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性失业
3.奥肯定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数据,提出失业与产出变动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奥肯定律。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知识的进展。
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
实际总供给: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当前实际生产出来的产量。即: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7)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361502
0.0201
Test critical values:
根据1978---2007年北京市国的第一产业就业量L1,产出量和物价总水平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设定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Estimation Command:
=====================
LS LNL1 C LNP LNY
Estimation Equation:
宏观经济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2.“实验项目名称”要与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相对应。
附一:四、实验指南(一)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对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进行分析, 如GDP, 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物价水平等。
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 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2.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比如分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 分析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
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 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3.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运行的变动、宏观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对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几个方面。
当然像人口因素、能源因素以及包括政治因素、战争因素、灾害因素都有可能对证券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但在一般情况下, 上述因素的作用机制必须单独分析研究。
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重在对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背景作出基本判断, 以分析在新兴加转型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的影响, 把握证券市场总体变动趋势,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1.宏观经济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要选取官方公开公布的数据, 尤其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最可靠。
可借助统计工具与手段, 了解证券价格变化与经济运行形势的关联性。
宏观经济分析包含的内容有许多, 在此可重点选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可以以国民生产总值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看看经济持续增长与衰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可以选取就业状况的变动对证券市场影响分析, 就业状况的好坏不仅反映了经济状况, 而且对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减变化有密切关系。
宏观实训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升自身的宏观管理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宏观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宏观经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模拟现实经济环境,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政策工具,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实训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
二、实训过程与收获1.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宏观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就业理论等。
随后,我们通过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模拟了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对宏观经济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模拟通货膨胀政策时,我深刻体会到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模拟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我们共同分析经济数据,制定政策方案,并进行辩论和答辩。
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3.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训,我对宏观经济政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经济数据,如何判断经济形势,如何制定和评估宏观经济政策。
例如,在模拟财政政策时,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4. 宏观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宏观经济学思维方式。
我学会了从整体、长远的角度看待经济问题,学会了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例如,在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时,我不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

(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一)(2023)宏观经济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运用这些原理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实验主要围绕GDP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指标展开,通过模拟实验数据进行研究。
实验内容•通过软件模拟产生经济数据,分析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经济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
实验步骤及结果1.收集模拟数据,包括2018年到2022年的GDP、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数据。
数据表格如下图所示:年份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失业率(%)2018 3.2 2.5 4.02019 2.8 2.8 4.22020 -1.6 1.5 5.12021 4.9 2.3 3.82022 5.5 3.1 3.62.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18年至2019年期间,GDP增长率和物价指数都有所上升,失业率保持稳定;•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GDP出现了明显下降,而物价指数则有所上升,失业率也有所上升;•2021年至2022年期间,GDP继续上升,物价指数也随之上升,失业率持续下降。
3.预测未来经济走向:•基于过去几年的数据,以及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将稳步增长,但增速不会太高;•物价指数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略有上升,但总体仍会控制在较低水平;•失业率将继续下降,但由于疫情等原因,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了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技巧;•实验中,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使用软件模拟经济数据,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制作图表;•本次实验不仅增强了我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4.在掌握了数据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我还运用可视化工具绘制出了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的变化折线图,更直观地展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实验者:11级会计4班学号20111591姓名韩帅帅11级会计4班学号20111602姓名门少杰11级会计4班学号20111563姓名王欢欢11级会计4班学号20111167姓名王月一、实验目的通过阅读和分析真实、权威资料,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加深对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解,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制订的背景、调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类型、具体内容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要求1、自由组合,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推选组长,在组长安排下共同完成实验内容。
2、资料阅读要细致,要与学习的内容相结合。
3、表格填写要规范、美观,表达要精炼、准确。
三、实验内容1. 阅读并分析2004-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经小组充分讨论后,填写下表。
2. 通过阅读并分析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经小组充分讨论后,我们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2012年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的背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
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
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
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
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宏观经济环境,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宏观经济指标:实验中将涉及到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 政策模拟:学生将扮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并观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增长与发展:通过模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主题:确定实验的主题,包括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和政策模拟范围。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获得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
3. 制定政策:根据实验结果,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4. 实施政策:进行政策的模拟实施,观察政策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5.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借鉴。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在模拟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合理的货币政策则能维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当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
此外,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引导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实验结论宏观经济学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并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到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深刻地认识到宏观经济环増长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宏观经济学仿真实训

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报告小组:何PONG家电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实训简介:实训由八个小组合作完成,分别是家电企业4个,钢铁公司和汽车公各2个。
在本次企业模拟实训中,先由八个小组竞争选出政府,再由其决定提出本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各个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如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等构成一个企业管理层,并由其决定企业的每一项生产,采购决定。
规则明确,八家厂商在政府领导下进行有序经营,以每年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业绩衡量标准。
二、宏观经济政策(以第五年为例)(一)上年度经济指标见表(二)本年经济环境分析本小组通过竞选,在第五年当选为政府。
上一年政府任期结束之后,当下环境基本如下:上一届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8000万元,财政政策较之前年份较为平稳,略微提高增值税率并略微调低所得税率。
由于上一年各厂商生产势头上升,各企业对工人需求量大,失业率降低至0%,整体经济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企业销售额有所上升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不能抵消财政刺激资金,依然产生了部分赤字。
年度最低工资上升到9万元,部分厂商扩大了生产规模,各厂商为了招聘到足量的工人,工人工资被抬高,并且政府调低了所得税率,工人所得收入有明显提升,个人总收入增长率提升很高。
由于大部分公司在本年度扩大了生产,虽然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发了8000万元的货币,但是由于生产总量的提升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CPI数值也维持在1%以下,经济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但是政府依然存在4800余万元的财政赤字,本届政府考虑如何更好的弥补财政赤字。
(三)本届政府经济措施1.紧缩的财政政策在第四年结束之后,上一届政府留下了4862.5万元的财政赤字,所以本届政府要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值税率和所得税率分别提高1%,降低政府补贴依据企业销售额多少进行补贴的补贴比率,从2.5%调低至0.5%。
本年财政政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完成各项补贴以及政府购买之后赤字额下降到666.5万元。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以IS-LM理论为基础,进行IS曲线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
在三部门经济模型中,IS曲线是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G=S+T推导出来的,因此I、G、S、T中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关于财政收入及支出如何影响IS曲线移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说明:
0.0029
R-squared
0.507072
Mean dependent var
-0.271429
Adjusted R-squared
0.507072
S.D. dependent var
40.79111
S.E. of regression
28.63895
Akaike info criterion
gdpr单位根检验:
Null Hypothesis: D(GDPR) has a unit root
Exogenous: None
Lag Length: 0 (Automatic based on SIC,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2在Workfiles中建立相关时间序列(Series)并输入数据;
3对各Series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根据结果判定序列的单整阶数;
4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OLS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保存回归方程;
5对各Series取自然对数并进行Unit root test,判定其单整阶数;
10.75376
Sum squared resid
38695.06
Schwarz criterion
10.802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162.6323>2且3.476055>2
均小于0.05
0.998792
26449.28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2=a+bX2,做回归分析得到
Y2=52.66733+0.743654 X2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并且可决系数 为0.998792,拟合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52.66733,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74,即每增加1元钱的收入,愿意花费0.74元用于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比较
由结果可知,同一段时期内,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且均处于0-1之间。
因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个结果符合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每增加1元钱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了,而用于储蓄的增加了。
我国1980年—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4.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分别检验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消费数据的平稳性。
5.协整检验:分别针对城镇农村中收入消费数据,运用eviews进行协整检验。
6.方程回归:得到城镇农村人均的边际消费倾向。
7.比较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5.罗伯特·霍尔与随机游走假说
6.戴维·莱布森与及时满足的吸引力
【实验要求】
使用Eviews软件估计我国居民的消费函数,并进行预测。
验证并分析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实验方案与进度】
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2,Y2是协整的。
【实验结果】
1.城镇居民:Y1=a+bX1
b=0.68
2.农村居民:Y2=a+bX2
b=0.74
【结果分析】
1.回归方程
(1)城镇居民:
t
prob
F
103.8919>2且6.014989>2
均小于0.05
0.997044
10793.52
对于绝对收入假说模型Y1=a+bX1,做回归分析得到
1.实验目的:验证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模型选择:由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现期收入决定现期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且呈现递减的规律。公式:Y=a+bX,Y为现期消费,X是现期绝对收入,b是边际消费倾向。
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1980年—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宏观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5年4月29日系别:专业班级:
学 号:姓名:成 绩:
【实验题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消费函数
【实验目的】
在加深对消费函数相关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前提下,认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分析与运用有关经济政策打下基础。
【理论基础】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实验过程与步骤】
1.输入数据
Y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
Y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平稳性检验
Y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276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Y1)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Y1=406.9314+0.60506 X1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平稳,方程有意义。并且可决系数 为0.997044,拟合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协整关系。
由方程可知,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为406.9314,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8,即每增加1元钱的收入,愿意花费0.68元用于消费。
(2)农村居民:
t
Y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5.95883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Y2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Y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X1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579317,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故实验结果验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合理性,满足三个条件:边际消费倾向处于0-1之间;平均消费倾向抵减;消费与收入明显相关。
X2序列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的t统计量为-6.001748,小于1%的临界值,表明X1的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各数据均符合平稳性检验。
3.协整检验
(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1=a+bX1
首先,变量Y1,X1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8.953734,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可以判断X1,Y1是协整的。
(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Y2=a+bX2
同样,变量Y2,X2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对其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以下数据:
由于二阶差分检验的t统计量为-9.293611,小于1%的临界值,所以存在协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