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氓采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氓 采薇)基础训练

《诗经》两首(氓 采薇)基础训练

《诗经》两首(氓采薇)基础训练一、基础巩固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是() A.氓.(ménɡ民)之蚩蚩匪我愆.(yǎn拖延)期体无咎.(jiù灾祸)言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矣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iān渐湿)车帷裳.(chánɡ布幔)D.将.(qiānɡ请)子无怒其黄而陨.(yǔn落)淇水汤汤..(shānɡ水势很大的样子)解析:A项,“愆”应读qiān。

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解析:B项,说—脱;C项,泮—畔;D项,于—吁。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

”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解析:A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B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C项,“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D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寢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采薇知识点测试卷

采薇知识点测试卷

采薇知识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采薇》出自()A 《诗经·卫风》B 《诗经·秦风》C 《诗经·小雅》D 《诗经·大雅》2、“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作”的意思是()A 生长B 劳作C 起D 做3、下列对《采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绘了战争的艰苦和士兵的思乡之情。

B 诗中的“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士兵的心境变化。

C 全诗六章,前三章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后三章着重写归途中的情景。

D 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只是为了增强韵律感。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美的句子,下列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 这四句诗以景衬情,用春天的美景衬托出征时的愉悦,用冬天的雪景衬托归乡时的凄凉。

B 今昔对比,时间跨度大,更能体现出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C 这四句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士兵内心复杂的情感。

D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景色描写,只是单纯的写景,没有任何象征意义。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是()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6、对“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理解正确的是()A 道路泥泞难走,又饥又渴,我的内心充满悲伤,没有人知道我的哀愁。

B 走在路上速度很慢,又渴又饿,我的心里很悲伤,没有人来安慰我。

C 走在回家的路上,又累又饿,我的心情很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痛苦。

D 在路上徘徊不前,又渴又饿,我的心中充满哀怨,没有人能体会我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共篇。

《氓》、《采薇》、《离骚》默写测试(含答案)

《氓》、《采薇》、《离骚》默写测试(含答案)

16.《离骚》中表明作者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消亡,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 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7.《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好德行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8.《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3. 《诗经• 采薇》中,用起兴的手法表现薇菜柔嫩的样子的句子
是:


24《诗经• 采薇》中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戍卒归途上忍渴耐饥,
挣扎着走向故乡的情形的)两句是
理解型默写训练题(满分 120 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理解默写:每题 4 分,共 30 题,答题时间 30 分钟 1.《诗经·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 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3.《诗经·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 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4.《诗经·氓》女子行为没有过错,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 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6.《诗经·氓》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7.《诗经·氓》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8.《诗经·氓》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9.《诗经·氓》 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0.《诗经·氓》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12.《离骚》一文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 表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氓 采薇 课内习题

氓 采薇 课内习题
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 的手法。)
•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 • A. 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至于暴矣(虐待) • B. 及尔偕老(等到) 女也不爽(好) • C. 匪我愆期 (拖延) 渐车帷裳(逐渐,缓慢) • D. 体无咎言(身体) 洵美且异(诚然,实在)
9.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①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②既往不咎 D.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②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D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 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 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 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 上是现实主义的。 •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
古诗二首
《氓》《采薇》 课内复习
普兰店区第一中学 晓色云绯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非我愆(qiān)期 •B. 乘彼垝垣(ɡuǐ) 将( qiāng )子无怒 •C. 夙兴夜寐(sù ) 隰则有泮(pàn) •D. 无与士耽(dān) 渐车帷裳(chánɡ) 答案:A(‚氓‛读‚ménɡ‛ )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 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 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 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 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 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 关雎》); 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 ──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周南 · 桃夭》);用‚桑之未落,其 叶沃若‛(《卫风 · 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 美丽的容貌。

氓练习题及答案

氓练习题及答案

氓练习题及答案氓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国风”中的“卫风”,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诗歌。

以下是关于《氓》的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氓》是《诗经》中“国风”的哪一部分?答案:卫风2. 《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答案:描写男女爱情悲剧3.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的“氓”指的是什么?答案:指代男子4.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不是5.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请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氓》中的内容?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案:C(出自《诗经·周南·桃夭》)2. “氓”在《氓》中代表了什么?A. 女子B. 男子C. 老人D. 孩子答案:B3. “抱布贸丝”中的“布”指的是什么?A. 布料B. 货币C. 布匹D. 丝绸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情景。

答案:男女主人公在市集上相遇,男子以抱布贸丝为由接近女子,两人相识并逐渐产生情感。

2. 《氓》中的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答案: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温柔、贤淑、善良、有主见等性格特点。

四、论述题1. 论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及其原因。

答案:《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影响。

女子虽然深爱男子,但最终因为男子的背叛和家庭的反对,导致两人的爱情走向悲剧。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对个人情感的束缚。

以上是《氓》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采薇》试题及答案

《采薇》试题及答案

《采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采薇》是一首_________的诗歌,作者_________。

2. 诗中“采薇采薇”的“薇”指的是_________。

3. “曰归曰归”中的“曰”字,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

4. 诗中“岁亦莫止”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的期盼。

5. “靡室靡家”描绘了诗人_________的境况。

二、选择题1. 《采薇》这首诗歌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位?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陶渊明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采薇》中所描述的?A. 采薇B. 采桑C. 曰归D. 靡室靡家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采薇》中“采薇采薇”这一反复句式的作用。

答案:在《采薇》中,“采薇采薇”这一反复句式起到了强调和渲染情感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强烈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

2. 诗人在《采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诗人在《采薇》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归乡的渴望、对家国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四、论述题1. 分析《采薇》中“靡室靡家”与“不遑启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采薇》中,“靡室靡家”与“不遑启居”紧密相连,共同描绘了诗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

“靡室靡家”直接表达了诗人没有固定居所的困境,“不遑启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连安居乐业的机会都没有,两者共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五、翻译题1. 将《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采摘薇草啊,薇草已经长出来了。

六、创作题1. 以《采薇》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此题为创作题,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归途》归途漫漫,薇草青青,岁月悠悠,我心悠悠。

战火纷飞,家国难归,采薇采薇,心系故里。

不遑启居,岁亦莫止,归途漫漫,薇草青青。

2020年《氓》《采薇》复习练习精品附答案

2020年《氓》《采薇》复习练习精品附答案

2020年《氓》《采薇》复习练习精品附答案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尔,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愿,请B.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宴:宴会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表达怨愤的句子是(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⑤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A.①③④ B.②④⑤C.③⑤⑥ D.④⑤⑥3.本文在什么地方使用了比兴手法?请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氓”和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巩固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蚩蚩(ch 》愆期(qi a n将子无怒(ji a ng 咥其笑矣(x 》 B. 桑葚(sh en ) 帷裳(ch eng ) 尔卜尔筮(sh ) 体无咎言(ji )u C. 罔极(w a ng ) 靡盬(g ⑪ 淇水汤汤(t a ng 隰则有泮(x 》 D. 狁(y uin 垝垣(w e i不遑启居(hu e ng )四牡骙骙他 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②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⑤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⑦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⑧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A.①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4.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B. 所谓 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 为六义”C.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 风”骚”并称。

风”就是指《诗经》中的 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 作《离骚》。

风骚”就是指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后代用 风骚”泛指文学。

D. 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分为周颂、 鲁颂、商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二、阅读理解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氓(节选)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 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不正确的一项是( )贸:交换。

咎:责备。

徂:往。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所选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诗歌的最后一章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7.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心亦忧止。

忧心烈,顦狁之故。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顦狁之故。

,靡使归采微采微,微亦柔止。

曰归曰归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顦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结合《采薇》全诗,说说你对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8.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

"请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氓隶/流氓渐染/逐渐果脯/胸脯B.偕老/诙谐垝垣/诡计牲畜/畜牧C.宴席/晏起绿林/露水殷红/殷实D.偌大偌非帷裳/衣裳模范/模样2. 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②王事靡盬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 ②出郭相扶将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D. 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4.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 ,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不要再派人来打听我几时能回家的消息。

C.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征役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D. 岂不日戒,狁孔棘。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狁之难很紧急啊。

二、阅读鉴赏(18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泛彼柏舟①,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③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⑦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注:①泛(f m ):漂流的样子。

柏舟:柏木做成的舟。

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

匪:非。

鉴:明镜。

茹:含,容纳。

④据:依靠。

⑤威仪:尊严、礼容。

棣棣: 犹 秩秩”,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

⑥选:屈挠退让的意思。

⑦悄悄:苦愁状。

⑧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 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

觏(g b u ):通遘”,遭遇。

闵(mi n 痛。

⑨此二句是说静下心来仔细想 抚心拍胸猛醒悟。

⑩此二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

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

此二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干净之衣上的污垢长在。

5. 俞平伯在《读诗札记》中说 :通篇措词委婉幽抑,取喻起兴巧密工细,在朴素的《诗经》中是不易多 得之作。

”那么,这首诗是怎样起兴的?(3分)6. 这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

其 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7.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青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8. 击鼓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

土国③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⑤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⑨阔⑩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柏舟②我无酒,以敖以游。

④。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威仪棣棣⑤,不可选⑥也。

,⑧静言思之,寤辟有日居月诸,胡迭而微?⑩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②微:非,不是。

③这两句是说我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注:①镗(t a ng击鼓的声音。

②兵:刀枪等武器。

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

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

⑤平:平定。

⑥爰(yu a n):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x u ji):感叹词。

⑩阔:远离。

丁:'洵(x u n):远。

诗中为什么写战马走失又在树林下找到这一细节?谈谈你的理解。

(4分)9.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四句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4分)##一、语基落实1. 答案:B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 a ng;C项,汤”应读sh a ng';D项,垝”应读gu ”2. 答案:B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3. 答案:B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其余没有通假字。

4. 答案:A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A项的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错。

对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为礼、乐、射、御、书、数”二、阅读理解5. 参考答案:从忍辱负重转变为刚强决绝。

思路解析:节选部分第二章写到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而最后一章则写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由此可以分析女主人公的态度转变。

6. 参考答案:诗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反比,说明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这对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对比烘托作用。

思路解析: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的表现手法,抓住有岸”有泮”与男子的罔极”分析即可。

7. 参考答案:(1)我”是一位戍守边疆、保家卫国、思念家乡、退伍归来的士卒。

(2)我”深明大义,在国家遭遇外敌侵略时,舍生忘死;我”又反对战争,渴望和家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思路解析:这首诗是以抒情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写成的,诗歌的前半部分既有思归之情,也有对敌人的痛恨;结尾既有对战争的厌恶,也有归途的伤悲。

注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8. 参考答案:此诗末章运用对比的手法,今”与昔”、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情景交融。

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的痛苦心情,情感达到高潮。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评、诗论的理解,能力层级较高,要求既有把握课文的能力,又要有鉴赏评价的能力。

一、积累运用1. 答案:A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m e ng/m a ng ,ji a n/ji ,faun/p;B项,分别读xi耳xi ,©u i /guch u/x Q C项,分别读y a n/y d n,l U ,Q a n/y ;D n 项,分别读ru c/ru ①h a ng/sh a ngm6 /m u°2. 答案:A思路解析:言”,①②都为助词,无实义。

反”,③④都指违反”,指违背誓言。

3. 答案:B思路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项,靡”:①②都是指没有”的意思。

C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4. 答案:B思路解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意思是“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二、阅读鉴赏5. 参考答案:这首诗用“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意思是说柏舟泛泛而流,不知所止。

作者以此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和飘摇不定的心境。

为下文写自己的遭遇作铺垫。

思路解析: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和《诗经》的大多数诗篇一样,先言他物,然后引出诗歌要歌咏的对象。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是起兴语句,围绕这两句话分析即可。

6. 参考答案:全诗紧扣一个“忧”字,表现了一个女子自伤遭遇,而又苦于无处诉说的幽怨之忧。

从诗歌中,不难看出这位女子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泄,更无以解。

思路解析:所谓“诗眼”是能准确反映诗歌主旨的一句诗或一个字。

在这首诗中,不难发现“忧”是诗眼。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略加分析即可。

7.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忧愁困苦、坚强不屈而又悲愤幽怨的女子形象。

首章交代了她飘摇不定的心境。

第二章紧承上一章,写她的忧思难以排解,没有人能分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表明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

第四章交代其忧思的原因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

末章作结,以日月失其光辉表达忧愤之深。

这样,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在目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