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当前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贱卖国有资产、贪污腐败等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跨国并购,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正确应对跨国并购的对策。

标签:跨国并购特点对策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4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3%。

同时,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占直接投资比例也已经接近20%。

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并购的热点地区。

(2)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当前,外资并购的目标正从占领市场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向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转变,外资关注的领域也从制造业向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咨询服务领域及高科技产业转变。

外资并购目标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外资并购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整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重约为75%。

而四川、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25%。

(3)在华并购谋求绝对控股跨国公司为获得垄断利润一贯强调对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因此,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外商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跨国公司,现在也在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这样就能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1)中国是重要的资源基地和战略市场外资利用我国本土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制造,以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释放出来,民工已成为我国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仅占东盟国家的1/7~1/8。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分析【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迅猛发展,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的措施,跨国公司投资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动了更快的经济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逐年增加,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点和战略,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1)跨国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20年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除个别年份有所减缓外,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大型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平均单项投资规模也不断提高。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是投资额多、单个项目大。

2002年,《财富》杂志排名最大的30家美国公司中,己经有21家在华投资,一共投资176个项目,其他9家公司多数是服务业或烟草公司,因我国政策限制而没有投资。

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吸引外资更是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首居世界第一。

(2)跨国公司投资区域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

跨国公司一直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投资场所,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城市和内地呈梯级发展,这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形势是一致的。

截至2001年底,东部地区外商投资的企业项目数占全国的比重达82%,而同期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的不到5%。

(3)跨国公司投资偏重第二、第三产业。

从产业结构上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农业由于资金投入大、投资效益率低、资本回收慢等原因,在跨国公司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大。

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累计额中,第一产业仅占2%,第三产业占36%,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投资占三个产业总数的比重在60%以上,特别是制造业方面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吸引的投资尤为显著。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维普资讯
发 展 综 述
全球科技经济嘹望
跨 国公 司在华投资独费 化 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郑 岚
从外 资进入 中国方式 的演变历史看 ,跨 国公 司在华战略表现为不断走 向相对独立的基本趋势 。 自上个世纪9 年代 中后期开始出现外资企业独资 0 化倾 向 ,到外资不 断用并购方式进入 中国,这种 国公 司对华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 )通过收购和兼并 的方式变更 为独资公司 2
从 国外资本流人中国的方式看 ,19 年以前 , 92 主要跨国公司在内 ,主要是以合资合作企业为主 。 19 年 以来 ,跨 国公 司对华投资经 营战略发生了 97
较大的变化 。开始把经营活动从贸易和转让技术
致。
( )通过积聚的方式加速独资化进程 3
转变为投资建立生产基地 ,在投资方式上 。则是
的国家 。其 目的就是要最大 限度的整合各个国家 所具有的不 同的比较优势 。通过各个环节的最优
化而形成整体 的竞争优 势。因此 ,跨 国公司在全 球范 围内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 ,建立 国际商
定 的企业形态 。因为存在于合资或合作企业 中的
合作双方 由于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 。并不存 在合 作博弈 的纳什均衡 。 首先 ,在中外 合资或合作的企业 中 ,跨 国公
资金 、技术和人员在国际间更加 自由的流动 。跨
跨 国公司从 “ 合作 ”或 “ 合资”走 向 “ 独资 材料供应 和产 品市 场 ,过渡到跨 国投资和经 营 , 化”有其逻辑上 的必然性。当跨 国公司在 国外市 场销售其产品时 。若存在进入壁 垒,那么它们就
会采取 直接投资 的方式 .即在东道 国建立子公司
是外资在华并购的出现 。从产业分布上看 ,目前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所使用献。

1的企业)包括外商[1]。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4.4%。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全球最大的500 家跨国公司均已来华进行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超过1200 家[2]。

我国连续21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表1.1 1979——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接投资的热潮,外资开始大规模地进入我国。

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据上图可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3]。

2.1 萌芽与开始阶段 (1979—1986年)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国投资者与国内企业组建合资企业。

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帷幕。

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法》的颁布取消了对外资所有权的控制。

这些探索性政策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利用外资初级阶段的政策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探索和试验性阶段。

此时,外资来源主要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偏小,增长速度较慢。

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加工工业区。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利弊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利弊分析
是 / 规 模 型 从 2 0 年 起 , 国 公 司 J 、 0 1 跨 不 断 在 中 国 追 加 投 资 . 战 略 重 点 向
展 。 要 实 现年 均 71 % 的 GD 增 幅 .8 P
至 2 2 年 翻 两 番 ,没 有 外 资 的 参 与 00
是 很 难 实 现 的 。 去 2 年 , 资对 中 过 3 外
金 是 8 亿 元 人 民 币 , 它 间 接 创 造 的 0
年 , 三 资 ”企 业 出 口 总 额 占 全 国 出 “ 口 总 额 的 一 半 以 上 。 国 内 企 业 走 向
世 界 几 乎 无 一 例 外 的 是 先 与 跨 国 公
司 合 资 或 合 作 了 一 段 时 间 , 然 后 实
增 加 值 是 2 0Z 元 人 民 币 , 每 年 乘 21 而
数 效 应 增 加 的 产 值 是 3 0" 民 币 1 0 1 L人
六 是 有 利 于 我 国 的 社 会 利 益 。 跨 国
公 司 比本 土企 业 有着 更 好 的社 会 口 碑 . 当本 土企 业 默默 的经 营着 自 己 的 事 业 , 或 者 在 媒 体 上 大 做 商 业 宣 传 的 时 候 ,跨 国 公 司 却 在 另 一 方 面
垄 断 ,侵 犯 劳 工 权 利 和 工 资 标 准 偏 低 一 些 跨 国 公 司 在 我 国 的 产 品 安
外 流 , 内企 业 深 感 不 公 平 。我 国 入 国 世 后 在 给 予 外 商 企 业 全 面 国 民 待 遇 的 同 时 ,又 继 续 给 予 外 商 在 税 收 减
拉 关 闭 了 欧 美 的 工 厂 ,却 增 资 近 2 0 亿 美 元 ,在 天 津 建 立 半 导 体 集 成 生 产 中心和亚洲通信产品生产基地 ,

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务,实现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的双发展。

近两年的车险经营结果表明,在愈来愈规范的市场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当家龙头业务,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持续走高,车险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承保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在保证赢利的基础上,构建“效益领先、结构优化、经营合规、规模适度”的发展原则,放开手脚,加快车险业务发展,大上车商、电销、交叉销售等渠道车险业务,狠抓直销业务,大力发展“商三者”业务,实现车险业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者应该不断优化汽车保险市场的秩序,构建基本的规则,使得长吉图的汽车保险市场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良性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1]武红先.我国汽车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车险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128-133.[2]王伟,杜传进.我国汽车保险市场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2):75-78.[3]樊国昌.中国保险市场的基本判断及特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8):45-47.[4]张卫.基于绩效的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最优路径[J].生产力研究,2007,(16):55-56.[5]盛四辈,宋伟,翁磊,等.系统论视角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3-49.[6]关丽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长吉图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19(6):106-112.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汽车保险市场人才的培养创新研究”合同编号为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337号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赵艳玲,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保险;许珊珊,女,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保险。

近年来,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2000年我国外商直接项目仅为407.15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86.41亿美元。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趋势、特点及对策研究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趋势、特点及对策研究

跨 国 公 司 对 华 投 资 主 要 集 中在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和 服 务 产 业 。 这 既 是 跨 国公
司 投 资 战 略 的体 现 , 与 跨 国 公 司 拥 有 尖 端 技 术 和 现 代 营 销 管 理 经 验 等 优 势 也 有 关 。 随 着 我 国 加 入 世 贸 组 织 , 务 业 对 外 开 放 的进 一 步 扩 大 , 国公 司进 入 服 跨

1 2

维普资讯
为 实 现 其 战 略 意 图 , 国 公 司对 华 投 资 一 般 采 取 收 购 、 并 、 股 、 断 等 跨 兼 控 垄
方 式 进 入 中 国 市 场 , 定 时 期 内投 资 往 往 积 聚 于 特 定 区域 、 定 产 业 。 从 北 京 一 特
维普资讯
跨 国公 司对华投资趋 势 、
特 点 及 对 策 研 究
郑 岩
近年 来 , 着 我 国投 资 环境 不 断 改善 , 随 以及 国 际 生 产 转 移 效 应 的 作 用 , 加
上 我 国 加 入 世 贸 组 织 的 影 响 , 国 公 司 对 华 投 资 出现 了 一 系 列 新 的 动 向 。 深 跨
入研 究这 些趋 势和 特 点 , 以及 我 们 采 取 的相 应 对 策 , 我 们 做 好 新 形 势 下 的 外 对
资 工作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跨 国 公 司 对 华 投 资 的 趋 势 和 特 点
跨 国 公 司 对 华 投 资 同其 对 其 他 国 家 一 样 , 投 资 的 环 境 和 条 件 要 求 很 高 。 对 如 跨 国 公 司 对 我 国 苏 锡 常 地 区( 江 七 市 ) 资 的 项 目数 和 协 议 外 资 金 额 占到 沿 投 江 苏 省 吸 收 外 资 总 数 的 9 . 和 9 . 。 跨 国 公 司投 资 该 地 区 , 仅 是 出 于 88 89 不 对 区位 的选 择 , 该 地 区位 于 长 江 沿 线 , 通 便 利 , 心 城 市 较 密 集 , 息 反 馈 如 交 中 信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气 东 输 、上 海 联 合 异 氰 酸 酯 、福 建 炼 油
1~1 0月 新 批 外 商 独 资 企 业 1 0 9家 , 84 占新批 外 商投 资企 业 总数 的 6.% , 53
同 比 提 高 了 6 3个 百 分 点 。 另 一 方 面 , . 跨 国并 购 已 成 为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的主 要 方 式 。2 0 年 以 来 ,跨 国公 司 采 取 并 购 02 方 式 的 投 资 项 目明 显 增 多 ,如 法 国通 用 [ 稿 日期 ]2 0 收 0 5—1 2—2 9
人 世 后 , 跨 国 公 司 加 快 进 入 中 国 的 同时 ,投 资 方 式 逐 步 突破 了传 统 的 “ 三 资 ” 模 式 , 呈 现 出 更 加 多 样 化 的 新 局
果 , 使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投 资 逐 渐 向 多 渠
道 、多 方 式 转 变 ,有 利 于 更 多 更 好 地 利 用跨国公司投资。 投 资 项 目 从 劳 动 密 集 型 -, 目 到 资 d项 金 、 技 术 密 集 型 大 项 目 , 项 目规 模 不 断 扩 大 。2 0 0 3年 , 经 国 务 院 和 国 家 有 关 部 门批 准 的 3 8个 跨 国 公 司 投 资 主 要 项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8 3 (0 6 0 0 4 0 0 8— 4 12 0 ) 2— 0 7— 2
钢 铁 、集 成 电 路 等 方 面 ,跨 国公 司投 资 项 目基 本 都 超 过 1 0亿 美 元 。 投资行业从一般加工业到制造业 、 高 科 技 产 业 、 第 三 产 业 , 层 次 不 断 提 升 。 日 本 伊 藤 忠 在 江 苏 投 资 1 个 企 7 业 , 协 议 外 资 金 额 1亿 多 美 元 , 投 资 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跨国公司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先后发布施行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电信、民航、银行、保险、以及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上市公司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向外商转让、qfii等多项法规,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信心。

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的投资步伐,跨国公司新投资和增资项目大量增多,去年1-11月,经国家计委(或报经国务院)审批的大中型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逾120亿美元。

一批由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化工、能源、汽车、电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相继签约和开工建设,银行、保险、商业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日趋活跃,新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加,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呈现良性发展势头。

一、新的趋势和特点相比入世前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在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加工制造业中,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

如电子通信制造业,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0.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5.1%,比1997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7.1%.该行业国际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家在华投资设立了130多个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汽车行业中,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资,宝马、现代设立了新的合资项目,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本田计划在广州合资建立出口轿车基地。

石油及石化行业中,西气东输、上海联合异氰酸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等,均为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数十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

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聚集的区域,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

2、随着入世后我国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

2002年1-9月,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实际外资金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约占我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4.部分地区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势头更加强劲,上海1-10月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增长了97%.表明入世后境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日益活跃,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力初步显现。

2002年以来,金融、商业领域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商业分销领域,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7家,其中连锁企业16家,原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新设分店7家;银行领域,至9月底国内已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47家,其中45家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最近美国新侨投资参股深发展银行超过18%的股份;保险领域,继去年11月英国标准人寿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后,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设立的营业性机构约50家,近期汇丰集团出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保险10%的股份;证券领域,德国安联公司己获批准,率先在北京组建了合资证券管理公司。

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一些跨国公司已准备多年,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也是今后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之一。

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市场,纷纷来华投资,而中国的综合优势使众多跨国公司增强了“扎根”中国的信心,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推行全面的本地化经营策略。

他们不仅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生产其产品,而且将全球经营网络中几个核心部分都向中国进行转移,在生产、研发、管理、采购、品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本地化的进程。

1、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

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但是,从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确保市场份额等长期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仍纷纷将制造业的生产重心向我国转移,将中国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制造基地。

如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bp公司等都已经开始实
施几十亿美元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在华建立一体化的生产基地。

这也为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在转移制造业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加快了研发本土化的战略调整,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

目前我国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近400家。

摩托罗拉公司在华已有18家研发中心,去年9月又宣布,将在未来5年增加10亿美元研发资金,并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基地。

爱立信公司在已有6个研发中心基础上,去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研发总院。

这些研发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技术开发,而更关注于如何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面向全球进行最有优势的生产活动,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中的地位。

3、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升,原先分散投资、分散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其发展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客观要求将运营管理中心转移到中国。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有约220家,大部分承担着统筹管理在华业务的职能,其中世界500强公司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超过120家,有很多将逐步向中国甚至亚洲地区的总部过渡。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和上海两地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已达28家,近期即将设立的还有4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