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医院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并实施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二、制度内容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重视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培训等形式,使医护人员掌握防范意外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全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2. 患者评估与监测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隐患。

3. 环境安全管理医院应定期检查病区环境,确保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并设置防滑标志。

对于病房、卫生间等易发生跌倒的区域,应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以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4. 患者教育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防范跌倒、坠床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床栏、轮椅等设施。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不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5. 应急预案与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流程。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救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备案。

6. 持续改进与反馈医院应定期收集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三、组织实施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医院应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小组成员包括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人员。

2. 制定实施细则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跌倒坠床安全管理制度

跌倒坠床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职责1. 医护人员(1)加强安全意识,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2)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宣教,提高安全意识。

2. 护士长(1)负责病区跌倒、坠床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并实施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3)定期检查病区设施设备,确保安全。

(4)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3. 医生(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关注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指导医护人员做好预防工作。

(3)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会诊,提出救治意见。

四、预防措施1.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对有跌倒、坠床史的患者,加强巡视和护理,防止再次发生。

2. 病区设施设备(1)确保病区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物。

(2)病床两侧设置床档,防止患者坠床。

(3)病区走廊、卫生间等区域设置防滑警示标志。

3. 护理操作(1)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患者跌倒。

(2)对患者进行体位转换时,确保患者安全。

4. 安全宣教(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宣教,提高安全意识。

(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跌倒、坠床的正确方法。

五、跌倒、坠床事件处理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2.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伤情,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3.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4. 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努力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管理责任1.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防跌倒、坠床等技能。

2.安排专人负责跌倒、坠床预防,并建立台账和报告制度。

3.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责任和管理权限。

二、评估和风险识别1.对每个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2.定期检查住院环境,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设施和装备1.设有安全护栏、防滑地毯、调节床垫、插电保护等安全设施,确保患者安全。

2.配备坠床预防产品,如护床网、护头垫等,及时防止患者坠床。

3.安装室内监控摄像头,监测患者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床位管理和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床位,避免拥挤,确保行动方便。

2.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和清洁卫生,保持床品干净、整洁,减少感染风险。

3.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监护和关注,做好跌倒、坠床预防工作。

五、员工素质和技能1.招聘具有相关护理、医学等专业背景的员工,具备跌倒、坠床等防范知识和技能。

2.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跌倒、坠床等应急处理能力。

3.强化员工责任心和服务精神,充分关注患者需求,主动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

六、信息化管理1.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患者跌倒、坠床和防护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将监控视频、患者病历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为防跌倒、坠床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远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反馈患者动态,实现24小时安全巡视。

以上是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的详细完整版。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评估风险,加强安全设施和装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避免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对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预防及应对能力,降低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

三、预防措施1. 入院宣教对新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包括病房环境、设施的使用方法、呼叫器的使用等,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环境,提高安全意识。

2. 评估风险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 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及时清理地面水渍、障碍物等,确保患者行走安全。

4. 设施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床栏、呼叫器等设施,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5. 护理措施加强护理巡视,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重点关注,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

6.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日常活动。

7. 用药管理对使用可能引起跌倒、坠床药物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四、报告制度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赶到现场,查看患者受伤情况,评估病情,采取急救措施。

2. 立即通知医生,医生应迅速查看患者全身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

3. 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了解事件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4. 护士长应在48小时内向护理部汇报事件情况,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5. 每月对发生的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预防措施。

五、培训与考核1. 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预防及应对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2. 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报告制度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报告制度。

3.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跌倒、坠床预防知识、应对措施和报告制度,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培训。

六、持续改进本制度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跌倒和坠床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事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预防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一个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制度的目标、制度的内容、制度的实施和制度的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医疗机构的患者人数众多,而且患者的身体状况各异,他们在接受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跌倒和坠床风险。

一旦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责任和医疗费用。

因此,建立一个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及时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

二、制度的目标1.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高风险的患者。

2.实施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防范跌倒坠床: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减少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三、制度的内容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选取一种科学、客观且可靠的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

2.高风险患者的标识: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将高风险患者标识出来,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监控。

3.干预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增加护理人员、提供辅助设备等。

4.培训和宣教: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跌倒和坠床的危险性,教育他们合理使用辅助设备等。

5.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跌倒坠床事件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对每起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制度的实施为了保证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以下步骤:1.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一)跌倒预防制度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人管理。

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酌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4、加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放置统一;病室地板应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内避免有障碍物。

5、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反应的患者、行走不便患者、年老患者和血压较高患者需重点关注与护理,严加防范。

厕所、洗澡间应铺防滑垫。

6、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1、一旦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立即平卧,在报告医生的情况下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症状,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3、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提交护理部。

6科内护士长组织分析讨论、再次评估,必要时组织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可组织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补充改进、反馈并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____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年____月____日第二篇:跌倒坠床防范防范跌倒坠床措施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突然周围环境改变以及疾病原因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高危人群: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混乱烦躁年龄大于____岁应用降压药物。

措施:1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其行为能力,确定为高危对象的患者,护士应立即与家属沟通,告诉其危险性。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中常见的意外事故。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范本:一、引言跌倒和坠床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尤其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造成了许多伤害和不便。

为了增加对护理对象的安全保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本机构制定了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护理对象的安全,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事故的后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内的所有护理对象,包括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三、管理责任1. 机构管理层:负责制定和监督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预算和提供必要的资源。

2. 护理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实施跌倒和坠床预防措施,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事件。

3. 护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如定期巡视、评估风险、提供协助和监控等。

4. 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应配合和积极参与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接受相关指导和培训。

四、预防工作流程1. 风险评估1.1 制定风险评估工具:制定一套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护理对象的跌倒和坠床风险。

1.2 评估频率:根据护理对象的情况和风险等级,制定评估的时间和频率。

1.3 评估内容:评估包括个人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和医疗护理风险因素等。

2. 风险干预2.1 个人干预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个人干预措施,如提供辅助工具、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

2.2 环境干预措施:针对环境风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如安装护栏、调整家具布局等。

2.3 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医疗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定期更换床单、检查卧床护理等。

3. 措施跟踪与修订3.1 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修订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措施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改进预防措施,以提高效果。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一、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1 提高医疗质量:跌倒事件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1.2 保护患者权益:患者跌倒可能导致患者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1.3 减少医疗事故:跌倒事件是医疗机构发生的常见意外事件之一,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1.4 降低医疗风险:跌倒事件会给医疗机构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

1.5 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跌倒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要求2.1 制定跌倒风险管理政策: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跌倒风险管理政策,明确责任分工,明确跌倒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2 划定跌倒风险管理范围:医疗机构应确定跌倒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病区、手术室、门诊诊室等各个环节。

2.3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机制,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类管理。

2.4 采取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患者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5 监测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跌倒事件监测机制,定期进行跌倒事件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不断改进跌倒风险管理制度。

2.6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跌倒风险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7 督导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建立跌倒风险管理的督导与考核制度,对跌倒风险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跌倒风险管理。

三、跌倒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与方法3.1 确定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应按照跌倒风险管理的需要,确定跌倒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实施跌倒风险管理工作。

3.2 制定管理方案:跌倒风险管理团队应根据跌倒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制度文件号:
生效日期:2015年8月1日版本号:1.2
修改日期:2015年7月1日页码:—————————————————————————————本制度是对医院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为防止患者跌倒所制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本制度中的跌倒包含坠床的含义。

一、多部门协作,共同防范跌倒风险,相关人员职责
(一)全体员工:协助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理和汇报。

(二)护理人员: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等级,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三)医疗人员: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四)保洁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

(五)药学部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六)医疗设备部人员:定期检修床单位、轮椅、平车等。

二、跌倒评估人群
(一)门诊患者
1.高风险跌倒人群
(1)年龄≤8岁或≥65岁的患者。

(2)既往有跌倒病史患者。

(3)视力减退、听力下降、反应迟钝的患者;步态不稳,肢体功能障碍者;睡眠障碍及意识障碍者。

(4)24小时内使用药物如镇静安眠、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剂、泻剂、散瞳剂、降糖药中任何一种药物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的患者。

2.高风险跌倒病种
(1)神经系统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
(2)心源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3)癫痫、帕金森病
(4)高热
(5)贫血
(6)糖尿病
(7)梅尼尔综合征
3.高风险门诊科室及区域
急诊科、神经内外科、心脏内外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骨科、泌尿外科、眼科、产科、小儿内外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理疗科、血液透析室、无痛内镜部、注射输液室、换药室、门诊手术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采血处、电梯、厕所、进出口处
4.高风险情景
突然改变体位时,入厕后起身时,下床时,转运途中,从轮椅或推车上转移时。

(二)所有住院患者:成人(>14岁),儿童(≤14岁)。

三、评估时机
(一)门诊患者:门诊患者就诊时,使用《门诊患者跌倒评估表》进行评估。

(二)住院患者
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当班内完成,分别使用成人版《住院患者跌倒评估、护理记录单》、儿科版《住院患儿跌倒评估、护理记录单》进行评估,成人评分≥45分、儿童评分≥5分为高危跌倒患者。

2.再次评估:高危患者每周至少评估一次。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在1小时内完成再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理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

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日期、时间并签名。

四、预防措施
(一)提供安全环境
1.保持病房和公共区域光线明亮。

3.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2.地面清洁、干净无积水。

4.洗漱间、浴室、厕所等易跌倒场所,应装有安全设施并有明显警示标识。

5.所有带轮子的床、椅、桌、车都要有锁定装置,使用前应检查锁定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二)加强高危险人群的重点防范
1.高危险人群左上臂佩戴防跌倒警示标识。

2.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应尽可能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病室。

3.躁动严重的患者应留陪人,并对陪人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巡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工具。

4.对因用药或病情导致头晕、目眩的患者、夜间上厕所次数多的患者或身体虚弱无家属陪伴的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

5.使用床挡,每班床边交接。

(三)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1.指导穿着合适尺码的衣裤,穿防滑鞋,切勿赤脚,慎穿拖鞋。

2.告知将生活必需品置于易取之处,多余物品收纳于柜内。

3.指导正确使用平车、轮椅、陪人椅、助行器、便盆座椅。

4.指导呼叫铃的使用,提供患者呼叫及寻求协助的方法。

5.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的病人,请家属在旁陪伴,协助活动。

,若暂时离开病房时需告知责任护士,晚夜间陪护床紧靠病床
6.指导起床下地活动时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7.告知在服用某种特殊药物(降压药,安眠药等)或行走时出现头晕、眼花、下肢无力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五、跌倒管理与监管
(一)科室每月检查跌倒评估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二)医院质控组每月检查环境安全和维护情况
(三)医院医疗安全办公室每月统计患者跌倒发生数、跌倒伤害数、跌倒事件上报数,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患者发生跌倒时的处理措施
(一)立即就地处置,通知医务人员,倾听患者主诉,检查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及四肢活动度,

无骨折、内脏破裂等
(二)应急处理,根据伤情妥善安置患者,伤情严重的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生协助抢救、检查。

(三)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四)详细记录患者的跌倒经过、受伤部位等,严格交接班。

(五)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和《跌倒患者申报表》。

(六)对患者进行跌倒高风险评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响正常生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