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_1000字
庄子的读书心得_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优秀9篇

庄子的读书心得_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优秀9篇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篇一《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读过这么多书来,第一本让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书。
庄子之道,与儒家学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乘物以游天,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嬉笑怒骂说尽天下。
其实他的内心十分安静。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
庄子是一个非常善于讲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陆离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贫困潦倒、等米下锅。
他没有富裕的生活,温饱不定,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去逍遥游呢?就凭他的精神!庄子的心胸非常的宽广,他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我死之后,将我扔到山沟里。
让苍天穹庐做我的棺盖,让广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让日月星辰、世界万物给我陪葬。
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开。
人,本来是无羁无绊的,本来是放纵自由的。
但由于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物质利益,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迷失了我们本来的面貌。
如果说儒家给了我们坚实厚重的一片大地,则道家给了我们一片未来自由的天空;如果说儒家让我们学会了挑起担子,负起重量,则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举重若轻。
庄子的精神就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为名誉权力所挂念,让心胸豁达一点,开朗一点。
《庄子》中记叙了那么多的寓言,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都是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篇二《庄子》曾经读过几次,不过都并未全部看完,只是大体看过,不过透过其中的故事可以看出来,庄子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纵然穷困仍然不失做自己的决心!这一点,或许我们不需要去如他那样极端,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人总需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做到外化而内不化!这本书也是匆忙的看了一遍,总体的感觉似乎并不如直接读庄子更好,里面很多故事都被删减了,想必也是为了作者的主题需要!对于这样一本书,确实能够给很多人带来一丝新意,在那忙碌的现实生活中,在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带来一丝自然的气息!不过真正的要了解庄子,或许还需要自己亲自去读《庄子》,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在我们这些层次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庄子,而唯有达到那个层次,我们才能够了解庄子,而我现在做的不过是我这个层次水平眼中的庄子而已。
庄子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16篇)

庄子读书心得1000字(通用16篇)庄子读书心得1000字篇1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
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
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
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于丹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篇一」还记得,在学校里上完《庄子·逍遥游》一课之后,老师还曾笑言劝告大家都不要去读《庄子》,看傻了明年的高考可就毁了。
可我却还是被这个异想天开的小老头儿给偷偷迷住了。
只是,读的却不是《庄子》,而是庄子。
庄子就是一本书,一本让我读不懂却又爱不释手的书。
庄子的翅膀庄子的心里,装着一对翅膀,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飞翔。
飞翔,是为了自由。
庄子的心,便是自由。
正是因了这颗自由的心,坐在濮水边的庄子,面对持高官俸禄而来的楚国使者,淡然地将长竿一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宰相之位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他扔到了汨汨流过的濮水里。
濮水荡漾,倒映出安然自若的庄子,倒映出面面相觑的使者。
庄子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张开翅膀,扬长而去。
庄子的翅膀带着他成功逃离了权势的枷锁。
庄子也许会在心里想:怎么可能会有傻瓜会情愿投入那污浊之中!然而时至今日,每每听到诸如“某地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又创新高”之类的新闻时,我总不禁想起那个千百年前淡然离去的身影。
自古以来并不缺乏厌恶官场的人,可是丝毫不为权利所诱的,却寥寥无几。
唯有庄子,不曾被那浊物沾染一丝一毫,始终保持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带着那双翅膀,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可是那翅膀,终究只是长在心上的,所以生活中的庄子,依然要受重力约束。
庄子的境界,便是在这有形的拘束中活得超然物外,让思想如脱缰之马,任意来去,抛开一切俗念,摆脱尘世林林总总的牵绊,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就是这样带着他的翅膀飞翔。
无己逍遥,无名大智。
庄子的草帽庄子有一顶草帽,一顶被后人刻意忽略掉的草帽。
那是一顶宽边的,由蒲草编织而成的草帽,青草的颜色,凑近了去嗅它,还可以嗅出类似镰刀上的青草汁的味道。
这样一顶草帽,有点滑稽,不像是一个圣哲身上该有的东西。
然而这才是真正的庄子,他的幽默与诙谐,他奇妙的想象,全部幻化成了这顶奇异的蒲草帽。
庄子顶着蒲草帽,蒲草帽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和惠子上路了。
于丹《庄子心得》(精选5篇)

于丹《庄子心得》(精选5篇)于丹《庄子心得》(精选5篇)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大家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是一种无的境界,关于于丹《庄子心得》大全该怎么写的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于丹《庄子心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于丹《庄子心得》【篇1】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
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6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6篇,欢迎参阅。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1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
细细甲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
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觉与悟的联系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
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
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
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5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2】大家知道,我们的任督二脉,这是我们生命最关键的两个部位。
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是挂在脊梁骨上的。
如果我们的脊梁骨不出问题,我们的五脏六腑都不会出大问题。
出问题都是因为我们脊梁骨出问题了,我们前后不通,中间的这条路不通,我们就会生病,就不得长寿。
火龙山庄的郭老师,很重要的一个治疗步骤就是打通你的脊椎经络,他的“经络条”就是放在你的脊椎部位,通过“火烧”把药液侵入你的脊椎,打通脊椎,让气血畅通。
下面一段就是发给你们的“庖丁宰牛”。
这一段很好玩,庄子就不像孟子,孟子是“君子远庖厨”,就是要远离这些杀鸡、杀鱼的厨房,我们很多朋友信佛,就是喊不要杀生,连个蚊子都不灭的,有蚊子,都是轰走,不打死的。
这里庄子偏要讲杀牛。
杀猪,宰牛,我们一听,心里都有点咯忌,一想,就是血淋淋的,很瘆人的。
但是庄子不是。
写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

写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写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一、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
他的“逍遥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体现出: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需要的是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面对这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面对自己的顺与逆,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正如那句:庄子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二、感悟与超越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现如今,我们常被“现实”错过了太多太多。
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
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自己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
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
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
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庄子》的书。
《庄子》是一本哲学名作,但又不仅仅是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读完后,我感受颇多。
其中逍遥游中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让我记忆犹新。
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我想我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而现在处于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础。
而大宗师中的“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的大意是(朋友应)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这让我明白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该顺其自然,不应故意而为之。
在帮助朋友时,我们不应该去奢求他有什么回报,而是自愿的去帮助他。
这样才算得是真正的闺蜜,好朋友。
读完《庄子》这一本书后,我收获颇多。
《庄子》这本书里蕴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处事的方法。
值得我学习,我想这本书不应该去读一遍,我还应该再读再理解,这正如人生那本大书,是永远读不完的。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2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
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
还是听不懂……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_1000字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
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
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