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习时间】 4课时自学指导及检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

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主编:使用时间:一.了解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之是非,引发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词:“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史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过华清宫》《赤壁》《夜泊秦淮》行文特点: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表达的思想情感:1.通过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书写怀才不遇之叹。

3.借古讽今,抒发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感慨国运衰微,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表达情感大致类型。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二、先学后教:1.导入观察以下诗歌, 总结其共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 王安石)、《石头城》(唐, 刘禹锡)、《蜀相》(唐, 杜甫)、《乌衣巷》(唐, 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赤壁》(唐, 杜牧)、《金陵怀古》(唐, 许浑)、《咏怀古迹》(唐, 杜甫)。

总结:2.定义: 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 严格地说, 应该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 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_______, 思________, 忆______, 抒_______。

“咏史”是翻阅古书, 捡点旧说, 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长于议论精辟。

3.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4.类型: 诗人怀古咏史, 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2)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评击社会现实。

我们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便是如此。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中“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学习内容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包括《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三首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把握其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 鉴赏三首咏史怀古诗,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黄鹤楼、钱塘湖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三首诗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2)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 朗读诗歌,体会诗的意境。

b. 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离愁别绪。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

d. 随堂练习:描绘诗中的画面。

(3)学习《钱塘湖春行》a.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味。

b. 分析诗句,了解诗人的怀古之情。

c.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修辞手法。

d. 随堂练习:找出诗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登鹳雀楼:怀古之情、修辞手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愁别绪、意境钱塘湖春行:怀古之情、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

(2)描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

2. 答案:(1)例:《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2)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画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 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 今等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论精辟。

无论是读史有感,还是登临故地、凭吊古迹, 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最终归结于对自身或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 表达 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的担忧。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 亡贤愚而己。

”2、(1)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志(2) 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对比、用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3、典型咏史怀古地点:A.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常见的主题】(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 脚点在自己。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怀才不遇(仕途失 意,年华已逝)的感伤。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对比失落型:此类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学生版)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学生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我们的目标:1、通过预习案,了解咏史怀古诗,回顾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句,体会深刻内涵。

2、利用探究案,合作讨论,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探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主要特点。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4、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我们不能放过的知识点(重难点):系统梳理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和情感的主要特点我们要达到的要求(考纲要求):辽宁省《考试说明》要求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相关知识,拓展视野。

2、仔细阅读,独立自主完成“知识回顾”、“课前热身”中相应题目。

一、沧海拾贝1、咏史怀古诗:▪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2、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六朝金陵)3、常用手法: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4.语言:含蓄蕴藉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二、知识回顾咏史诗名句默写: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锡《石头城》秦淮》⑹,。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docx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docx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 : 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相关知识1、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有时指淮河。

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5、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前代的都城:金陵、咸阳、长安、姑苏、洛阳、汴京A.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西塞山、隋宫B.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武侯祠、昭君墓、贾谊宅C.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安史之乱)、两宋、南唐后蜀等。

D.二、考试设题角度、写景、用典意图以及分析作者思想感情1、鉴赏诗歌,分析艺术手法2案究堂课探一、课文引路,温故知新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蜀相》两首诗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1)结合诗句以及所学过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并且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姓名周瑜苏轼4734年龄团练副使职位东吴都督早生华发羽扇纶巾外貌(诗句)屡遭不幸功业未成幸福美满人生境遇功成名就姓名杜甫诸葛亮安史之乱时代背景战争不断战争频繁动荡不安志在报国匡扶社稷兴复汉室人生理想还于旧都屡遭贬谪现状结局大业未成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结合表格分析分析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对比失落同病相怜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下面问题。

姜夔扬州慢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淮左名都难赋深情。

二十四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城上的矮墙。

即城垛。

注.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春风十里,荠麦青青_;)在《扬州慢》上片中,作者印象中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思考:(1抚今思昔,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用原句回答),现实中的扬州却是的情感。

(2)《石头城》和《泊秦淮》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石头城》:表现作者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泊秦淮》: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3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思考:这两首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不同怎样的情感态度定能东山再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杜牧通过这首诗,,胜败乃兵家常事,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练习迁移二、学以致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思考:作者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和亲是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

颔联写和亲的实质就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于妇人之手。

颈联确切无疑地指出和亲政策不能打败敌人。

尾联则以问句形式说明为君主定下和亲政策的不是忠臣。

诗人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误。

借古讽今。

希望当朝皇帝做出英明的决断,要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地屈辱求和。

实战演练三、高考真题(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思考: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江苏卷)阅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水:亦作“二水”注;思考: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这两联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感慨。

题。

~93、(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舒頔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思考: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空惆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总结提升四、课后作业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李觏马嵬袁枚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思考: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课后反思案咏史怀古诗有哪些情感主题请简要概括。

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借古讽今)理性反思(借古讽今,理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