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_450字

合集下载

四颗糖的启示读后感

四颗糖的启示读后感

四颗糖的启示读后感读了四颗糖的故事,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就像在心灵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有趣又充满智慧的小石子。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用四颗糖教育学生,这就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魔法表演。

第一颗糖,那是对学生按时到来的尊重和肯定。

哇塞,就这么一颗糖,感觉像是在学生心里点亮了一盏小灯,告诉他“你的守时是很棒的优点呢!”这让我想到在生活里,我们往往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总是挑刺儿。

要是都能像陶先生这样,一上来就给颗“肯定糖”,那得多温暖呀。

接着第二颗糖,奖励学生在被陶行知制止打人后就立即住手。

这颗糖可不得了,就像是一个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知错能改是值得嘉奖的。

我就想啊,平常我们总是在别人犯错的时候猛批一通,却很少在他们有哪怕一点点改正的迹象时给予鼓励。

陶先生这颗糖就像是给了那个犯错的学生一个“台阶”,还带着奖励的光环,多高明啊。

第三颗糖呢,是因为学生觉得打人不对才出手打人。

这简直就是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善良之处啊。

这就好比在一堆乱草里发现了一朵小花,然后把这朵小花捧在手心说:“看,你这里有很美好的东西呢。

”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却没有像陶先生这样用心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去发现别人内心的闪光点。

最后第四颗糖,是对学生的一个期许,希望他以后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这颗糖就像是给学生的一个充满希望的小包裹,让他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向前走。

从这四颗糖里,我学到了教育可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打骂或者没完没了的说教。

教育应该像一场温柔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生活中,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身边的朋友同事,我们都可以学习陶先生这种智慧。

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火,先找找值得肯定的地方,再慢慢引导他们走向更好的方向。

这四颗糖就像是四把小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美好人际关系和教育理念的大门。

我想啊,如果我们都能把这四颗“糖”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分享,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充满更多的理解、包容和爱呢。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篇嗨,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这可真是让我心里头暖呼呼的。

你说这陶行知先生,多有意思呀!面对犯了错的学生,他没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而是用四块糖就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一块糖,是因为那孩子按时到了他的办公室,这说明孩子守时,陶先生就给了奖励。

这一开始就让我有点意外,犯错了还能得糖?接着呢,陶先生又给了第二块糖,说是因为那孩子听到他制止打人,立马就停手了,这是尊重师长,懂得听话。

等到第三块糖,是因为孩子说自己打人是因为对方欺负女同学,自己有正义感。

哇,陶先生能从孩子冲动的行为里看到这份正义的心,真的太了不起啦!最后一块糖,是因为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在想,要是我小时候遇到这样的老师,那得多幸福呀!陶行知先生用爱和理解,而不是责骂,让孩子自己明白了道理。

这四块糖,就像是四颗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孩子的心,也照亮了咱们这些读故事的人的心。

我觉得在生活里,咱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得多学学陶先生,别动不动就发火,多去发现别人的好,多给点鼓励和温暖,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好啦,今天就跟你们唠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读陶行知四块糖故事的感受,真的太让我感慨啦!你们想想看,一个孩子犯了错,一般情况下是不是得挨顿骂呀?可陶行知先生不这样。

这孩子到办公室,陶先生先给了一块糖,就因为孩子按时到了,这多让人意外呀!然后又给一块,是夸孩子听话,能及时住手。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温暖,这么有智慧。

陶先生没有强硬地去指责,而是用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自己心里就明白了对错。

这四块糖,就像是魔法糖一样,把一个可能会变得很糟糕的情况,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和成长的瞬间。

我就在想啊,如果我们身边的大人都能像陶行知先生这样,那该多好。

孩子们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而是会因为有这样温暖的引导,变得越来越棒。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为人耿直,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行知的一些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其中就包括他与四颗糖的故事。

那是一个下午,陶行知正在进行一次教师培训班。

他来到讲台前,把四颗糖摆到桌子上。

学生们都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陶行知微笑着说:“现在我给你们每个人发糖,但只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要等到公布条件后再吃;第二,你不能告诉其他人这个条件。

”学生们都伸出了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糖果。

陶行知拿起一颗糖果,放到他的手心,然后递给了第一个学生。

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地接过糖果,准备要吃掉。

陶行知说:“等一下,我还没说完条件。

”学生们都停下了动作,抬头看着陶行知。

陶行知继续说:“这个条件很简单,你可以选择吃掉这颗糖,但如果你能够坚持不吃,等到明天,我会给你两颗糖。

”学生们都惊讶地看着陶行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条件实在太诱人了!不仅可以享受今天的糖果,还能在明天得到两颗糖果。

陶行知看着学生们的表情,继续说:“你们也可以选择吃掉这颗糖,那么就没有机会得到其他更多的糖果了。

”学生们纷纷思索起来。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是对他们自控意志的考验。

终于,第一个学生下定了决心,把糖果放回了桌子上。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每个学生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他们把糖果放回了桌子上,等待着明天能够得到两颗糖果的机会。

第二天,陶行知按照承诺给了每个学生两颗糖果。

这时,他告诉学生们:“这次实验有两个目的:第一,告诉你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将来的机会;第二,告诉你们要守信用,对自己和他人的承诺要遵守。

”陶行知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有远见和耐心,不要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机会。

他也强调了诚信和守信用的重要性。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以简单而深刻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了他的教育理念。

这个故事至今仍被广大师生引用,启发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长远的目标和信念。

教育论文 “四颗糖”的启示 论文

教育论文 “四颗糖”的启示 论文

“四颗糖”的启示想必每个教育工作者对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都不陌生,那是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便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办公室,而我迟到了。

”本来等着接受批评的孩子这时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整个过程不见一点对男孩的责备之言,却让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处理方式也给广大的教师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我们津津乐道至今。

一般读了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把它理解成了宽容和仁爱的教育作用,我也深表赞同。

可是今天在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陶校长的四块糖果,固然体现了他的宽容仁爱之心,可是如果没有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他断然不会说出男孩的“按时、尊重他人、有正义感、勇于承认错误”的优点来的。

所以教师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显得尤为重要。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教师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他们独特的特质,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就好像一盏盏的明灯,只要你用心仔细地去点亮,都会发光,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好收获。

教师要想拥有发现美的眼睛,首先就应该热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等其他因素。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范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范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范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范文如下:
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接受批评。

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

陶校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

”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块糖。

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于是,陶校长再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

这时,男生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故事中的四颗糖分别代表了尊重、守时、正义和认错这四个方面。

陶行知校长的教育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高明之处。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一生都在教育事业中度过,他提出了“爱、严、宽、精”四字教育方针,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的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四块糖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育启示。

故事发生在陶行知当老师的时候。

有一天,他带着一群小学生去郊外游玩,途中,他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块糖。

一位学生很快吃完了自己的糖,又偷偷地向陶行知要了一块。

陶行知问他,“你为什么要再要一块糖呢?”学生回答说,“因为我的糖吃完了。

”陶行知没有多想,就给了他一块糖。

不久,另一个学生也来找陶行知要糖,理由是他的糖也吃完了。

陶行知又给了他一块糖。

接着,又有两个学生分别找到陶行知,也是因为吃完了自己的糖。

陶行知想了想,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他对这四个学生说,“我给你们每人发的糖只有一块,你们怎么可能吃完了两块呢?”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

陶行知继续说道,“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你们并不是因为糖吃完了才来找我要,而是因为你们的自制力不够,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们能够控制住自己,一块糖足够吃很长时间了。

”学生们听了陶行知的话,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陶行知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们传达了自制力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常乐。

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爱、严、宽、精”中“严”的体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同时,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家长和老师们提了一个醒,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知足常乐,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陶行知和四块糖的故事,不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课。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成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篇1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更惊疑了。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第一颗糖——关爱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

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起来却远远比说难多了。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幸福快乐的,有缺少温暖的,有父母离异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个性迥异。

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本书,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读懂它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珍视它。

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要学会俯下身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加强与孩子情感的双向交流,架起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第二颗糖——宽容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是啊,哪个孩子不犯错?哪个班没有“问题孩子”?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由于心理、个性、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名人故事】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他的故事和事迹不仅激励着无数的老师和学生,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有一次,陶行知在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的时候,他被请到一个小女孩的家中参加晚餐。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对大人们都很害羞,不敢开口说话,陶行知就拿出了自己口袋里的四颗糖果,放在桌上,并对小女孩说:“这四颗糖是给你的,你可以选你喜欢的口味。

但是要记住,吃完第一颗之后,就先等一会再吃第二颗,因为这样你会更能品尝到糖果的美味。

”小女孩听了,倒是没有立即拿起糖果,而是认真地看着桌上两边的糖果。

陶行知则明白了这个机会,他开始讲述起故事来:“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市场上看见了一位老年人,他买了一些糕点和果酱,又买了一些水果,从包里掏出了一小袋子糖果,然后把它们都装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篮子放在身上。

到了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男孩情绪很差,似乎已经过分劳累,据说他一整天都在赚钱,但只赚到了很少的钱,于是男孩看起来很愁眉苦脸。

老先生看见了这个情况,走过去跟男孩打招呼,把篮子拿下来,打开了盖子,然后用了一只匙子,从里面挑出了一块糖,塞到小男孩嘴里。

男孩尝到美味的甜,精神一下子就好了起来!”陶行知讲完这个故事之后,看到小女孩的目光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于是他接着说道:“糖果其实就像小小的快乐,它可以在最不羁的时候出现,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和不安。

”小女孩听了陶行知的话,点了点头,挑了一颗水果味的糖果放进嘴里,然后在安静地品尝了一会才拿起第二颗糖果。

当晚的晚餐完全不那么尴尬了,小女孩甚至开始了许多如此主动的对话。

当送别的时候,小女孩看着陶行知,她说:“谢谢您,爷爷母亲都很喜欢你,我也很喜欢你。

”这个小故事虽然非常简单,但它却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教育家的智慧,甚至能够用一些简单的技巧来帮助人们从自己的情绪和阻挡之中走出来。

人们说,教育不分年龄,陶行知这个大智慧的教育家,总是能够从一件小事情中发现教育的奇妙之处,这不仅源于他的谦虚和开放,还源于他的聚焦于教育事业,始终以爱心和真诚为学生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_450字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么回事。

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