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旧高考必背古诗文常见同音异形字个人总结

旧高考必背古诗文64常见同音异形字总结辩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此小大之辩也3.辩乎荣辱之境4.而御六气之辩辨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唯1.唯昭质其犹未亏2.唯见江心秋月白惟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帷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燕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第1页共10页雁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烟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0.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幕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暮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暮寝而思之5.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第2页共10页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慕1.如怨如慕园1.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圆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箫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作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第3页共10页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文学古诗词曲名词术语大全

⽂学古诗词曲名词术语⼤全⼴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题【诗⾔志】我国古代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种理解。
最早⼤约记载于《尚书尧典》。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均有所论及,但各家的理解已不尽⼀致。
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三种说法。
⼀种偏重于'志',是指诗⼈主观的思想认识;⼀种偏重于'情',是指主观的情;更多的诗论家则认为诗歌是抒发思想感情的,志和情并重。
【思⽆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駉》最后⼀章。
春秋战国时代孔⼦⽤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
'诗三百,⼀⽅以蔽之,⽈:思⽆邪'。
(《论语为政》)所谓'⽆邪',就是'归于正',亦就是合乎封建正统礼教的意思。
【兴、观、群、怨】春秋战国时代哲学家孔⼦对诗歌创作的社会作⽤的论述。
记载于《论语阳货》。
历代诗论家对于这个论述作过不少阐述。
⼤致上说,兴,是指诗歌的美感作⽤,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通过它可以观风俗、识得失;群,是指诗歌的教育团结作⽤,沟通⼈们的情感;怨,是指诗歌的宣洩作⽤,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的议论和讽喻。
【温柔敦厚】最早记载于《礼记经解》。
'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是儒家的诗歌理论的核⼼思想。
认为诗歌有着教化作⽤,能使⼈们的思想⾏为符合于特定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这种理论长期影响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和创作,产⽣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诗六义】专指《诗经》的'六义'。
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风,⼆⽈赋;三⽈⽐,四⽈兴,五⽈雅,六⽈颂。
'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个历史发展过程。
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光'这三者是作法。
《古诗词》常用名词分类,喜欢写古体诗词的朋友收藏

《古诗词》常用名词分类,喜欢写古体诗词的朋友收藏古诗词常用名词分类古代诗词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古时候特有的名词,这对我们理解古诗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大量古诗词中的名词,加以分类,帮助大家理解古诗词。
[天文]太乙长庚芦风桦露膏雨油云霞脚电腰月珥烟环风驷雷鞭日嫩风娇云帐霓裳月姐风姨云盖风轮五纬三台顿雨痴云电女星娥风爪云鳞雪带云衣月浪星波月瘦风长云锁风绕月眼星眉鹰风鹤露怪雨顽云飓母云师烟魄月魂河鼓天船风脆雨香日线云绵云怒风苛杏雨槐烟干雨湿烟风脚雨拳雨练云罗雨剪风梭雨力风威瑞霭香霞桂月榆星花涧雨石楼霞桐叶雨稻花风廉纤雨料峭风云作使雨为媒惠风畅化日舒童女电美人虹三竿日一线天泼火雨养花天歌扇月酒旗风催诗雨醒酒风三径雪一程云云布甲月逢庚封姨剪织女机芭蕉雨杜若烟千条露九点烟半规月五两风红杏雨绿柳烟三尺雨一声雷[时令]元日小春夏五春三社日农期赐火颁冰梅暑麦天浓暑嫩寒霜曙雪朝送腊迎春浊暑清秋九夏三秋上九重三蚕月条风画鸭斗鸡槐夏麦秋菊月兰期风夜雨宵斗草流杯冷雨盲风亚岁闰冬破夏分冬谷雨花朝采燕丝雉艾虎蒲人送酒题糕乙夜丁年子月寅春元巳上寅燕社莺春养日长风梅信兰期角黍煮梅竹醉日柳眠辰杨柳节海棠春风破暑日如年莲叶晚菊花期梅迎腊柳别秋添线日护霜天穿针夜落帽辰浴蚕节媒燕辰红蓼晚白苹秋藏冰候酿雪天无休岁不辍冰芳菲节料峭天清和节艳阳天虫促织燕迎秋穿线日晒书天山分腊水响冬花落后雁来时[地理]交趾贯胸蚌浦龟矶蛟浪鸡潮枫岸蓼堤砚沼圭塘赤水蓝田汉女湘妃沙背石鳞石窍泉痕浪撼沙磨鸡塞雁门文井笔沟水骨山眉积石流沙鳌石龟山蕙田兰畹月浦烟涛汤谷酒泉孝水贪泉涛雪瀑雷浪脊岩腰石走崖奔峡束潮冲桂领莲峰愁海怒江蜀栈秦关蜃涨鲸涛莎阪菊泉笠泽箕山苦县甘州甲浦申湖冰练峰螺浪态山情海立山飞海镜岚屏梓泽兰皋河伯浪婆鸡泽马陵蟹渚鱼潭梅岭竹溪琴峡鼎胡郑谷严滩亥市辛田滩尾岭腰水吃潮吞水抱峰攒楚岫吴江剑阁炉峰石鼻冰牙荻港菰洲明月浦落星矶黄牛渡白鹿泉黄鹤浦紫驼峰羊肠阪鹿角津牛儿谷燕子矶瓜蔓水麴尘波藏书洞洗砚潭毛女岫玉娘湖元亮井子陵滩三篙水一枕山丁卯港酉辰溪参差浪熨贴波烟霞国日月崖鸳鸯浦鹦鹉洲闻犬洞唤鱼潭熊耳峡虎头岩杨柳洲海棠川桃叶渡蓼花滩支琴石洗笔泉愚公谷妒妇津貂黄岭鸭绿波聪明井智慧泉峰午午石庚庚丹荔屿白苹洲吞天水拍岸波马蹄谷莺头湖荷叶屿菊花山沈书浦卓笔峰三候石五老峰贞女石丈人峰千秋岭万岁湖逍遥谷旖旎山山浮髻石作鬟沉香浦拾翠洲野媚川晴山明石秀烟峦雨嶂雁塞龙沙风萦波面云束山腰蓼洲鸡唱月峡狐鸣雪海茫茫云涛浩浩鸥波雨点鲈屿帆归洲翻杜若浪涨桃花[音乐]夏舞虞韶延露遏云子夜翁离楚舞吴讴别鹄离鸿粥鼓饭箫裂石惊波凤吹鸾讴羌笛胡笳午磬申钟茶鼓饭钟折柳落花塞角村钟按筑吹铙巴人调越女歌清平调窈渺音流水曲送春歌湘灵瑟越女歌五弦瑟百衲琴折腰舞连臂歌箜篌引筚篥歌无愁曲长恨歌梅花曲桃叶歌霜天角月夜筝红牙板碧玉钟闻鸡舞扣角歌凄凉曲黯淡歌幺凤舞白麟歌阴阳管大小竽琴一抚鼓三挝阳关曲易水歌[人伦]友于率乃姜被莱衣孝笋忠葵诗奴酒妪茶户酒丞窦妇萧娘则友如宾五品十伦织女薪翁贤母令妻赵女吴侬宜尔媚兹鸿案鲤庭长子中丁佳士可人琴瑟埙虎漫叟愚公兰嗅雁行孝鲤慈鸟越婢燕娥墨娥琴客视膳含饴庭玉堂萱字厥子宜其妻三益友五经师爪牙吏喉舌官强项令折腰官忠臣国孝子泉九重女一品孙诗书将社稷臣九熊母挽鹿妻风骚将礼乐卿司花女拾翠人无状子负情郎桃叶女花枝娘芸阁友竹林贤青琐客紫薇郎双髻女五尺童[人事]天纵日新倚马雕龙白意丹书执圭盈缶访瓜课枣金穴银山耳学心声南月北云折槛裂麻孟笋姜鱼玉珂珠履度曲拈诗学圣儒宗吞海吸江春酒彩衣三绝两雄赐杖悬车铜虎银鱼吞纸卖文折柳攀花拜石种鱼挂剑捐金畏月移山铸人种玉易美经神推梨让枣艺林文阵黄口白头梅市桃源东郭北门露秋风襟面壁心斋题柱着鞭乡梦客愁才峰学浪济川捧日听雨看云竹马鸠车祖白称朱耕云钓月岸风舟雪置芴破琴诗伯文宗鹤骨松身容与逍遥澄心坐抵掌谈谋生拙守道贫抄诗苦嗜酒贫闲居赋小隐诗逢迎拙劝课慵三冬学八斗才寒矛坐泛花游嵇康懒张旭颠安仁拙李白狂何逊恨伍员冤[闺阁]西子南威楚娃宋艳细腰纤手轻盈袅娜辨弦咏絮拜月焚香朝霞夜月绝代倾城题红买赋谢女萧娘舞袖歌喉春瘦夜愁檀口柳腰红叶元霜午梦春心蕙心兰质彼姝子美冰心霜操云髻花颜绿珠碧玉钗斜洒困玉碎珠沉窃香解佩解语疗饥桃犹嫩玉未香歌金缕唱竹枝柳叶眉桃花面红叶诗白团扇出水莲迎风柳愁锦瑟醉瑶觞樊素口小蛮腰怜孤影惜落红干金笑双玉啼春色红酣朝烟翠锁梅花体态杨柳腰肢剪声肠断线脚泪痕十二纤腰三千粉面愁形易写瘦态难描[形体]眉语手谈心花意蕊皓齿香肌心将舌兵腮花意絮虬须燕额意树心田心兵舌战蝉鬓蛾眉尘眸道骨情原舌本愁发恨眉耳餐心醉意马心旌尧颡舜瞳酒喉诗骨智海仁江意匠心师瘦骨饥肠醉颊歌唇青眼赤心广野高台老胆枯肠情渊性海智炬心灯酒胆诗肠绿鬓朱唇月颊星眸文在手宿罗胸玉为骨铁作肝书生胆志士膺凌云气捧日心瞳剪水面凝脂芥蒂胸模棱手强项令折腰官壮士胸将军腹桃花面柳叶眉玉女眸麻姑爪昂藏态自在身屠龙手牧犊身锦绣肠经纶手三寸舌十围腰九回肠三折臂眉如月鬓堆云权奇骨磊落神澜翻舌竹在胸志和音雅气茂神清莲似昌宗柳如张绪双珠有孟连璧同潘傅粉何郎凝脂杜义星标玉立鹄峙鸾停春融雪彩鹤立鸡群[文事]易圣经承墨稼经畲书叶笔花编柳截蒲银编铁砚文阵墨兵文圃纸田胸篆舌莲击钵拈须孔壁曹仓翰府诗坛书观墨池字瘦诗曜裁赋刺经晋豕鲁鱼经社砚田笔阵文场倚马雕龙鸟篆虫文骥尾蚕头垂露偃波竹砚藤笺经库墨庄杜库陆厨金剪银驹绿砚红笺史馆词园笔虎墨猪书丹飞白霜煤烟墨立雪拈松鱼砚鼠毫虎仆龙宾学海书城呵笔擘笺太守中书扛鼎笔涌泉文诗魂爽文骨成蛟龙字冰雪文延寿赋送穷文双钩贴八体书松花纸柏叶书掷地文风霜字金石声金壶字石鼓文乞米贴换鹅经长史贴右军书诗做障笔如山词倒峡笔翻河疑鲁亥讽风丁搜神记骂鬼书闲居赋小隐诗蝇头字蚊脚书管城子楮国公薰香摘艳茹古涵今庾清鲍俊岛瘦郊肥陆海潘江宋风谢月孟诗韩笔柳骨颜筋错彩镂金剪红刻翠琉璃砚匣翡翠笔妆紫玉池深红螺杯小号石处士称楮先生砚城墨甲心织笔耕[珍宝]金屑木难白琥赤金鼠璞鱼珠赤仄朱提赵璧梁珠赤铜黄铁水精云母清暑辟寒错落玲珑越玉燕金顽铜圣铁玛瑙珊瑚火齐云沙琥珀玻璃青锡碧瑜墨玉黄银连城照乘青钱紫贝地宝天琛蓝田玉赤水珠浮滨磬照水犀三采玉五铢钱和氏璞沈郎钱冷暖玉子母钱无遐璧有晕铜[宫室]帝苑天樨月槛虹桥雁塔龙门藤轩荷屋藤架豆棚丙舍寅阶月牖云楣宸阙禁渠海角江篱鱼瓦虫椽柳郭松城花县琴堂甲观午桥露沼霞扉禹殿尧阶客舍邮亭鼠径鹅池芸阁菜庐竹瓦杏梁经阁诗楼殿吻廊腰结草立茅露榭霜台颜巷孔门蜗壁唇窗梅屋竹关刺巷莎阶剑壁琴窗屋角篱头陋巷广居紫禁彤阶桂苑兰台白户朱门崖厂水园草阁梅堂燕贺莺迁鹿聚鹑居燕厦鸡窗镜殿针楼四壁三椽纸阁蓬庐鸳瓦燕梁斗室盆池黄鹂巷白燕乡飞鸟径落花厅松叶屋藓花阶眠竹寺听松庵临风榭可月亭浣花里折柳桥崇文馆阅古堂无碍殿未央宫渊明宅逸少池南北舍短长亭门容膝户碍眉羊肠径雁齿桥鸳鸯瓦玳瑁梁红药砌绛云窗迎风馆待日轩藏春坞买夏园招隐馆望仙宫题诗壁点易窗庄生径陶令篱芳菲径婉转桥池做匣路如弓金鹅阙铜雀台观鱼槛放鹤亭芝兰室桃李门黄菊宅绿筠亭飞花阁积翠池山腰宅水面楼藏经阁造字台积贤里通德门元亮径子陵台崎岖路欸乃村铭陋室赋闲居五柳宅白花庄宰子寝子贡墙[服饰]露带云裾雨笠霓裳凤带鸾衣鹤陂猩袍犀带鹿裘象珥蝉环荷珮菊裳贝带珠袍香环钿螺钗凤云髻雨巾柳屐莎裳征袖战袍豹舄麟袍螺髻凤鞋苔帻笋鞋罗袜花钿梵衲禅衣白袷乌巾冠豸佩鱼蒲履桂裳紫绶黄裳凤袍麝带鸳衩箬笠芦衣花帽草衣绳履絮衣醉帽吟鞋绛帕青衫诸干不借鹤氅犀靴锦履罗衫簪胜钗符麋裘蝉带雀钗槐绶葛衣藤笠葛巾纨袖绨袍舞袂歌钗赤舄缁衣貂珥雁貂谷帽罗裙犊鼻鸦头郎官绶博士衫居士履牧人蓑吴娘袖越女衣太真袜西子鬟凌波袜垫雨巾春风佩暮雨钿尚书履太守袒神女佩羽人衣王乔履宋玉襟游春屐钓雪蓑飞云佩却月钗丹凤舄白鹇冠骚人佩季子裘王生袜范叔袍王恭氅杜甫冠寻山履挂壁冠东山屐北斗冠飞凫袖簇蝶裙青鼠帽黑貂裘鸳鸯履孔雀裘凤头履燕尾衫盘龙髻坠马鬟鸳鸯履蛱蝶裙龙缟袜虎皮靴红槿帽紫兰袍珍珠袄玳瑁簪丹玉履紫罗襦红绡袖绿玉簪绿珠带青玉鬟凭栏袖蹴踘鞋盘桓髻倭堕鬟禹卑服汤布衣金鱼袋银鼠衣鸦头袜鹄嘴靴螺子袋凤纹钿莲叶帽柳花裙青耳履绿毛衣黄罗帕青羽裙揉蓝袖漉酒巾不阑带无缝衣三事衲四时衣销金帐集翠裘[饮食]染指朵颐鹅火雉膏桂醑桃菹竹米松浆秋鲜腊糟乳酒丝糕雪菌霜蔬卯酒辰瓜大嚼先尝蚁酱蜂糖芦酒菊糕白酒黄梁茶乳酒鳞野蔌山葱辛桂申椒三白二红鸡肋骜肪杏酪松醪兰肴艾酒山蜜海盐鼎肉壶食康伯麦生蜜露糖霜浮蚁蹲鸱菱母芥孙鳞脯鹿腩麋脯蟹胥芋粥菱羞花醴豆糜市哺村醪玉糁琼糜绿乳黄脂腊笋春菘榆耳蕨拳笋角茨头菜甲瓜丁笋脯兰羞冰酪玉酥奴桔母姜笋屦葱袍平心适口蒲脯蔗糖薄夜浇春菌耳瓜脐菘甲茶枪熊掌彘羹草蜜花酥茶浪酒花蔬甲茗旗鲤鲙虾羹斗酒盘羞野笋湖菱开跖二螯毋流饮不素餐鹿胎酒乌嘴茶青螺栗白鹤茶桃花粥芍药羹黄柑酒赤枣糕撑肠饭照面斋延龄酒续命汤琼液酒玉华盐贤人酒学士茶郎公桔缑氏瓜猫头笋鸭脚葵十日饮万钱餐牛心炙蟹眼汤红螺酱紫蟹糟胡麻酒豆寇汤松花酿菊叶羹同心脍引口胶冷面草钓诗钩红桃酒紫笋茶张翰脍邵平瓜云毋笋水晶葱龙爪薤兔头瓜藏待之蓄御冬鱼儿酒虎子盐切熊白酌鹅黄红莲饭绿芋羹明星酒玩月羹湖上酒雨前茶珍珠米玛瑙浆三升酒七碗茶元亮酒陆机樽鸡毛菜雀舌茶龙须菜马首瓜鸡心枣虎掌瓜长腰米小甲蔬冲风菌向日葵[草木]风桂雪芝椽竹瓦松尧韭舜梧羊韭鹿葱毛竹刺桐虎杖蛇床竹弟松兄枫骨藓皮柳颊梅须虅骨柳腰雨藓烟荷鹿竹牛芸孝草贞松苦竹甘棠芝友竹君桐乳柏脂藓骨花须松髓竹肤禁柳井梧官柳帝萝龙竹虎蒲仁草义松涩勒扶留竹母松公松友草兵兰眼柳眉松须竹毛竹手花膺坞竹篱风女草郎榆风竹龙松寿柏贞松蛇祖鹤仙竹祖桐孙槐抓槿心槐撄竹胎草眼柳腰竹乳苔须花骨藓鳞花梦柳魂柳絮蕉丝柳线茅针荷盖蓬房花睡草苏柳拜花牵鼠耳鸟头菊面蕉心菊脚松肩柳浪松涛葵足竹头柳意花情萍锦桃珠竹粉松钗柳老莲肥柳卧松吟竹撼虅缠虎葛凫葵桂子枫人柳脸兰心榴锦草珠松妒花嗔兰魄竹魂荇带苔衣蒲笔菊钱松健菊贞竹啸松鸣关柳市槐福草祥桑梅子竹孙柳草莎须兰甲草袍竹醉苔皱竹泪梅魂柳带虅衣芝箭芦锥篁媚柳娇梅觉柳知人柳女兰杜若已且柳眼梅腮蒲剑棘针苔锁藓缝春月柳晓霜风屏风草萎露荷经月藓耐霜莎遇墙竹对户梅南涧藻上宫兰迎凉草纪闰桐缘坡竹挂树虅长亭柳上苑梅新甫柏景山松公孙竹姊妹花先生柳处士梅益母草报娘荞金线柳玉簪花裙腰草磬口梅浑心竹大眼桐和事草养神芝连理木合欢花鸡头竹鼠耳槐藏鸦柳覆露蕉平安竹灵寿花癫狂絮稳重花花欲语柳如痴高堰柳小篱梅王孙草帝女花仙人桂隐士松宜男草侍女花金铃菊黛笠松书带草酒杯虅无心草没骨花相思柳称意苔龙公竹虎子桐人面竹象蹄花三眼柳百尺桐雌雄竹富贵花参差荇聚散萍花作伴柳相邻君子草大夫松居士竹羽人枫渊明柳和靖梅云母桂月精芝僧鞋菊佛手蕉断肠草卫足葵多情草巧笑花忘忧草解语花龙脑菊芸胎芝凤尾草鹿胎花三花树九节蒲玲珑竹窈窕萝梅作客竹为朋[百花]解语羞人江绿海红菊婢梅妻菊脑梅头菊傲桃顽柳知梅觉桂子桐孙金焰丹华盖紫藏红江梅沅芷潘县隋堤金粟冰丝浮素刺红荷鼻蓼牙兰魄梅魂杏妒梅欺葵足蕉心松健菊贞不言相映水村山馆山客凤仙杏面荷身西子杨妃松绵醉粉庭菊市槐菊面兰腮梅怨桃羞桃肥柳老杏雨梨云高烛重台分种寄生照水临风柳颊梅须金樽檀板刺客离娘人柳女兰兰眼柳梅菊笑荷喧桐乳桂脂红药紫蓉帐蒙铃护卧酒洗妆珠树琼英兰翠菊珠巧笑合欢姹紫嫣红红踯躅白芙蓉桃叶渡杏花春擎雨盖傲霜枝香世界锦官城彭泽菊武陵桃珊瑚朵金线丛深浅色淡浓妆千叶影百枝然兰名楚菊姓桃千灯焰百和香凌风桂避日槐玉山桂香水兰先生柳处士梅五候馆四娘蹊妍外净暑中寒贴水荷翻阶药重阳菊谷雨萍仙人桂隐士松桃花菊柳絮萍河阳县洛邑城胭脂萼琴轸房占风栋纪闺桐将军柳罗汉松漏霞雪隔坡云。
古今讀音不同的字

古今讀音不同的字古今讀音不同的字比如:好雨知時·節(jiè),當春乃·發(fà)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jū)·黑(hè),江船火·獨(dù)明。
曉·看(kān)紅·濕(shì)處,花重錦官城。
古今音上面兩個題目談讀。
讀,一般表現為口動出聲(鄰近的人能感知的聲);也可以默讀,表現為只有自己能感知的聲。
而提及聲音,麻煩就來了。
麻煩的本源是聲音因時、地的不同而不同。
嚴格說,也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我們有幸也常出入大觀園的怡紅院,就一定能夠閉目分辨,這聲音是晴雯的,那聲音是襲人的,雖然兩個人都是年齡差不多的北京姑娘。
這分別是韻味性的,或者說,不是語音系統的,再或者說,比如表現為書面上的漢語拼音,就看不出分別來。
由時、地而來的不同就不是這樣,而是表現為語音系統的分別。
時,有長有短,地,有遠有近,長到、遠到什么程度就有變易?變易有大小。
小的變易,或說較難覺察的變易,也許時間相當短、地域相當近就會有吧?時間較難說,以地域為例,民國早年,老北京還保留故土難離的遺風,有個精細的老北京朋友告訴我,東城、西城的語音有小別,他能夠覺察出來。
由此類推,我們可以知道,回顧過去,所謂古漢語,以容易覺察的不同為限,由時的不同而來的,乘由地的不同而來的,那數目就太大了。
舉實例說,明朝唐寅和清朝沈復都是蘇州人,可是語音必有別,因為不同時;孟浩然(湖北人)和王維(山西人)是同時人,可是語音必有別,因為不同地。
這復雜的情況會推導出一個結論,是:我們信而好古,想詳細知道古人語音的情況就太難了。
這難似乎可以躲開,因為:一,我們交流思想感情,用的是現代漢語,要求用普通話的語音;二,看舊文獻,漢字因形見義,可以躲過語音。
這就一般情況說不錯,比如讀《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不知道這位古宋國、今河南的人的語音(如果也念)是什么樣子,但知道意思是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也就夠了。
文言文中的异读现象

文言文中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就是不读原本的读音,改读其它的音。
文言文中异读现象有(四)种。
一、(破音异读),又叫(读破),是用来(区别词性)的异读现象。
例如:1、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读作()()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读作()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读作(),名词作动词,穿。
二、(古音异读),有些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姓氏等有特殊的读音,我们今天仍然要按照(古人的习惯)去读。
例如:吐蕃()单于()鲜卑()阏氏()尉迟()伍员()祭仲()冒顿()逢孙()皋陶()景差()呼韩邪()仆射()丰镐()吐谷浑()夏无且()龟兹()万俟()无射钟()洪洞县()樊於期()禽滑厘()郦食其()三、(多义异读)古汉语中也有许多多音多义词,意思不同,读音也不相同。
例如:数——①几(数人),数目(补黑衣之数),定数(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计算(珠可粒粒数也):列举罪状(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③多次、屡次(范增数目项王)。
④细密(数罟不入池)卷——①收敛,收藏(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②书卷,考卷(犹能手不释卷)。
③弯曲(其小枝蜷曲而不中规矩)④古代地名(季然郭卷——在卷地筑城)。
⑤通“衮”(衮服)。
乘——①乘坐,冒着(自京师乘风雪)②兵车(致万乘之势);量词“辆”(约车百乘)。
度——①名词,制度,法度(内立法度)。
②估计,推测(度我至军中)。
遗——①遗漏(小学而大遗)②送给,赠送(遗赵王书)父——①父亲(我的亲父母)。
②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渔父)食——①名词、量词,一顿,一餐(一食或进粟一石)②动词,喂养,同“饲”(食之不能尽其才);给……吃(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四、(通假异读),与哪个字通假就读哪个字的音。
请你写出下面的本字。
古书中的特殊读音

古书中的特殊读音一、古今字的读音1、从语音角度来看,有一部分古字和今字的现代读音完全相同,例如:“止——趾,要——腰,采——採,匡——筐,然——燃、皃——貌、竟——境、坐——座、反——返、面——偭、顷——倾、取——娶、昏——婚、具——俱、辟——避、舆——歟、象——像、辰——晨、舍——捨、戚——慼、涂——塗”等等。
这些字在现代没有读音上的纠葛,在诵读古书、遇到古字时,都可用这些古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因此他们不存在特殊读音问题。
2、但是另有一部分古字和今字,他们的现代读音却不相同,例如:“共——供、岂——恺、隶——逮、它——蛇、责——债、莫——暮、暴——曝、两——辆、立——位、贾——價、来——徕、弟——悌、知——智、北——背、被——披、道——導、说——悦、卒——猝、详——佯、女——汝、罷——疲、信——伸、冯——慿、干——岸”等等。
这些字在现代有读音上的纠葛,在诵读古书、遇到古字时,一般的处理方法是:a少数使用该字的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如:《说文解字》“它”字下:“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里的“来”的今字为“徕”。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这里“干”的今字为“岸”。
b大多数则使用该古字的今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
如:《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诗经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论语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舆?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战国策燕策》:“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何种情况下取何种,完全是根据人们的习惯,不过为了照顾语意的理解,我们认为后者的处理方法为好。
由于后一种处理方法把古字读成不同于它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即今字的读音),因此对于这些古字来说,就形成了特殊的读音。
二、通假字的读音1、一类是通假字与本字的现代读音完全一致,这类没有读音上的纠葛。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入《康熙字典》中:“屯音肫”之类。
这类注音方式的局限是很明显的,正如清代学者陈澧在《切韵考》中所指出的:“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认,则其法又穷。
”反切:即切语,也叫反语。
这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舆起于汉末。
即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称:“某某切或某某反”。
其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如:好,呼报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读若:作为古书注解的体式,也是古书注解中一种不精确的注音方法。
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读若的意思是“读音像”、“读音如同”,如“蹶,读若厥”。
变调法:用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来注音,说明要按照要求改读声调,如:“我,俄上声”、“抽,丑平”。
叶音法: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注:“广,叶古旷反;泳,叶于诳反;永,叶弋亮反;方,叶甫妄反。
四角号码检字法:是汉字查字法之一。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每个字分为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9表示。
每个角确定一个号码。
四个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
如“端”=0212体例:就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对工具书而言,也就是解释字义时表述文字的组织形式。
每部字典辞书都有它的体例,了解它的体例,才能更好的利用该工具书。
如《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
说解方式是先释字义,后分析形体结构。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 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所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 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例如: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 (贾谊 《论积贮疏》 )在这一句中,否定副词“不”修饰“雨” ,可知这个“雨”字已经 不再是名词了,而活用为动词,作“下雨”讲。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 , 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 是指在通假现象中, 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例如: “子 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 )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 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的“悦”字音“yuˆ” ,而不能再读它的本音“shu” 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 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例如: “可汗问所 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 ( 《木兰诗》 )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 呼,应读为“kˆh‚n,而不要读为“k‡h„n” 。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有些古音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废除 了,并得到了大家认可。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hˆ” ,由于 大多数人都把它读作“yˆ” ,现在已经读为“yˆ”了。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费” , 古音读“bŒ” ,但现在人们都把它读作“fˆi” 。对于这类字,要根据普通话审音委 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的规定,凡是废除古音的字,一律要读今音。 以上说的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和我们通常说的多音字多义字是有区别的。 多 音多义字的音和义在千百年来早已完全固定下来,为大家认可,并经常运用;而 这里所说的异读,则只表示在具体的文言环境中,某个字音、义的变化,因此, 切勿把它与我们现在多音多义字混为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在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习惯上仍按古代的音来读。
下面分几个类别为大家介绍。
一、
人名
(1)皐陶(yo):传说中的夏初人。
(2)墨子,又称墨翟(d)。
(3)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又称伍员(yn)。
(4)魏其(j),大将也。
(《报任安书》)
(5)是时,侍医夏无且(j)(秦王随从医官)以其所奉药囊提(d,投击)轲。
(《荆轲刺秦王》)
(6)还有禽滑(g)厘、景差(cu)等
二、
地名
(1)燕(yn)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2)天姥(m)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愿献商于(w)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表》)
(4)越王勾践栖于会(kui)稽山之上。
(《勾践灭吴》)
(5)吴广者,阳夏(ji)人也。
(《陈涉世家》)
(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png)出。
(《阿房宫赋》)
(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gu)无之地。
(《勾践灭吴》)
(8)大王见臣列观(gung)。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有并(bng)汾乔木、吐蕃(b)、番(p)阳、番(pn)禺、荥(xng)阳、镐(ho)京、吐谷(y)浑等。
三、官名
(1)昨夜见军帖,可汗(k
hn)大点兵。
(《木兰诗》)
(2)匈奴呼韩邪单(chn)于。
(3)仆射(y)
四、器物名
(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也。
(《石钟山记》)
(2)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3)锄耰棘钤(q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过秦论》)
(4)思援弓缴(zhu)而射之。
(《弈秋》)
(5)羽扇纶(gun)巾(《念奴娇赤壁》)
(6)炮(po)烙
五、姓氏
(1)万俟(m
q),复姓。
宋代有人叫万俟禼(非异读,音xi)。
(2)尉(y)迟,复姓。
唐代有人名尉迟恭。
(3)召(sho),单姓。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过秦论》)
(4)种(chng
),单姓。
小种经略相公。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5)区(u),单姓。
古代有人名叫区寄。
(《童区寄传》)
(6)逢(png),单姓。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六、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
呼韩邪(y)单于、冒顿(m
d)、阏氏(yn
zh)(汉代匈奴君主的正妻)、大宛(yun)、龟兹(qi
c)、焉耆(png)、大月氏(zh)
七、其他异读词语
缞绖(cu
di)、参乘(shng)、容臭(xi)、臧否(p)、虾(h)蟆陵、变徵(zh)之声(变徵是古代音乐乐调,声韵悲凉)、差(c)肩而坐(肩并肩坐着)、廪稍(sho)之供、老大嫁作贾(g)人妇、熊咆龙吟殷(yn)岩泉、谋臣与爪(zho)牙之士不可不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