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意及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名称、标志、包装和设计等方面的学科,它探讨了
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语义关系。

而隐喻设计理念则是将隐喻运用到产品设计中,通过隐喻来传达产品的意义和情感。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让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隐喻设计理念的核心是通过隐喻来传达产品的意义和情感。

隐喻是一种比喻手法,它通过比较和类比来传达某种概念或情感。

在产品设计中,隐喻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名称、包装等方面来体现。

比如,一款手机的外观设计可以采用飞翔的鸟的形象,来隐喻产品具有高速、灵活和自由的特性;一款汽车的名称可以取为“探索者”,来隐喻产品具有冒险和探索的精神。

通过隐喻设计,产品的意义和情感可以更加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从而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让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

在竞争激烈的市
场环境下,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隐喻设计,产品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其独特的意义和情感,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同时,隐喻设计也可以让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情感共鸣,让消费者更加愿意选择和购买这款产品。

总之,隐喻设计理念是产品语义学的重要应用之一,它通过隐喻来传达产品的
意义和情感,让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情感共鸣。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在产品设计和营销中,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产品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和情感,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选择。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与用户之间语义关系的学科,隐喻设计理念则是在
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的概念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隐喻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美学感受,更可以深化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在产品设计中,隐喻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首先,产品的外观和
形态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一款汽车的设计可以通过流线型的外观和动感的线条来隐喻速度和力量,从而吸引那些追求激情和刺激的用户群体。

另外,产品的材质和质感也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特定的情感。

比如,一款手表采用精致的金属材质和光滑的表面处理,可以隐喻着高贵和典雅的品味,从而吸引那些注重品位和品质的消费者。

此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例如,一款智能
手机的设计可以通过简洁的界面和流畅的操作来隐喻着高效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而吸引那些注重效率和便利的用户群体。

另外,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也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价值观。

比如,一款化妆品可以通过精美的包装和浪漫的广告语来隐喻着美丽和自信,从而吸引那些追求完美和自我表达的消费者。

总之,隐喻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巧妙地运用隐喻的概念,产品不仅可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更可以深化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连接,从而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隐喻设计理念的作用,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实现产品的真正价值。

产品语义学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产品语义学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产品语义学设计的未 来发展趋势
• 产品语义学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 跨学科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产品语义学 设计的深入研究 • 智能化设计: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品语义学 设计的智能化 • 绿色环保: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产品语义学设计的 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产品语义学设计的水 平
• 产品语义学设计的实践技巧包括: • 运用符号学知识:合理运用符号和隐喻,传达产品的功能和情 感价值 • 关注用户需求: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使产品设计更加 贴近用户 • 运用心理学原理:运用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原理,提高 产品的可用性和美观性 • 注重细节设计:关注产品细节,使产品设计更加精致和人性化
04
产品语义学设计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产品语义学设计面临 的挑战
• 产品语义学设计面临的挑战包括: • 跨学科研究:涉及符号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研究难 度较大 • 用户需求多样化: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对设计师的能力 提出了更高要求 • 技术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品语义学设计需要不断更新 和拓展
产品语义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
• 一致性:产品设计在各个层面保持一致,便于用户理解和识别 • 简洁性:产品设计简洁明了,避免信息过载和认知负担 • 反馈性:产品设计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用户了解操作结果和状态
产品语义学设计在用户体验中的作用
产品语义学设计对用户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 通过传达正确的信息和降低认知负担,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 通过传达情感价值和品牌形象,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 提高产品语义学设计水平的建议包括: •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产品语义学、符号学、心理学等理论 知识 • 关注用户需求: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使产品设计更加 贴近用户 • 实践与创新:不断尝试和实践,勇于创新,提高产品语义学设 计的能力

产品语义设计分析

产品语义设计分析
产品语义设计——分析
10级工业设计(2)班 姓名:龙如月 学号:1000406214
2021/3/11
1
1. 家居用品——椅子
• 1.材质:铝合金 尼龙 • 2.形态:形态分解-抽象-弧面结合 • 3.细节: • 1.这张椅子看来与别的不同,稍微
向前倾斜,如邀请你坐下一样。2. 当坐下时,则慢慢降低,随着人体 的体态调整成适合的形态,完全符 合人体工学。 • 4.语义分析: • 外延性:这是一个椅子产品,用于 给人们休息、坐、用的。 • 内涵性:在简约的造型中流露出设 计师敏锐的思维与审美,无论是直 线还是弧线都是那么不多不少,恰 如其分。使用性与审美完美的结合 起来。
盖会自动打开,USB插头伸出。存
2021/取世3/1数界1 据扑时闪,扑两闪只发大光灯。会冲着你的小
8
8. 北极熊冰块托盘
• 1.材料:塑料,瓷 • 2.形态:是一个北极熊的
模样,像矿泉水瓶一样将 水装入其中,放入冰箱冷 冻。 • 3.细节:北极熊好。 • 4.语义分析: • 外延性:这是一个冰块托 盘,形式北极熊,主要用 来冰冻冰的,然后容易将 冰倒出来。 • 内涵性:使用的时候只需 往桌上敲几下,冰块就能 掉出来。由于它是密封的, 也不会让冰块吸收冰箱里 面的异味。造型像北极熊, 新颖奇特,具有创新意义。
• 3.细节:形式各种各样小车形式, 造型窗户处的细节设计,轮胎的细 节设计等。
• 4.语义分析:
• 外延性:这是一个车形优盘,用的 时候只要插入USB插口就行了,还 有小的LED灯,在晚上插供照明, 就不易插错。
• 内涵性:USB插头隐藏在后备箱中,
车盘底部有推钮用于控制伸缩USB
插头,按下并推动推钮,车后备箱
2021/3/11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名称、标志、包装等语义传达的学科,而隐喻设计理念则是指通过隐喻的方式来传达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

隐喻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产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潜移默化地传达产品的核心价值观。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让产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通过将产品与某种隐喻联系起来,可以让消费者更加容易地理解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

比如,一款咖啡的包装设计可以采用与阳光、温暖相关的隐喻,来传达产品给人带来的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

隐喻设计理念还可以让产品更加具有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通过将产品与某种隐喻联系起来,可以让产品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比如,一款洗发水可以采用与清晨、清新相关的隐喻,来传达产品给人带来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让产品更加有趣,还能够让消费者在情感上对产品产生共鸣。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让产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品牌形象。

通过将产品与某种隐喻联系起来,可以让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比如,一款巧克力的包装设计可以采用与浪漫、甜蜜相关的隐喻,来传达产品给人带来甜蜜和浪漫的感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让产品更加具有个性化,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总之,隐喻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产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产品更加具有故事性和情感共鸣,最终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隐喻设计理念,让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之隐喻设计理念
产品语义学是指通过产品的外观、形状、颜色、材质等因素来传达特定的含义
和信息。

而隐喻设计理念则是指在产品设计中运用隐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形态,从而使产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共鸣。

隐喻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隐喻,产品可以更好地传达
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品牌忠诚度和消费者满意度。

同时,隐喻设计也可以帮助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在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中见到。

比如,在汽车设计中,一些品牌会通过车身线条的流畅和动感来隐喻速度和激情,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一些品牌会通过材质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来隐喻品质和生活方式,吸引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

隐喻设计理念不仅可以为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帮助品牌建
立独特的形象和个性化的产品定位。

通过隐喻设计,产品可以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与消费者产生情感联系,从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隐喻设计理念是产品语义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产品传达更深层
次的含义和情感,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隐喻设计的运用不仅可以让产品在外观上更加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产品在情感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隐喻设计理念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意义,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意第一讲导论1.产品语意学的定义:具体指研究产品语言(符号)的意义的学问。

研究人造物体的形态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且将其中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的学问,并进一步认为产品语意学是对旧有事物的新觉醒,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出如何操作使用,还应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构成人们生活中的象征环境。

2.语意设计:语意设计即是赋予产品意义,并将意义视觉化。

3.研究符号学的鼻祖: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符号运用研究”4.现代符号学真正建立的标志:1969年1月国际符号协会(IASS)的建立。

5.为什么说现代消费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导向的时代,消费者对物质产品已不满足于拥有,而是在于人与物的关系中注重人的存在,强调以人为本,使物成为人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从功能与形式的简单满足转变为对产品意义的心理满足,是一种追求感性意义和价值的“符号消费”,消费因而变成一个“愉悦”的过程。

第二讲产品符号1.“符号”的含义指某种用来代替或者再现另一种事物的事物,一般可简要地理解为一种有意义的媒介物.2.“产品符号”的含义产品,作为人工物,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实践创造出来的。

它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某种使用目的或表达其他意义,因此它从一开始的创造和使用便不可避免的融入了各种观念,并被人们用来实现特定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3.为什么说产品是一种类语言符号?相同点⑴语言,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的作用.产品,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⑵产品,可以表达某种意义,还具有传达作用.⑶产品可以拥有多层意义,甚至可能是象征语言.差异⑴在双向沟通及符号系统方面与语言系统有差别.⑵其主要功能仅止于表达,还没有达到沟通阶段。

其次,语言符号有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而在产品中无法找到各造型要素结合时可以参照的固定符码系统.⑶产品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能要求它具有更多的意识形态性与设计表达的自由性.4.如何理解产品中的“意义领先”关系?产品因设计而提高了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使它具有某种功能以外的意义。

从形态语义学分析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

从形态语义学分析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

从形态语义学分析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
无印良品是一个以简约为主要设计风格的品牌。

“无印”指的是没有商标,“良品”
则是指优质的产品。

因此,该品牌的设计理念是“没有“烦恼”的生活”。

一、线条简洁明快
无印良品的设计风格以简洁明快的线条为主,不用过度喧闹的色彩和造型。

其设计中,线条的粗细、交叉、弯曲以及颜色和纹路的组合都通过造型来传达产品所要表达的信息。

例如,无印良品的杯子造型简洁,以直线和圆弧为主,不做多余的装饰和花纹,整体
看起来鲜明简洁,清新雅致,展示出日式的简约风格。

二、自然素材
无印良品产品的设计中,主要采用自然素材,如羊毛、麻、棉、竹、木等。

这些自然
材料的原汁原味,不但环保健康,而且可以给人们带来自然的纯洁之感。

例如,无印良品的木桌使用的是天然木材,平整的木面质感清晰可见,每一个细节都
展现出木质原本的自然与质朴。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符合无印良品追求自然简约的品牌理念。

三、色彩简约清新
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中色彩选择也非常简约,以清新、柔和且具有自然纯净感的色彩
为主,避免过度繁琐的颜色组合。

色彩的搭配也是通过构图的方式来表达产品的信息。

例如,无印良品的空气清新机以白色为主,这样的选择不仅展现清新的自然感,也能
匹配大多数家居装修,让产品更具普适性。

总之,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通过形态语义学的分析,其包含简洁明快的线条、自然素
材及色彩简约清新的分析特点,这些都为品牌所追求的无压力、无烦恼、自然,舒适和环
保的理念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语意及设计方法2009/09/11 22:03摘要:在符号逻辑支配的消费社会,产品语意学无疑成为产品由明晰的实用功能转向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的利器。

本文从产品语意学的历史发展入手,将产品语意分析和设计方法与当前在用户研究中广泛运用的群体文化学方法相结合,提出结合用户研究、团队管理和产品语意的设计程序,以及如何在研究阶段发现语意源、在整合阶段提取语意点、在设计阶段运用语意点等方法,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呼应与互补,将深埋于用户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心理、文化、社会、环境等深层意义更准确投射在视觉形式上,引发他者的感知进而共鸣。

关键词:产品语意学;群体文化学;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布西雅(Jan Baudrillard)融合了马克思理论与符号学观点,总结了人为“物”的三个属性:强调“使用价值”的“工具”属性,其支配逻辑是日常生活的领域的功用逻辑;强调“交换价值”的“商品”属性,其支配逻辑是市场的领域的经济逻辑;强调“符号价值”的“符号”属性,其支配逻辑是地位和声望的领域的符号逻辑。

产品就是充满、交织着这三个属性的文本,购买、使用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消费者的解读过程,通过对显在的形态、符号、语意的解读,进入隐藏在表层注释背后的意义象征,从而完成从明晰的实用功能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积淀的转向。

产品语意学无疑是有效完成这一转向的利器。

以下,就从产品语意学的历史沿革入手,结合现代设计程序与方法,探讨产品意义发生、转化、实现的程序与方法。

1、产品语意学发展回顾和理论简介语意(Semantic)即语言的意义,产品语意学(Product Semantics)则是研究产品语言(Product Language)的意义的学问。

其理论架构始于195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的“符号运用研究”,更远可追溯至芝加哥新包豪斯学校的查理斯(Charles)与莫理斯(Morris)的记号论。

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美国的克里彭多夫(K. Krippendorf)、德国的布特教授(R. Butter)明确提出,并在1984年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所举办的“产品语意学研讨会”中予以定义:产品语意学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

它突破了传统设计理论将人的因素都归入人机工程学的简单作法,扩宽了人机工程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人机工程学仅对人物理及生理机能的考虑,将设计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

会议论文结集由《创新》(Innovation)杂志专辑出版。

1985年在荷兰举办了全球性的产品语意研讨会,飞利浦公司在布莱克(Blaich Robert)的领导下采取“造型传达设计策略”而获得空前成功,展现了产品语意理论的具体应用成果。

1989年夏,荷兰赫尔辛基工业艺术大学举办了国际产品语意学讲习班。

由此,产品语意学被推广到欧洲。

1991年毕德克在《设计——产品造型的历史、理论及实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产品语言和产品语意的众多论述,并指出“产品语言”是设计领域的深层知识(In-depth Knowledge)和设计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

1997年,德国《form》杂志再度以产品语言为主题(On Language, Objects and Design),重新对产品的表现形式与诠释意义加以探讨,并提出各方见解。

[1]克里彭多夫自1984年以来对产品语意学提出了广义的陈述:产品语意反映了心理的、社会的及文化的连贯性,产品从而成为人与象征环境的连接者,产品语意构架起了一个象征环境,从而远远超越了纯粹生态社会的影响。

他将产品语意划分为四个层面:1操作内容(Operational Context):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工物的交互行为;2社会语言内容(Socialinguistic Context):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际是一种关于特殊的人工物、人工物的使用及其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因而人工物成为现实生活组成部分的同构;3起源内容(Context of Genesis):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使用者和其他人都参与创造和消费人工物,并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文化和物质的“熵”变;4生态内容(Ecological Context):技术和文化的自动拷贝将影响“物体系”内的交互行为。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语言。

[2]M.Mccoy则在探讨产品造型时,则从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产品语意设计。

1 环境(Environmental Context):产品的形态、大小、材质、色彩等应该与产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2 记忆性(Memory):一个新产品的出现,未必要创造一种全新的造型语言,而是从一些旧有形象上寻找一些大众共有的记忆,通过产品语言的连继性与熟悉性产生共鸣;3 操作性(Operation):通过控制、显示、外形、材质及色彩的明确语意及各项控制键的关系,呈现清晰、易理解的操作,以引导正确操作行为;4 程序(Process):语意设计不是要加强产品技术的神秘感,恰恰相反,产品内部不可见的机构运作,需要透过外部形态予以宣示,虽然很多新科技是无法目睹的,设计师则须面对产品内部技术运作的层面加以诠释,不只是技术上如何运作,而是使我们用心中的眼睛来设想其运作;5 使用的仪式性(Ritual of Use):简洁的造型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简单、高效的要求,而某些仪式性的场合则需要赋予产品以或庄重或温馨或冷峻或理性的造型解说,从而完成情境设计及物体与使用者间的心理互动(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

2、群体文化学与用户研究群体文化学(Ethnography),又称人种志学、民族志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是描述某个社会群体和阶层文化的学科,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观察群体并总结群体行为、信仰和生活方式。

[3]20世纪后半叶,很多设计研究机构及设计公司开始从社会学科中寻找信息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来了解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用户使用产品的态度。

近年来,群体文化学中研究人群文化和生活形态的方法,被借鉴用于产品开发初期的用户研究,以群体人类学的视角,综合使用各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来观察群体并总结群体行为、信仰和活动模式。

应用群体文化学方法于用户研究,有助于对用户多样性的全面认识,从而识别用户的相似点,进而探求存在于多样化人群中的常数,例如:用户都有相似的生理需要和根植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的各种需要。

通过参与用户的生活,并将其如实详尽地记录下来,可以发现设计机会的线索,从而有效解决人的多样化与产品准确命中目标用户之间的矛盾。

更关键的是,它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预见性的:通过对目标市场中代表性人群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生活体验和产品使用的深刻理解,能够对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形态、材料和色彩以及使用和购买模式的喜好进行预测,通过观察消费者面对技术、造型和使用时的情绪和态度,从而明确产品应该具备的品质;通过了解人们本质上如何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最新关注的焦点以及他们所抛弃的东西,研究团队可以获得对人们在未来几年需要、要求和愿望的变化的深入认识,从而预测消费需求的重要转变,监视市场的动态发展。

[4]基本程序与方法如下:通过问卷调查对目标群体使用产品的特定活动和背景环境有一个总的理解;对报纸、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各个媒体相关主题的资料收集,通过对二手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提取舆论引导的关键词,分析产品发展的可能趋势;通过身体风暴(Body Storm)观察法、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影像故事(Video Ethnography)等方法,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使用环境、使用态度,了解个人如何看待、理解这些产品,并发现特定产品与其生活方式某一方面的行为之间的联系;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产品被使用时的环境及情形以理解产品发挥作用的来龙去脉;运用相机观察法(Observational Camera),由参与人使用一次性相机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在给定的环境中认为重要的事或物,完成“视觉日记”,这种记录可以是他们所关注的活动、一天中的亮点、或者他们喜爱的服装和颜色,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用户与设计师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

在前期全面、详实、充分、有效的调查研究之后,就可以确定典型用户模型(Persona);并详细描述生活场景(Scenario),从中可以发现大量可进行设计创新的具体线索,从而引导后期的设计创造。

3、基于群体文化学的语意设计程序与方法将克里彭多夫关于产品语意的内容分析与现代设计程序相结合,可以构造一个基于产品语意学的设计程序。

首先,通过用户研究、背景分析和对产品的语意理解,可以发掘出产品独特的语意内容并加以深入研究,然后整合这些特色内容并加以强化,最后将那些需要赋予意义的设计内容加以发展。

这个程序可以划分为研究阶段、整合阶段、设计阶段等三个阶段,设计团队通过在“质”与“量”上对每一演化阶段的意义进行较准确地把握,可以将抽象、模糊的设计意象转化为明确具体的产品形象。

以下对三个阶段分别说明。

研究阶段。

这是一个诱导阶段,设计团队通过用户研究寻找设计机会,并寻求对那些影响真实环境的设计内容的理解。

通过问卷调查、二手资料分析,提取舆论引导的关键词,分析产品的意义来源和发展趋势,了解产品语意的起源内容和生态内容;通过“Body Storm”观察法、深度访谈等方法,针对具体产品的使用过程和使用环境,了解用户的背景资料与其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寻求典型的行为、动作、态度、观念与产品之间的观念,进而理解产品语意的操作内容、社会语言内容;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产品被使用时的环境及情形以理解产品发挥作用的来龙去脉,寻求意义的动线;在“视觉日记”中发现一些特点、亮点和差异点,作为产品语意分析的又有效补充。

设计团队将不同层次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转换为不同的理解:从二手资料中抽象生成意义,从用户研究中看到产品与产品、产品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用户体验和交互行为中捕捉形象。

整合阶段。

第二阶段设计团队将研究阶段所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设计概念。

在前期全面充分有效的调查研究后,针对典型用户模型,并详细描述生活情景,并将生活情景划分为若干个使用情景,分析使用情景出现的频次和重要程度,据此深入理解目标市场中的代表性人群,尤其是其生活方式、生活体验和使用方式从而确定产品的外观、感觉、功能和使用目的,可以了解他们本质上如何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最新关注的焦点以及他们所抛弃的东西,从而获取产品语意的可能来源。

生活场景中的每一个情景、每一组关联,都是一次语意的发生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