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完整版)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完整版)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随访评估

1,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

A.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B.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应延迟择期手术, 争取时间控制血压。

C.如原发疾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则血压高低不应成为立即麻醉手术的障碍。

2,择期手术降压的目标:

A,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30/85mmHg

B,老年患者<140/90 mmHg为宜。

C,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D,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者,血压应控制<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E,但降压宜个体化,不可过度,以免因严重的低血压而导致脑缺血或心肌缺血。

3,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是否停用

A,利尿药: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氢氯噻嗪)

B,β受体阻滞剂: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防止术中心率的反跳。(普萘洛尔等)

C,钙通道阻滞剂: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续用到术晨(心痛定,拜新同)

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这两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增加术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ACEI作用

缓和,手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ARB类药物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雅思

达,洛丁新,蒙诺;沙坦类,科素亚,代文)

E,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术前不必停用。

F,其他: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天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二,入室后处理

1,充分镇静:入室后即给予咪唑安定1-2mg

2,麻醉方式:根据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A, 区域阻滞麻醉: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阻滞需要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咪达唑仑1-2mg,右美托咪定0.2-0.7ug/kg.h。重度高血压患者不要选择颈丛

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连续硬膜外麻醉需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注意容量的

补充,当血压下降超过术前基础血压的30%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麻

黄素5-10mg,去氧肾上腺素40-100ug,可多次追加。

B.全身麻醉:吸入麻醉药可以用来控制血压;氯胺酮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

丙泊酚的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咪达唑仑引起轻度的血

管扩张;芬太尼、舒芬太尼一般不影响血压,小剂量可以有效的减弱气管

插管的高血压反应;肌松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肝肾功能。

C.联合麻醉: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可阻断手术伤害性刺激,减轻应激反应,便于术后镇痛。全身麻醉可使患者舒适、意识消失、肌肉

松弛,保证有效通气,满足手术需求。两者结合,使麻醉更平稳。

3,气管插管时高血压的预防

A.使用七氟烷5-10分钟;

B.单次使用阿片类药物(芬太尼2.5-5ug/kg;舒芬太尼0.25-0.5ug/kg;瑞芬太

尼0.5-1ug/kg);

C.静脉或气管内使用利多卡因1-1.5mg/kg;

D.硝酸甘油0.2-0.4ug/kg静脉注射;

E.尼卡地平10-20ug/kg,乌拉地尔0.25-0.5mg/kg,艾司洛尔0.2-1mg/kg;

F.泵注右美托咪定1ug/kg,10-15分钟。

4,术中维持血压不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30%。

5,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参见高血压危象章节。

二,术后处理:深麻醉下拔管

1,吸入麻醉药的停药时机:异氟烷30分钟,七氟烷10分钟,地氟烷手术结束时。

2术毕前10分钟将气体流量开大,丙泊酚维持不变。

2,芬太尼0.05ug或者舒芬太尼5ug静脉注射。

3,肌松拮抗时机:TOF出现2个反应或者有自主呼吸时。新斯的明0.04-0.07mg/kg,最大剂量5mg;阿托品的剂量为新斯的明的半量或三分之一。

4,自主呼吸下f<20次/分钟,节律规则,P ET CO2有良好的肺泡平台,VT>5ml/kg,呼吸空气SPO2>95%,胸、腹矛盾呼吸运动消失,即可拔管。

5,较深麻醉下吸痰,拔管前不吸痰。

6,拔管后如有舌后坠,置入口咽通气道;屏气,面罩辅助通气。

7,持续给氧直至完全苏醒。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

一,术前随访评估 1,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 A.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B.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应延迟择期手术, 争取时间控制血压。 C.如原发疾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则血压高低不应成为立即麻醉手术的障碍。 2,择期手术降压的目标: A,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30/85mmHg B,老年患者<140/90 mmHg为宜。 C,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D,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者,血压应控制<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E,但降压宜个体化,不可过度,以免因严重的低血压而导致脑缺血或心肌缺血。 3,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术前是否停用 A,利尿药: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氢氯噻嗪) B,β受体阻滞剂: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防止术中心率的反跳。(普萘洛尔等) C,钙通道阻滞剂: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续用到术晨(心痛定,拜新同) 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这两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增加术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ACEI作用 缓和,手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ARB类药物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雅思 达,洛丁新,蒙诺;沙坦类,科素亚,代文) E,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术前不必停用。 F,其他: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天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二,入室后处理 1,充分镇静:入室后即给予咪唑安定1-2mg 2,麻醉方式:根据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A,区域阻滞麻醉: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阻滞需要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咪达唑仑1-2mg,右美托咪定0.2-0.7ug/kg.h。重度高血压患者不要选择颈丛

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某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结果100例患者中,出现室性早搏5例,心动过速8例,均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显示血压均比较平稳,且麻醉效果良好。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如需要手术,采取全身麻醉比较安全。 标签: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处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血压疾病患者也在逐年增长。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在接受其他手术过程中麻醉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由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般复合用药,并且大多数患者治疗不规则,因此或多或少对于麻醉药有相互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给我国医疗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对高血压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疗机构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75岁,体重47~85 kg,其中男55例,女45例,收缩压 150~240 mmHg,舒张压94~137 mmHg,手术之前医生均需询问患者病情、发病期间的状况以及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主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的疾病史与降血压药物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血脂、血糖、肌肝电解质等检查。其中合并冠心病20例,脑血栓7例,糖尿病9例,心脏衰竭4例,其他均为普通高血压患者[1]。 1.2 方法 手术前30 min对患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3~5 mg,东莨菪碱0.3 mg。在患者诱导前给予尼哌替啶50 mg,非那根25 m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芬太尼2~3 g, 异丙酚2 mg,并行静脉诱导行气管插管。期间要不断观察血压,保证血压处于平稳的状态。手术结束时,停用静吸麻醉药,给予艾司洛尔0.4~1.2 g/kg 保证拔管时患者心率的稳定。术后,定期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保证患者清醒之后血压平稳,一旦发现以上几项数据发生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主讲人:麻醉科主治医师刘光辉 1、对于病人的病情应该作祥细的评估。应对高血压病人的病期、发展情况、目前高血压程度、有无脏器(靶器官)受累及其严重程度、其他并存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做出评估,以便于估计麻醉风险,制订麻醉方案。 2、应认真进行麻醉前准备。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如术前未经降压治疗则术后发病率(mor-bidity)和死亡率均可较高,术中血压亦可剧烈波动。WHO的降压目标为:中青年<130/85 mmHg,老年人<140/9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降至130/80mmHg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3、高血压病人易于激动,术前应充分镇静。 4、麻醉管理比麻醉选择更为重要。对于高血压病人,要求麻醉过程平稳,尽可通将血压维持于接近平日可耐受水平,防止低血压或血压过高所致之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衰竭。如血压较原来水平降低25%,即可应视为低血压:如降低30%,则为显著的低血压。麻醉期间血压下降的幅度不宜超过原来血压水平的20%。如血压较麻醉前升高>30mmHg,则为血压过高。作全麻静脉诱导时应缓慢、分次注射,并观察和监测病人对药物的反应,采用最小的有效诱导剂量。 此外,应注意变动体位要缓、轻巧、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

尽可能采取措施减轻手术所引起的不良神经反射如胆心反射、腹腔丛反射等。另一方面,这类病人又常可由于麻醉偏浅时各种刺激所致的交感神径反应、或对于血管活性物质(药物)的高度敏感而出现血压过高。因此在进行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时,应在其心血管功能可耐受的情况下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尽力减轻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避免低氧或二氧化碳蓄积,注意在输液、输血中不使血容量急剧增高。在处理低血压而使用升压药时,也切忌一次注入较大剂量而致血压剧升。对于血压过高,如针对原因处理无效时可用药物控制血压。除传统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外,可采用效果好而副作用更少的药物,如尼卡地平(nicardipine)、艾司洛尔、乌拉地尔(urapidil)等。对过高的血压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缺血外,还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死、脑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注意及时输血、输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则与一般手术麻醉相同。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麻醉处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麻醉处理 发表时间:2014-08-15T09:25:59.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马玉民[导读]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硬膜外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为临床首选,值得广泛应用。 马玉民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731100) 【摘要】目的:探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顺利,无新生儿窒息出现,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波动;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3例新生儿窒息,抢救后得以恢复。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硬膜外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99-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临床中相当常见,发病率为10.32%,常继发多种重要器官并发症,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导致死亡。目前,妊高症患者分娩或者终止妊娠的良好方式为剖宫产术,但是此种手术的临床麻醉会对母体造成生理影响,而且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产生,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直接威胁。我院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3例采用不同方式实施麻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6.34±3.19)岁;孕周为25~39周,平均孕周为(38.42± 2.35)周。对照组26例,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5.86±2.73)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周为(37.38±2.67)周。单胎33例,多胎20例。合并症:合并心衰患者3例,胎盘早剥患者5例,呼吸困难患者6例,产前子痫患者1例。患者凝血机制正常,血小板与血红蛋白均高于75g/L。两组患者孕周、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给予患者扩容、降压、解痉、利尿以及纠正机体酸中毒的基础治疗。对于子痫患者采用硫酸镁与镇静剂治疗,并给予氧疗,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对于心衰患者进行强心治疗。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凝血机制、血常规、血小板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准确的用药指导,有效减少不利刺激[1]。 1.2.2 麻醉方法静脉通道至少建立2条,监护设备安置好。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选择L1-2穿刺,置管2~3cm于头部,经过临床观察与试验剂量,确认导管位置处于硬膜外腔。间隔3~5min进行1次注药,剂量为3~4ml。控制麻醉平面在T8以下。选用浓度为1.5~2.0%的利多卡因作为局麻用药,不加用肾上腺素。首次用药剂量为(14.91±1.76)ml。将子宫往左侧推,采用5~10mg的麻黄素静脉注射处理。监测患者的R、SPO2、HR、ECG与SP,给予2~4ml/min的吸氧。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给予3~5υg/kg的舒芬太尼、1.5~2.0mg/kg的异丙酚、1.0~1.5mg/kg的琥珀胆碱,并间断吸入七氟醚1~2%,开始手术,根据患者清苦阿宾哥决定是否行气管插管术。监测患者的R、SPO2、HR、ECG与SP[2]。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 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波动,未出现新生儿窒息现象。对照组2例患者血压下降,经过快速补液治疗等相关处理,患者血压得以回升至正常水平;2例新生儿窒息,通过及时的TPPV抢救,无死亡病例出现。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非常常见,妊娠20周后为疾病高发期,由于此种疾病的病因不明,临床中也没有有效一致的治疗措施,严重危害母婴健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选择时机结束妊娠是解决此证的有效方法。妊高症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于水中,因此类患者通常血液浓缩,机体血容量严重不足,血浆与全血的粘稠度明显增高,对微循环灌注可产生明显影响,容易导致胎盘早剥、肝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兴奋等症,此病病情发展呈现阶段性,严重患者可对重要脏器造成多种损害。患者在剖宫产前会采用多种药物,例如咪唑安定、利尿剂、强心药、硫酸镁、降压药等,这对临床中的麻醉处理更是增加了困难。所以,术前给予患者常规的综合治疗对保证手术顺利开展非常必要[3]。硫酸镁可以有效控制惊厥,但是反复使用可使镁离子水平升高,新生儿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尤其是病情严重的妊高症患者则影响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妊高症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提高产妇安全性,为临床首选麻醉方法,此结论也与刘彦斌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是因为,剖宫产可以避免宫口在扩张期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实现安全方面。此外,硬膜外麻醉可以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减少回心血量,同时使心脏负担减轻,增加血流量,避免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而且,此种麻醉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腹肌松弛,能够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本研究中能够,采用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手术过程顺利,无新生儿窒息病例出现,虽然2例患者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出现,但是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而采用全麻的对照组虽然手术过程同样顺利,但是血压下降明显的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2例,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应用全麻药物、镇痛药物以及肌松药物有关[4]。综上所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麻醉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与治疗情况,以准确调控麻醉时的液体平缓,并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给予严格的心电监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硬膜外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为临床首选,值得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 郭九竹.剖宫产妊高症患者的麻醉处理 [J].中国实用医学,2010,4(33):88-89. [2] 邹文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剖宫产与麻醉探讨[J].中外医疗,2011,27(33):07-08.

围手术期血压控制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尽管如此,围术期高血压仍需要恰当处理,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成人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1 易发因素 短时间内血压升高并超过180/11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心脏手术前后发生率可以高达50%。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危象极易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并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血管阻力增加有关。手术后高血压常开始于术后10——20分钟,可能持续4小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易发生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手术前高血压一般不引起靶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称为高血压次急症,有足够的时间降低血压。而在手术中血压快速升高超过20%时易发生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考虑高血压急症。 大血管(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大血管)或腹腔和胸腔手术易发生术中高血压,而严重术中高血压更多见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手术、头部和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较大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并较易发生并发症。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持续>170/95mmHg易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曾发生脑出血或有脑出血家族史患者在血压迅速升高时易再次发生脑出血。 下列手术易发生术后高血压: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修复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高血压发生时间短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围术期高血压发生原因可能与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切口、手术中或麻醉后早期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有关。另外,低温、低氧血症、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小时过度输液所致血容量超负荷以及手术前中断平时服用的降压药物等均是引起围术期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 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还决定于高血压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舒张压>110mmHg 的患者易发生围术期血压波动,并常伴有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为了及时预防和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有必要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和剂量,以及以往不能耐受的药物情况。体格检查应包括靶器官受损以及心血管系统病理改变情况。眼底镜检查可以提示高血压严重程度和病程。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可以排除一些少见但很重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如腹部明显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桡-股动脉波延迟提示主动脉狭窄,未使用利尿剂而存在低钾血症提示醛固酮增多症。当怀疑嗜铬细胞瘤时应延期手术以便排查。 但在外科手术前一般不需要做继发性高血压的详细排查。嗜铬细胞瘤患者停用可乐宁后可以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反跳,并易漏诊。然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中发生显著血

高血压患者麻醉用药以及处理

高血压患者麻醉用药及处理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已经变成麻醉医师每天遇到的问题之一, 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相应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以及麻醉调控措施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麻醉医师的重视。高血压患者术前一定要加以治疗和控制, 适当地控制血压可使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因此, 术前重视对高血压的明确诊断与合理有效治疗, 不仅可控制血压的水平, 改善代谢的紊乱, 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重构,而且对高血压病人顺利渡过围术期起着重要作用[1]。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术前对血压的治疗和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尤其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而未控制的高血压是麻醉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2]。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麻醉用药;麻醉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of society increased,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anesthesiologists daily variation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research being appropriate method of anesthesia and anesthetic and narcotic control measures growing importance of anesthesiologists. Preoperative hypertensive patients must be treated and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controlled blood pressure can occu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So,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的调控(孙大金)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的调控 一、血压调控的重要性 有文献报道将近1/5的手术病人患有高血压,即成人血压超过140/90mmHg。而麻醉期间病人血压的变化更是常见的现象之一,尤其是高血压病人。麻醉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几乎无法避免。若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生理允许的范围,其结果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脑缺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衰、肾衰和呼衰等,严重者能致死。因此,麻醉期间如何维持病人血压相对稳定,将血压调控在生理允许范围内,这是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期间处理的关键。 什么是麻醉期间血压波动允许的生理范围?许多资料表明:血压波动,即上升或下降,为原先血压的20%内,这是合科生理的范围。在上述范围内,各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流良好,在代偿范围内,无缺血、缺氧等表现。对高血压病人而言,血压波动的范围宜于110~150/70~100mmHg左右。而病人的危险性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诸如病人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各种危险因子,如重要脏器功能低下、并存病等。 二、血压波动的诱发因素 根据Ohm定律:血压(BP)=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因此,麻醉期间凡能引发CO、SVR变化的各种原因都能导致血压波动,对高血压病人更是如此。从下列简图就能清楚明了血压构成的主要因素。因此,麻醉期间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诱发因素很多,常见的可归纳为: (一)影响SVR的原因 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是后负荷常用的临床指标,是反映血压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SVR的增加和减少可导致血压的上升或降低。 1、体循环血管阻力加大SVR加大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其原因有:①情绪激动、畏惧、焦虑等精神因素。②浅麻醉,尤见手术即将结束。③手术刺激、气管插管和拔管、吸痰等操作。④药物如各种α受体激动药、氯胺酮等。⑤通气不足引起CO2潴留,缺氧早期等。⑥嗜酪细胞瘤、妊娠高血压、柯兴综合征等。SVR升高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致使周围血管强烈收缩。临床表现是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增快等,有的出现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2、体循环血管阻力减小SVR减小可致血压明显降低,其原因为:①术前曾用α受体阻断药和多巴受体阻断药如酚妥拉明、氯丙嗪、氟哌利多等。②术前或术中使用降压药、扩

麻醉与血压

课前问答: 你知道麻醉期间血压波动允许的生理范围是多少吗? A:10%B:20%C:30% 一、血压调控的重要性 有文献报道将近1/5的手术病人患有高血压,即成人血压超过140/90mmHg。而麻醉期间病人血压的变化更是常见的现象之一,尤其是高血压病人。麻醉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几乎无法避免。若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生理允许的范围,其结果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脑缺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衰、肾衰和呼衰等,严重者能致死。因此,麻醉期间如何维持病人血压相对稳定,将血压调控在生理允许范围内,这是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期间处理的关键。 什么是麻醉期间血压波动允许的生理范围?许多资料表明:血压波动,即上升或下降,为原先血压的20%内,这是合科生理的范围。在上述范围内,各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流良好,在代偿范围内,无缺血、缺氧等表现。对高血压病人而言,血压波动的范围宜于110~150/70~100mmHg左右。而病人的危险性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诸如病人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各种危险因子,如重要脏器功能低下、并存病等。 二、血压波动的诱发因素 根据Ohm定律:血压(BP)=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因此,麻醉期间凡能引发CO、SVR变化的各种原因都能导致血压波动,对高血压病人更是如此。从下列简图就能清楚明了血压构成的主要因素。因此,麻醉期间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的诱发因素很多,常见的可归纳为:

(一)影响SVR的原因 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是后负荷常用的临床指标,是反映血压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SVR的增加和减少可导致血压的上升或降低。 1、体循环血管阻力加大SVR加大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其原因有:①情绪激动、畏惧、焦虑等精神因素。②浅麻醉,尤见手术即将结束。③手术刺激、气管插管和拔管、吸痰等操作。④药物如各种α受体激动药、氯胺酮等。⑤通气不足引起CO2潴留,缺氧早期等。⑥嗜酪细胞瘤、妊娠高血压、柯兴综合征等。SVR 升高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致使周围血管强烈收缩。临床表现是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增快等,有的出现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2、体循环血管阻力减小SVR减小可致血压明显降低,其原因为:①术前曾用α受体阻断药和多巴受体阻断药如酚妥拉明、氯丙嗪、氟哌利多等。②术前或术中使用降压药、扩血管药,如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有较强的周围血压扩张;硝普钠等。③吸入和静脉全麻药如安氟醚、硫喷妥钠、异丙酚等。④输血和过敏反应。⑤脓毒性休克等。SVR减小的机制各异,如交感神经受抑制,α受体阻断,钙通道阻滞和组胺的释放等,SVR下降,能导致周围血压扩张,使血压下降。 (二)影响CO的原因 心排血量(CO)也是血压升高和下降的决定因素之一。而CO:每搏量(SV)×心率(HR),SV又受前负荷(EDV)、反负荷和收缩力的影响。因此,影响CO的原因很多。 1、心率和心律的变化正常的心率为每分钟55~90次,心率增快,可使血压上升。常见的原因是: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反应如疼痛、焦虑、手术操作等。②浅麻醉。③药物如氯胺酮、α受体激动药、阿托品、异氟醚等。④通气不足,如CO2潴留、缺氧早期等。但心率过快,心室充盈减少,心肌氧耗增多,也可导致SV、CO下降,结果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导致血压下降。常见的原因有:①药物如吸入和静脉全麻药、α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激动药等。②手术操作如剖腹探查牵拉内脏、翻动心脏和大血压。③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钾、低钠和高镁等。⑤高血压并存心脏病(如冠心病)等。 2、前负荷的变化前负荷是SV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指心肌收缩前心肌的长度。在完整无病变的心脏中,前负荷是指心室舒张期末容量(EDV),取决于心室的充盈量。当心率恒定时,前负荷与CO变化呈正比。增加前负荷,SV、CO上升,使血压升高。常见的原因是:①扩容治疗后如输注晶体、胶体和血液等。 ②体位改变如抬高肢体。③药物如各种强心药等,能改善心室顺应性,尤其是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 反之,前负荷减少,SV、CO下降,使血压降低。常见的原因有:①血容量不足,如大量失血、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