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胆汁反流性疾病

合集下载

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

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

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胆汁由肝脏分泌,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正常应该向下流入小肠参加食物消化;在幽门功能异常、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胃肠道逆蠕动、胃做过手术,等情况容易出现胆汁反流进入胃内;而胃黏膜耐酸不耐碱,长期以往进入胃内的胆汁就会造成胃黏膜损伤,形成胆汁反流性胃炎。

很多人误以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产生是因为胆汁分泌过多引起的。

事实上,胃作为一个自上而下运送食物的器官,连接胃和十二指肠的幽门口平时是处于闭合状态的;只有在进食的时候打开,使食物顺利下行至十二指肠。

所以,即使胆汁分泌过多也应该往下流到肠道里,为什么会逆流而上伤害我们的胃呢?造成胆汁反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连接胃和十二指肠的这个开关—幽门口的括约肌出现了松弛;同时伴随着胃动力不足使得胃气逆行,这样原本应该往下运送的食物混合着胆汁又涌回到胃里。

胆汁反流最大的危害就是对胃黏膜的损伤,胆汁中的胆盐会削弱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得胃黏膜的防御力大大降低;这样胃酸、胆盐和有害菌就会长驱直入损伤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红肿、发炎甚至溃疡、糜烂。

造成幽门括约肌的松弛,“关不严”的原因很多,比如吸烟、饮酒、服药造成的细胞损伤;不良情绪引发的胃肠自律神经紊乱,以及胃黏膜本身的炎症、损伤等引起的幽门口功能退化等。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上,药物的作用通常只能通过抑酸、隔离、促排空来减少胆汁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不适以及延缓伤害;患者更应该从改变日常饮食习惯和调控情绪以及加强运动上进行改善,必要的时候补充一些具有胃黏膜修复作用的活性营养物质,增强幽门口的运动功能。

再配合由陈皮、砂仁、麦芽、鸡内金、佛手等药食同源配料组合而成的樉渭丸,配以富硒载体,以补养结合综合调理,通过保护改善胃的动力和胃黏膜,增强人体胃的功能,不仅安全,还能轻松抵御对胃的伤害,随时消除胃炎病菌,避免复发,是市面上符合胃炎以及胃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群的一款安全有效的草本养生丸,可以健胃消食,护胃杀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叫作碱性反流性胃炎,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

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对胃黏膜屏障有损害,导致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患者会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饱胀、反酸、呕吐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51-70岁年龄段为主,大多数的患者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都是在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大约5%-15%进行过胃部手术的患者会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长期吸烟、喝酒的人群、精神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胆系统疾病的人群、生活和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发病率都比较高。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因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病理性变化。

主要病因为以下几种:1、胃肠道术后导致幽门结构出现异常变化,胆汁等碱性液体通过幽门反流至胃食管,引起炎症。

2、各种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经手术切除等治疗之后,胆囊功能出现异常,无法浓缩胆汁,造成胆汁淤积,压力升高,反流至胃食管引起病变。

3、精神心理出现异常表现,并长期处于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使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功能异常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4、细菌感染是胃部幽门压力下降,肠道内的胆汁等碱性液体通过幽门反流至胃食管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5、胃轻瘫、括约肌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发展的比较缓慢,70%-80%的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

只有部分患者出现腹痛、食欲不振、饱胀、暖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种症状的出现与患者进食的种类相关。

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其并发症表现为以下几种:1、食管狭窄、溃疡、穿孔等并发症长期的碱性液体反流会使食管出现炎性病变,如糜烂、溃疡,组织的修复后出现纤维增生,使食管变的狭窄。

2、吸入性肺炎当胃液反流到了会厌位置,胃液中的一些物质通过气管进入细小支气管,刺激气管或肺泡,使肺部出现炎性反应,患者会出现呛咳、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反复发热等症状,但是经过及时的治疗之后,预后较好。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DGR的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MMC周期数、Ⅱ相晚期 和Ⅲ相逆蠕动有关。
1.5
胃肠神经肽和激素水平的异常
一些胃肠神经
肽和激素如CCK、PYY、神经降压索和肠胰高血糖素 对胃排空和小肠转运功能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胃 排空和小肠转运加快时可增高。因此认为这些激素水 平增高可能是机体对早期胃排空加速的适应性反应,
胃肠病学.2008,13(2):87-90.
[5]
Wilson P,Welch
NT,Hinder RA.et a1.Abnormal palsma gut their response
to
hor-
mones in pathologic duodenogastric reflux and
能。Hongo等¨1人的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刺激可延缓胃
胆石症、胆囊功能障碍尤其是胆
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容易发生DGR,这主要有两方面因 素:一是由于胆囊丧失了浓缩胆汁、间断排泄胆汁的功 能,胆汁持续排出并滞留在十二指肠内,为DGR提供 了条件。二是胆囊切除术后某些神经体液因子,如胆
排空,诱发胃窦、十二指肠动力紊乱。 2检查方法
DGR,当胃内钠离子浓度大于50 mmol/L时就可以判
方法。存在的问题:①随着胆汁被消化液稀释,反流物 中胆红素浓度变化很大,同时胃液并非均一物质,故该 方法只能对总胆汁反流作一近似定量估计。②酸性环 境下,胆红素由单体变为异构二聚体,其吸收光谱波长
亦由453 nm变为400 nm,使测出胆红素值偏低约
以提高餐后幽门括约肌的张力和抑制快速胃排空。 1.6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nP)、某些药物、精 神心理等。Ladas SD等”1的一项研究提示HP也许会
运动乏力亦可促使DGR的发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更加准确。
鉴பைடு நூலகம்诊断
胃溃疡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溃疡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胃溃疡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但不会出现胆汁反流的情 况。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症状上也有相似之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慢 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但不会出现胆汁反流的 情况。
便常规
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大便的性状、颜色、硬度等,有助于判断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01
X线钡餐
X线钡餐可以显示胃黏膜的形态和运动情况,有助于诊断胆汁反流性
胃炎。
02
CT扫描
CT扫描可以了解腹腔内脏器和淋巴结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的
分期和预后。
03
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对于某些特殊部位和疾病的诊断
积极治疗胆道 疾病
胆道疾病可引起胆汁分 泌异常,从而增加胆汁 反流的危险。
康复护理
饮食调理
遵循上述预防措施中的饮食原则,逐渐增加营养 物质的摄入,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开具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胃大部切除术
切除胃的大部分,可减少胆汁反流入胃的机会,缓解症状。
饮食与生活护理
饮食调理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起居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稳定。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炎,是胆汁或胰液等经十二指肠返流到胃中而造成的慢性炎症,经常发生就会伤害胃黏膜,形成了胆汁反流性胃炎。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事宜。

一、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症状1、胃部胀痛。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人会经常出现胃部胀痛的情况,腹部感觉总是又胀又痛,饱腹感也很强烈,而且中上部还会出现烧灼感,偶尔在胸部后面也会出现疼痛,特别是吃完饭以后疼痛感更是强烈。

2、胃部有灼热感。

有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会出现很严重的烧心感觉,还会出现持续的烧灼痛,特别是吃完饭灼痛感更加强烈。

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反酸水、嗳气等症状,病人的食欲都会很差,排便不畅,久而久之会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

3、胃出血。

有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会有胃出血情况发生,如果当病人出现这种情况,也说明病情比较严重了。

病人可能会出现排便颜色变黑或是呕血等。

4、反复呕吐。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会经常出现呕吐的情况,因为它的胃排空能力出现障碍,影响食物的消化与排空,消化功能很不好。

特别是晚上和夜里的时候呕吐会频繁发生,呕吐物中也可能会有血液吐出。

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1、肠胃运动引起的。

当十二指肠的运动方向变反了,就会把经过胃肠道中的东西挤进胃中;如果将逆流的门阻隔开,幽门就会被打开,就会使胆汁反流。

2、肠胃激素引起的。

有些激素会改变胃肠的运动和幽门的开关,如果在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或是胃动素的影响下,十二指肠排空速度变慢,幽门被打开,胆汁就会流入胃里。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还存在一些争议。

但很多学者都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加大胆汁反流性胃炎出现的几率。

无论它们两者有怎样的关系,但却都是造成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两种病都有的时候,要首选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胆系疾病引起的。

胆囊炎和胆结石病人很容易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当胆道系统出现充血、疼痛或是水肿等时,会给胃肠神经带来兴奋性改变,也会造成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胆汁过多分泌,发生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纤维胃镜检查、消化道钡餐、微量胆红素测、空腹胃液胆酸测定、血常规1.胃内pH值监测24h胃内pH值连续监测可作为检测DGR的一种有效方法,试验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进行,可获得白昼(包括进餐、餐后)、夜间24小时立、卧位的全部资料。

正常人空腹时胃内pH值很少>2,进食及餐后pH升高进餐可使胃内pH值升至4.0以上,30~40分钟左右回到基线。

在后半夜或清晨可见短时的pH值升高pH值从基线上升至4~6,有人将此称之为pH逆转现象或胃液碱化,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迷走神经活动减弱有关,或与泌酸功能低下有关。

2.胃液Na+测定十二指肠液Na+浓度较高,并稳定在146mmol/L左右,比肠液中胆汁的浓度还稳定(胆汁是间断的从胆道排入肠道),同时反流入胃中的Na+不被胃酸破坏和失活并具备检测方便的特点,可作为DGR的一个诊断指标。

3.空腹胃液胆酸测定胆酸常见于有DGR的胃内,且不被胃酸破坏,可作为十二指肠液的“标记物”。

测定其在胃液内的浓度对了解反流程度有重要意义,应用99mTc-EHIDA扫描显示胆囊收缩平均间隔时间为70分钟。

因而持续收集胃液,测定其胆酸含量可提高DGR诊断的阳性率。

4.微量胆红素测定24小时胆汁反流监测仪DGR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碱性肠液、胆汁及胰酶等。

用胆红素的存在来评估是否有DGR发生生理性或病理性。

5.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膜被染成黄色,并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血管改变较明显,组织脆弱或有糜烂、坏死及出血灶。

组织学检查:除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外,尚可见到小片状糜烂、坏死、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

内镜可了解反流的程度、胃炎的严重性,但内镜下不能定量且内镜检查本身可引起反流的发生,因此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出现。

6.放射学检查早期诊断DGR是采用插管法,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硫酸钡溶液,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反流入胃的情况,由于插管导致的患者不适感和对幽门生理功能的影响,且在判断常常时有主观色彩,因此假阳性率较高。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从十二指肠倒流进入胃部,引起胃黏膜炎症的一种疾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胆道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底及幽门括约肌失弛缓等患者。

下面将介绍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和胆碱能拮抗剂(如山莨菪碱、左旋多巴等)。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从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胆碱能拮抗剂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分泌,减轻胆汁反流。

2. 生活习惯改变:改变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

患者应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酸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柑橘类水果等;避免嗜酒、抽烟;定期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等待一段时间再卧床休息。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减少体重可以降低腹压,减少胆汁反流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对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非常重要。

4. 心理调节: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如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加重症状。

因此,进行心理调节非常有助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可以通过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如旅游、运动等,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5. 护胃治疗:胃黏膜受损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

因此,保护胃黏膜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剧效游离氨基酸如多草酸等,以减轻炎症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6.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手术通常会重建胃食管连接,从而减少胆汁反流。

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慎重考虑。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胆碱能拮抗剂。

此外,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心理调节、护胃治疗等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怎样治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怎样治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怎样治*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应该吃什么药。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戒烟禁酒。

(2)药物治疗:使用能抑制或减少反流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下列药物可以选用。

①考来烯胺(消胆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与胆汁酸有亲和力,服用后可与胆酸结合,减少可溶性胆酸的浓度,防止胃炎的发生,用药时间超过3个月,并要求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②多潘立酮是胃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胆盐和黏膜接触时间。

③新一代全胃肠道促动剂西沙必利(普瑞博思)是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胆碱能受体而增加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协调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增加胃排空,对控制DGR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④由于胆酸需要在H2的介导下才构成对胃黏膜的损伤,因此抗分泌药对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的作用。

⑤熊去氧胆酸(UDCA)可抑制胆酸的合成,服用后胆汁中有大量的熊去氧胆酸排出,使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浓度相对减少,故有较好疗效。

⑥铝碳酸镁(胃达喜,Talcid)是层状晶格结构体,能迅速中和胃酸,可逆性失活胃蛋白酶,持续阻止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作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总有效率可达90%。

此外,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复方谷氨酰胺(麦滋林-S)、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甘珀酸钠(生胃酮)和支链淀粉等均可选用。

(3)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胃肠道处于休息状态,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并补充必要的热卡,电解质。

2.外科治疗某些患者,尤其是病情较严重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甚至无效,常须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若干,但以Roux-en-Y形手术效果最佳。

*2、预后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恢复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病率(%)
15
A
牙 病
打鼾 咽
炎 口
腔 溃 疡
支 气 管炎 喉 炎 耳 病 哮 喘
35 30 25 20 15 10
5 0
患病率(%)
消化道外伴发疾病
危险因素
饮食 劳累 情绪变化 精神紧张 妊娠 进食过饱
A
16
GERD反流类型
6% 58%
30% 6%
酸反流 胆汁反流 混合反流 正常
A
例数
10 8 6 4 2 0
Ⅰ级 Ⅱ~Ⅲ级 Ⅳ级
正常 酸反流 胆汁反流 混合反流
17
反流动物模型
正常
酸反流
胆汁反流
A
混合反流
18
不同反流类型对于粘膜的损害
正常粘膜
单纯酸反 流
混合反流
单纯胆 汁反流
粘膜损伤程度,单纯胆酸>混合>单纯胃酸
A
19
GERD后续病变演变过程及机制
反流
食管炎
Barrett’s 食管
食管腺癌
正常粘膜
食管炎
A
27
抗酸剂治疗
分代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副作用
一 小苏打/碳酸钙 单纯中和胃酸
二 氢氧化铝等
三 层状网络结构 铝碳酸镁等
中和胃酸 粘膜保护 中和胃酸
pH 3-5 结合胆酸 粘膜保护
过度抑酸/酸反跳 全身性副作用 铝中毒 便秘等
稀便/大便次数增多
A
28
达喜作为新一代抗酸剂的代表
化学成分——铝碳酸镁
十二指肠液反流
与胆汁反流性疾病
市中医院胃肠肝胆科
A
1
十二指肠内容物
反流
胃 食管
反流示意图
症状
烧心 反酸 胸痛
A
粘膜损害
食管炎
Barrett食管
2
十二指肠胃反流
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
• 生理性DGR • 病理性DGR •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
Duodenogastroesophageal reflux
Barrett’s食管
A
食管腺癌
20
原理
24 h 胆汁测定
• 胆红素为十二指肠液主要成分之一 • 其吸收峰在(波长) 450 nm(纳米) • 峰值光波吸收值反映胆红素浓度
A
21
Bilitec 2000
• 检测导管 光纤探头 光纤导管
• 记录仪 检测光源(波长 470 nm (纳米) 参照光源 565 nm
(酸不是唯一致病因子)
• 食管炎的程度与酸反流量无明确关系 • 抑酸不能使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愈 • 胃酸缺乏者,亦可发生食管炎 • 食管酸反流与胆汁反流同时存在
A
9
GERD为常见病、多发病
中国人口13亿
胃 食近 管八 反千 流万 病
反 流近 性三 食千 管万 炎
患病率(%)
12 11
10
8
6
5.77
A
36
•中和胃酸的效力
➢ 中和能力强—— 1克达喜可中和27.8mEq的胃酸
➢ 起效快,效力持久—— 1分钟内开始作用,且维持长达90分钟
A
37
维持胃内合理的pH值3-5
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干扰蛋白质的吸收 酸性屏障消失后,易受微生物侵袭 酸反跳 胃内合理的pH值(pH3-5)
• 定位方法 测压法、pH梯度法、透视法

A
24
判断胆汁反流指标
• 检测光源吸收值>0.14
A
25
检测指标
• 胆汁反流次数 • 反流超过5 min次数 • 最长反流时间 • 吸收值>0.14总时间 • 吸收值>0.14时间百分比
A
26
药物治疗
• 抑酸 减轻胆酸协同作用
• 抗酸 • 促动力 • 结合胆盐 • 粘膜保护剂
• 计算机及分析软件
A
22
适应证
• 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 • 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 • GERD抑酸治疗无效时 • 胃大部切除术后有反流症状者 • 胆囊切除术后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术后有反流症状者 • 抗反流手术术前术后评价
A
23

• 检测电极位置 LES上端上方5 cm—食管 LES下端下方5 cm—胃
2. 无长期服用后便秘、骨质疏松和早老性痴呆 等危险
3. 妊娠>3月、哺乳期、糖尿病、高血压及肝功 能不全病人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A
32
服用达喜后血浆和尿液中铝的浓度
血浆
尿液
安慰剂组 铝碳酸镁组
安慰剂组 铝碳酸镁组
A
33
•抑制蛋白酶活性
• 抑制蛋白质酶活性的三种方式:
➢ 沉淀:药物化学成分中的金属离子与酸反应,析出金属并沉 淀
A
29
•分子结构
达喜独特的分子结构——层状网络晶格结构
A
30
•药理作用
➢ 调节胃酸
➢ 结合胆汁酸 ➢ 抑制蛋白酶活性 ➢ 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作用 ➢ 全面的胃粘膜保护 ➢ 局部作用的药物,不会被吸收进入血循环
A
31
•良好的安全性
1. 含铝量最低(91mg/1000mg),且为大分子结 构,几乎无铝的吸收
A
12
不同年龄患病率
患病率(%)
12
11.22
10.33 9.98
10 8.26
8.37
8
6 4.97
4
2
0 18~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A
13
14
A
自 由 职业 者 干部 农民 商 人 离 退修 知 工人 识分 子 军 人 学生
不同职业患病率
14 12 10 8 6 4 2 0
4
2
0 胃食管反流病
欧美 中国
4 1.99
反流性食管炎
日本报道有明显上升趋势
A
10
引起粘膜损害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流 误吸,致死(常见于老人、儿童)
A
11
国人GERD患病率
患病率(%)
8.79 9
8
7 5.77
6
5
4
3
2
1.29
1
0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 破坏粘膜细胞连接,干扰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 溶解上皮细胞中磷脂成分
❖ 胆酸在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发病中也具有重 要意义
A
6
•DGR与反流性胃炎
• 未结合胆盐直接损害胃粘膜 • 溶血卵磷脂增强胆盐作用
A
7
DGR与胃溃疡
• 胃溃疡患者胃内胆汁酸浓度↑
• 幽门括约肌动力障碍可能是其原因
A
8
DGER 与GERD密切相关
A
3
十二指肠液反流的原因
• 括约肌功能不全 • 胃窦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十二指肠逆蠕动 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障碍
• 胃大部切除术后 • 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
A
4
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液的主要内容
• 胆汁酸 • 胰酶 • 溶血性卵磷脂
可致非特异性组织损害
A
5
胆汁反流对胃食管粘膜 的损害
❖ 胆酸对胃食管粘膜表面粘液有强烈“洗涤作用” 氢离子反弥散增加,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 吸附:药物吸附胃蛋白酶 ➢ 升高pH值:
pH在6.0以上,蛋白酶活性可逆性降低; pH在 7.0以上,蛋白酶不可逆性地失活
A
34
有效作用于胃酸
类似生理性碳酸氢盐储池 维持胃内最适
pH值
A
35
对胃酸的调节
pH<3,达喜开始中和反应
达喜调节pH值至3-5
pH=5时, 达喜反应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