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牵着我的手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曲的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乐谱,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整洁,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新歌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2)分析歌曲的structure,讲解合唱部分的要求和技巧。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合唱练习:(1)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合唱,教师纠正整体存在的问题。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唱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2. 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
3.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音乐知识讲座、音乐电影欣赏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设计《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教案周疃小学仇文斐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方法,让学生感受有阳关的天气的美好,并能把兴奋的情绪融入演唱中。
2、让学生懂得休止符的意义,和掌握休止符的准确性。
3、掌握附点节奏。
4、通过学习歌曲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教材分析《阳关牵着我的手》是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手挽手》中的第二首学习歌曲。
这是一首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
歌词精炼,含义深刻,表现了孩子们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本课重点: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本课难点:掌握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和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合作交流:1 / 5通过讨论交流,相互评比,升华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天气最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爽朗啊?(请同学回答)对!是晴天!那什么样的天气算是晴天呢?(齐答:有太阳)对!就是出太阳的天气,也就是有阳光,才能称为晴天。
那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2、欣赏歌曲。
看了刚刚的图片,有没有感觉心情舒畅,精神爽朗啊?(齐答:有),那现在我们就欣赏今天要学的歌曲,让阳光牵着我们的手,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吧!(播放音乐《阳光牵着我的手》) 3、刚刚听的歌曲带给我们是什么样情绪啊?请个同学回答一下。
(抽同学回答:欢快的!)〖设计意图〗通过分别看图片和听音乐,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欢快情绪中。
(二)学习歌曲 1、学习休止符。
我们一起来看看简谱 1234567 怎样唱啊?(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阳光牵着我的手》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诗歌《阳光牵着我的手》的课件、PPT或大字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诗歌的主题,让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和明亮。
2. 引发学生对于阳光的联想和思考,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理解诗歌意义(10分钟)1. 教师通过逐句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每句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让他们体会阳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帮助。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整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2.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诗歌,并选择几位学生站出来进行小竞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1. 播放录音或视频演唱的版本,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导师学生欣赏诗歌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舞蹈、音乐、绘画等,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创作活动(15分钟)1. 学生以《阳光牵着我的手》为题,将自己与阳光的故事或感受进行创作。
2. 学生可选择绘画、写作、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分享与总结(5分钟)1.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欣赏。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阳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阳光心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根据诗歌的主题进行更多的创作活动,例如写一篇关于阳光的短文、创作一首阳光的音乐等。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与阳光相关的诗歌或故事,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注意事项:1. 诗歌朗读和创作活动需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
2. 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内容,体会散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散文中抽象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阳光牵着我的手》散文一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或图片引入散文《阳光牵着我的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知学生自读散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大家从多角度理解散文。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中的抽象比喻和象征意义。
5. 欣赏评价学生欣赏散文的艺术特色,学会评价散文的美学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散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感悟。
7.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8. 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散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运用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
4. 运用欣赏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合作意识。
3. 学生朗读散文的能力,包括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
六、教学内容介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到父母的爱。
七、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十、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的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如做饭、洗衣、陪孩子玩耍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父母关爱的真实故事,让学生产生共鸣。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5.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如何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父母的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总结提升:强调父母的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七、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日记,记录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 设计一个表达对父母爱的行动,如为父母做饭、洗脚等。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阳光牵着我的手课件(共16张PPT)

气息大挑战:用“wu”音,分别将旋律 进行模唱
歌词中“太阳”“阳光”“小 窗口”“家门口”指的是?
四分休止符 空一拍
—24
x·x xx |xx 0|x -|x 0 ||
x ·x |xx x 0 |xx xx | x - ||
太 阳 知我 心, 心意 最深 厚
小火车可真有意思啊,不 过我回星球的时间要到了。 要想顺利搭乘时空飞船, 必须拥有强大的气息,希 望陈老师和大家能帮我返 回星球。
小学音乐四年级
第七课 阳光牵着我的手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未来 星球的小Q
太棒啦!原来谜语的答案 是太阳呀,在未来星球的 音乐博物馆里,还有关于 太阳的歌曲呢!名字就叫 《阳光牵着我的手》,我 们要不要一起听一听?
(1)歌曲中的速度是怎样的? (2)听完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1、歌曲中的速度是稍快的 2、歌曲给人的感受是欢快的充满活力的
《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效果较好,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展示成果时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应该在平时多组织一些类似的练习,鼓励他们多开口、多表达。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3.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多组织口语表达练习。
4.优化问题设置,提高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效果。
5.关注个体差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阳光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5.口语表达: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情感教育: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阳光般的关爱,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之心。
7.课后实践: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阳光,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举例解释:
-诗歌朗读:学生需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例如在朗读“阳光牵着我的手”时,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引领。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阳光牵着我的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阳光牵着我的手》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展现了阳光、大地、小鸟等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演奏、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在音乐鉴赏和演唱技巧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优美、轻快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2.理解歌曲歌词的意义,感悟音乐的美妙。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创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
3.乐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4.课堂活动用品:如彩纸、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阳光、大地、小鸟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为学习歌曲做好情感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