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学·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梁羽冰,李昌龙,梁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 南宁)摘要: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也是麻醉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认为难度较大,较难掌握其重点及难点,由此反馈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具有将教学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主动化的特点,通过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获取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臂丛神经阻滞为例,通过教学实践介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技术;神经阻滞;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214本文引用格式:梁羽冰,李昌龙,梁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 374, 376.0引言神经阻滞是麻醉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同时也是临床麻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肿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老年肿瘤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使其对麻醉药物耐受性降低,导致麻醉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手术操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为上述老年患者提供充分的镇痛,并能降低其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1]。
在传统的神经阻滞教学方法中,带教老师先在理论授课时先讲解神经解剖定位、阻滞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临床观摩、摆体位、体表定位,最后由老师完成神经阻滞操作。
但是,由于传统阻滞方法的整个操作过程使用的是盲穿法,学生们不了解穿刺过程中所经过的解剖层次、结构及穿刺针的方向、位置、深度等。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局限性,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小儿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
术中均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对照组采取常规解剖定位,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定位。
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提升小儿手术神经阻滞成功率,可减少局麻药物用量,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超声;神经阻滞【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Seventy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pided into 35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and tendon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performed during operation. Conventional anatomical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esthe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nerve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sage of sevofluran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improvethe success rate of pediatric surgical nerve block, reduce the amountof local anesthesia drugs,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 children;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Anesthesia; Ultrasound; Nerve block神经阻滞是指从神经干、神经节、神经丛周围注入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引言: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在麻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准确和安全的定位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探讨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势:1. 准确性:超声引导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和动态监测功能,使麻醉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和周围解剖结构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相比之下,传统解剖定位只能依靠麻醉医生的经验和触诊来进行定位,准确性不如超声引导。
2. 安全性:超声引导可以减少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能够准确定位神经和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因此超声引导相比传统解剖定位可以减少局部神经损伤、血管穿刺和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 便利性:超声引导技术相对简单易学,且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传统解剖定位需要麻醉医生有较高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传统解剖定位的局限性:1. 主观性强:传统解剖定位依赖医生对解剖结构的认识和触诊技巧,因此在不同医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主观差异,容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进而影响麻醉效果。
2. 难以满足个体化需求:传统解剖定位难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体型变异和解剖结构异常,例如过度肥胖的患者或拥有畸形臂丛的患者。
超声引导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定位,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和开发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提高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进一步提高超声引导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自动化定位:开发智能化的超声引导系统,通过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神经定位,减少医生的主观干预。
3. 结合其他技术:将超声引导技术与神经电刺激、电生理监测等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相比传统解剖定位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准确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你知道吗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你知道吗阴旭明南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636600麻醉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手术和一些诊疗工作进行麻醉,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提高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相比于全麻和局麻有哪些优点?临床麻醉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是使用药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可逆性功能抑制,患者的痛觉暂时丧失,为诊疗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两类,一是全身麻醉,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致使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
二是局部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例如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
2.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向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冲动传导,促使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就目前而言,神经阻滞主要有神经干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如果麻醉师的操作正确、用药适量,是不会带来副作用的,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3.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
①创伤、手术后急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等。
③慢性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④各种头痛,例如偏头痛、颈源性头痛、枕神经痛等。
⑤血管疾病,例如心绞痛、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脑血管痉挛等。
⑥癌性疼痛。
⑦非疼痛性疾病,例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2)禁忌症。
①不合作患者;②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患者;③有出血倾向患者;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⑤局麻药物过敏患者;⑥未明确诊断的患者。
4.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中就常规应用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9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胫骨骨折;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由于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等导致的胫骨骨折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中一般通过手术治疗胫骨骨折,而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理念也在逐渐转变,开始注重麻醉的舒适度及安全性[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有应急反应小、术后镇痛好、生理影响少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分析了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9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29:19,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35±6.48)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0:18,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7.39±6.74)岁。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08mg/kg肌内注射,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3.0g/kg、丙泊酚1.5mg/kg、罗库溴铵0.6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体方法如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给予腹股沟内消毒,将超声探头附着于股动脉搏动点,注射15ml 0.375%罗哌卡因。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更好地评估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使用可行性,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概述(一)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的位置、走行以及周围的解剖结构,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血管穿刺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时,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血管的位置、管径和深度,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误穿动脉等风险。
(三)围术期心肺功能评估超声能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如心腔大小、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还可以监测肺部的情况,如肺水肿、气胸等,为麻醉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其他应用超声还可用于引导椎管内麻醉、评估胃内容物、诊断创伤等。
三、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优势(一)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统的麻醉操作主要依靠解剖标志和操作者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而超声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图像,使麻醉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目标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操作的准确性提高,相应地减少了出血、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三)缩短操作时间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结构,减少了尝试次数和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便于教学和培训超声图像直观清晰,有助于年轻医生和实习生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和操作技巧,加快学习曲线。
四、麻醉科开展超声技术的条件(一)设备需求需要配备高性能的超声设备,包括便携式和台式超声仪,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配备不同频率的探头,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深度的检查。
(二)人员培训麻醉医生需要接受系统的超声技术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培训内容应涵盖超声的基本原理、图像解读、操作技巧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复训和考核,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操作空间和环境应设立专门的超声操作区域,保证操作空间充足、光线适宜、环境整洁。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体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体会与经验。
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的方法,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传统的神经阻滞依靠解剖标志和组织层面的感觉,存在定位不精准和成功率低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则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实时观察神经和周围组织,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优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备以下优势:1.定位准确:通过超声影像,医生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要阻滞的神经,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2.可视化:超声影像实时显示神经和针头的位置关系,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注射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3.安全性高:由于定位准确,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相较传统方法更加安全,减少了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4.成功率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
实践体会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我在临床实践中频繁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
在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中,我了以下体会和经验。
准备工作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检查和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保证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其病情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最后,要和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定位与操作在定位神经前,要确保超声设备的探头消毒干净,并涂抹适量的凝胶。
之后,将探头放置在预定区域上,调整超声图像的深度和增益,以便清晰可见神经和周围组织。
在定位到神经后,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将穿刺点消毒。
之后,取适量的局麻药,并逐渐将针头推入组织中,同时观察超声影像,确保针头准确进入到神经周围。
最后,缓慢注射局麻药,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有效的阻滞效果。
注意事项在实践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1.保持稳定: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时,手持探头需要保持稳定,避免晃动或压力过大,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和准确性。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9T02:38:30.92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3期作者: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导读] 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王妍蒋建文郭廷生李振江赵智信*(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神经阻滞麻醉的定位技术对麻醉剂的准确注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周围神经解剖盲探、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定位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因其简单、成像质量好,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应用研究0 引言传统神经阻滞通常是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采用盲探的操作方式,获得针刺的异常感觉,对目标神经进行定位再穿刺。
这种神经阻滞的效果往往受到解剖变异、创伤、个体解剖差异、肥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标志不清或患者依从性低等,使神经定位不准确,麻醉药物无法注入神经阻滞理想部位,进而导致神经阻滞效果差。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于增加药物用量,扩大麻醉范围,达到较为理想的阻滞效果,但时常伴有毒性等不良反应,或神经血管意外损伤,以及其他局麻常见的并发症。
超声可视化技术由于其无创、直观的特点,能清晰显示麻醉区的解剖结构,指导麻醉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神经阻滞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学研究的推进下,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发展十分迅速,如应用三维或四维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应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确定药物沿神经周围的扩散,结合医用微型机器人,将超声定位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会诊,指导神经阻滞的实施等。
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作以下综述。
1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医学临床上的超声引导定位主要分为体表标志术与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
体表标志术较为简单,首先根据体表标记对体表进行定位,然后用超声仪扫描体表,在准确识别外周神经及其邻近组织后,将外周神经标记在患者皮肤上,然后根据标记情况进行神经阻滞,根据神经的解剖结构,先识别位于浅丛的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和阻滞;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技术,左手持超声探头,用平面内技术准确定位靶神经,右手持长针,通过超声波束的轴线插入针头,阻滞针沿同一方向缓慢穿透组织,最后,在超声波成像装置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阻滞针的所有形态,当阻滞针靠近神经时,就开始慢慢地注射局部麻醉药,仔细监测麻醉剂的注射,观察麻醉剂注射后是否逐渐扩散到整个外周神经,如注射部位有误差,及时调整阻滞针的位置,能观察到神经和麻醉药物形成典型征象,表明阻滞成功,且效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锁骨的神经支配
• 锁骨上神经(皮肤、皮下)-————颈 丛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臂丛 • 胸锁乳突肌肌支 • 锁骨下神经 • 副神经斜方肌支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二
• 男性,85岁 • 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起搏器电池埋放于锁骨 下窝) • 拟行起搏器电池取出及清创术 •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 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 • 血气分析:PO251.5mmHg,PCO253mmHg • 心超: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二尖瓣、主动脉 瓣轻度返流,肺动脉压轻度升高,EF52%
超声引导技术的优势
定位
• 神经、穿刺针直视可见 • 有助于神经定位的周围结构直接可视 • 直接可见局麻药注射时的扩散
安全性
• 减少局麻药剂量 • 避免血管内或神经内注射
阻滞效果
• 神经阻滞起效更快 • 提高阻滞效果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安全、舒适
现代麻醉发展 精准医疗 超声可视化技术
新要求 快速康复外科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三
• 男性,86岁 • 病史:糖尿病20年,注射胰岛素,空腹血 糖10.8mmol/l;冠心病史20年;高血压病 史20年;慢支、肺气肿12年 • 诊断:左股动脉闭塞(抗凝治疗);左第 四、五足趾坏死并感染 • 拟行手术:左大腿截肢术 • ——全麻?腰麻 or 硬膜外?神经阻滞?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需要阻滞的神经
• 0.5%罗哌卡因(极量220mg,可用 40ml)—— • 股神经(10ml) • 股外侧皮神经(3ml) • 闭孔神经(5ml) • 坐骨神经(15ml) • 股后皮神经(5ml)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调控
CPNB
监人紧 张焦虑产生 遗忘
减少麻醉药 用量和强化 麻醉效果
较少影响血 流动力学和 呼吸
TCI + CPNB
最少干扰患者循环、呼吸生理 尽量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 良好的术后镇痛,早期活动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ERAS)
是适应现代麻醉
发展的重要保证
病例一
• 男性,43岁,车祸伤 • 左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少量胸腔积 液 • 拟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麻醉遇到的问题
• 患者存在左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少 量胸腔积液,尽量采用非全麻的麻醉方 式—即区域麻醉 • 若采用区域麻醉,怎样能够得到完善的麻 醉效果?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可选择的麻醉方案
• 局部浸润麻醉——可能不够完善,较高应 激 • 喉罩全麻+局部浸润麻醉——肺部感染, 二型呼衰,慎用
• 胸椎旁阻滞+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完善,较为理想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 • • •
胸椎旁区域 前方:胸膜、肺; 内侧:椎体、脊髓 后方:横突、横突间韧带、肋骨 超声下定位标志:骨骼、胸膜 容积:10-15ml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麻醉医生的挑战:
心肺功能不全 合并症 棘手问题
各器官功能下降
抗凝治疗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髋部皮肤神经支配:臀上皮神经、肋下神 经外侧皮支、髂腹下神经外侧皮支、股外 侧皮神经 • 肌肉神经支配:股神经、臀上神经、臀下 神经 • 骨骼神经支配:股神经、闭孔神经 ——要阻滞的神经包括:股神经、股外侧皮 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臀上神经、臀 下神经——腰丛+骶丛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传统的神经阻滞——盲探
• 体表标志 • 异感 • 神经刺激 • 医生经验
1% 18%
颈内动 脉
66% 14%
1%
•超声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盲探可能出现的问题
• 失败 • 神经损伤(神经内注射) • 脏器损伤(腰丛:肾脏) • 血管损伤—— 血肿 局麻药中毒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麻醉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相比之优势
• • • • • • • 尿潴留 头痛、腰痛 硬膜外血肿 平面过高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片面过高导致呼吸困难 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镇痛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神经阻滞与插管全麻相比之优势
• • • • • • 血流动力学波动 麻醉管理方便 肺不张 咽喉疼痛 术后镇痛 术后恢复快、早期下床活动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术前30分钟 行超声引导 下腰骶丛神 经阻滞 (0.5%罗哌 卡因40ml
心电、血压、 PETCO2
术前5分钟, 给丙泊酚 TCI把控输 注 (1.5μg/ml)
根据呼吸频 率、血压、 心率,调节 TCI输注速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 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 神经、闭孔神经 • 腰大肌间隙能阻滞的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 皮神经 • 腰大肌间隙: • 前外方:腰大肌 • 前内方:椎体 • 内侧:脊髓、神经根 • 后外方:腰方肌 • 后侧:横突、 横突间韧带、 横突间隙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1、股二头肌 2、大收肌 3、坐骨神经 4、股后皮神经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病例四
• 女性,89岁,右股骨粗隆骨折,拟行髓内钉固 定术 •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放置临时滤 网(抗凝治疗) • 胸部CT:轻度肺挫伤 • 血气:PaO256mmHg • 头颅CT:两侧额顶叶、侧脑室、基底节多发腔 梗 • 心超:左室前壁中段、前间隔心尖段、心尖各 节段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左心房扩大,左室收 缩功能减退,心包微量液体,EF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