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
文章详细介绍了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必要性、优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和术后效果评价来展示其良好效果。
展望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前景,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这些内容对于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优势、操作步骤、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术后效果、前景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简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体腔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胸腔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等领域。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通过胸腔镜手术,医生可以在不开放胸腔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切口观察、检查及治疗患者的病变。
1.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介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影像来引导针头精确定位于目标神经附近的技术。
在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中,医生通常依靠解剖学知识和经验来确定针头的位置,存在精准性不足和风险较高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实时显示神经、周围组织和针头的位置关系,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包括神经的分支、血管的位置等信息,从而更精确地确定针头的位置,减少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反馈,让医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确保技术的成功实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精准安全、实时反馈等优点,可以在胸腔镜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意义。
正文部分从胸腔镜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技术出发,探讨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优势,并详细描述了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具体操作及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结合手术效果和优势评价,展望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前景,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技术、操作技巧、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前景展望。
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发展至今,已成为胸外科手术的重要技术之一。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患者和医生们的首选。
胸腔镜手术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肺部疾病、纵隔疾病等,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疼痛较轻。
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胸外科手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2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意义匮乏的口号就不要输出。
感谢合作。
在胸腔镜手术中,神经阻滞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手术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实现对神经的精准定位和注射,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误伤血管或其他重要结构的风险。
这种高度精准的神经阻滞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还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更在于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这种先进的技术为胸腔镜手术带来了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意义。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胸腔镜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能够减少组织损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术中对患者的镇痛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经皮性静脉药物输注容易出现药物的浓度波动大,作用不稳定的情况,而且产生的镇痛效果也有限。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新颖的镇痛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技术原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利用超声波来引导锥体间隙内药物的精确定位,通过神经阻滞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取下一侧衣服,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出锥体间隙的皮肤,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用超声探头在胸骨柱的侧面扫查,识别出肋骨、椎弓和胸横韧带等解剖结构,确认锥体间隙的位置。
然后,将局部麻醉药浸润皮肤和软组织,用7.5-10MHz的线性探头放置在背侧上缘的第八个肋间隙处,逐层扫查,最终定位到锥体间隙,确认阻滞区域。
确定好位置后,使用22G的局部麻醉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到达锥体间隙,确保不穿过锥体间隙,然后注入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镇痛的目的。
1.减少手术时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感:胸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在患者的胸腔内进行操作,因此术中患者疼痛的程度会比较大,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会影响手术效果。
而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术中疼痛和焦虑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后镇痛效果好,减轻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是胸腔镜手术患者非常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康复。
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准确、定位清晰的优势,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减少对全身镇痛药物的使用: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全身镇痛药物的使用,避免了因药物浓度波动大、作用不稳定等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1.解剖学
胸椎共12块,其棘突呈叠瓦状,比相应的横突低一个阶段,即上一阶段棘突和下一阶段横突在一个水平上(例如:T7的棘突和T8的横突在一个水平上,因而长轴平面内技术阻滞T7神经时,探头在T7棘突的水平向上移避开T8的横突)。
胸椎的关节突前后重叠(腰椎的关节突左右相对),超声上显示是一平线。
2.适应证
胸壁、乳房区域手术操作,肩胛骨、肋骨骨折手术操作,镇痛。
3.患者体位
坐位或侧卧位。
4.探头类型
高频线阵探头或低频凸阵探头。
索诺声高频线阵探头HFL38x
索诺声低频凸阵探头C60x
5.扫查和进针方法
(1)长轴平面内法:探头在目标阶段的棘突垂直于背正中线放置,探头内侧端在背正中线上,显示目标阶段的棘突和下一阶段的横突。
向上移动探头,避开下一阶段横突,即探头位于两个横突之间并平行于横突,关节突深部和其外侧(1cm左右)与胸膜围成的空间即为胸椎旁间隙。
从探头外侧进针,避开胸膜,将针头放置在胸椎旁间隙内。
(2)短轴平面外法:探头在目标阶段的棘突水平平行于背正中线放置,探头和背正中线距离为2-3cm,此时垂直于横突且探头中间位
于两个横突之间。
从探头外侧中点(横突之间)进针,针尖深度在横突表面深部1cm。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阻滞ppt课件

2019/9/4
4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的优势
• 1.可直视神经结构、邻近解剖结构(尤其 各种变异)和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 2.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从而降低其导致的全 身毒性。
• 3. 提高神经阻滞效率,延长围术期镇痛时 间,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2019/9/4
5
超声引导TPVB优势
2019/9/4
21
2019/9/4
22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阻滞
2019/9/4
1
什么是椎旁阻滞?
• 椎旁神经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在出椎 间孔的脊神经附近(椎旁间隙)从而阻滞该侧
的运动、感觉和交感神经,达到同侧躯体 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
2019/9/4
2
胸椎椎旁阻滞的适应症
(1)用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带 状疱疹、胸部外伤疼痛等症的治疗。 (2)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治疗或缓解 心绞痛以及伴随有内脏神经痛症状的 交感神经痛、胸椎痛等痛症。 (3)开胸手术麻醉以及后镇痛。
2019/9/4
7
胸段椎旁阻滞的解剖基础
2019/9/4
8
椎旁矢状位的超声图像
2019/9/4
9
平面内法(IN—PLANE)
2019/9/4
10
平面内法(IN- PLANE)
2019/9/4
11
2019/9/4
12
2019/9/4
13
平面外法(Out of Plane)
2019/9/4
1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4
19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禁忌症: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2.有严
重出血倾向者。3.有严重心肺疾患应慎用或不用。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相关依据材料
• 《外周神经阻滞与超声介 入解剖》 第2版.简装版 • 原著主编 Admir Hadzic 主译 李泉
胸椎旁阻滞的纵向、平面外方法
与其他医疗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比较
• 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胸椎旁神经阻滞更安全、简单、 方便、费用低、提供实时图像,避免一些并发症,避免或 减少射线辐射,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提
高穿刺时患者的舒适度。
•
进行皮肤消毒,采用胸椎旁阻滞的纵向、平面外方法。探头首先被放置在棘突外侧56cm以确认肋骨、壁层胸膜和肋间隙。然后探头向中间逐渐移动以确认横突。穿侧针平 面外进针以接触TP,然后离开TP,在TP之下或者之上进入椎旁间隙并注射局麻药。合 适的注射可移动胸膜。可选择0.5%-0.75%罗哌卡因20ml,分次注射1、器材 线阵探头(6-18MHz)超声仪,无菌袖套,耦合剂 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包 2、标志及患者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并由护理人员扶持。侧卧位患者应该采取胸膝位;坐位患者的 双足置于脚凳上。 以下解剖标志用于辨认脊柱水平和估计相应横突位置:棘突、C7的棘突、肩胛骨下缘。 3、操作技术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麻醉科
国内外应用情况
•
自2000以年来国内外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 应用的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廓切开 手术、胸腔镜手术、肋骨骨折手术、乳房手术中应用可提 高术中麻醉阻滞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 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适应症及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然而,在胸腔镜手术中,由于创口较小、视野受限等因素,术中神经阻滞操作存在一定难度。
传统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局麻的风险性,因此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阻滞方式,在胸腔镜手术和疼痛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传统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形态学标志物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神经传导路径来确定针头的穿刺位置。
然而,在胸腔镜手术中由于采用了穿刺小、视野受限的手术方式,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难以保证成功,容易受到操作者的经验水平和手术条件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能够帮助实现有效、精确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一种实时引导和监测针头位置、方向和深度的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针头穿刺部位和目标神经,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定位不准确和误穿的风险。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还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常常需要多次调整针头的角度和深度,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针头位置,避免了多次针头进出对神经组织的创伤和影响,降低了操作时间和疼痛程度。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直接观察到周围组织和血管情况,有助于避免误穿、出血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实现精确的神经阻滞,同时也能够降低手术的风险性和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在选择神经阻滞方式时,应该尽量选择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显瘢痕,患者较难接受,且手术伤口大影响恢复,加大了感染、肠梗阻风险。
相较于开腹手术,TVH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利用阴道这一天然通道,最大程度减少对机体表面皮肤的创伤。
但是由于TVH具有手术视野狭窄,暴露部位不充分缺点,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LAVH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式子宫切除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通过阴道切除病变子宫的手术[5]。
能够有效放大手术视野,能更清晰直观地观察腹腔内情况,及时解决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LAVH组术中出血量较TVH组明显少(P<0.05)。
提示LAVH组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
究其原因是,该种手术模式微创且术野清晰,既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又有利于医生在切除子宫及周围组织过程中准确避开出血点。
本研究还发现,LAVH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TVH组短(P<0.05),推测其原因是LAVH在腹腔内操作,手术范围扩大从而降低手术难度以及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利于术后恢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LAVH组患者术后盆腔血肿、盆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少于TVH组(P<0.05),提示LAVH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LAVH与TVH治疗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均具良好效果,其中LAVH手术时间长于TVH,对手术器械设备及熟练度要求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参考文献[1]刘亚敏,吴和子,余海洋.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4):51-54. [2]胡茜茜,陶应珍.两种术式治疗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0-4682.[3]周玲.阴式与腹腔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37-39. [4]蔺明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18,53(6):626-628.[5]李子军,郑雅琴,徐仙凤,等.顺行式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9):1200-1204.(收稿日期:2020-12-25)【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路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