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培训的应用 (李伟希)
《思维导图精英训练与职业应用》(李伟希)

《思维导图》精英训练与职业应用—-—像匕首一样的思维方式【课程介绍】您想不想做到这样:1,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用1小时完成原来8小时的工作;2,提高创造力,同1个问题至少想到20种解决方法;3,开发大脑潜能,开发右脑,让1个脑袋变成2个脑袋;4,提高思考的速度,思维过程可视化,让线性思维变“网络化”思维;5,学会一种思维,还可以教会您的下一代,让他们从此赢在起跑线上。
如果您想,就请来到我们的《思维导图》课程,我们将告诉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您的思维从此像匕首一样的锋利无比。
【课程收益】1、认知思维导图;2、实现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3、熟练绘制思维导图;4,熟练的掌握不同行为的思维导图运用;5,掌握思维导图的传授技巧。
【课程特色】1、效果快:培训现场出效果;2、送工具和答案:送一套沟通的工具资料及实战答案;3、后续服务:参训人员可获得强大的培训案例落地体系;4、有平台:博客、微博、QQ群,不断更新沟通资料,可以长期学习及交流。
【课程时间】2天【主讲老师】思维导图MindV授权认证培训师思维体系RCC认证培训教练: 李伟希【课程提纲】一、思维导图的原理1、思维导图的背景背景1:关键词简约化的时代背景背景2:清晰的逻辑梳理达成高效沟通的背景背景3:左右脑冰山开发的背景2、思维导图的特点3、思维导图的拆解和工作机理 (互动+测试)4、思维导图产生的效用效用1:人体仿生学的实践运用效用2:从传统思维与记录方法中全面突围5、思维导图成熟作品呈现与剖析二、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思维分析1、手绘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要点2、开始制作个人思维导图及作业点评点评1:如何有效梳理思维点评2:如何有效提取关键词点评3:如何构建能诱发思维的图形与色彩点评4:如何形成思维导图的个人风格3、从思维导图的画法讲解事物的逻辑分类和发散思维4、逻辑分析工具介绍5、使用思维导图的企业与个人的评价三、思维导图的全面应用1、思维导图之职场应用运用1:思维导图与商业策划运用2:思维导图与战略决策运用3:思维导图与风险评估运用4:思维导图与员工管理运用5:思维导图与流程再造运用6:思维导图与团队建设2、思维导图之个人应用运用1:思维导图与计划总结运用2:思维导图与会议主持运用3:思维导图与成功演讲运用4:思维导图与旅游攻略运用5:思维导图与高速记忆运用6:思维导图与亲子教育四、思维导图推广的分享1、手绘和软件绘制的优劣比较2、思维导图针对不同人群的推广经验和系统传授技巧技巧1:面向对职场人士的思维导图传授技巧2:面向对亲子教育的思维导图传授。
思维导图与绘制作品的评价( 李伟希 )

思维导图绘制作品的评价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我用两天看完了博赞的《思维导图》,做了班级活动的导图,麻烦大师@思维培训师李伟希有空看看,好吗?
答:
我可不是什么大师。
敝人就一站着卖声,喷口水的家伙。
结合你提供的这张手绘思维导图,相当不错。
谈谈敝人的观点:
首先,提2个好的地方:
1. 整个分支是按照5W2H 进行的,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模型;
2. 有主题,有色彩,有分支,有关键词,有边界线 ... ... 符合思维导图所要求的若干要求,是标准的东尼博赞所提倡的那种思维导图。
其次,提1个不足之处
和绝大多数的思维导图一样,对于关键词缺乏配图,而配图对于思维的理解、构建、记忆都很重要。
但这不能怪你,因为博赞的《思维导图》之中就讲了配图如何如何重要,但并没有讲如何配图。
最后,如果对于合理的配图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原创文章《李伟希:视觉思维图》。
亚宝药业思维课程及培训心得(李伟希)

思维导图课程收益课程PPT设计手稿系统思考决断力思维方法破局系统性思考训练决策达成模型训练论1,思维是多样性的通人大脑终其一生也只能其中的5大部分还在沉睡!问题,却只花不到10%的时间学习如何思考。
思维束缚权威思维束缚惰性思维束缚惰性思维做唯一的你!1,唉,今天又是扯皮会!2,到吃饭时间了,我们做3,我都不知道你到底说的传统思维误区传统思维:我们总是同时考虑很多的因素,在同一时刻既考察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评判其他人的观点。
平行思维人脑= 电脑它为什么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得到什么利益?它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存在什么危险?我告诉你,这些方案都行不通我感觉好像这几个方案都差不多直觉思维导图营销思维导图课程收益课程PPT设计手稿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思维是容易被干扰的,思维是可以被唤醒的语文:《清明》《画》《江雪》《天净沙秋思》《梅花》客户对于公司产品的欲望与恐惧。
金字塔逻辑训练•请根据金字塔逻辑,对公司产品说明进行丁桂儿脐贴规格: 1.6g*3贴单位: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20882成分:丁香肉桂荜茇。
逻辑思维3逻辑思维3•今天,一位同事因故没有参加今天的培训,请你使用 5 W 2 H 逻辑方法予以描述•什么是问题?确认问题产生的人与地方分析根本原因Why?Why?Why?Why?Why?根本原因跟踪验证•目的:确保所实施的措施是有效的。
•如果无效,那么就要重新进行问题解决的步骤营销你问我答。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有效阅读李伟希人的一生,最大的财富不应该是银行账户上的那些数字,而是健康的身体与优势的思维。
但就如今而言,知识的半衰期特别的短,所以要想保持优势的思维,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看书一定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
我每年大概会看100本左右的书。
例如一个航程加上候机的三个小时下来,我会把一本12万字左右的书全部看完。
但除了这个,我的有效阅读还有哪些心得呢?1,选书。
我选书是这样的,以一本很经典的书为中心(这种书绝大部分来自国外),然后围绕这本书不断的看与其思想体系大致一致的书。
如我看的最多的一本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以这本书为中心,我买了超过100本的周边书籍,这样一圈下来,我就能够消化其中的思想;还有《思考力》也是这样,我也会把大前研一的所有作品和其他关于麦肯锡方法论的书籍全部看一遍;2,看书。
我一本书是看三遍的。
第一遍我会是看目录、序、后记,会看的很仔细(我看电影也是这样,我会很仔细的看完所有的字幕),这是一本书的说明书啊,不看操作指引怎么上岗?!这个时间一般是在20分钟左右;接着就是第二遍,把书中内容仔细的全部看一遍,这个时间一般是在3小时左右;第三遍是速读,一般在第二遍的一周之后,从头到尾的速读和跳读,时间一般是在30分钟左右。
我听有人说过,他看一本书要半个月,每天睡觉前看15分钟,我不知道他的效果会怎么样,但我能确定,这种阅读的方法是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的;3,忆书。
回忆为了记忆。
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能最有效的发散、涵盖阅读的理解,并且把作者的思想结构化的转变成我的思想,从此作者的思想从书中走出来,融入我的大脑。
这个步骤太重要了,这是对思维的一种唤醒与强化,思维导图的右脑记忆,可以将遗忘曲线的效应最小化。
有效阅读的三部曲,时间顺序的归纳逻辑。
来,看我的作品,在机场忆书的一个思维导图的随手涂鸦。
我的微博:@李-伟希培训师。
发散思维的构建( 李伟希 )

发散思维的构建在我的《思维导图精英训练》培训课后,有诸多学员朋友很关注用思维导图构建发散思维;很有趣的是,与之相对应也有人认为思维太发散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本文上来首先就是一个问题:你认为发散型的思维重要吗?如果认为不重要,下面的都是废话了;如果认为有点小重要,那就耐着性子看一下......发散型的思维联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予以训练的。
大家可以回忆电影《007之大破天幕杀机》中,007受伤重新回到中情6处,是需要做测试的,包括体能测试,技能测试,还有就是思维测试。
考官给了007几个关键词,要007展开联想,比如007由“忠诚”联想到“女王”,由“职业”联想到“杀人”,由“女人”联想到“麻烦”......这就是英国特工发散思维训练的一个场景再现既然发散型的思维联想是需要予以训练的,谈到训练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工具,谈到发散型的思维训练工具,思维导图或许是最好的,甚至没有之一。
玩过思维导图的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种思维导图永远也画不玩,能够从中心的主题不断的扩散你的思维。
这种扩散思维的过程就是打开思维边际的过程,就是突破思维束缚的过程。
只是,很多人会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因为有时联想到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抽象事物,比如“纠结”、“惆怅”、“坑爹”.......很多人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会告诉他们,没关系,这就是你真实的思维,思维导图就是你思维的一面镜子,将你脑海中的思维实现目视化。
个人认为,发散型思维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教育对人的思维的束缚是有目共睹的,没有思维的发散,哪有创新的未来?!没有思维的发散,哪有独立的人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想象力才是无限的,想象力才是创造知识的真正源泉!如何实现充沛的想象力?如何打开我们的思维边际?如何看到更多的思维外的海阔天空?拿起笔画思维导图吧,发散型的思维之旅,现在就开始!。
思维导图与潜意识(李伟希)

思维导图与潜意识问:李老师,你好!我曾经听过听过思维导图的培训,是结合心灵辅导,潜意识开发讲的。
听完之后我很困惑,思维导图真的能开发潜意识,实现丰盛人生的心灵密码吗?答:你好!首先,我自己也真不是太清楚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并且很难具象的东西。
关于你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如下:1. 基于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理论,思维导图是源于对大脑脑神经的仿生学,从脑神经仿生出思维导图;后来斯佩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理论认为开发右脑可以实现潜意识(比如通过感知,不回头看到人),而思维导图的图形结构很适合右脑开发,这估计就是他们“思维导图能开发潜意识”培训的理论基础;2. 心灵辅导,潜意识开发诸如此类的课程(课讲到一半的时候,又是关灯,又是哭闹,又要爱心捐款。
我没交,还想听,被赶走了)早些年我去听过,很玄,我听不懂。
此后我再也没去听过,我不懂他们的课程呈现,也不想搞懂,也搞不懂;3. 我能确定的是:思维导图对于记忆强化、逻辑构建、思维发散是效果很明显的,同时基于逻辑构建就可以衍生写作表达、问题分析、战略决策等,而由思维发散就可以衍生出创新。
负责任的说,我每天都画思维导图(手绘多一些);我的课程也是全程使用思维导图来贯穿与架构,但即使这样,我天天讲思维导图、天天用思维导图,也没有实现所谓的潜意识。
但我对所谓的潜意识开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这超过了我的知识边际,这是我的未知世界。
当然市面上说可以实现所谓的潜意识的人很多,比如当下互联网上很火的气功大师王林。
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潜意识,什么是心灵密码,所以我的思维导图课程不讲这些(也许真有人知道,真有人能做到,对我未知的世界我不评价)。
就培训而言,我讲我自己相信的,我讲我自己能做到的;我做的馒头我第一个吃。
总结一下,关于思维导图,我,课堂所讲的= 内心相信的= 日常所做的:1. 思维导图强化思维记忆;2. 思维导图实现发散思维;3. 思维导图构建逻辑思维。
基于全脑思维的表达(李伟希)

基于全脑思维的表达思维培训师李伟希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全脑思维 siwei114】上,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对于比较难的书,比如专业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自己想不出什么分支,又不想错过一些书上的内容,所以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基本上就是书上的大小标题的罗列,请问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给的参考答案如下:对于这个问题:一、建议首先不要对整本书画思维导图,而对小的章回画思维导图,所有的小的章回的思维导图出现了,联在一起,就是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次培训的思维导图,推荐一个“内容—体会”思维框架,可以朝两个方向画思维导图:1.内容,甚至是你认为最重要的3部分的内容;2.体会,你看完一本书/一场电影/一次培训的个人体会;这样的维度,内容回顾兼顾了知识的落地,个人体会进行了你的个人创造。
为什么“内容—体会”的思维框架对于知识的个人消化是个不错的模型呢?在奈德·赫曼的《全脑优势》中,将人的大脑按左脑和右脑依次分为:左脑:“事实-逻辑”;右脑:“感觉-臆造”四个区域,而我们对于思维的唤醒或者记忆的强化最好是能够兼顾到左右脑的这个四个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全脑优势”了。
即使做不到照顾到四个区域,也至少应该是左脑和右脑分别有体现的。
比如在上述的“内容—体会”的思维框架中,“内容”就是典型的“事实-逻辑”,而“体会”就是典型的“感觉-臆造”了。
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典型的按照左脑:“事实-逻辑”;右脑:“感觉-臆造”来表达的文学作品(与政治无关):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止《沁园春·雪》,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登鹳雀楼》、《岳阳楼记》、《荷塘月色》......太多太多;另外,比如在《魏斯曼演讲圣经·说的艺术》中提到了16中叙述结构,其中很多结构模型都是基于上述全脑表达的一种构建。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思维培训师)看了《鸿门宴》后,感触颇多,心想要写一篇评记。
拖,淡,忘,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程序中迷失了。
直到电视访谈又见黄秋生,重新记起,立即回忆写之。
一,授权。
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体现在一份充满信任的授权。
刘备赴宴前,在众人之前当面托印给萧何,就这样,信任了萧何,也信服了众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其实,地球没你照样转,这又不是做原子弹。
但凡不授权,常常是担心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所以更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二,分合。
刘邦项羽之合,始为兄弟,后为辖属,乃至敌我,所谓“天下之大,你我之间只能留一人”。
合作之前先谈好要分什么,如何分。
分好了,才能合好,合好了,才有得分。
这就是合分。
韩信与刘邦的合作出发点是清楚的,合作前就先说明白,我们各取所需。
分好—合好—分好,如此循环;三,亲情。
项羽直到乌江边才发现,一生戎马,与虞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容易的迷失自我。
健康,亲情,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最好顺序也不要错。
人活在世上有三种对话,1是人与人的对话;2是人与自然的对话;3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我们对1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忘记了2,3,殊不知,2,3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时间管理;四,位置。
范增计谋天下,死后一个锦囊也杀多人,与诸葛亮不差毫分。
张良到后,从亚父到谋士,从羽儿到项王。
范增从无异于项羽,但在项羽看来,却是多有不爽。
老板就是老板,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分不清位置也是心态不好。
这就是能力好,态度不好的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的情境管理;五,文化。
黄沙马革,兵戎相见。
一个男人的天下,开口闭口都是“杀无赦”。
这是制度,这是命令。
只是,制度,命令就像砖瓦,总有缝隙;而文化就像泥浆,无处不在。
楚曲的笛声响起,“我要回家”,放下屠刀,再无杀机。
这,就是文化;六,需求。
最早刘邦、樊哙出道的时候,无非就是“打完这一战,回去喝家乡酒”,仅仅是一个温饱需求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与培训的应用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请问,我是一个国家电网的内部培训师,做了一个培训课题:《快速复电平台应用知识》,昨晚头脑风暴绘制的思维导图,打算导出成word的大纲再加详解文字。
想问思维培训师李伟希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实施培训?如何引导深入浅出?请提下导图的改进意见,谢谢~请恳请指导。
答:
关于思维导图在培训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这已经是太多太多人验证有效的一个结论。
配电专业我不懂,凑合着提3点建议:
1. 从逻辑来说,电力比较多的顺序就是“输入——处理——输出”。
所以类似电力方面的思维导图看是否可以优先整成诸如“输入——处理——输出”这样的流程(时间)顺序;
2. 从呈现来说,不妨在思维导图中插入表格/视频等,并实现节点逐级展开。
这样,让整个课程的逻辑更清晰,受众的突兀感小,从而实现有效的感性表达;
3. 从落地来说,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导出word作为学员讲义。
总之,所谓的培训的深入浅出,其实就是实现逻辑的思考,艺术的表达。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