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赚钱的艺术
关于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六篇】

关于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六篇】自律是18世纪西方艺术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律的艺术理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许衡就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亡。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深感饥渴按捺不住。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真的怪异,有人便反问许衡:“你为何不回去剥个梨去解解渴呢?”许衡提问说道:“不是自己的梨,岂可乱剥!”反问的人不禁苦笑了,说道:“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亡,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无此这里了,主人无此,你又何必在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名人自律顺利的故事篇(一)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慧刻苦,三味书屋就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知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至三味书屋追随寿镜吾老师自学,在那里修读诗书将近五年。
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并使他用的就是一张硬木书桌。
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到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听课耽误。
下次再耽误就别去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走进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晚”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必须清早,无法再耽误了。
“正奇”结合乃取胜之道,也是做人的艺术

“正奇”结合乃取胜之道,也是做人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名的概念莫过于“阴阳”了,如果把“正”看做“阳”的一面,“齐”就是“阴”的一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战事,以正面交战为基础,以奇兵出击为取胜的关键。
善于运用奇兵的将领,战法之变化如天地运行无穷无尽,像江海奔腾般永不枯竭。
“正”是根基,是事业的基础,取胜的基础正好像一个人的主业,或者说最主要基础和积累。
就比如说,经营一项生意,主要业务是什么,次要业务是什么,核心业务上,是基础,是根基,是整个生意稳定、持续的关键所在,根基不能动摇。
马云曾经谈过他拜访李嘉诚的情况,他曾问后者,为什么你投资那么多领域,样样都能成功,别人却做不到呢?李嘉诚回答:做生意,一定要有一项业务,是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正”,主页不能丢,不能垮,它是支柱,是稳定器。
针对一支队伍来说,“正”是日常的训练,是基本功,是扎实的真功夫,养兵千日,本领的磨练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形成的,根基扎实,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去,打得赢。
“奇”是变化,是灵活应变能力,是取胜的关键有了扎实的根基,还不够,还得懂得灵活应变,根据战事的具体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反应,拿出最具针对性的策略,所谓以奇取胜,是集灵活性、应变性、善于抓取机会等技能于一体的一种能力。
《孙子兵法》对“奇”的诠释,其最大特点就是变化。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奇正的变化,无穷无尽,就像圆环,其始终与头尾,处处是,又处处不是,你怎能穷尽它呢?而奇正相生,双方既相辅相成,又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一切都是为了取胜的需要,而奇正的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特有的概念:势。
势,就是一种局面,一种趋向,一种或天然、或营造出来的对自己有利、对敌人不利的充溢着的无穷的力量。
做人,也应该“奇正结合”,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普通人能从兵法中学到的,我想就在于:做人也要有“奇正结合”的思维,正,是你的原则性,同时也是你的根本的生存技能,立足之本,而奇,是你的灵活性,审时度势,变通的能力,奇,也是你的辅助性能力,或者副业。
李嘉诚经典语录(经典8篇)

李嘉诚经典语录(经典8篇)李嘉诚经典语录篇一1、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2、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有骄傲之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3、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
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4、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5、世情才是学问。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欢不容易?6、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7、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会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8、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
要勤力努力,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9、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0、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11、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12、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13、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14、无论我晚上几点睡觉,我都在早晨固定的时间醒来(5点59分),因为要听早晨的新闻。
15、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16、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17、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
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8、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后决战的本钱。
19、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20、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21、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李嘉诚理财名言80句

李嘉诚理财名言80句1. 思考未来的策略,而不是眼前的机会。
2. 投资需要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3. 经济的波动性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4. 永远要保持警惕,市场是无情的。
5. 学会研究市场,掌握投资的先机。
6. 不要跟从市场的热点,而是要选择有潜力的行业和公司。
7. 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方法,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智慧。
8. 投资前要做充足的调研,了解市场和行业的趋势。
9. 统计数据是重要的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10. 风险和回报是相互关联的,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回报,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11. 精明的投资者知道,适当的风险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12.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投资经验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
13. 不要盲目跟从他人的建议,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14. 学会宽容和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是成长的机会。
15. 年轻时要有冒险的精神,但年纪越大,要越谨慎和稳健。
16. 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夜之间获得回报。
17. 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
18. 制定投资计划并坚守它,不要频繁调整策略。
19. 不要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要注重长期稳定的收益。
20. 投资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保值增值。
21.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22. 投资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需要有判断力和直觉。
23. 不要被眼前的小利诱惑,要以长期的目标为导向。
24. 不要抄袭他人的投资策略,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
25. 对投资者而言,持有现金也是一种投资,可以用于抓住市场机会。
26.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正常的,学会利用和适应它们。
27. 利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来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
28. 对于亏损的投资,要冷静分析并及时止损。
29. 市场是无法预测的,但可以通过研究和经验来降低不确定性。
30. 不要听信市场传闻和谣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调研。
31. 投资不应该只看眼前的盈利,还要考虑长期收益和持续发展。
关于财富的议论文论据_时事论据素材

关于财富的议论文论据李嘉诚先生的精神世界——拥有财富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当人们问及李嘉诚在名成利就的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忘我地工作时,李嘉诚不假思索地说:“这样说吧,以一个富有的人来说,正常生活所需要用的钱只是占很少的比例,一生没法用得完。
譬如,我以二三十年前的财产,就算由那时开始不做事,钱一生也花不完,不用说二三十年后的今天。
我一向是尽本分去赚钱,将赚到的钱,部分帮助社会上需要的人,在医疗教育上出力,我尽我的能力去做好这些,再加上从来不与世上任何人去比较财产的多少,所以在这种心理下赚钱只有少许的压力。
“我对现在的情形怡然自得,当我没有应酬的时候,我的菜式跟一个普通的‘打工仔'的家常便饭一样,我不觉得吃大鱼大肉是一种享受。
”诺贝尔的贡献——财富贡献于社会将获得更大意义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没有结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科学事业上,冒着巨大的危险从事炸药的研究。
他一生艰苦创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并没有把这笔财富据为己有,也没有留给亲属,而是用他的全部财产(约920 万美元)建立了一项科学文化基金,将其每年的利息(约20 万美元)用于奖励当年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迄今已有400 多人从中受惠,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领域中的最高荣誉。
袁隆平看淡千亿身价——知识财富胜于巨额金钱1998 年 6 月 25 日,湖南长沙爆出了我国目前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1008.9 亿元的特大新闻,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至今余波未平。
对此袁隆平泰然面对:“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69 米高,60 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
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 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够了!”爱因斯坦不慕金钱——不慕金钱是高贵的人生品质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36 岁就有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科学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 14 个科学巨人之一。
李嘉诚是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并取得成功的

李嘉诚是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并取得成功的1.李嘉诚是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并取得成功的?创业机会的识别是创业领域的关键问题之⼀。
真正的创业开始于商业机会的发现上。
创业机会⽆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机会的能⼒。
李嘉诚先⽣就有着明锐的洞察⼒。
李嘉诚先⽣⼩时候过早的步⼊社会,担负起家庭重担,频繁的跳槽,有⾃⼰的梦想,办了⾃⼰的⼯⼚,在挫折中前进,去意⼤利苦学技术,回港后⾃⼰研制并开发塑胶花,塑胶花后来开变了全世界,挖到了属于⾃⼰的第⼀桶⾦,公司不断地壮⼤,⼜涉⾜房地产等。
判断⼒不是⽼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刻苦读书、不断学习才能学到的本领。
李嘉诚先⽣说:“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
⽩天⼯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由此⽽来。
”1957年,李嘉诚突然决定,塑胶⼚不再⽣产玩具和家庭⽤品,改为⽣产供家庭装饰⽤的塑胶花。
其时,第⼆次世界⼤战已结束12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港的转⼝贸易步⼊⼀个黄⾦时代,李嘉诚据此推断,随着⽣活⽔平的蒸蒸⽇上,⼈们的消费观念也会⼤⼤改变,⼈们对室内装饰、美化的需求将⽇益增强,所以,塑胶花受到⼈们的青睐⼏乎是必定⽆疑的事。
只有不断涉及各种知识跟信息,我们才可以从中做出更有利的判断。
机会不仅要发现,更要判断其是否可⾏,因为100个机会能真正变成创业机会的不到2成。
“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节俭,对别⼈慷慨,对朋友讲义⽓,再加上⾃⼰的努⼒,迟早会有所成就,⽣活⽆忧。
”——李嘉诚。
这是李嘉诚先⽣对成功的体会、理解和概括。
⽽它们或者来⾃于幼年的家教,或者来⾃于他早年做⽣意时的教训总结。
他能够从最微⼩的教训中学得避免犯⼤错误的⽅法李嘉诚先⽣做事的基本准则是认真、投⼊,从他对“打⼯”的看法:“对⾃⼰的分内⼯作,我绝对全情投⼊。
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向⽼板交差了事,⽽是将之当作是⾃⼰的事业。
”不难看出;受过贫苦洗炼的他崇尚节俭,对于任何能够降低成本的技术都充满兴趣;他对风险⾼度戒备,并深知现⾦储备的⼒量,现⾦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是李嘉诚先⽣⼀贯最注重的环节,也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针。
做人和做生意之间的关系写作文

做人和做生意之间的关系写作文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叫林正家,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但多年来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述茫之际,他看到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
”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这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林正家的心灵,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着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然而得到的却很少,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可为什么偏偏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可以这么说,做人做事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来,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任何一个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一个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誉、品格了,要看你是否会做人。
李嘉诚:管理的艺术

李嘉诚:管理的艺术领导力学院注:长江商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与大师同行”活动,邀请李嘉诚、龙永图等政商界名流为其EMBA学业分享智慧心得。
李嘉诚先生分享的主题有“赚钱的艺术”、“奉献的艺术”、“管理的艺术”、“强者的有为”等。
本文为李嘉诚先生于2005年6月28日在长江EMBA“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上发表的演讲《管理的艺术》屈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了55年,由1950年数个人的小型公司发展到今天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
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翻查字典,Art艺术的定义可简单归纳为人类发自内心的创作、行为、原则、方法或表达,一般带美感,能有超然性和能引起共鸣。
是一门能从求学、模仿、实践和观察所得的学问。
光看这些表面证供,管理学几乎和艺术可混为一谈,那么我今天就应该没有什么好讲了。
你是老板还是领袖?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份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
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
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
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西方之宗教教律,围绕这题目落墨很多,到书店、在网上自我增值的书和秘诀多不胜数。
我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
这"化学反应"由一系列的问题开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拚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适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因处境,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