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及翻译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背诵内容集合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背诵内容集合 沪教版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背诵内容古诗乐游原/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朝代】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赠花卿【作者】杜甫【朝代】唐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暮江吟【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夕【作者】杜牧【朝代】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作者】陆游【朝代】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七首·其四【作者】王昌龄【朝代】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鸟鸣涧【作者】王维【朝代】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采莲曲【作者】王昌龄【朝代】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朝代】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百忧集行【作者】杜甫【朝代】唐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朝代】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墨梅【作者】王冕【朝代】元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朝代】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别董大二首【作者】高适【朝代】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名言1.学生们尊师的最好礼物就是拿出自己的好的学习成绩。

——冰心2.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能力,才能教养出伟大的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四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三首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暮江吟》的意思: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

衍生注释:残阳指快落山的太阳。

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

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

赏析:诗人通过对暮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傍晚时分的江景,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

《题西林壁》的意思: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衍生注释:西林指西林寺。

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江西九江。

赏析: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地认识。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豪放洒脱,充满了才情和智慧。

《雪梅》的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衍生注释:骚人指诗人。

逊是逊色、不及的意思。

赏析: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人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作者卢钺,南宋诗人。

以下是五个运用片段:例子1: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古诗三首,就像打开了三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

《暮江吟》那画面,哎呀,我仿佛就站在江边。

残阳铺在江上的时候,就好像给江水盖上了一层彩色的被子,一半绿一半红的,那感觉太奇妙了。

我就想啊,白居易当时是不是和我现在一样,被这景色迷得不行呢?他看到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像珍珠,月亮像弓,肯定也是满心的欢喜。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一幅超级美的画,忍不住就想跟所有人分享这种喜悦。

上海四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词

上海四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词

其二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莲花,亦曰荷花。
钟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唐诗及其翻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唐诗及其翻

三一文库()/小学四年级〔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唐诗及其翻[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唐诗及其翻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小廊[清]郑燮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燮 xiè揉 róu译文:小小的走廊啊,泡茶的水已经降温,原本寥寥无几的烟雾已经没有了。

我摘下的那十分瘦小的寒花,是多么可怜。

寂寞地坐在木门旁边,看着那辽阔的秋水湾!满天乱串的许多的乌鸦,把美丽的夕阳给揉碎了。

采莲曲二首[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送胡耑孩赴长江[清]王世祯青草湖边秋水长,黄陵庙口暮烟苍。

布帆安稳西风里,一路看山到岳阳。

这是一首送友人还乡的诗。

诗中主要描写“赴长江”前的一段湖湘景色。

首联以青草湖的秋水,黄陵庙的暮烟,点明送人的季节和旅程设想,勾划出一幅秋水空阔,古祠晚泊的苍茫画景。

尾联“布帆安稳”和“一路看山”,寓情于景,表示对友人旅途生活的关心与祝愿。

耑 duān祯 zhēn暮烟:可能是清早的雾气【译文】:秋天的湖边水里张着青苔,黄陵庙口的暮烟,乘坐着布做的船很安稳的在西风里,一路看着二边的山到了岳阳。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

上海四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词赏析

上海四年级第一学期必背古诗词赏析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音乐游原lè yóu yuán注释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 不适:不悦,不快。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上海语文四年级上学期古诗诗

上海语文四年级上学期古诗诗

第一单元小廊[清]郑燮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参考译文】壶中的茶已经煮熟,炉子也不再冒烟,我立在走廊下,顺手折下了一枝菊花,清瘦的花枝让人十分爱怜。

寂静的小院里无客来访,柴门前秋水宽阔,夕阳残照,归巢的乱鸦叫声嘈杂,感觉天好似要被揉碎一般。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①裙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④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后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注释】①罗:丝绸。

②芙蓉:荷花。

③乱:混杂。

④始:才。

【参考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第二单元送胡耑孩①赴长江[清]王士祯青草湖②边秋水长,黄陵庙③口暮烟苍。

布帆④安稳西风里,一路看山到岳阳。

【作者简介】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

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初杰出诗人。

著有《带经堂集》。

【注释】①胡耑孩:胡景曾,字耑孩,作者同门友人。

②青草湖:在湖南湘阴县北,北通洞庭湖。

③黄陵庙:在湘阴县北。

相传舜之二妃溺于湘江,后人立此祠纪念。

④布帆: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荆州刺史殷仲堪处当幕僚,东归时,殷借予布帆。

行至江陵一带,遇大风,他给殷的信中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

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古诗

采莲曲(其二)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 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 ④乱入:杂入、混入。 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 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⑥闻歌:听到歌声。 ⑦始觉:才知道。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注释] 1.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2.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 意思。 3.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 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 有。 4.月出:月亮出来。 5.惊:惊动,惊扰。 6.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 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 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 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 延 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 走 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 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 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 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 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 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 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 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 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 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 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 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 边关的宏伟壮志。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注释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注释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注释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可以理解为夕阳,就像一个快要下班的太阳,散发着最后的光芒。

- 铺:这里是“铺展”的意思,这个字用得特别妙,你看,就好像夕阳很温柔地把自己的光和色彩平铺在江面上,而不是直射,感觉很平缓、很柔和。

-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想象一下,江水一半被夕阳照得红彤彤的,另一半还是那种碧绿碧绿的颜色,就像一块双色的绸缎,特别好看。

- 可怜:可爱。

在古代,“可怜”可不一定是表示同情哦,在这里是说九月初三的夜晚很惹人喜爱。

- 真珠:即珍珠。

说露水像珍珠一样,你想啊,夜晚的露水在草叶上、花瓣上,圆溜溜、亮晶晶的,可不就像珍珠一样嘛。

- 月似弓:农历初三的月亮形状像弯弓。

你抬头看看初三的月亮,弯弯的,就像一把小小的弓挂在天上。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就像我们现在去旅游,看到好看的地方,就在墙上写首诗纪念一下,不过现在可不能随便在墙上乱写乱画哦。

- 横看:从正面看。

你站在庐山的正面去看它,就像我们看一个东西正对着它瞧。

- 岭: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就好比是很多山手拉手连在一起,形成一条长长的“山脉链”。

- 侧看:从侧面看。

换个角度,从侧面去打量庐山,就像看一个人,从正面看和侧面看感觉会不一样呢。

- 峰:高而尖的山头。

和岭不同,峰是那种单独高耸起来的山尖,就像一个山里面的“尖子生”,高高地冒出来。

-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就是说弄不清楚的意思,在庐山里面,都搞不清楚庐山到底长啥样了。

-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庐山的真正模样,就像庐山的一个小秘密,不容易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第一单元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

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

(诗人对夕阳发出的感慨。

“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

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

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回呢
2、第二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般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该诗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

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宫高墙
内宫女们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诗描写传神,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3、第三单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

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军官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诗人被罢斥回乡,在乡间向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人民,希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盖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第四单元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色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才练的姑娘身穿着和荷叶一样的丝绸裙子,鲜艳的荷花正迎着姑娘的脸庞盛开着。


莲女在池塘中和荷花难以区分,若隐若现,知道听见了《采莲曲》的歌声,才发现是采莲女们划着小船出来了。


5、第五单元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译文:人生活在世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

即使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合,水面风平浪静,就好像没有打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的颜色,恰似白银色的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它是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矿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奇异色彩。


6、第六单元
{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

真是朝气蓬勃。

庭前,八月梨枣熟的时候,一天能上树千回。

《浪淘沙》
唐·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夹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
7、第七单元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游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mi)漫在天地间.
8、第八单元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漂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
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天际的乌云绵延千里,日光昏暗,北风呼啸,雁声凄凉,大雪纷飞。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