貌 原 则 出发 。 以 情景喜剧《 生活大爆炸》 中 的罐 装 笑 声 为参 考 , 分析《 生 活 大 爆 炸》 中违 背 合 作 原 则 和 礼 貌 原 则 产 生 的会 话 幽默 , 帮 助 人 们 更 好 地 理 解 美 国情 景 喜 剧 。 二、 《 生活 大 爆 炸 》 简 介 《 生 活大爆炸》 ( T h e B B a n g T h e o r y ) 是2 o 0 7 年9 月 美 国 哥 伦 比亚 广播 公 司 ( C B S ) 推 出 的情 景 喜 剧 , 讲 述 的是 职 业 、 性格、 教 育 背 景 、感 情 经 历 各 不 相 同 的 四 个 宅 男科 学 家 和 一 位 美 女 邻 居 的 生 活 故 事 。 目前 该 剧 已经 更 新 至 第 七 季 , 每季2 4 集, 每 集2 0 分钟 。 短 短 剧 情 中 充满 了幽 默 的 语 言 表 达 。 该 剧 主 要 人 物包括 S h e l d o n , P e n n y , l e o n a r d , H o w a r d , R a j , A my ,B e r n a d e t t e 等, 他们性格各异 , 在 互 相 磨 合 的 过 程 中 笑 料百 出 。 《 生 活 大 爆 炸》 借 助各年龄段 、 各 社 会 阶层 男 女 在 不 同 情 境 下 的 对 话 , 向 我 们展 示 了现 实 生 活 中 的 会话 幽 默 ,对 了 解 及 学 习 英 语 语 言 及 文化 有 重 要 的作 用 。 三、 合作原则与《 生活 大 爆 炸 》 中 的会 话 幽默 美 国语 言学 家 格 莱 斯 指 出 . 为 了保 证 会 话 的顺 利 进 行 , 谈 话 双方 必须 遵 循 一 些 基 本 原 则 , 即所 谓 的合 作 原 则 。 合 作 原 则 要 求 会 话 者 根据 会 话 的 目的 或 交 流 的 方 向 。使 自 己讲 出 的话 语在一定 的条件 下是实际所需 的 , 包 括 四个 范 畴 : 量 准则 , 质 准则 , 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2 J 。无 意 或 故 意 违 反这 些 原 则 都 可 能 产生 幽默 。 下面结合例子 , 具体分析《 生活大爆炸》 中 的会 话 幽 默 与 各个 准则 之 间 的关 系 。
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

那么,合作原则在写作中有什么应用呢?首先,合作原则可以帮助作者组织 思路,确保文章条理清晰。例如,作者可以通过合作原则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使 文章从简单到复杂,从概括到具体,从而便于读者理解。此外,合作原则还可以 帮助作者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以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意思。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幽默在写作中的应用。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它可以通过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引发读者的笑声和愉悦情绪。在写作中,幽默可 以帮助作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此外,幽默还可以缓解紧张 气氛,减轻读者的压力。
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
基本内容
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是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一种准则,它涉及到语言的意义、 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多个方面。这个原则要求幽默的制造者和理解者必须共同遵循 一些规则,才能使幽默得以成立。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包括契合性、互惠性和适 度性等方面。
首先,契合性是幽默语用合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幽默的理解者需要理解 制造者的意图,而这种理解的前提是幽默的语言必须与语境、文化背景等相契合。 例如,在语言游戏中,幽默的语言往往需要听众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典故,这 样才能理解其中的幽默。
在社交场合,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同样发挥着作用。例如,在一个派对上, 有人可能会说:“我今天实在太饱了,恐怕只能吃自助餐了。”这句话的幽默点 在于,说话者运用适度性的原则,将自己的状态形容为“太饱了”,从而夸张地 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渴望。这种适度的夸张使得人们在理解这句话时能够产生幽 默感。
在媒体中,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同样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报纸或网络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报道配上滑稽的图片或言论,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这种做法就是通过运用契合性和互惠性的原则,将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图片或言论 相结合,制造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合作原则对言语幽默的语用解释

合作原则对言语幽默的语用解释论文导读:上述合作原那么是使会话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
但有时人们会刻意打破上述某一条或几条规那么,以期能在特定语境中传递特殊的会话含义,而幽默就在对会话含义的猜测和推理中产生了。
这是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中Chandler和Monica的一段对话台词。
关键词:合作原那么,幽默,老友记一、理论根底1967年美国语言学家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指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必须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那么和准那么〔何自然,1997〕。
这就是会话中的合作原那么(CooperativePrinciple,以下简称CP)。
Grice 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守着同意套规那么,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以求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
随后,Grice在其著作《逻辑与会话》(LogicandConveration)〔1975〕中再次提出了CP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四条准那么,且每条准那么又包括一些次准那么:〔1〕数量准那么(Ma某imofQuantity):尽量提供对方所需信息,不提供冗余信息。
a.所需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质量准那么(Ma某imofQuality):只讲真实的话。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4〕方式准那么(Ma某imofManner):讲话要简练,清楚,有条理。
a.防止晦涩;b.防止歧义;c.简练〔防止罗嗦〕;d.井井有条。
二、违反数量准那么产生的幽默数量准那么指话语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
当会话者违反数量准那么,成心没有提供对方所需要的足够信息或提供了多余信息时,即信息缺乏或超量,都可能产生幽默。
例1:Malbornatinhiattorneyoffice.Doyouwantthebadnewfirtortheterri blenewthelawyeraked.Givemethebadnewfirt.Yourwifefoundapictureworthahalf-milliondollar.ThatthebadnewakedMalbornincredulouly,Icantwaittoheartheterri blenew.Theterriblenewithatitofyouandyourecretary.在这那么会话中,当律师告诉摩尔本坏消息〔badnew〕时,只是说了他妻子找到了一张值五千万美元的照片。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与幽默

显然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睡 国言实出版社,2005.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觉,于是编造了种种借口,制造出幽默诙谐的效果。 3.违反关系准则所产生的幽默 ⑸顾客:“我的菜怎么还没有做好呢?”
[8]汪景寿 藤田香.相声艺术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
活中便会少了许多笑声。而欣赏幽默并非难事,如果对幽默
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嘛直流口水?”
机制有所了解,就会对我们欣赏幽默者创造幽默大有帮助,
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4]
给语言增添更多的魅力,给生活增添更多的笑声。
幽默⑶中这个年轻人不愿意把空座位给老先生坐,故意
甲:“那我的马吃了松节油,它怎么死了?”
幽默往往由此产生。幽默⑸中顾客抱怨菜上得太慢,服务员
乙:“我的马也死了。”[2]
的话“别着急,因为蜗牛是行动迟缓的动物”听上去二者没
在幽默⑴甲在回答乙的问题时,只需要回答“不及格”就 什么联系,服务员是故意违反关系准则,以一句风趣的话让
已经足够了。但他却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条——所说的话 顾客消气。幽默⑹中的服务员以“三声口哨”这看似无关的
中职业还是有高贵与低贱之分的。尽管有许多职业的地位,
从上文所提及的内容看,委婉语包括的内容与日常生活
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对观念中的低贱职业,人们总是要避 不可分割并且常与禁忌有关,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很容易
免直称其名,以使谈吐显得文明有礼,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造成交际的障碍。比如,在北京复兴门外有家“复兴饭
候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了?”[3]
上我那屋去。”要是男的劝,向着女的,非出人命不可。(指
从语用的角度解读英语言语会话幽默

从语用的角度解读英语言语会话幽默1.H. P. Grice的合作原则格赖斯(H.P.Grice),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在《逻辑与会话》(1975)一文中指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似乎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这一对话双方共同遵循着的原则就被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Grice又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 (1)量的准则:l)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
l)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避免哆嗦);4)井井有条。
简单地说,这些准则规定了会话者应该采用最有效、最合理、最合作的说话方式。
人们在言谈中通常是遵循这些准则的,因为我们都期望对话是有价值、有关联的真话。
如:问“你什么时候去机场”,答“明天早上6点”,那么这就符合合作原则,给出了问话人希望了解的信息。
但实际交流中,当交谈者违反了一个或几个会话准则时,交流的功效受到了影响,说话者想要达到的意愿与他所说的话产生的实际效果发生了差异,就会产生幽默。
下文讲主要从四准则的违背方面通过实例来解读英语的言语幽默。
2.幽默“幽默”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是一个生理学术语,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它走进了生活领域,用来泛指一个人的性情与气质。
“幽默”来到中国是在“五四”运动稍后,林语堂先生取音意结合的方式将英文中的humor译为“幽默”。
从广义上讲,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能引人发笑或使人感到有趣的东西就叫作幽默,如某些话语、动作、面部表情等。
但由于人们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言语进行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话语中。
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幽默给人的情趣感受亦各不相同,都会因给听读者以奇特的艺术享受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语言幽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纯文学幽默、情景幽默以及言语会话幽默。
从合作原则角度研究《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合作原则角度研究《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一、本文概述《老友记》作为一部广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以其生动的角色刻画、贴近生活的剧情设定和幽默诙谐的对话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其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更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本文旨在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深入剖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以期揭示这一幽默形式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在言语交流中,参与者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实现有效、和谐的沟通。
本文将以《老友记》中的对话为语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角色如何在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幽默效果,从而进一步理解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友记》的魅力所在,还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言语幽默,提升人际沟通的效果。
二、合作原则概述合作原则,又称为“合作性会话准则”,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哈罗德·保罗·格莱斯于1975年在其论文《逻辑与会话》中首次提出的语言学理论。
合作原则主张在所有的语言交流中,参与者都遵循着一种或多种使交流得以有效进行的隐含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四个基本范畴: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会话参与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满足当前交流的需要,同时不应提供超出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要求参与者提供真实的信息,避免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信息。
关系准则强调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直接关联到当前交流的主题或目的。
方式准则则关注信息表达的方式,要求表达清晰、避免晦涩和歧义,同时要考虑交流的效率和礼貌。
在《老友记》这部情景喜剧中,角色之间的对话经常巧妙地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剧的幽默手法和言语魅力,进而揭示言语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三、《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老友记》作为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吸引了全球观众。
从会话合作原则看汉语幽默

一
、
引 言
1 说 话 人 违 反 合 作 原 则 , 而 听 话 人 毫 无 防 备 , 以 致 误 . 2 说 话 人 不 愿 合 作 , 以 “ 可 奉 告 ” 的方 式 中 断 交 . 无
( )吴敬中:你 知i那 么你说 ,这里 不是 充英雄 的地方 。 1 苣
语 言 是 人 类 独 有 的 交 际 工 具 , 而 幽 默 则 是 语 言 中 的 入 歧途 ,上 当受 骗 。
秋 掌 柜 : 别 做 梦 了 , 谁 也 不 能 战 胜 我 的信 仰 。
形 式 , 以及 相 关 的语 境 都 密 不 可 分 。 近 年 来 , 越 来 越 多 的 ( 电视 剧 《 伏 ) 潜
语言学家发现 ,作 为言语 交际的方式之一 , “ 幽默 ”是一
种 语 用 现 象 ,可 以利 用 语 用 理 论来 解释 。 本 文 试 图 从 “ 会 话 合作 原 则 ”的 角度 讨 论汉 语 言 语交 际 中 的幽 默现 象 。
精华。幽默能调动语音、词汇 、语法等语 言手段 ,塑造 喜
下 , 幽默 的 出现 取 决 于 语 言 的 自然 规 律 性 ,特 别 是 语 言 在
特 定语 境 中 的 使 用 。 幽 默 同 语 言 的发 出者 、接 受 者 、语 言
剧 化 的修 辞 效 果 ,令 人 放 松 开 怀 ,心 旷 神 怡 。在 很 多情 况 际 。如 :
量 的准 则 要 求 言 而有 度 , 不 多 不 少 刚刚 好 。不பைடு நூலகம்过 言语
时 ,人 们 都 期 待 对 方 所 说 的是 和 话 题 有 关 的 话 ( 守 关 联 幽默既然 以搞笑为 己任 , 自然不受这个限制 ,其 中又有两 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话幽默与合作原则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四项准则,结合幽默会话实例,分析与探讨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幽默产生的机制。
标签:会话幽默;合作原则;准则违反; 会话含意;幽默产生一、引言“幽默”一词, 我国先秦时代已有之, 《楚辞·九章·怀沙》有“兮杳杳,孔静幽默”的句子。
朱熹曾加注说:“孔,甚也。
默,无声也。
”可见原“幽默”一词的含义乃清净无声之意,与现代词汇里的“幽默”含义相去甚远。
现在我们谈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由英语(humor)音译过来的。
他曾说,“幽默”二字原为纯粹译音,行文间一时所想到,并非十分计较考量,然后选定,意为语言和行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
林语堂是“幽默”的首倡者。
对幽默一词我国《辞源》(修订本,1979 年版)这样解释: “今谓有趣而意味深长为幽默”。
《辞海》(修订本,1980 年版)这样解释: “美学名词。
英文humor 的音译。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
”古往今来,幽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学者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般而言,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Attardo 1997 :395)。
波切普佐夫(Pocheplsov,1981)把幽默分为情境幽默(situational humor)和言语幽默(verbal humor)两大类。
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的幽默,如笑话、讥讽等。
而非言语幽默,顾名思义是不需要语言的媒介就可以传递滑稽信息的幽默,如漫画、滑稽造型、哑剧表演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言语幽默。
幽默的表现形式多样,人们在欣赏幽默的同时不禁要问:言语幽默是怎样使人发笑的?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社会中,会话幽默都是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将以中英文会话幽默为例,拟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的推导来分析言语幽默的特殊语用含意以及引人发笑的机制,从而欣赏幽默语言。
要理解会话幽默,仅知道其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言外之意:会话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以及听话人的推理等等。
二、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的推导会话含意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967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在哈佛大学做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
合作原则是由四条准则构成的:1.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准则(Maxim of Quality)。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t)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4)井井有条(何自然,1999)。
Grice 提出的合作原则是他的会话含意理论的核心部分。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人们在交谈中大多遵守的规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
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测出说话人的含意。
含意的产生与准则的违反有关。
三、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幽默的产生机制1.量准则(Quantity Maxim)的违反與幽默的产生。
数量准则是指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
当谈话没有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信息或提供了多余信息时,会导致幽默的产生。
如:(1)Father:“How did Tom do in this history examination?”Mother:“ Oh,not well at all,but it wasn’t his fault. Why did they ask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王鹭,2005)妈妈只需回答“考得不好”就可以了,可她却有意识地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了超出对方需要的信息,使这件事情变得不那么严肃,轻松地为汤姆进行了开脱。
(2)两个女人在街上相遇。
甲说:“我收到一张法院的传票,说有件重要的案子要我明天出庭作证。
” 乙问:“你觉得紧张吗?”甲说:“非常紧张,我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
” (闻慧,2002)在这段对话里,乙问甲出庭作证会不会紧张,甲先回答了乙的问题:“当然紧张。
”在提供了必需的信息之后,甲违反了量准则,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即紧张的原因却是她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好。
这多余的信息让我们哑然失笑,幽默由此产生了。
2.质准则(Quality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质量准则是指话语内容是真实的。
但有时为达到特定的会话目的,当说话人或作者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时,便产生了夸张、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法,而这些修辞手法也是幽默的表现形式。
如:(1)Tom: “Why do doctors and nurses wear masks?”Peter: “So that if someone makes a mistake no one will know who did it.”(耿阿齐,2002)众所周知,医生和护士戴口罩是出于医疗需要,而Peter却说是制造医疗事故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
他自知此话不真实却还要说出来,大概是他对医生和护士有成见,或者他曾是医疗事故的受害者,借此发牢骚。
(2)有位女顾客跑到一家水族馆问老板:“请问如何区分雌雄金鱼呢?”老板回答说:“很容易。
只要在鱼缸里滴上几滴醋,争着来吃的金鱼就是雌的。
”(闻慧,2002)那位男老板故意说出没根据的话来调侃女顾客。
他将雌金鱼比作某些嫉妒心强的女人,由鱼及人,言语刻薄但又不失分寸。
女顾客招来了一顿奚落,自讨没趣。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关联准则要求会话双方所说的话都要与话题相关。
如违反了这项准则,一方在“说东”,另一方却在“道西”,交际势必难以正常进行,但幽默风趣却可由此而产生。
另外,说话人有时候也会有意地误解别人的意思,或者有意转移话题,这样做常常可以避免交际中的尴尬。
如:(1)“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oy friend and a husband?”“About30 pounds.” (王鹭,2005)提问者问的是男朋友和丈夫的区别是什么?他/她所期待的是男人在婚前和婚后如何表现不同,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大约三十磅”——体重的不同,体重增加或减少了30磅,借此巧妙地、诙谐地,却又意味深长地回答了问题。
(2)女士:“警察先生,一年前我丈夫上街去买土豆,至今还没有回来。
我该怎么办呢?”警察:“那你就不要等他的土豆了,改做别的菜吧。
”(闻慧,2002)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的违反与幽默的产生。
此种情况多指违反“避免晦涩”和“避免歧义”这两个次准则而引发的幽默。
语言交际当然要讲究话语明确,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句,同时也要力求避免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歧义结构。
但有时候,交际一方为了掩盖其特殊目的或照顾对方的面子,故意说一些不让第三方知道其意图而交际的对方却心知肚明的话语,含糊其词,类似打哑谜。
有时候,交际一方的话语中包含某个具有歧义的词、短语或整个语句本身可做多种解释,对方可能对之加以利用,有意曲解或故意调侃,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无意的误解,幽默由此而生。
如:(1)Lady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a busy street): Officer,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Policeman: Just stand where you are and you will find out how to get to the hospital. (王鹭,2005)警察没有正面回答女士的问题,而是委婉地告诉她不要站在车水马龙的街中间。
晦涩的毁誉违反了方式准则,从而产生了言外之意,即“站在马路之间很危险,再不离开就可能出交通事故,那时救护车会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医院”。
(2)有一次,赫鲁晓夫在一个公开场合对尼克松说:“美国国会通过的那个有关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臭极了’,臭得跟刚屙出来的马粪。
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
”尼克松心平气和地说:“我想提醒主席先生,有一种东西比马粪还臭——那就是猪粪。
”(闻慧,2002)尼克松之所以说最后那一句听似莫名其妙的话,是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曾经当过猪倌这个背景。
在场的其他人可能难以明白这个幽默,只有赫鲁晓夫领略到了尼克松话语的锋芒。
四、结语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H. P. Grice的合作原则,分析评说幽默会话,讨论如何通过违背“合作原则及准则”来产生妙趣横生的幽默,随之展示了语用学原理在解釋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借助语用学理论,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认识英语幽默,从而更好地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当然,由于欣赏者具有个体差异,要正确理解、欣赏幽默,受话人/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欣赏同一个幽默话语。
比如,关联理论认为语言无所谓直接性和间接性,只是其关联程度的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可运用关联理论解释更多的幽默话语。
参考文献:[1]Attardo,Salvatore. The semantic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ies of humor [J]. 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7,(10- 4): 395.[2]耿阿齐.迷你幽默(2)[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吕光旦.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0.[5]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1998.[6]Pocheptsov,G. G. Language and Humor. Kiev: Vysca Publishers,Head Publishing House,1981.[7]王鹭.看幽默故事学英语[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8]闻慧.机智口才与幽默语言[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