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 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 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 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 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 忧君忧民。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 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 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咏史怀古诗鉴赏
• 【温故知新】 •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 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 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 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 景交融 •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 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该诗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 原想象中的屈原。 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既有 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 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 凄婉 之慨。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 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 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 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 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 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别加以说明。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文言文咏史怀古诗,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历史事件和传说中人物的崇敬,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意蕴。
在众多文言文咏史怀古诗中,以下是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的简介和鉴赏:一、《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司马迁所作,描写了苏武出虞后在紫荆谷牧养羊群的场景。
诗歌中苏武的形象,既有神武、国家大臣的强大的气魄,又有游牧民族的诗人和隐士的柔情。
整首诗把人物心境状态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心中对苏武君之崇敬和赞美。
二、《东皇太一指璧》《东皇太一指璧》是屈原所作,记述了太一帝王在游历河洛时,发现一块璧时的故事,后被台汉五帝立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这首诗把太一帝王的风采和他对天地万物的慈悲和统治能力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臣下敬仰君王这种贵族礼仪。
三、《搜神记》《搜神记》是苏轼所作,记述了吴传英搜神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表达出吴传英精神的顽强和思想的灵活,以及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敬畏。
四、《凤求凰》《凤求凰》是李白所作,讲述了凤凰降临的故事。
诗中的风格朴实、意象深远,表达了李白对凤凰灵动和传奇色彩的崇敬和惊叹。
五、《听蜀僧琴》《听蜀僧琴》是柳宗元所作,写了一个蜀僧老人在南山边吹奏琴和唱歌的场景。
诗中蜀僧把时代变迁和苦难变为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对变迁的崇拜。
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李白所作,记述了去东京游览的故事。
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对古建筑美景的崇敬外,还把李白自身的多情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南乡子》《南乡子》是杜牧所作,描写了南乡子对家乡离别的伤感。
诗中融入了杜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怀仁,表达了古人追求梦想的热情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八、《登郊》《登郊》是白居易所作,描述了登上郊外高山的故事。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个人感受为主,把自然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得形象而真实。
九、《落花》《落花》是杜甫所作,描述了郊外落花的场景。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的观察。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 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 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 (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 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 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 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 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 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 篇。
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四、总体把握,分析写法 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对比、用典)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 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 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 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解题注意事项: 1、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2、解读诗歌要善于运用试题中的有效信息。(作者、朝代、 注释)
作者借歌颂和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来谴责南宋朝廷的 腐败无能和苟且偷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 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孝文帝“夜半前席”,郑重求贤,虚心垂询,不是为了 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讽刺 何其辛辣! 作者以此寓讽时主,又包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自怜。感慨 何其深沉!
咏史怀古类古诗10首鉴赏

十首经典咏史怀古诗赏析以下是10首咏史怀古诗以及它们的鉴赏:1.《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通过描写月夜江景的美丽,勾勒出当年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3.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作者登上幽州台远望山河的广阔,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4.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路途的描绘,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通过描绘折戟沉沙的景象,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6.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绘,表达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悲凉之感。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乐观态度。
咏史怀古诗鉴赏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
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
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等。
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 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 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 人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 氛,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付出 结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不同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诗类点击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人伤己 分
类
怀古伤今
怀 人 伤 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咏史怀
刘备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 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 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 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 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咏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故国的没落荒凉 ,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 石头城 刘禹锡 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故国萧条、人生凄凉 的深沉感伤。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台城 答案: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 刘禹锡 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 万户千门成野草, 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 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一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到当年翠 注释: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袖曼舞的场面,让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化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个楼阁。 做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咏 赤壁 实景
乱:山崖陡峭不平 穿:山岩高耸入云 地势险要 惊:浪涛奔腾澎湃 景色奇伟 卷:江水汹涌翻滚
上阕:咏赤壁,写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 作者为何要把周瑜放在 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景色中呢? 以境界开阔 气象恢宏的 作者用了比喻、夸张、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场 景物衬托周瑜豪迈的英雄气 面。 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 益彰。
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
雄浑悲怆
昔盛今衰, 理性反思, 揭示哲理。 盛衰无常 物事人非的伤 感 ; 凄清悲凉
咏史怀古诗鉴赏简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咏史怀古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4.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 “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 “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二.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一一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
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
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
(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
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
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
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