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硬件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又分为中央处理器(CPU)、输
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四大部分。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运行程序和处理数据的中枢,由执行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构成。
其中,执行单元负责对程序的指令进行操作,控制单元负责调度控制处理器的整体运行,而寄存器负责暂时存储程序的
指令和处理的数据。
2.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
的有键盘、鼠标等。
3.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把计算机内部的结果输出到外部的硬件部件,其中常见的
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4.存储器:
存储器是对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的必要设备,可以把程序和数据暂
存起来供计算机使用,存储器根据存储速度和容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速存储
器和大容量存储器两大类,其中常见的有内存、硬盘等。
二、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过程,其中常见的网络技术如下:
1.TCP/IP: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目前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完整详细版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的学科。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信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信息技术的组成1. 硬件:计算机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网络设备等。
硬件技术的发展,如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存储容量的增加、网络速度的提高等,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软件:计算机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等。
软件技术的发展,如编程语言的更新、应用软件的创新、数据库技术的进步等,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
3. 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的纽带,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网络技术的发展,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5G技术等,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四、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政府部门: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2. 企业: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
3.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
4. 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提高了医疗水平,降低了医疗成本。
5. 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如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改善了农民生活。
6. 金融: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一、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实体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显卡用于处理图形显示。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网络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下,服务器提供服务,客户端发出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在对等网络模式下,各个节点之间平等地交换信息。
三、数据与信息的概念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后的有用结果。
数据具有客观性、无意义性和可计算性;而信息具有主观性、有意义性和可理解性。
数据经过加工和处理,才能转化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
四、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Python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语法和规则,用于实现特定的算法和功能。
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不同的阶段。
五、数据库和SQL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操作数据库的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功能。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ongoDB、Redis等。
六、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
操作系统提供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驱动等功能,以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使用和开发。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等组成部分。
其中,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硬盘用于永久存储信息,主板则承载和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网络协议是保证计算机之间通信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的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OS等。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各种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四、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相关数据的集合。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库设计、建立和查询是数据库使用的关键技能,能够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效率。
五、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向计算机传达指令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Python、Java、C++、JavaScript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对于从事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尤为重要。
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网络安全等技术手段。
此外,合规和法规对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过程和方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则是指海量、高速、多样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包括内存(RAM)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显示器,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总线:传输数据和指令的电子通道。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播放器。
-开发工具:用于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程序,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译器。
3.网络基础-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网络拓扑: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连接方式的结构,例如总线、环形、星形和网状拓扑。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4.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位(0和1)来表示和存储数据,例如使用二进制表示整数和字符。
-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 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以支持预测和决策-making。
5.网站和互联网- 网站开发: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创建网页。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包括在线购物、支付和电子市场。
-引擎优化(SEO):优化网站以提高在引擎中的排名,从而增加网站的可见性和流量。
总结:。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知识点【知识梳理】二、信息的根本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3.信息技术的开展历程4.信息技术的开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5.信息技术的影响(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开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安康带来的不良影响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安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组成:运算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软件系统: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知识梳理】1.获取信息的根本过程〔P18〕2.信息来源例如〔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及他人交流、检索媒体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及他人交流、检索媒体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文字系统自带使用创立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便携式文档格式,由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图形图象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动画主要用于网络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迅雷、网络蚂蚁、、影音传送带等。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主题一信息的获取(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等。
3.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4.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5.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在加工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等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使其增值。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6、信息时效性是与信息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价值性也就无时效性。
7.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多次使用且不会造成信息资源丢失。
8.信息的作用: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可被用于控制的作用,有告知作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1.信息技术的概念: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人性化和大众化)(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轻松驾驭。
图形用户界面(GUI)阴极射线管(CRT)磁盘操作系统(DOS)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语音合成技术TTS)、智能代理技术(搜索引擎中“机器人”或“蜘蛛”,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的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关键信息项: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机软件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P 地址与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库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编程语言基础常见编程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程的基本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安全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密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私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1 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旨在提高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基础高考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P2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P2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P2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P2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P3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P3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P3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P3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
P3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
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26=(1101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
“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2.具体请见书本P6页。
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2)已知“A”的ASCII值为(1000001)2,问“C”的ASCII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
答:=1000001+1+1=1000011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
音码:按照汉字的字音特征编码,如智能拼音码。
形码: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编码,如五笔字型码。
音形码:以字音为主,辅以字型特征的编码。
形音码:以字型为主,辅以字音特征的编码。
4. 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
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19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F6 C8CB B5E7 C4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
容易失真受外界干扰。
2.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
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
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3.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4.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5.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
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6.量化的分辨率:在量化时采用二进制位数称为量化的分辨率。
7.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
8.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9.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