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最全的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强力推荐)
最详细高一物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质点:1、将物体希成质点的条件: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如果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则该物体可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视具体储况而定。
若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研究的问题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将物体看做质点。
例如,研究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而言是次要因素,可以忽赂其大小和形状.火车可以视为质点。
若研究火车过桥时间,则火车不能看成质点。
2、质点的物理意义质点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鹏到简化。
(二)参考系1.参考系与参考系的选择物体相对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
研究同一物体运动时,选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
例如,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是静止的;若以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则是运动的。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恰当选择参照系可使所研究问题简化,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大地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2.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运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物在不停地运动,但我们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取决于它相对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
(三)坐标系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坐标系包括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主要用来确定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例如,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即可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1.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应区别于几何中的点。
2.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目录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1.1基本量和单位 (2)2运动学22.1直线运动 (3)2.1.1匀变速直线运动 (3)3力学33.1力的基本概念 (3)3.2力的合成与分解 (3)3.3牛顿运动定律 (3)3.4动量与冲量 (4)3.5功与能 (4)3.6能量守恒定律 (5)4热学54.1热量与温度 (5)4.2热力学定律 (5)4.3气体的状态方程 (5)5电学55.1静电场 (5)5.2电流与电路 (6)6光学66.1光的直线传播 (6)6.2光的反射与折射 (6)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其核心在于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来解释物质世界的运行机制。
1.1基本量和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光强度(坎德拉,cd)2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主要描述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2.1直线运动位移:物体位置的改变,用矢量表示。
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v=ΔxΔt(2.1)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a=ΔvΔt(2.2)2.1.1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x=x0+v0t+12at2(2.3)速度公式:v=v0+at(2.4)速度与位移关系:v2=v20+2a(x−x0)(2.5)3力学3.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
单位:牛顿(N)3.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用一个等效的合力表示,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分力。
3.3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ma(3.1)在这里,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

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1.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一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三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4.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四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高一必修1物理复习资料

高一必修1物理复习资料【导语】高一必修1物理复习资料,以下文章由作者为您整理发布。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形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视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写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1)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视察结果常常不同的。
2)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的描写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3)由于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样情形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写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产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2)平均速度是描写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完整版),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地址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照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照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参照系是假设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系可否发生地址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同一运动,采用不同样参照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样,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定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系才有意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方便原那么〔可任意选择参照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平时以地球为参照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质点可是理想化模型2.可看做质点的条件: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局部运动情况时;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能够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辰间的间隔;时辰: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时。
区分:“ 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 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辰。
五、行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经过的实质轨迹的长度;位移:矢量,初地址指向末地址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地址指向末位置。
行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实验本卷须知及实验步骤:1.限位孔竖直向下将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电路;2.纸带与重锤相连,穿过限位孔,竖直上提纸带,拉直并让重物尽可能凑近打点计时器;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单位〔m / s〕1km / h1m / s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变换:1.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它的方向为物体位移方向,矢量,v S / t ;2.平均速率:行程S路与时间t的比值,标量,v率路S/ t ;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高一级第1学期物理(必修1)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记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系统在空间中运动的参考座标系统。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考系有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也可以把自己静置于参考上系,想象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运动与静止。
日常生活中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参考系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定。
2.质点:质点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而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抽象化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 采取这种方法是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 简化对物体的研究。
又如“光滑”面不考虑摩擦;自由落体运动、忽略导线的电阻等均是“理想化”。
3.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位置的改变量。
位移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它可用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运动的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如:皮球从离地面5m高处下落,经与地面接触后弹跳到离地面高4m处接住,皮球的位移为1m,方向向下;路程则为9m。
4.时刻和时间:时间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的时间是40min”“一秒内”“第2秒”“前2秒”等都表示时间。
而时刻反映的是时间里的某一点,如“7点40分”上第一节课, “第三秒初”等表示的是时刻。
本秒初与前秒末是同一时刻。
时间与时刻都是标量。
对于运动物体位置改变,时刻与位置对应,时间与位移对应,研究运动快慢时,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也就是说,时刻与状态对应,时间与过程对应。
足球赛开赛12分钟进了一球,这里是指时刻,因为不可能0至12分钟都在进球。
5.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定则;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按算术法则。
在描述矢量相同时,是指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注意有些标量有正负,但并不表示方向,如温度。
同学们至今学过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_(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 质点(A)(1 )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参考系(A)(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仝.廿W参考糸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 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 )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图1-1(4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0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 )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_______________(2)匀速直线运动的x —t图象和v-t图象(A(1 )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 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V t一"V o(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 )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B(2)a AB BC BC CD, C2T 2T C B CD BC亍T2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v o+at (减速:v t =v o -at)v t v o(2 ).v J-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at2/2 (减速:s=v o t-at 2/2 )2 2(4 )位移推论公式:S - 1(减速:S2a 2 2 t 0 2a(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A 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0、自由落体运动(A)(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1 )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2 )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gt .H=gt 2/2,v t2=2gh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要点】11、力(A)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 重力的大小:G=mg13、弹力(A)1. 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 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4.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 不易觉察, 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14、摩擦力(A)(1 )滑动摩擦力:f二卩F N说明:a、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口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W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B)1.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共点力的合成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卩!和F2在同一条直线上①R、F2同向:合力F F i F2方向与F i、F2的方向一致②F i、F2反向:合力F F i F2I,方向与F i、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 F i、F2互成B角一一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F i、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F = .., Fj+F21 2 3-2RF2COS O (。
为F i、F2的夹角)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i—F2 <F < F i +F2(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i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i.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1 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 F 合=0(1) 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3 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V F合x= F ix+F2X +.................................... +F nx =0F合y= F iy+ F2y + ............. + F 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i9、力学单位制(A)1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 •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