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辅助检查准备与配合要点

临床医学辅助检查准备与配合要点
但X光检查只能提供二维的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 X光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 所以一般作为初步检查使用。
X光是有轻微辐射的,为保险起见,孕妇、备孕人群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儿。
暴露被检部位,去除被检部位衣物、发夹、饰物、敷斜、中药膏等。
B超检查
超声检查包括肝、胆、胰、脾、肾的腹部超声,以及妇科超声、泌尿超声等。在 B超检查前应知晓一定的注意事项,甲状腺、乳腺等浅表组织的超声检查前无需过 多准备,心脏超声也不需要过度准备,但在检查前应取左侧卧位。.
腹腔的肝、胆、胰的探测前3日最好禁食牛奶、 豆制品、糖 类等易于发酵产气食物,检查前1天晚吃清淡饮食,当天需空 腹禁食、禁水。
脑电图检查
1、动态脑电图检查可在心电图检查室提前预约。 2、患者检查前需保证头皮干净,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避免X射线、CT、磁共振等影响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各项检查,应远离强力电源 和磁场,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检查期间防止雨、水等液体进入记录仪内,以免记录仪损坏影响结果。 5、做动态脑电图期间不能跑、跳,避免大汗,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6、患者佩戴期间若有不适或者异常行为,需在患者活动 记录表上详细记录,便于医生诊治分析。
动态血压监测
1.告知病人检查期间白天每20分钟测一次血压,夜间每小时测一次血压,充气期间保 持被测手背静止状态。 2.不要随意自行去除袖带,自行终止检查,避免数据丢失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 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CT检查 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 看。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
.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作者 : 王伟
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第七节 基因诊断技术 第八节 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
.
• 神经内科学(第8 版)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一、腰椎穿刺
• 腰椎穿刺体位 (左侧卧 位)
.
• 神经内科学(第8 版)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二、脑脊液检查
(一)常规检查 1. 性状 无色透明
(1)正常CSF无色透明 (2)血性:三管试验法,如果各管呈均匀一致的血色则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3)云雾状: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4)Froin syndrome: CSF蛋白含量过高,外观呈黄色,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见于椎管梗阻
.
• 神经内科学(第8 版)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 5.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
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对选定兴趣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脑组织造影剂浓度的变化,从而反映了 组织灌注量的变化。通过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达峰时间 (time to peak,TTP)等参数,CTP能够动态反映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在检测缺血性脑损伤及区分 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上准确性很高,对于急性缺血性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原则.doc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原则.doc
(4)癫痫波:尖-慢波综合、棘-慢波综合、多棘波、多棘慢波。高波幅双侧对称,3c/s棘-慢波综合为失神小发作。
(5)弥漫性周期性尖波:在弥漫性慢波基础上出现的周期性尖波,见于脑缺氧和Cretzfeldt-jakob病。
5.阅读脑电图要点:
波率越快越好,波幅要正好。刺激病灶波幅低比高好,损害波幅高比低好。
课间休息
第三节课(40min)
三、诱发电位
1.原理: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感觉、运动和思维等高级功能的形成均具有特定的传导通路,该传导通路上具有各级神经元(分别位于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高级皮层等)以及其间的神经纤维,在一定部位给与特定的刺激后,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包括了特定通路上各级神经元的顺序兴奋、神经纤维传导,产生一定的传导时间和电兴奋波。将其记录并进行分析,可判断该通路的病变部位和损害程度,以帮助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式相结合。
2教学手段:幻灯片、视频短片、板书、提问及讲解。
教学组长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和时间分配
导课: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的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的关系。
第三军医大学理论与实验课教案首页
第4次课授课时间2009年9月7日第1~4节课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9月1日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教员
邓志宽
职称
副教授
专业层次
医学影像五年制本科
年级
2006级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学时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2)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2)
(3)(Ⅲ~Ⅴ)/(Ⅰ~Ⅲ)>1.0
4. VEP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客观评价听力、脑桥小脑脚肿瘤、多发性硬化(MS)、脑死亡的诊断、手术监护等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诱发电位
(四)运动诱发电位 1. 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 )
(1)MEP包括电刺激以及磁刺激 (2)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指 经颅磁刺激大脑皮质运动细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
单纤维肌电图等;广义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H
反射以及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通常意义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 传导速度。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四、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一)肌电图 指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3. 三相波
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1.3~2.6Hz的负-正-负或正-负-正波。主要见于Creutzfeldt-Jakob病(CJD)、
肝性脑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
神经内科学(第8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四)常见的异常EEG 4.癫痫样放电
(1)棘波:突发一过性顶端为尖的波形,持续20~70毫秒,主要成分为负相,波幅多变,典型棘波上 升支陡峭,下降支可有坡度。见于癫痫。 (2)尖波:与棘波相似,仅时限宽于棘波,为70~200毫秒,常为负相,波幅100~200μ V。见于癫痫。 (3)3Hz棘慢波综合:一个棘波继之以一个慢波,易为过度换气诱发,常见于典型失神发作。 (4)多棘波:两个以上高幅双相棘波呈节律性出现,常见于肌阵挛及强直阵挛发作。 (5)尖慢复合波:由一个尖波及其后的慢波组成,见于癫痫发作。 (6)多棘慢复合波:一个以上棘波随之一个慢波,频率2~3Hz,常散在单个出现,两侧同步对称,常 见于肌阵挛癫痫。 (7)高幅失律:为高波幅尖波、棘波发放,然后有一电活动静止期。见于婴儿痉挛、苯丙酮酸尿症等。

肌电图有什么注意事项

肌电图有什么注意事项

肌电图有什么注意事项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

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英文简称EMG。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骨科、眼科、儿科、康复科、内分泌科等学科,,通过肌电图的检测可以为神经性疾病及肌肉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判断价值。

肌电图是采用电刺激神经干或同心圆针插入肌肉的一项有创性的检测项目,其疼痛性较强,对一些患者可能造成不适感,所以在进行肌电图检测前,要求患者要对肌电图检测有一定的了解。

一、检查前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进行肌电图检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在进行肌电图检测前,患者不需要空腹,要适量进食;在进行肌电图检测的前遵医嘱是否需要停用对神经系统有刺激或抑制作用的药物,例如安眠镇静药、抗精神病药、兴奋类等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或其他注意事项。

在做一些特殊肌电图检测项目前还要求患者洗澡洗头,在检测前不能佩戴金银等首饰,要将手机关机,患者在检测前尽量选择穿着宽松的衣物,在检测时要暴露自己的上肢或下肢,这样方便医生进行肌电图检测,有些患者其肢体易冰冷,患者在肌电图检测前要温暖好四肢。

女性月经期间对于肌电图的检测是没有影响的,不用太过担心。

患者在进行肌电图检测之前,一定要切记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知医生,如若有特殊情况,例如过敏、高血压、晕针、晕血等情况,更应提前告知检查医生,如若在检测之前服用新斯的明药物,患者必须在肌电图检测前至少十七小时前停药。

如果有要做视觉诱发电位的患者,其患者有近视或远视等情况,患者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佩戴相关眼镜,如果有幼儿要进行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幼儿家属要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半小时根据医生的相关指示服用镇静药物。

在进行肌电图检测之前,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患者有没有出血倾向,如果患者的血小板低于50000/mm3,或者患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过长等不正常的情况,应该告知医生,避免进行针极检测,医生可用表面电极而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方式进行(NCV)。

常用相关辅助检查注意事项

常用相关辅助检查注意事项

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透视、摄片) 应尽量出去透视部 位的厚层衣物及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如发夹、金 属饰物、膏药、敷料等,以免干扰检查结果,影响 诊断治疗。 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简接摄影等) CT MRI 3、造影检查 对接受含碘造影剂检查的病人需作 碘过敏试验。
(1)可用35%的碘造影剂滴入一侧眼内,另一眼滴入生理 盐水作对照,于15分钟后观察有无充血反应。 (2)也可用同剂型的碘造影剂1ml作缓慢的静脉注射,于 15分钟内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呼吸急促、 头晕、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1、头部CT嘱病人检查前禁食4h, 防止由造影剂副作用所致的恶心、 呕吐及呕吐物反流气管而引起窒息。
2、腹部CT检查前必须禁食、禁水, 以免形成伪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CT图像质量。
3、盆腔扫描前2天内不服泻剂,少食 水果、蔬菜、豆制品等多渣、易产气的 食物。一些盆腔部位的CT前日晚口服 造影剂 ,阴道内塞纱布。
4、胃肠钡餐检查 目前使用的钡剂大多 是复方硫酸钡,根据不同检查部位,使用 前将硫酸钡加温开水调成不同浓度的混悬 液。口服后检查胃肠道称为钡餐检查。
检查前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和 含钾、镁钙等重金属药物;禁食10小时以 上;有幽门梗阻者检查前应先抽出胃内滞 留物。
5.钡剂灌肠检查 检查前1天进少渣半流质
饮食,下午至晚上饮水1000ml左右;如作 钡气双重造影,检查前1日晚需服用番泻叶 导泻;检查当日禁早餐;检查前2小时做彻 底清洁灌肠。
这是一种相对旧的检查手段。现在有被内 镜检查代替的趋势。
计算机体层摄影(简称CT) 用X线对 人体作体层扫描,测的不同层面、不同 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通过 计算机处理,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 方式。CT具有无创伤、分辨率高、定位 准确很安全迅速等优点。现已被广泛用 于人体各部尤其是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检 查。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3)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3)

神经内科学(第8版)
放射性核素检查
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AD患者:双侧颞叶皮质为主的 对称性低代谢 AD患者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 正常人
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神经内科学(第8版)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一、脑活组织检查
脑活组织检查(biopsy of brain tissue)是通过取材局部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一种方法,可
(5)炎症性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肉芽肿、结节病及血管炎等
神经内科学(第8版)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
二、神经活组织检查
神经活组织检查(nerve biopsy)有助于确定周围神经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的判断,是周围神经疾病 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腓肠神经活组织检查是最常用的神经活组织检查。
神经活检的临床应用
神经内科学(第8版)
基因诊断技术
常见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方式及基因定位
疾病 头痛与偏头痛 偏瘫性偏头痛1型 脑血管疾病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型脑动脉病( CADASIL )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Friedreich共济失调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 亨廷顿舞蹈症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病 脊髓性肌萎缩症 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肌萎缩 运动障碍性疾病 高钾性周期麻痹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癫痫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良性新生儿家族性惊厥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IA型 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 自主神经疾病 红斑性肢痛病 遗传方式 AD AD AD AR AD AD AD AR AD AR XLR AD AR AD AD AD AD AD XLD AD 相关位点 19p13 19p13.2 6p23,12q24,14q32.1 9q21.1 12p13.31 4p16.3 4q21、12q12 6q25、1p36 21q21,14q23.3,1q31-42 5q12.2-13.3 Xq11-12 19p13 14q32.1 16p11.2 2q24 20q13.3 5q34-q35 17p11.2 Xq13.1 2q24 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疾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强制性肌营养不良1型 强制性肌营养不良2型 先天性肌强直 智力缺陷综合征 Rett综合征 脆性X综合征 神经皮肤综合征 周围神经纤维瘤 双侧听神经纤维瘤病 结节性硬化症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MELAS)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类脂质沉积病 脑苷脂沉积病 神经鞘磷脂沉积病 脑半乳糖苷沉积病 异染性白质脑病 神经节苷脂沉积病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氨基酸代谢病 Fabry病 苯丙酮尿症 同型胱氨酸尿症 重金属代谢障碍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Menkes病 Cockayne综合征 遗传方式 XLR AD AD AD/AR XLD XLR AD AD AD mtDNA mtDNA AR AR AR AR AR XLD XLR AR AR AR XLR AR 相关位点 Xp21.2 19q13.2 3q13 7q35 Xq28 Xq27.3 17q11.2 22q11-13.1 9q34,16p13.3 mtDNA mtDNA 1q21 11p15/18q11-q12/14q24 14p21-p31 22q13 15q23-q24/5q13 Xq28 Xq22.1 12q22-12q24 21q22.3 13q14.3 Xq13.3 10q11,5q12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与诊断标准一、引言神经内科是指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其辅助检查和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科疾病辅助检查的常用方法和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可用于观察和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脑电图(EEG)。

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颅骨的骨折情况、颅内肿瘤和颅内出血等。

根据X射线的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损伤或其他疾病。

2.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参数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神经系统结构信息。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颅内的软组织结构、脑卒中灶、脊髓疾病等。

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中,MRI常被用于检测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通过多个不同方向的X射线扫描来获取图像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脑梗死等。

CT扫描速度快,对紧急情况下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 脑电图(EEG)EEG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粘贴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信号。

它可以用于诊断癫痫、脑电功能异常等。

脑电图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三、神经系统生化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生化检查可以提供疾病发生机制的指引,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常用的神经系统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脑脊液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等。

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通过穿刺脑脊液来获取样本,以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脑脊液检查可检测到细胞、蛋白质和化学物质的异常变化,用于诊断脑膜炎、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2. 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它们可以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神经系统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注意事项
一、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检查过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儿童和意识不清、躁动
等不合作的患者检查前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并有家属看护;
2、需要增强扫描时,应做好碘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及高危、高龄患者宜选择非离子
造影剂;
3、对造影剂过敏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并告知CT检查室工作人员,对使用造影剂的
患者,检查后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二、磁共振成像的注意事项
1、确认无检查禁忌症(安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角膜、人工瓣膜者)方可进行检查;
2、去除身上可移去的所有金属物和含有金属的物品,如发卡、首饰、钥匙、手表、
信用卡等电子产品;
3、告知检查是在一个几乎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震动声响比较大,且检查时间较长,
被检查必须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任何轻微的移动都会造成MRI图像的伪影,应鼓励患者全身放松,安静平卧,平静呼吸,以保证图像质量。

三、DSA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造影前准备
1.详细介绍检查的必要性与过程,造影可能发生的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或害
怕心理,征得家属签字和患者的同意。

儿童和烦躁不安者应使用镇静剂或在麻醉下进行。

2.检查PT+APTT,做碘过敏试验和普鲁卡因皮试。

出血性疾病、凝血性障碍疾病
及碘过敏等禁忌检查。

3.皮肤准备:穿刺部位备皮5厘米×5厘米,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者按外科术前
要求准备皮肤。

4.用物准备:造影剂、麻醉药、生理盐水、肝素、沙袋、股动脉穿刺包、无菌手套
及抢救药物等,防止发生意外。

5.术前4~6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

(二)、造影后护理
1.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股动脉穿刺者肢体制动6~12小时,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
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3.术后2小时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4.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5.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四、脑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患者宣教检查方法、过程等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洗头,洗头后勿用护发用品。

3.检查前应停服镇静、安眠及抗癫痫药物1~3天。

4.检查前排空尿液,检查当日应进食,不宜空腹。

5.检查时勿穿尼龙衣,应摘取眼镜、手表、信用卡、假牙等一切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避
免静电干扰。

6.对无法合作的小儿及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五、肌电图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患者宣教检查的目的、方法;
2、告知患者检查时针刺相应区域皮肤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痛感,要做好心理准备,鼓励患者
配合检查。

六、诱发电位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患者宣教检查的目的、方法,消除紧张心理;
2、检查时间较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在隔音室内进行的,要求相对安静,患者要
密切配合。

七、视频脑电监测的注意事项
1.监测前洗头,避免使用头油等。

开始监测要支起床档,防止发作过程引起坠床。

2.在监测病房中,禁止使用手机。

在发作过程中不要遮挡摄像头,以免影像检测影
像资料。

3.正常饮食,不要空腹,血糖过低可影响监测结果。

4.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如需改变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5.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每项活动并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闭目静坐、卧床、
散步、吃饭、看电视、读书、大小便、睡眠及其他活动。

记录时要写明时间、患者的活动情况等。

6.检查过程中如有癫痫发作及时呼唤患者,了解意识状况通知医生,保护患者避免
发生意外,同时详细记录发作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抽搐开始部位以及扩展抽搐后肢体有无瘫痪、意识改变、瞳孔变化、大小便有无失禁等。

7.遇癫痫发作时,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防坠床及受伤。

若持续状态,
遵医嘱给抗惊厥处理和吸氧。

8.检查过程中避免牵拉电极线,若有电极脱落应及时按原部位粘牢。

9.保证室温适宜。

温度过高,患者出汗多头皮电极易脱落,温度过低,安放电极时
粘胶不易干,粘不牢。

10.做好卫生宣教,争取患者的配合,做好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等影响结果。

八、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1.告知程序,取得合作;
2.不要空腹检查,检查前需进食早餐或午餐,且停用当日口服或静脉用药,尤其是
扩血管药物,以免低血糖或血管扩张、血流速度降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