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特色产品

合集下载

土家织锦运营策略方案

土家织锦运营策略方案

土家织锦运营策略方案一、运营现状分析土家织锦,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代表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家织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土家族传统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土家织锦面临着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传统技艺受到冲击、营销方式滞后等问题。

1.市场份额逐渐萎缩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土家织锦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与此同时,一些外来产品的涌入也给土家织锦带来了竞争压力。

2.传统技艺受到冲击土家织锦的制作工艺具有独特的传统技艺,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技艺逐渐被淘汰。

传承人口数量不足,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3.营销方式滞后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传统的土家织锦营销方式已经滞后,需要更新升级。

4.缺乏品牌宣传土家织锦缺乏品牌宣传,许多消费者对土家织锦的认知仅限于地方市场,并未形成全国性的品牌认知度。

以上种种问题使得土家织锦的发展遇到了困难,需要从产品、渠道、宣传、传承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善和提升。

二、市场定位1. 目标消费者土家织锦的目标消费者主要是追求文化传统和手工艺品的年轻人以及喜爱地方特色的游客,以及对土家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

2. 产品定位强调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手工艺精湛工艺,打造高品质的土家织锦产品。

3. 品牌定位将土家织锦打造成地方特色文化的代表,建立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感受到土家文化的魅力。

三、产品策略1. 丰富产品种类开发多样化的土家织锦产品,包括披肩、围巾、挂毯、家居饰品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提升产品质量注重提升土家织锦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更好的手工艺品质感吸引消费者。

3. 设计创新借鉴现代设计元素,进行土家织锦的设计创新,使产品更符合现代潮流和消费者的审美观。

四、渠道策略1. 传统渠道继续保持传统的销售渠道,包括土家村寨、手工艺市场、特色旅游店等,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土家织锦。

解析土家烧饼失败原因

解析土家烧饼失败原因

剖析“土家烧饼”神话破灭的根由几乎是一夜之间,“土家族烧饼”、“土老冒烧饼”、“土家烧饼大王”、“掉渣烧饼”、“土掉渣烧饼”、“掉馅的烧饼”、“土家西施烧饼”等打着各种品牌,并冠以“东方式比萨”广告语、拥有相似店招、售价2元一个的烧饼店遍布武汉、重庆、合肥、南京、北京、济南等各大中城市,引得人们争相排队品尝,就连口味偏甜讲求清淡的上海人,也摒弃矜持,咬起了充满葱花味、一咬油腻腻香喷喷的烧饼”!土家烧饼旋风式的风靡,给传统烧饼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三毛钱一张五毛钱两个的烧饼铺子不知所措。

“难道变了天,没有我们的生路了?” “流传了数千年的煎饼卷大葱还有生存空间吗?” 山东的煎饼铺子似乎也感同身受。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从2005年“烧饼皇后”湖北姑娘晏琳首推以翠竹、红线、簸箕为主要素材饱含土家族特色的“掉渣烧饼”后,安徽老板徐元宏、上海新道耿伍德等,各出奇招,将“土家”文化做了进一步的演绎。

然而,2006年2月中旬,位于上海天钥桥路、合肥芜湖路上的两家土家烧饼铺子的摘牌倒闭,似乎开始预示着土家烧饼的退热——商家没有钱赚了,消费者尝鲜的热情开始褪却!而淘宝网、易趣网等网站上以3000元、100元、80元甚至38元的价格公开叫卖土家烧饼的配方、设备材料供货商名录、店头设计标准等系列文件资料,似乎更进一步注定了“土家烧饼”走向衰败。

到了4月,上海、南京等地更多的土家烧饼店纷纷挂出了“本店转让”、“设备转让”等免战牌。

而2006年春节前夕,各加盟商向晏琳追讨“加盟费”,使得晏琳感叹“最后结果,大家谁都没得做”,预言成真!自2005年年中至2006年初,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灵感和素材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风味的烧饼即经历了大开大阖式“变局”,由起点加速度起跑,盛况空前,然后催生各式土家烧饼“百家争鸣”遭遇尴尬,接下来则嘎然熄火,土家烧饼黯然落败。

比之上海的“巴比馒头”和“比巴馒头”之争,真假“阿丫丫”、当年VCD的疯狂,土家烧饼似乎创下了“最短命”纪录。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究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究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土家织锦的生产性保护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传承人培养等方式,加强土家 织锦的人才培养,为生产性保护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2、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 提高土家织锦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材料研发、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降低土 家织锦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土家织锦简介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它以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手工编织而成。土家织锦的图案、色彩和纹理等方 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 化的冲击,土家织锦的传统技艺和文化认同逐渐缺失,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三、非遗生产性保护中文化认同 的缺失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 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帮助,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5、加强社会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和支持土家织锦的生产性保护 工作参与其中。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土家 织锦这一传统手工艺品从而为其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市场需求不高:由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加上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 品泛滥,导致土家织锦的市场需求不高,给生产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生产成本高:土家织锦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加 上市场竞争激烈,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给生产性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未来 发展策略
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研 究
目录
01 一、土家织锦的生产 性保护现状
02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织锦生产性 保护的问题与挑战

重庆土特产介绍

重庆土特产介绍

重庆土特产介绍荣昌工艺陶黄连: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天麻:石柱盛产天麻杜仲:以南川杜仲最为著名党参:为巫山特产,又名“庙参”。

老四川灯影牛肉:由重庆老四川餐厅烹制怡乐牌小块腊肉:为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的传统四川风味产品桂楼牌腊猪头:涪陵所产京酱风肉:是重庆涪陵地区的民间传统食品金角牌老四川五香牛肉干:始创于1937年。

白市驿板鸭:因产于巴县白市驿镇而得名,已有100多年历史。

双江牌熊鸭子:由重庆江北区食品公司熊鸭子厂生产。

始创于1909年永川皮蛋:创制于清道光年间江津米花糖: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特产品“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美声牌怪味花生:系重庆嘉美食品厂改进工艺后生产的怪味花生三江牌合川桃片:由合川桃片厂生产,已有140多年历史莲童牌冬瓜条:由重庆市宝顶食品厂生产。

蝶花牌怪味胡豆:由北碚缙云食品厂生产。

花生粘:为重庆名特小食品,历史悠久。

木洞晒枣:始创于100多年前的重庆巴县木洞镇。

白橙糖:是合川的传统地方名品。

奶油核桃糕:是重庆冠生园的传统特色产品,早在30年代即闻名山城。

花根:是铜梁县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名“兰花根”椒盐麻饼:又名芝麻饼,是历史悠久的川式糕点中的名品醪糟麻花:本品状似粗绳,色泽棕黄,形色美观,质地酥松香脆。

赖桃酥:原名癞头酥,是重庆地区的传统名点,创制于20年代。

鱼皮花生:本品皮酥内脆,甜咸适度,香酥可口。

苕酥糖:本品酥脆甜香,过去是当地民众春节的常备甜食品。

岳南泡糖:是重庆的著名特产,已有100多年历史。

龙凤饼:龙凤饼是川式糕点中糖皮点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历史江北玉米粉丝:由重庆市渝北康华粮油食品厂采用最新工艺制成白沙蒿挂面:由重庆市江北区玉带食品厂生产宝顶牌冬尖:由大足县裕盛通酿造厂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

露凝牌火锅底料:为重庆市露凝香食品生产厂名牌产品山城牌金钩豆瓣酱:由重庆酿造厂生产涪陵榨菜:始制于清光绪年间永川豆豉:由重庆永川酿造厂生产,已有200多年历史长寿血豆腐:用瘦猪肉和豆腐做成,为长寿县的传统名食仙家豆腐乳:是丰都县的传统名食秀山雪枣:秀山雪枣以酥脆甜香闻名伏令夏橙:为长寿湖特产苍溪雪梨:苍溪雪梨果实呈长卵圆形或葫芦形大红袍桔:柑桔中名品,产于万州地区长江沿岸和江津、巴县等地长寿沙田柚:产于长寿县。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工艺 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工艺  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

【传统文化】土家族的工艺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传统文化】土家族的工艺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宣恩竹编工艺竹编器皿属工艺美术范畴,工艺美术的历史从地球上存有了人类活动足迹后便已经开始产生了。

宣恩县李家河乡头庄坪村可谓竹编工艺之乡。

头庄坪村的竹编工艺生产,据调查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清末民初开始,这一带的农民就有做篾货的习惯,不少人专业从事竹编工艺,或受人之请出门做“上门工”,或在自家编织背篓之类的篾货,逢场挑上街出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全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竹编,“宣恩花背篓”远销四川、重庆等地。

进入21世纪,该村的中青年大批外出打工,从事竹编花背篓的手艺人愈来愈少,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以宣恩花掉背篓为基准,编织的主要材料就是金竹和南竹撕成的篾片(又称扁篾)、篾条(又称丝篾)等。

其材料制作程序通常为:先钳子掉下来两头刀捅斜剖部分,用篾刀斜削夺竹节突起部分,盖住竹子外部青皮,再断(溃)竹、起至黄(断掉下来竹条质地较厚的部分),最后扁篾,断为丝篾。

不管就是扁篾还是断为丝篾,都需以坯刀坯变成粗细一致、厚薄光滑的篾片或篾丝就可以采用,这就是确保产品质量的起码条件。

而编织花纹图案则必须加工花篾,即为红绿白等各种颜色的篾。

通常加工黑色篾条的方法就是在竹子擦节去青后,用松树油或橡胶烧烟,新制而变成,红色多用巴巴白(化学品)提酒后煮制。

花背篓的编织程序是:用扁篾编底,青篾当框架,丝篾配搭适当花篾编织,然后锁口,插签上背篓系。

在编织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充分交叉利用疏、偏、插、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从而编织出色彩鲜明、质朴美观、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来。

宣恩花掉背篓篓底圆型本板底,从而并使之耐热经用。

为防晒霜防腐和进一步增强器皿的光泽亮度,艺人们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为花背篓刷上一层青漆。

制作竹编工艺的工具存有篾刀、尖头、坯刀、刮刀、度篾锥、惹来砸开以及竹质推片、竹质衬圈等。

制品存有:除花背篓外,扁篾类产品有席、皮篓、箱、簸等;丝篾类存有箩、篓、篮之类;分立类产品存有桌、椅、床、凳等。

地理标志产品京山桥米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京山桥米地方标准

一、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根据产品产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等特定条件所生产的具有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的农产品或食品。

而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就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生产的农产品或食品所需符合的地方标准,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特色。

京山桥米作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农产品,凭借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而享有盛名。

京山桥米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其产出的大米色泽饱满,粒大形圆,口感绵软,营养丰富,被誉为“粮仓上的钻石”,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二、地方标准的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是为了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防止质量起伏大和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

地方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具体的制定程序如下:1. 专家组成确定地方标准制定的专家小组,包括农业专家、食品专家、地理专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2. 调查研究对该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地理环境、土壤特点、水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调研,以及农产品品种、种植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详细调研分析。

3. 制定标准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地方标准,包括品质要求、生产规范、加工流程、产品包装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4. 公示征求意见将制定好的地方标准进行公示,并对外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包括农户、生产企业、用户等,以确保地方标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 批准实施经过公示征求意见后,地方标准将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并最终由政府主管部门审定,正式实施。

三、京山桥米的地方标准京山桥米的地方标准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制定的一项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该地方标准是基于京山桥米的特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而制定的,以确保京山桥米的品质和特色。

1. 生产地区京山桥米的生产地区包括恩施市下新县和鹤峰县,这两个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京山桥米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品质要求地方标准明确了京山桥米的品质要求,包括外观、粒型、色泽、口感等方面的要求,例如粒型饱满,色泽自然,口感细腻。

土特产品种类

土特产品种类

土特产品种类土特产品是指特定地区或特定环境条件下生产的独特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品因其独特性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下面将介绍几个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品。

一、四川茶叶四川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其土特产品四川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而闻名。

四川的茶叶种类繁多,其中以峨眉、乐山、蒙顶等最为有名。

四川茶叶因其生长在高海拔、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茶叶叶片肥厚嫩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滋味鲜爽。

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乌龙茶,四川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二、云南普洱茶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普洱茶产区,其土特产品云南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口感而闻名。

普洱茶是一种发酵茶,其经过特殊的发酵和储存过程,使茶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云南普洱茶有陈年的普洱茶和生普洱茶之分,陈年普洱茶因其经过多年储存,茶叶呈现出独特的陈香和柔和的口感,备受茶叶收藏家的喜爱。

三、广西龙眼广西是中国重要的龙眼产区之一,其土特产品广西龙眼以其独特的甜味和多汁而闻名。

广西的龙眼生长在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果实饱满多汁,口感细腻甜美。

广西龙眼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龙眼干、龙眼酒等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新疆葡萄干新疆是中国重要的葡萄干产区之一,其土特产品新疆葡萄干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新疆的葡萄生长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果实饱满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新疆葡萄干经过特殊的晾晒和烘烤过程,使其口感酥脆,香气四溢。

新疆葡萄干不仅可以作为零食食用,还可以用于烹饪和烘焙,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湖南辣椒酱湖南是中国重要的辣椒产区,其土特产品湖南辣椒酱以其独特的辣味和风味而闻名。

湖南的辣椒酱制作工艺独特,选用当地特色的辣椒和调料,经过发酵和腌制等多道工序制成。

湖南辣椒酱不仅可以用于调味,还可以作为菜肴的主料,给菜品增添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以上是几个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品,它们因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而备受人们喜爱。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

非遗传承[摘 要]湘西土家族西兰卡普,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织锦。

它具有古老的原创性、特殊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濒危的稀世性和绝妙的美学特征。

它是一部浓缩的土家族原始宗教、民风民俗、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的百科全书,是土家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兰卡普纹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是当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研究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价值及美学特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将湘西西兰卡普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将使西兰卡普这个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西兰卡普;艺术价值;应用[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3-006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叶水云.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J].天工,2023(13):67-69.叶水云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作者简介:叶水云(1967—),女,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土家织锦技艺。

西兰卡普,其意为土家织锦。

土家语把花叫作“卡普”,“西兰”是被子的意思,西兰卡普即“打花铺盖”。

在土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在传统矮小木机上制作的织锦面料,主要作为“裙被之属”。

这种西兰卡普的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反面挑花”。

近三十年新创作的现代图案一般叫作“现代土家织锦”,不称为“西兰卡普”。

一、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的分类及艺术价值湘西土家族西兰卡普是2 000多年来历代土家族妇女在生活当中,结合对事物的认识,用物化的表现手法,通过西兰卡普的纹样表达出来的一系列成熟而独特的语言符号,它是湘西土家族民族审美、民族心理、民风民俗及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传统经典西兰卡普的纹样十分丰富,主要有斜纹(又称为“上下斜”),约150种;平纹(又称为“对斜”),约50种,总计200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特色产品
1、富硒茶——恩施富硒茶叶芳持久,沁人心脾,远销海外,享誉全球。

恩施玉露和由乾隆御赐金匾“皇恩宠锡”的宣恩贡茶,畅销国内外。

恩施州茶叶生长在富硒土壤中,是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
2、木瓜——恩施自治州是我国木瓜主产地之一,量大、质优,尤以宣恩“汤木瓜”最有名
3、黄连——又名味连、雅连、,因外形酷似鸡爪,又被称为鸡爪黄连。

恩施市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产地之一,故素有"黄连之乡"的美称。

恩施市种植面积8000余亩,年产黄连500担左右,主要分布于双河和太山庙药材场。

产品不仅远往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美、法、德、英、日等国家。

4、竹节人参——专家学者誉为“百草药之王”的竹节人参是恩施珍稀药材,湖北省GAP示范品种,“野转家”种植研究已获成功。

5、银杏——是种子植物中起源最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由于银杏果实的果壳为白色,故俗称白果。

恩施州是银杏的重要发源地,全州皆有分布,100年以上的大树银杏有6578株,1000年以上的古树银杏有345株。

全州现有挂果银杏树56511株,年产白果30万公斤左右,单株最高年产量750公斤,单株最高年收入14000多元。

6、板党——是恩施州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性喜凉爽、潮湿条件,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主产于恩施、
建始、利川等县市,以恩施市板桥镇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故名“板党”。

板党内含糖质少,常温下放置1~2年不泛油变质。

因此,板党为中国党参出口的重要产品。

恩施州是中国党参出口的主要商品基地,自1965年始,年出口量突破100吨,年出口最高量达330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好的声誉。

7、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

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

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葛仙米营养丰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矿物质成份。

食用时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

《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产区,这里适宜葛仙米生长的水田、池沼达670余公顷,因葛仙米生长对其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阳光、经纬度、海拔等)要求极高,当今世界上仅非洲有极少量发现。

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见的神品。

8、莼菜——国家稀有世界罕见,在中国唯有恩施州和两湖(西湖、太湖)有批量出产,尤以湖北省利川市所产莼菜品质鄣佳,规模最大,被国家命名为“莼菜之乡”称号。

莼菜鲜脆可口,具有多种药理效果。

是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9、云锦石——又叫古陶石,产于湖北恩施市大龙潭清江河漫层蝇,是第四系大姑期冰渍泥砾层中的硅质灰岩、硅炭质灰岩类砾石在特殊的地形水文条件下所形成的观赏石。

自1996年开发利用以来,深受国内外观赏藏石同仁的青睐。

10、菊花石——先后在宣恩、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咸丰及恩施州清江流域内均有发现。

此石形成于2亿年前,硬度在6-7之间,黑底白花,花径小则厘米,大则三尺。

凝重高雅,超凡脱俗,深受国内外观赏藏石同仁的青睐。

11、宝石花漆筷——是利用“金丝桐油”等若干种纯天然原材料经3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集实用与收藏于一体,色泽艳丽,古朴典雅,耐高温、摩擦,无毒无味,是盛开在民族产品中的一朵奇葩,多次获省、部精品奖,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专用餐具。

12、凤头姜——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主产来凤县,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鲜子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美味可口,远销东南亚市场。

13、柏杨豆干——2011年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将柏杨豆干工艺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柏杨豆干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

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量生产豆干,并被当地官员列为朝廷贡品,深受朝廷皇族们的喜爱,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百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吃。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
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

有“出此山,无此水,便无正宗柏杨豆干之说”,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

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柏杨豆干是地方特色很强的产品,其他地方很难复制。

14、油茶汤——对土家族人来说一日三餐少不了。

土家油茶汤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土家语称“色斯泽沙”,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土家油茶汤与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土家油茶汤是土家传统四道茶(白鹤茶、泡米茶、油茶汤、鸡蛋茶)中制作最考究,代表礼遇最高的一道。

用该汤待客是千百年来土家人沿袭下来的最高待客礼遇。

15、合渣——又名懒豆腐。

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张关合渣因宣恩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以合渣火锅为典型特征,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有名、最为地道。

张关合渣口味纯正,营养丰富,人们戏称“全价食料”。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特别喜欢吃,受到极高评价
16、烟熏腊肉——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

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17、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具体制作是: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

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加入水(称为倒腹水)。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

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