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江信息技术学考必考点

信息技术学考必考点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单纯的数据没有意义2.在计算机中,数据都以二进制方式存储3.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产生损耗4.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应的事物被保存;同一种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可以脱离,但要依附)5.模拟信号:连续的;数字信号:离散的6.数字化: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需要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7.1个ASCII码字符占1B,1个GB2312字符占2B8.图像存储容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颜色位深度9.音频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时长10.视频存储容量:水平像素*垂直像素*颜色位深度*帧频*时长;PAL为25帧,NTSC为30帧11.数据加密是为了保障数据的保密性,数据校验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12.随机生成一个[a,b]范围内的整数:random.randint(a,b)13.符号主义典型代表:专家系统;需要手工构建知识库14.联结主义典型代表:深度学习(基于数据驱动)15.行为主义典型代表:强化学习,试错学习16.人工智能是一门多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17.原始递归函数,lambda演算和图灵机是等效的18.图灵测试是测试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一种方法19.数据一般存放在数据库里面,有组织的数据是信息系统中的重要资源20.大数据思维:(1)大数据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
(2)对于数据不再追求精确性,而是能接受数据的混杂性。
(3)不一定强调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探求,而是更加注重它们的相关性21.大数据的四个V:数据体量大,速度快(产生和处理),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22.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不可避免):1、对外部环境有依赖性(最大的局限性)。
2、本身有安全隐患。
3、技术门槛可能加剧数字鸿沟23.大数据处理按照类型可划分为对静态数据(在处理时已收集完成、在计算时不会发生改变)的批处理、对流数据的实时计算和对图结构数据的图计算24.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5.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26.RAM:随机存储器,断电信息丢失;ROM:只读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保留27.信息系统是指由硬件软件设施、通信网络、数据和用户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28.网络中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29.计算机处理信息主要包括输入、处理(运算与控制)、存储和输出四个步骤30.麒麟CPU是我国首款国产移动终端中央处理器31.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在硬件上主要基于传感器的植入32.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33.传感器属于信息输入设备,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其他辅助元件三部分组成34.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分为有源标签(能量由电池提供)和无源标签(能量由电磁波提供)两种35.网络的功能与作用:数据通信功能(最基本)、资源共享功能和分布处理功能36.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三类: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7.网络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以及网络软件和网络协议三个部分组成38.网际协议(IP):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39.传输控制协议(TCP):管理被传送内容的完整性40.身份认证技术:(1)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技术:静态口令如固定不变的QQ 登录密码;动态口令如短信验证码(2)依靠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认证、人脸识别(3)USB Key 认证技术:网上银行的U 盾,支付宝的支付盾41.B/S结构只用编写服务器端程序,而C/S结构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都要编写42.处理大数据的基本思想:分治思想43.移动终端要求尺寸小,功耗低,性能高,三者之间需要合理平衡44.NFC是一种短距(运行于10厘米距离内)高频(13.56MHz)的无线电技术45.sleep()单位为毫秒,例如1分钟:sleep(60000)46.TCP/IP是网络协议中最重要的协议47.射频识别(RFID)属于通信技术,也属于传感器技术48.个人信息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49.病毒防治方法:预防为主,查杀为辅50.可行性分析主要从技术,经济,社会意义等方面分析系统可行性51.动态测试需要运行代码52.测试只能发现程序错误,不能证明程序无错。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

《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4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1.5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2 桌面与窗口的操作2.3 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2.4 系统设置与系统维护2.5 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3.1 Word 2010的基本操作3.2 文本的编辑与格式设置3.3 段落的编辑与格式设置3.4 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3.5 表格的制作与数据处理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 4.1 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4.2 单元格的编辑与格式设置4.3 公式的输入与函数的应用4.4 图表的制作与数据分析4.5 数据透视表的创建与使用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 5.1 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5.2 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5.3 动画与切换效果的设置5.4 媒体文件的插入与编辑5.5 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包第六章:网络基础与应用6.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6.2 网络通信协议与硬件设备6.3 局域网与广域网6.4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接入方式6.5 浏览器的使用与网络信息搜索第七章: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7.1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7.2 电子邮件的客户端软件使用7.3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7.4 QQ与的基本操作7.5 网络会议与远程教育第八章: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8.1 信息素养的培养8.2 信息的甄别与利用8.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8.4 网络安全的措施与策略8.5 隐私保护与网络道德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9.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9.3 算法与数据结构9.4 控制结构与函数9.5 面向对象编程与软件工程第十章:数据库技术基础10.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10.3 SQL语言与数据库操作10.4 表的设计与关系操作10.5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1.1 多媒体概述11.2 图像、音频和视频处理11.3 多媒体软件与硬件11.4 多媒体演示的制作11.5 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2.1 CAD/CAM的基本概念12.2 CAD/CAM软件的使用12.3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过程12.4 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原理与技术12.5 CAD/CAM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第十三章:与机器学习13.1 概述13.2 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13.3 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13.4 应用案例13.5 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四章:信息伦理与法律14.1 信息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14.2 网络法律制度与网络安全法规14.3 知识产权的保护14.4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14.5 信息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生活15.1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2 数字化生存与生活方式15.3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实践15.4 互联网金融与移动支付15.5 信息技术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全套教案《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与机器学习、信息伦理与法律以及信息技术与生活等多个方面。
《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要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汇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汇总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者来说,掌握关键的知识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基础》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1.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
2.内存:内存用来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速度快但容量小,辅助存储器容量大但速度慢。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辅助存储设备,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文件。
4.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来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5.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用来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6.主板:主板是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的连接中枢,负责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传递。
二、计算机软件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娱乐软件等,用来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
3.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一种形式化语言,包括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和组织大量的数据,提供数据的存储、访问和操作功能。
5.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规则和标准,用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三、网络技术1.协议和标准:网络通信中使用的各种协议和标准,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2.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则是指跨越较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3.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互联网上的每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4.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交换机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1.3 信息技术

三.什么是技术
• 能说说你认为可以称的上的“技术”吗?
开修做园 车车饭艺 ,,、、 开修做建 坦家甜筑 克电品
四、信息技术的概念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社会对信息的采集、处理、 传输、存储、表达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称之 为信息技术。
初识信息技术
浙教版 高一必修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 某个星期一的早晨,闹钟的铃声响起,告诉我
什么信息?
• 起床后,闻到了厨房传来的阵阵香味,判断出
什么信息?
• 出门前,发现窗外下起了下雨,告诉我什么信
息?
• 在十字路口看到了绿灯闪烁,提示我什么信息? • 上课铃响,知道什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定义: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 所包含的意义。
四、信息技术的概
技术
微电子 技术
信息技术
(1)计算机技术
现代微型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速度每秒几 百万次到几十万 亿次
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诞 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电子管计算机,速度 每秒几千次
(2)通信技术
研究人与人沟通方式问题。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 优化沟通的各种方式,使沟通变得更便捷、有效。
传感技术是一项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计算机是人的大脑的扩展,那么传感器就 是人的器官的延伸。
五.信息技术如何改变社会
•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它
和材料、能源合称为现代科学枝术的三大支柱,是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指的是计算机程序及其使用的相关文档的总称。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存储等步骤来完成各种任务,其中,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3.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和存储数据,通常使用位(bit)作为最小的存储单位,多个位可以组合成字节(byte)。
二、信息系统与网络1. 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信息系统是由人、技术和组织等各种要素构成的,它通过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展示信息,来支持决策和管理等活动。
2. 网络的分类与组成:根据规模的大小,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根据拓扑结构的不同,网络可分为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等。
3. 互联网与Web:互联网是由全球各种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Web是互联网上的一个信息系统,通过HTTP协议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呈现。
三、信息处理与应用1.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排序、筛选、计算等功能,提取有用的信息。
2. 图像与多媒体处理: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对图像进行编辑、修饰和处理,使用多媒体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进行音频和视频的编辑和制作。
3. 程序设计与编程: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编程语言(如Python、C++),并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编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1.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物质、能源、信息。
2.信息无处不在,存在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周围。
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简单的说信息就是数据、信号、消息中包含的意义.3.信息本身不是载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例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
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与不同的载体之上。
4.信息的特征第一、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第二、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第三、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那样产生损耗。
第四、信息具有时效性。
人们总是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
1.2信息的编码在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时,首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把信息转化成二进制代码的计算问题。
(二进制代码:由0和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1101.1)2=1*23+1*22+0*21+1*20+1*2-1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除二取余法。
例:把54转换为二进制数(54)10=(110110)2 字符编码计算机除了要处理数值类型的数据外,还要处理各种非数值类型的数据,例如字符和文字。
字符和文字也要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才能被计算机处理,也就是必须要用0和1的组合进行编码。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即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码的特点:1.该编码使用7位2进制数,提供128个编码,范围为0000000~1111111。
2.ASCII码存放时占一个字节8个位,第一位用0填充。
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多媒体信息编码•我们将声音、图像、视频等称为多媒体,它们都是表达、传递信息最常用的载体。
•计算机如果要存储、处理它们,首先要对它们编码,也就是数字化,即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将它们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等组成部分。
其中,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硬盘用于永久存储信息,主板则承载和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常见的网络类型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网络协议是保证计算机之间通信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的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OS等。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各种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四、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相关数据的集合。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数据库设计、建立和查询是数据库使用的关键技能,能够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效率。
五、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向计算机传达指令的工具。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Python、Java、C++、JavaScript等。
不同的编程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掌握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对于从事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尤为重要。
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网络安全等技术手段。
此外,合规和法规对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过程和方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则是指海量、高速、多样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我们打开无数扇未知的大门。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里那些有趣又实用的知识点。
首先,咱们得聊聊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信息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消息,而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和表达。
比如说,你早上看到窗外的花开了,这就是一个信息。
信息有好多特征呢,像什么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
普遍性很好理解,信息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咱们。
依附性呢,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总喜欢粘着别人,它得依附在某种载体上才能存在,比如文字、图像、声音。
价值性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信息能帮你赚大钱,有的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时效性就像新鲜的水果,时间一长就不新鲜了,有的信息过了那个时间点就没啥用啦。
再来说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驿站传书,到近代的电报电话,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智能手机,这一路走来,那叫一个精彩。
古代的时候,传递个消息可费劲了,说不定等消息传到的时候,事儿都黄了。
后来有了电报电话,感觉世界一下子变小了,不过那时候也不是谁都能用得起。
现在可不得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和地球另一边的人聊天,这变化简直像做梦一样。
说到计算机系统,那可是信息技术的大功臣。
硬件就像人的身体,软件就像人的灵魂。
硬件里面的 CPU 可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就像人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复杂的运算。
内存就像短期记忆,能快速存储和读取数据,但容量有限。
硬盘就像个大仓库,能存好多东西,就是速度慢点。
还有显卡,玩游戏、看高清电影可都靠它。
软件呢,系统软件就像管家,管理着整个计算机的运行。
应用软件就像各种工具,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比如办公软件、娱乐软件。
网络这一块也特别有意思。
互联网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全世界的计算机都连在了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无处不在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
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26=( 11010 )2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27=128种编码。
2.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答:“C”的ASCII值为65+2=67。
(2)已知“A”的ASCII值为(1000001)2,问“C”的ASCII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答:=1000001+1+1=10000111.2.3汉字编码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按照汉字的字音特征编码,如智能拼音码。
形码: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编码,如五笔字型码。
音形码:以字音为主,辅以字型特征的编码。
形音码:以字型为主,辅以字音特征的编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
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19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F6 C8CB B5E7 C4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1.2.4多媒体信息编码1.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
容易失真受外界干扰。
2.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
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
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3.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4.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5.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
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6.量化的分辨率:在量化时采用二进制位数称为量化的分辨率。
7.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
8.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9.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10.每个像素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像素越多,排列越紧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11.彩色图像颜色种类越多,色彩越逼真,所需的储存空间也越大。
12.黑白图像每个像素占1位,即1/8字节;彩色图像每个像素占3字节;灰度图像每个像素占1字节。
13.视频是由连续的图像帧组成。
14.我国视频使用PAL制,每秒显示25帧。
15.压缩是为了减少容量。
16.JPG:是静态图像的压缩格式。
17.MP3:是音乐信息的压缩格式。
18.MPEG-1:是VCD压缩格式。
19.MPEG-2:是DCD压缩格式。
20.文件压缩是如:Winzip(扩展名是.zip)、 Winrar(扩展名是.rar)★容量的计算1.CD容量计算如:CD采样频率为44.1kHz,16位量化分辨率,立体双声道,计算每秒数据量是多少?答:容量=44.1kHz*(16/8字节)*2(双声道)2.黑白图像容量计算如:一幅分辨率为800*600像素的黑白图像所占的容量?答:黑白是2种信息,所以2n=2,n=1位=1/8字节;容量=800*600*1/8字节。
3.彩色图像容量计算如:(1)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使用3字节表示,那么图像容量是多少?答:容量=1024*768*3字节(2)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256级灰度图像,容量是多少?答:2n=256,n=8位=8/8字节=1字节;容量=1024*768*1字节(3)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使用16位表示,那么图像容量是多少?答:容量=1024*768*16/8字节4.视频容量计算如:计算一段10秒钟长分辨率为720*576的PAL制式的彩色视频的容量?答:PAL制式为25帧即25幅图像,彩色图像通常每像素占3字节,所以一幅彩色图像容量=720*576*3字节,10秒钟容量=720*576*3*25*10字节1.3信息技术1.3.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2.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已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3.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4.信息技术包含①微电子技术、②通信技术、③计算机技术和④传感技术等方面。
5.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如何利用芯片内部的微观特性及一些特殊工艺,在一个微小体积中制成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完整的电路或器件。
或是指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路微小型化技术的总称。
6.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7.计算机技术: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
8.传感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技术。
1.3.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人类五次信息革命:①语言的形成②文字的创造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应用⑤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3.光电子技术:以光电子学的原理和光器件为基础的面向信息、通信、材料加工和能量传输等的应用技术。
4.现代光通信是让激光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中传播,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效率。
VCD、DVD光盘就是光存储的一种载体。
5.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学科。
6.通信:就是通过媒体将信息由一点(信源)传送到另一点(信宿)的过程。
7.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是将计算机通过通信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按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进行通信的系统。
1.3.3信息技术展望1.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左右,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增加一倍。
2.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元器件3.生物计算机:如DNA计算机4.网格计算:网格(grid):是一种将许多不同的计算机上的各种资源(CPU处理能力、存储空间或者数据)汇集起来,并将其应用到一个复杂的应用网络中5.机器人(robot)技术:是综合应用计算机、通信、感测、控制等技术的成果。
6.数字地球:就是将地球名处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信息,包括大气层、海洋和地球整体各圈层的信息,将它们与所在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整个地球的数字描绘。
7.智能小区:在家庭设备联网基础上,将小区各户之间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互联。
8.因特网2(Internet2):是以大学和公司为主,政府支持。
9.下一代因特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简称NGI):是一个政府项目。
10.虚拟现实(简称VR):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用人体自身的技能与它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将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人们在相应的实际现实中的“在场”感受相似或完全一致。
11.虚拟现实三层次含义:(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生成的一种虚拟的逼真实体,具有逼真的三维视觉、立体听觉、有质感的触觉和嗅觉效果。
(2)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即使用者的感觉器官在虚拟现实场景中的反应具有真实感。
(3)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各种三维传感设备,如头盔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数据衣服、三操纵器等来完成交互。
12.虚拟现实的应用:如波音777的虚拟制造;外科医疗手术;飞行训练;空间遥控;哈佛望远镜的修复;立体多兵种虚拟协同作战演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