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化学平衡习题
化学平衡(基础题+提高题+答案)

化学平衡(基础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反应前后其质量、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度,降低逆反应速度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D.某些杂质会降低或破坏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引起催化剂中毒2.对于CH3COOC2H5+OH-CH3COO-+C2H5OH的反应达平衡后,加入盐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正向移动B.平衡逆向移动C.平衡不移动D.反应速度不变3.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NO+O22NO2反应,并达到平衡,若升温体系的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热的B.正反应是放热的C.升温后,1mol混合气的质量变大D.升温后,气体密度变小4.Cl2+H2O HCl+HClO已知酸性HClO<H2CO3下列措施能够增加氯水中次氯酸物质的量浓度的是()A.加少量固体NaOH B.加水C.加CaCO3D.加KI固体5.下列措施不能使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加少量KCl固体B.加固体Fe2(SO4)3 C.加NaOH D.加Fe粉+3H22NH3+Q达平衡。
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C.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倍数小于v逆减小倍数D.增大[N2],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倍数大于v逆增大倍数。
7.制水煤气的反应C+HO(气) CO+H2-Q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后,在时间a时,条件突然改变,反应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在a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增大水蒸气浓度D.增大炭的量8.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 pC(气)+Q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m>p,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加入B,A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变;⑤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

(3)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该装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4)已知Ksp(CaCO3)=2.8×10-9mol2·L-2.现将CaCl2溶液与0.02 mol·L-1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CaCO3沉淀时,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加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保持不变
B.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C.对于任何反应,压缩容器容积来增大压强,反应速率都加快
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9.一定量的氨基甲酸胺置于密闭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体积忽略),在恒温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1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橙红色变为黄色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 、 相互转化的影响
B.
将密闭烧瓶中的NO2降温
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证明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10.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某温度下发生反应:①Ag2SO4(s) Ag2O(s)+SO3(g),②2SO3(g) 2SO2(g)+O2(g),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测得c(SO3)=0.4mol/L,c(SO2)=0.1mol/L,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典型习题和答案解析

化学平衡1.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B、C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1:1:2,若保持温度不变,以1:1: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和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都比原平衡时增大 D.C的质量分数减小2.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 C体积分数为w%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 A 0.3molB 1.4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体积分数仍为W% 则X的值为() A 1 B 2 C 3 D 4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 +3H2(g) 2NH3(g)△H<0,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B.点c处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的大C.点d(t1时刻) 和点e(t2时刻) 处n(N2)一样多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小4. 在4L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 A气体和5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10min达到化学平衡,生成了2mol C,经测定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mol•L- 1 B.x=1C.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0.8倍 D.B的转化率为20%5.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6. 在相同温度下,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 N2和1g H2,乙容器中充入2g N2和2g H2。
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

化学平衡习题集1.如图所示,一定条件下将1mol A2气体和3molB2气体充入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可滑动的活塞的位置如图1所示。
在恒温恒压下发生如下反应:A2+3B2 2AB3。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活塞位置如图2所示,则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A.20% B.40%C.60%D.无法确定2.可逆反应a A(s)+b B(g) c C(g)+d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b < c +d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3.一定温度下,把2. 0体积的N2和6. 0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
已知平衡时NH3的浓度是c mol·L-1,现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分别充入上述容器,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后,NH3的浓度不为..c mol·L-1的是A。
1.0体积的N2和3。
0体积的H2 B。
2。
0体积的N2、6。
0体积的H2和4.0体积的NH3C. 4。
0体积的NH3和1.0体积的H2 D。
2.0体积的NH34.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D .图Ⅲ在10L 容器、850℃时反应,由图知,到4min 时,反应放出51.6kJ 的热量 5.已知某可逆反应mA (g )+ nB(g ) pC (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 、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应物B 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P 1>P 2、m+n 〉p ,⊿H <0;B 、T 1>T 2、P 1〈P 2、m+n 〉p,⊿H >0;C 、T 1〉T 2、P 1〈P 2、m+n<p ,⊿H >0;D 、T 1<T 2、P 1>P 2、m+n 〈p,⊿H 〈0; 6.可逆反应2NH 3N 2+3H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H 3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 2的同时生成3n mol H 2 ③用NH 3、N 2、H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1∶3 ④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训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下列状态合理且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①v正=v逆≠0的状态②NO2全部转化成N2O4的状态③c(NO2)=c(N2O4)的状态④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⑤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A.①④⑥ B.①⑤⑥C.①③⑥ D.②⑤⑥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3.对于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大物质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物质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物质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⑤ B.④C.②③④ D.④⑤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B.溴水中存在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C.合成氨工业采用20~50 MPa高压D.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5.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6.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在2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化学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练习题【基础达标】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C.t1时,Z和X的浓度相等,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错误;B、反应开始到10s时消耗Y的物质的量是1mol—0.21mol=0.79mol,则Y的转化率为,B正确;C、t1时,Z和X的浓度相等,但浓度仍然再发生变化,反应没有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平衡时Z增加了1.58mol,Z是生成物。
X和Y的物质的量分别减少了1.2mol—0.41mol=0.79mol、1mol—0.21mol=0.79mol,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判断及有关计算2.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一定增大C.若一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则反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D.已知2NO2 N2O4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1/K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错误;B、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则平衡常数改变,故错误;C、平衡常数表示平衡进行的程度,不能说明反应速率快,故错误;D、K1=c(N2O4)/c2(NO2),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2=c2(NO2)/c(N2O4),是倒数的关系,故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应用等知识。
3.3mol A和2.5molB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变小,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C的浓度为0.25 mol/LD.容器内的起始压强和平衡压强之比为11: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达到平衡时压强变小,说明正反应方向是物质的量减少的,故x=1,开始:3 2.500变化:3a a a2a V(D)=2a/(2×5)mol/(L•min)=0.1mol/(L•min)平衡:3-3a 2.5-a a2a解得:a=0.5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0.5/(2×5)mol/(L•min)=0.15mol/(L•min),故说法正确;B、A的转化率3a/3×100%=50%,故说法错误;C、C(C)=a/2mol•L-1=0.25mol•L-1,故说法正确;D、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5.5:(3-3a+2.5-a+a+2a)=5.5:5=11:10,故说法正确。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

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练习题:化学反应的平衡练习题化学反应平衡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者物质的量比例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给出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平衡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一:平衡常数计算已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发生以下反应:CO(g) + H2O(g) ⇌ CO2(g) + H2(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p为0.02。
若一个反应体系初始状态中,CO(g)的压强为0.1 atm,H2O(g)的压强为0.2 atm,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0. 若该体系经过平衡后,求CO(g)和H2O(g)的压强。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p = [CO2][H2] / [CO][H2O]。
设CO(g)和H2O(g)的压强为x,CO2(g)和H2(g)的压强均为y,则根据给定信息,可列出以下平衡式:0.1 - x = y0.2 - x = y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0.02 = y*y / (0.1 - y)*(0.2 - y)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得到y ≈ 0.091 atm,从而可得到x ≈ 0.091 atm。
所以,平衡后CO(g)和H2O(g)的压强均约为0.091 atm。
练习题二:平衡位置判断已知氢气和碘气发生以下反应:H2(g) + I2(g) ⇌ 2HI(g)已知在特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c= 4.0。
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为[H2] = 0.2 mol/L,[I2] = 0.2 mol/L,[HI] = 0.01 mol/L,判断该反应体系平衡位置的方向并解释原因。
解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Kc = [HI]² / ([H2] [I2])。
已知初始反应物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中得到:4.0 = (0.01)² / [(0.2) (0.2)]通过计算,得到4.0 ≈ 0.25。
由于给定的初始浓度条件下Kc < 1,即实际比例小于理论比例,所以反应体系会向生成HI的方向进行平衡调整。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周六专题一()1.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O2(g)2NO(g)△H=+180.5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2的含量降低B.当υ正(O2)=2υ逆(NO)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的原因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1molN2(g)和1molO2(g)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180.5kJ()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恒温、恒压下,amolA和b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B.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C.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D.若起始时放入2amolA和2bmolB,则达到平衡时生成2nmolC()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08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24mol/L()5.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化学平衡习题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平衡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计算题第二部分化学平衡移动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计算题第一部分——化学平衡一判断题(返回目录)1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一定相等。
( )2只要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而外界条件又不再改变时,所有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 )3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得进行,p(O2)、p(SO2)不断减少,p(SO3)不断增大,所以标准平衡常数K不断增大。
( )4在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起始浓度改变,平衡浓度改变,因此,标准平衡常数也改变。
( )5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得可逆气相反应不可能达到平衡状态。
( )6标准平衡常数大得反应,平衡转化率必定大。
( )7MgCO3(s)MgO(s)+CO2(g)系统中得n(MgO)得量越大,标准平衡常数K越大。
( )8反应Ag2O(s)2Ag(s)+O2(g)得标准平衡常数与固态物质得量无关,但就是平衡时必须有固态物质存在。
( )9由反应式2P(s)+5Cl2(g)2PCl5(g)可知,如果在密闭容器中,2molP与5molCl2混合,必然生成2molPCl5。
( )10298K时,反应H2O(l)H2O(g)达到平衡时,系统中水得蒸气压为3、17kPa,则其标准平衡常数K为3、17。
( )11在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得标准平衡常数得数值与反应方程式有关。
()12反应3H2(g)+N2(g)2NH3(g)得标准平衡常数为K,则反应H2(g)+N2(g)NH3(g)得标准平衡常数为(K)1/2。
( )13由CaCO3与CaO构成得封闭系统,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使反应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
( )14已知850℃时,反应:CaCO3(s)CaO(s)+CO2(g)得K=0、50。
当温度不变,密闭容器中有足够多得CaCO3(s)与CaO(s),则系统能达到平衡。
( )15反应N2(g)+H2(g)NH3(g)与2NH3(g)3H2(g)+N2(g)得标准平衡常数不相等。
但就是,按上述两反应式计算平衡组成,则所得结果相同。
( )16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得转化率。
()17加入催化剂使v(正)增加,故平衡向右移动。
()18加入催化剂可使v(正)、v(逆)以相同倍数增加,故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 )19当一个化学反应得反应商Q>K时,则该反应可自发向右进行。
( )20只有当化学反应得反应商Q=1时,该反应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 )21对任何有气体参与得反应,体积缩小,平衡一定向分子总数减小得方向移动。
( )22通常对于无气体参与得可逆反应,压力得改变多半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 )23某反应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24对有气体参与得可逆反应,压力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
( )2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标准平衡常数一定不改变。
( )25a可逆反应2NO(g)+O2(g)2NO2(g),∆r H m<0,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26减少反应生成物得量,反应必定向正方向进行。
( )27某温度时,PCl5按下式分解:PCl5(g)PCl3(g)+Cl2(g)。
在5、00L密闭容器中,放入1、80molPCl5,平衡时有1、30molPCl5分解了,则PCl5得分解率为72、2%。
( )28已知某反应A(s)B(s)+C(g)得K=9、5×10-8,当p(C)=1、0Pa时,反应可向右自发进行。
( )29某容器中充有NO(g)、NOBr(g)与液溴,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O(g)+Br2(l)NOBr(g)。
平衡后,当压缩容器使其体积减小时,上述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 )30反应:N2O4(g)2NO2(g),在600℃时K=1、78×104,1000℃时K=2、82×104。
由此可知∆r H>0。
( )31工业上由丁烯制取丁二烯得反应为C4H8(g)C4H6(g)+H2(g),773K时,其标准平衡常数K=3、0×10-3;973K时K=0、145,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32某物质在室温下分解率为5%,在373K时得分解率为25%,则可判断该物质得分解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 )33反应CaCO3(s)CaO(s)+CO2(g),当p(CO2)减少,或加入CaCO3(s),都能使反应向右进行。
( )34在恒温恒容下,2A(g)B(g)+2C(g),达平衡时,A物质由n(A)减少为n'(A),相应得c(A)变为c'(A),p(A)变为p'(A),则A得转化率:={[n(A)-n'(A)]/n(A)}×100%={[c(A)-c'(A)]/c(A)}×100%={[p(A)-p'(A)]/p(A)}×100%。
( )35已知850℃时,反应:CaCO3(s)CaO(s)+CO2(g)得K=0、50。
当温度不变,密闭容器中有CaO(s)、CO2(g),并且p(CO2)=10kPa,则系统能达到平衡。
()36已知850℃时反应:CaCO3(s)CaO(s)+CO2(g)得K=0、50。
当温度不变,密闭容器中有CaO(s)、CO2(g),并且p(CO2)=100kPa,则系统能达到平衡。
( )37已知850℃时反应:CaCO3(s)CaO(s)+CO2(g)得K=0、50。
当温度不变,密闭容器中有CaO(s)、CO2(g),并且p(CO2)=30kPa,则系统能达到平衡。
( )38乙烷裂解生成乙烯,C2H6(g)C2H4(g)+H2(g)。
在实际生产中常在恒温恒压下采用加入过量水蒸气得方法来提高乙烯得产率,这就是因为H2O(g)得加入,同时以相同倍数降低了p(C2H6)、p(C2H4)、p(H2),使平衡向右移动。
( )39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了如下平衡:A(g)+B(g)C(g),若保持温度不变,系统体积缩小至原体积得时,则反应商Q与平衡常数得关系就是:Q=1、5K。
( )二选择题(返回目录)1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得标志就是( )。
(A)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等于常数;(B)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相等;(C)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D)正逆反应得速率系数相等。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得标志就是( )。
(A)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或压力等于常数;(B)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必须不相等;(C)各物质浓度或压力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D)△r G=0。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必相等;(B)加入催化剂各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均发生变化;(C)若改变温度,平衡将发生移动,而平衡常数就是不变得;(D)逆反应速率与正反应速率相等。
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K很大,表示该反应( )。
(A)进行得完全程度很大; (B)就是放热反应;(C)活化能很大; (D)就是元反应。
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得K=10-10。
当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 )。
(A)相同物质得量得A、B、C气体混合,平衡后,气体C得物质得量一定增加;(B)由于反应逆向进行,气体C不存在;(C)由于反应具有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混合物中,A、B、C物质得量一定能相等;(D)由于正向反应进行得程度很小,A、B、C气体平衡混合物中,C得物质得量相对较小。
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得K=1010。
当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时,( )。
(A)由于反应具有可逆性,在一定条件下气体混合物中,A、B、C物质得量一定能相等;(B)由于反应正向进行,在A、B、C混合物中,气体A、B不能存在;(C)由于正反应进行得程度很大,平衡时,在气体混合物中,气体A、B得物质得量相对较小;(D)正反应速率必定很快。
7反应A(g)+B(g)C(g)得标准平衡常数K=10-10。
这意味着( )。
(A)正方向得反应不可能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B)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C)它就是可逆反应,两个方向得机会相等;(D)正方向得反应能进行,但程度很小,平衡时,物质C能存在,但量相对较小。
8在溶液中得反应A(aq)+B(aq)C(aq)+D(aq),开始时只有A与B,经长时间反应,最终结果就是( )。
(A)C与D得浓度大于A与B得浓度;(B)A与B得浓度大于C与D得;(C)A、B、C、D得浓度不再变化;(D)A、B、C、D浓度相等。
9在下列各种有关标准平衡常数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
(A)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含固体或纯液体得量;(B)任一可逆反应,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与该反应得机理无关;(C)任一可逆反应,只要温度一定,标准平衡常数就就是唯一得;(D)实验(经验)平衡常数有得就是有量纲得,而标准平衡常数得量纲为1。
10下列叙述中,错误得就是( )。
(A)并不就是所有化学反应实际上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B)标准平衡常数很大或很小得反应都就是可逆程度很小得化学平衡;(C)化学平衡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系统所处得状态;(D)标准平衡常数就是正反应与逆反应处于平衡时得常数,任何11可逆反应得标准平衡常数只有一个值。
在下列有关标准平衡常数得叙述中,正确得就是( )。
(A)任一可逆反应,若不考虑该反应得机理,就无法写出相应得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B)任一可逆反应,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包括H2O得浓度或分压;(C)任一可逆反应,只要温度一定,标准平衡常数就就是唯一得;(D)实验(经验)平衡常数有得应就是有量纲得,而标准平衡常数量纲为1。
12反应:4HCl(g)+O2(g)2Cl2(g)+2H2O(g)得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K=( )。
(A)[p(Cl2)·p(H2O)]/[p(O2)·p(HCl)];(B){[p(H2O)/p]2·[p(Cl2)/p]2}/{[p(O2)/p]·[p(HCl)/p]4};(C){[p(H2O)/p]·[p(Cl2)/p]}/{[p(O2)/p]·[p(HCl)/p]};(D){[p(H2O)]2·[p(Cl2)]2}/{p(O2)·[p(HCl)]4}。
13反应:Fe3O4(s)+4H2(g)3Fe(s)+4H2O(g)得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K=( )。
(A){[p(Fe)/p]3·[p(H2O)/p]4}/{[p(Fe3O4)/p]·[p(H2)/p]4};(B)[4p(H2O)/p]4/[p(H2)/p]4;(C)[p(H2O)/p]4/[p(H2)/p]4;(D)1/[p(H2)/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