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高中必修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一、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师说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内容《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3、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近观:“,”。

仰视:“”;俯瞰:“”。

总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沁园春长沙》1、诗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诗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诗句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面对大千世界发出慨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诗句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以“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描写雨巷特点的诗句:“雨脚轻踏,花径狭窄。

”2、诗人反复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XXX时时催,丁香结伴花。

3、在“我”的长久期待中,终于XXX走来的诗句:“终于她来了,静如初见。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青衫湿罗裳,XXX 鞋。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轻袅袅,缓步过,青袍湿,双脚罗。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1、我一个人撑着油纸伞,在漫长、孤寂的雨巷中彷徨。

2、她的颜色、芬芳和忧愁都像丁香一样,在雨中哀怨、彷徨。

3、她和我一样,默默地走着,冷漠、凄清、惆怅,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

5、她像梦一般地飘过,我身旁飘过这位女郎;她静默地走远,走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了这条雨巷。

6、在雨的哀曲中,她的颜色、芬芳和太息般的眼光都消散了,丁香般的惆怅也消失了。

1、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下像新娘一样美丽,在波光中闪烁着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

2、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轻盈地舞动,在康桥的柔波中,我愿意做一株水草。

3、那榆荫下的一潭水,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揉碎在浮躁的水面上,沉淀着梦境般的彩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写湖南长沙秋天景色的诗歌。

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写出了独立XXX、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景象。

接下来的描写,以看到的景象为背景,烘托出了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诗人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壮志。

最后,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

雨巷》是一首描写雨巷中的姑娘的诗歌。

开篇描写了诗人独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彷徨的情景,为后面的描写提供了背景。

在诗人的叙述中,姑娘被赋予了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反复地用丁香来比喻。

在诗人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接着,描写了姑娘飘过时的凄婉迷茫,最后消失在雨的哀曲里,表现出一种哀怨和惆怅的情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姑娘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5、我走在这雨巷中,仿佛置身于梦中,看到一位女郎默默地走远,直到消失在颓圮的篱墙背后。

6、她的颜色和芬芳在雨中消散,连她的眼神和惆怅也像丁香一样散去了。

这正如《再别康桥》所描述的那样。

1、XXX美景在诗中被实写了出来。

2、诗中的移主为客和自由自在的XXX相互交融。

3、通过虚实结合和象征手法,诗句表达了梦境的美好。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5、诗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6、诗人悄悄地走了,就像他悄悄地来过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

1、XXX在告别时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太子和宾客都穿着白衣冠送行。

3、士们都垂泪涕泣,有人瞋目发指。

1、真正的革命者不会回避现实的残酷和斗争的艰苦,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

2、诗句批判了“庸人”的行为和思想。

3.铁一般的事实揭示了反动派残忍杀害爱国青年的罪行。

4.揭露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污蔑和中伤,让人深感愤慨。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7、《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有力的特点)1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2、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1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16. 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5、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6. .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7. 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己的这种心情。

9. 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12.追寻。

13. 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14.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必修一 理解性默写空白

必修一 理解性默写空白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第一课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 。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描绘群山被经霜的枫林遍染和船只竞相疾驶的湘江寒秋图的句子是:, ; , 。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如此描绘了湘江秋景:, ; , 。

4.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这一问表现出词人博大的胸怀。

5.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一句是:。

6.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回忆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革命斗志旺盛的句子是:, ; , 。

7.毛泽东《沁国春长沙》“,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8.在《沁园春长沙》中,号召革命青年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的两句是:, 。

第二课雨巷1.《雨巷》用丁香花这一意象来描述女性形象的诗句是:, , 。

2.戴望春在《雨巷》中描写的那个姑娘与丁香有太多相似点,诗中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第三课再别康桥1.在《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通过柳树来写康桥的温柔之美,表达对康桥眷恋的句子是:, ; , 。

2.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康河边的柳树:“, ; , 。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把康河边的柳树形象地比喻成美丽的新娘的两句是:, 。

4.《再别康桥》结尾处表现作者离开时不愿惊动康桥的句子是:, ; , 。

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1.“东道主”一词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文中的烛之武对秦穆公说:“, ; , 。

”第五课荆轲刺秦王1.由李贺《燕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的那句“, ”。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的情景传唱至今。

当时荆轲唱道:, 。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诗句是:, 。

4.在《荆轲刺秦王》中,“, ”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师说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三、阿房宫赋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四、赤壁赋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五、六国论1.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2.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

4.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朝廷继续采取割地求和的政策,那么恐怕也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的句子是:,,。

5.《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答案 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八、《论语》十二章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2.智、仁、勇是孔子提倡的三种美德,他在《论语·子罕》中这样评价具有这三种美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有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4.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克己复礼”的具体要求。

5.《论语·阳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学习《诗经》对于侍奉父母、君主的重要意义。

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九、答司马谏议书1.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