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简短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简短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一本关于责任和积极思维的书籍,作者通过故事和案例讲述了如何解决问题和提升个人的责任意识。
读后让我深感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我们不能将责任转嫁给他人或环境,而是应该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抱怨和指责他人。
作者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了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取得成功的故事,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陷入抱怨和指责的状态。
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我应该学会反思、承担责任,并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改变我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后,我深刻地意识
到责任和积极思维的重要性。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需要改变,我将积极应用书中的方法,承担责任、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2
产生的原因
提出这些问题既没有 正面积极的作用,又
缺乏行动力量 和\"个人责任\"精神 背道而驰,每个问题 都暗示其他人或者某 事该为此问题负责人
3
怎么做?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请选问题之中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
以\"什么\"或 \"该如何提问 \"像两个词发问, 不不是用\"\" 为什么,\"什么 时候\"或者\"
6
作出有积极意义的作 用的选择
5
2
不抱怨团队,而要充 分认识到个人的力量
3
适应变化,不断完善 自我
4
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 和工具实现目标
02
心态
心态
01
面对现状我只 能改变自己
02
不要试图改变 别人
03
习惯
习惯
当事情不严重时,就 把他处理掉吧!
01
02
先仔细想想,决定下 一步该做什么,就立
刻付出行动吧
03
04
工作中要言行一致
\"重复\"是学习的 动力
04
QBQ
QBQ
精髓
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 刻做出更好的选择
文义
以\"什么\"或\"该如何提 问\"像两个词发问,不不 是用\"\"为什么,\"什么
时候\"或者\"谁\"
内涵
个人责任
05
故事感悟
故事感悟
给我拿可乐的服务员 一个小小的举措往往会给别人带来更深
刻的印象 个人的责任感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 异 飞行员父女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如果认为『错』都是别人的,就没读通 这本书。
二六、学习的动力
『重复』是学习的动力。 再说一遍? 『重复』是学习的动力。 没听清楚,再说一遍? 『重复』是…… 喔,我懂了!
请把本书再看一遍。
结语
态度决定一切。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学习能改变命运; 学习帮助我们顺利渡过人生关卡。 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愿意为自己的行 为负一切责任。 我要改变自己:
八、他们为什么不沟通好呢?
⃟沟通的意义? QBQ的问法:「我该如何更了解对方?」 而不仅意味着自己被对方了解? 而是要主动去了解真相。 ⃟沟通不是: ø 以自己的想法、立场来揣摩对方。 ø 用假设性的想法,以为对方应该怎样。 ø 不是命令、指示、说教。
九、别问「什么时候?」
当我们问「什么时候?」,表示别无选 择,只能在一旁亁等,把行动推迟到未 来。 会失去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就这样失 去时机!?
十二、如何运用听来的知识?
心智习性:旧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孙子兵法用
于两伊战争;老子哲学对环保的启发;儒家思想造成日本第一)
把学来的知识,在新情境中,赋予新的 意义。(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把论语精神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贯通古今中外知识。(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义;衣
食足则知荣辱。跟Moslow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达成,才会有自 尊,才能自我实现相通)
十四、我们全在同一团队里
我们全在「同一个」团队哩,如果我们 经常争吵、抱怨、推托、对抗,只会内 耗组织的生命力。 个人内在不和谐,就会痛苦,生病、发 疯,开始伤害旁边的人。 家庭不和谐,就会同床异梦,互相伤害, 家破人亡。烧炭,开瓦斯,跳楼。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压 力
是生活中正常的事,的确,人有旦夕祸福。 周遭尽是些不顺畅的事物。
是
尽管如此,压力还是一种选择。无论 压力因何而起,你我永远能选择自己的回
一
应。选择愤怒以对,或是压抑情绪做个闷
种
葫芦,更可以选择担心。
选
不同的人对相同状况会做出不同反应,
择
所以说,压力是一种选择。
8
压
在面临新的状况时,当我们选择问: “这种事为什么落到我头上,会觉得自己
无论扮演哪种角色,都有人正在观 察、仿效我们的所做所为。
22
我现在能做什么?今天我该如何扭转现状?
先修炼自己的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 最后付诸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有所 收获。
QBQ的终极目标 就是“行动”
23
没有人能一辈子保有工作,今日不主动积 极,明日保证没工作可做。采取行动也许有些 风险,但“什么都不做”才是更大的风险!
有担当的人责怪谁呢?谁都不怪。包括自己在内。
“我该如何解决问题?” “我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推动这项计划?” “我该做哪些事,来一肩扛起眼前的成败责任?”
14
你听过有人声称:“这不干我们部门的事”,“XX部又摆了我 们部门一道?”即使组织投注时间及资源来建立团队精神,我 们似乎忘记一项简单的事:我们全在“同一个”团队里。我们 所谓的“团队”,因为“别人”不“把分内事情做好”而争吵 抱怨,这种区隔与对抗,只会内耗组织的生命力。
做
选“错想法”结果是责怪、抱怨与拖延。相反地, “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
更
让我们做出更有力量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
好 成就感。
的
QBQ的基本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
抉 择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作者:John G. Miller目录前言1第一章个人担当的图景1第二章做更好的选择3第三章QBQ——问题背后的问题3第四章别问“为什么?4第五章受害者5第六章“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5第七章“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经历这些改变?”5第八章“他们为什么不能沟通的更好?”6第九章别问“什么时候?”6第十章拖延是失败的朋友6第十一章“我们何时有更多的工具和更好的体制?”7第十二章“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点新鲜的东西?”7第十三章别问“谁?”8第十四章糟糕的水手责怪风向9第十五章部门间的壁垒高9第十六章击败裁判10第十七章谁的失误?10第十八章主人翁精神11第十九章团队合作的基础11第二十章让个人担当落实每个人身上:所有的QBQ包含一个“我”11 第二十章我只能改变我11第二十二章“不是他,是我”12第二十三章“什么时候他们才会说到做到?”13第二十四章考验你的诚实与正直13第二十五章个人的力量13第二十六章QBQ式的祈祷词13第二十七章真正的模范,请起立!14第二十八章实践个人担当——所有QBQ强调行动14第二十九章什么也不做的危险14第三十章谢谢来Home Depot购物15第三十一章所有阶层都有领导16第三十二章领导力的根本16第三十三章领导者不是解决问题者17第三十四章麻烦问题的伟大列表17第三十五章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精神20第三十六章智慧20第三十七章我们买了太多的书20第三十八章最后一幕20第三十九章学习的发动机21前言从休斯顿高速公路旁树立的广告牌上看到这个问题——“个人担当这个概念到哪儿去了?”我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里的,但它确实让我大吃一惊。
首先,它似乎说的很真实——个人担当这个想法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行为或感觉老是去指责其他的地方、人或者事?有一些例子:有一天,我在加油站的便利商店,想找一杯咖啡喝,当时咖啡壶是空的,于是我跟柜台后的先生说:抱歉,没咖啡了。
他指着距离不到十五呎的同事说:咖啡归她的部门管!我大为感叹:部门?在一个跟我家客厅同样大小的路边加油站?另外,在某班越洋班机上,空服员透过对讲机说:各位旅客,由于餐点部送错片子,我们将无法为您播放原订的影片,敬请原谅。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做更好的抉择搬到丹佛市不久,我们就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羊头草,它是一种恼人的代词植物,生长在这一带,外形像山羊的耳朵、犄角和鼻子,羊头草一犄角朝上的方式掉落地面,万一不幸踩到,或者脚踏车轮子碾过,可真是大大扫兴了。
事实上,自从搬到西部的几年来,我们更换脚踏车轮胎的次数,比住在上中西部的所有时间还要多,即使是轮胎最厚的登山脚踏车,认真的骑士也会为了羊头草,而采取多重的防护措施。
每一天,在来到个人与职业生涯未曾探索过的荒原时,我们通常有无数多个选择要做。
选择什么呢?不是下个行动,而是【下个想法】,这【错想法】等于是落入情绪的羊头草中,结果是责怪、抱怨与拖延。
相反地,【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让我们做出更有力量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成就感。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基本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不】或【没办法】的话来,殊不知任何人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
永远。
即使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择。
有了这番认知,并为自己的寻则负起责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将离你不远了。
你想远离羊头草,让美好的事物降临吗?做更好的抉择。
问更好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实践【个人担当】的工具:QBQ。
【问题背后的问题】建立在一项观察上:每个人在第一时间,往往会做负面的反应,因此脑海中浮现出【错的问题】或【烂问题】。
但是,如果能再每个抉择的当下修炼自己的想法,看到原始问题背后的意涵,再提出更好的问题,那么问题本身将引导我们获得更圆满的结局。
QBQ的指导原则之一是:【答案就是问题之中】,换句话说,提出更好的问题,就会获得更好的答,因此QBQ的精神,就是【提出更好的问题】。
如何让分辨问题的好坏呢?比较好的问题,究竟【长什么】模样?本书将帮助读者分辨并提出比较好的问题。
对初学者来说,以下是创造QBQ的三项简单指导原则:1、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10篇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10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一):《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全书的主旨:找出问题背后的问题,其主要实质是强调个人担当,也就是增强个人的职责意识。
我们能够解读为:要去找出烂问题背后的好问题。
所为烂问题,就是哪些推责、抱怨的一类问题;所谓好问题,就是正面的能够迅速付诸行动的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职责感的缺失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推诿、抱怨、拖延与执行不力这些都是组织内部的通病,而缺乏职责意识的组织和个人将无法达成目标、无法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一较长短、无法实现愿景,更无法让个人和团队更上一层楼。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的终极目标便是行动。
先修炼出自我的想法,之后问比较好的问题,最终付诸行动。
所谓的学习,应当是把已知转化为行动,所以,学习是一种改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给了我们解决的方法,要我们别只是把团队合作挂在嘴边,而是问:我该如何贡献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变现状?本书以简明趣味的故事与易读的篇章,教授读者尝试一种实用的方法,将个人职责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提出三项指导原则:1、着眼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责。
以What或How来发问,而不是WhyWhen或Who。
2、把焦点放在行动上,而不是该谁做或谁做错了。
3、强调个人担当。
主词用我,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我们虽然不必须问得出口,但却有意无意在心里发问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答案。
比如,有担当的人怪罪谁呢?谁都不怪罪,包括自我在内,千万不要小媳妇心态的自怜自哀。
我们个人能改变组织中的什么事情呢?仅有一项,那就是自我,不要再去想要改变别人了,用心反思自我,并着力改变自我。
如果组织不再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媒介,那有何必继续呆下去呢?如果值得待下去,那就拿出个人担当,努力改变吧人生就像滚雪球。
重要的是要找到湿润的雪和一道长长的山坡。
其实你自我必须是那团湿雪,最好边走边加上更多的雪,因为你不会再回到山顶,而生命就是这样运作的。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7篇】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7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1.关于个人担当那是明尼亚波利市区美好的一天,我途经石底餐厅(Rock Bottom)想吃顿简单的午餐。
餐厅人山人海,赶时间的我,很庆幸抢到了一张吧台边的凳子,坐下来几分钟后,有位年轻人端了一整拖盘的脏碟子,匆匆往厨房方向走去,他用眼角余光注意到我,于是停下来,回头说到:「先生,有人招呼您了吗?」「还没有,」我说,「我只是想来一份沙拉和几个面包卷。
」「我替您拿来,先生。
您想喝点什幺?」「麻烦来杯健怡可口可乐。
」「对不起,我们只卖百事可乐,可以吗?」「啊,那就不用了,谢谢。
」我面带微笑,说道:「请给我一杯水加一片柠檬。
」「太好了,我马上来。
」他一溜烟不见了。
过了一下子,他送来沙拉、面包卷和水,我向他道谢,这次他又一溜烟不见了,留下我这位满意的顾客享用着餐点。
突然间,在我左侧有阵骚动,一股「热情的气息」在背后鼓动着,然后一只「服务的长手臂」越过我的右肩,送来一罐外表冰凉、内在沁心的──你猜是什幺──健怡可口可乐!「哇!」我说。
「谢谢你!」「不客气,」他微笑以对,立刻又赶到别处去忙了。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把这家伙挖过来!」不管多费事!他显然不是平庸之辈。
我越是想到他做的那些额外的事,就越想找他聊聊,于是当他注意到我的时候,我招手请他过来。
「抱歉,我以为你们不卖可口可乐?」我问「没错,先生,我们不卖。
」「那这是从哪儿来的?」「街角杂货店,先生。
」我惊讶极了。
「谁付的钱?」我问。
「是我,才一块钱而已。
」听到这里,让我对他的专业产生深度思考,我原本想说的是「真酷!」,但实际却说:「少来了,你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去买呢?」面带笑容的他,在我眼前似乎变得更高更大。
「不是我买的,先生。
我请我的经理去买的!」我简直不敢相信。
这不就是「权力下放」的观念吗?我猜每个人都希望看着自己的「老板」,说道:「帮我弄杯健怡可口可乐来吧!」多棒的画面呀。
但是够进一步想,他的所作所为,正是「个人担当」与「问题背后的问题」的最佳写照。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章中详细探讨QBQ,但此刻先来看看这位服务生的思考方式,以及他做的决策。
当时是中午尖峰时段,他已经忙不过来。
但是他注意到一位顾客好象必须招呼,于是决定尽力帮忙,即使这位客人并不在他的服务辖区内。
我当然不晓得他当时在想些什幺,但许多人在面对类似状况时,想到的是:「为什幺每件事都该我做?」「到底是谁负责这区域?」「要等到什幺时候,管理阶层才会提供更多商品?」「为什幺老是人手不足?」「顾客要到什幺时候才学会读菜单?」类似的想法与感受是情有可原的,尤其在沮丧时更加如此。
然而,以上的问题全都不可取,不仅负面,又无助于改善现况。
在本书其它的篇章,将把这类问题归为「错误的问题」与「烂问题」,原因是提出这些问题既不正向,又缺乏行动力量。
这些问题也与「个人担当」的精神背道而驰,因为每个问题在在暗示某人或某事应该为问题或状况负起责任。
然而不幸地,这些问题往往最早进入人的念头中,可悲的是,在遭逢沮丧或某种挑战时,一般人往往先产生负面和防卫的反应,这时最先出现脑海的,会是「错误的问题」。
往好处想,沮丧时刻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而QBQ恰巧能帮大家好好把握这些机会。
当脑中浮现「错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接受(「对呀!到底要等到什幺时候,才能获得更多协助?」)或是选择拒绝,并提出更好、更有担当的问题,例如:「我该如何改变现状?」以及「该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持我的团队或组织?」总而言之,QBQ的精髓是:藉由提出更好的问题,当下做出更好的抉择。
那位服务生正是如此,他没有提出「错问题」,因此没有被眼前的状况引导到负面去,相反地,他当下便整理自己的思绪,做出更好的选择、提出更好的问题。
撇开用字遣词不谈,他的行为清楚地表现出那是有担当的思维,例如:「我如何能帮上忙?」以及「我如何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改变一切的,正是他的选择。
离开餐厅前,我给了它一笔「不算小」的小费,我跟其它人一样,把找来的二十五分钱放在吧台上(骗你的啦,其实我放了几块钱的小费。
他真的当之无愧。
)几个月后,我回到那家餐厅。
当我问到「我最喜欢的服务生,雅各‧米勒」(我喜欢他的姓氏)时,老板娘说:「抱歉,先生,雅各已经不……」我马上想:「天哪!你们竟然留不住我的贴身服务员?你们留不住一位会注意顾客,心想:『现在我能为你提供什幺服务?』的人?」我真不敢相信他们竟放他离去。
但我什幺也没对老板娘说,只是打断她的话说:「天哪,你们留不住他吗?」机灵的老板娘答道:「喔,不是啦,先生,我们没让他走,而是让他升任管理职位了。
」。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管理职位?真是浪费人才!」(如果你是管理者,想笑就笑吧。
)其实,在了解雅各的思维方式后,我对他能如此快速朝向既定目标前进并不意外。
这也是个人担当所造就的不同之处──到头来每个人都是赢家:顾客、同事、组织、每个人。
至于雅各本人呢,撇开小费与升迁不谈,我不由得想到雅各做了更好的抉择、提出更好的问题,并做个有担当的人以后,最大收获其实是他对自己的观感。
2.做更好的抉择搬到丹佛市不久,我们就发现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羊头草,它是一种恼人的带刺植物,生长在这一带,外型像山羊的耳朵、犄角和鼻子,羊头草以犄角朝上的方式掉落地面,万一不幸踩到,或者被脚踏车轮胎辗过,可真是大大扫兴了。
事实上,自从搬到西部来的几年来,我们更换脚踏车轮胎的次数,比往在上中西部的所有时间还要多,即使是轮胎最厚的登山脚踏车,认真的骑士也会为了羊头草,而采取多重防护措施。
每一天,在来到个人与职业生涯中未曾探索过的荒原时,我们通常有无数多个选择要做,选择什幺呢?不是下个行动而是「下个想法」,选「错想法」等于是落入情绪的羊头草中,结果是责任、抱怨与拖延。
相反地,「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让我们做出更有力量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成就感。
QBQ的基本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不」或「没办法」的话来,殊不知任何人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
永远。
即使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择。
有了这番认知,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将离你不远了。
你想远离羊头草,让美好的事物降临吗?请做更好的抉择3.问更好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实践「个人担当」的工具: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建立在一项观察上:每个人在第一时间,往往会做负面的反应,因此脑海中浮现出「错的问题」或「烂问题」。
但是,如果能在每个抉择的当下修炼自己的想法,看到原始问题背后意涵,再提出更好的问题,那幺问题本身将引导我们获得更圆满的结局。
QBQ的指导原则之一是:「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换句话说,提出更好的问题,就会获得更好的答案,因此QBQ的精神,就是「提出更好的问题」。
如何分辨问题的好坏呢?比较好的问题,究竟长什幺模样?本书将帮助读者分辨并提出比较好的问题。
对初学者来说,以下是创造QBQ的三项简单指导原则:1.以「什幺」或「该如何」这两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幺」、「什幺时候」或「谁」。
2.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3.把焦点放在行动上。
比如说,「我能做什幺?」就是最佳范例,这句话以「什幺」这词来发问,包含「我」字在内,并将焦点放在行动上。
「我能做什幺?」说得简单,但可别被它的简单给骗了,QBQ就像宝石,由许多切割面所组成,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将探索这些切割面,看看QBQ的发问方式,将对你我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4.别问「为什幺」你听过下列的问题吗?「别人为什幺不认真点?」「这种是为什幺落到我头上?」「为什幺他们要为难我,让我没法好好做事?」大声把问题说出来。
说出问题后,你的感觉如何?当我说出这些问题时,感觉自己像受害者般的软弱无力,用「为什幺是我」的语气发问时等于在说:「我受到周遭的人事物所陷害。
」这种想法不太具建设性,是吧?但我们却经常挂在嘴边。
(请注意:这里探讨的,不是运用「为什幺」来解决问题或者进行销售训练,尽管那些都是有用而适切的方法。
我们提出的,却是以「为什幺」这个词发问的问题,它们带有「我是小媳妇」的语气与心态,让人一听就把你归类为典型的可怜虫。
)任何人都可能掉进「为什幺」的陷阱。
有一次,我问一位部门经理,有多少人为他工作,他说:「大概半个人吧!」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像他这类的管理者,无疑会提出错误的问题来,像是:「为什幺我总是找不到好员工?」「为什幺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工作?」「为什幺我得不到上级长官的进一步指示?」以上都是「小媳妇心态」的思考方式,在我们的生活周遭老早就充满着这种思维了。
有一次我搭长途飞机,旁边刚好坐了一位五十五岁左右的男士,我们互相自我介绍,先从一些客套话开始,像是:「你飞到哪儿?」以及「请问你在哪高就?」原来他在亚斯班附近还拥有一栋房子,刚从那儿度完二十一天的滑雪假期。
回来「哇!」我心想,「在亚斯班渡假二十一天,这家伙的口袋肯定『麦可、麦可!』」他接着说他住在纽约市,在华尔街上班,你猜他做哪行的?不是股票营业员,而是专攻个人伤害诉讼的律师。
当他问我从事哪一行业时,我顺口说了个简单的回答:「写作、演讲。
」「哦,真的?」他说。
「你都讲些什幺?」我考虑一下,心想:「有什幺不能说的?」于是回答,我一直在倡导「个人担当」的观念,同时心里纳闷地想:他是否看出其中的讽刺和幽默的地方。
我们面面相觑了好一会儿,他有点坐立不安的样子,最后我为了澄清,又说「其实我是在帮助包括我在内的每个人,除去生命中的『小媳妇想法』!」他想必是听懂了我的话,因为他后来便起身走动,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说一句话。
我对他这个人或他的职业完全没有意见,在这不断问:「这种事为什幺落在我头上?」的文化中,他只是再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罢了,然而再对当前的病态摇头叹息时,可别忘了社会是由你和我在内的个人所组成,因此如果想摆脱周遭的「小媳妇想法」,最好从自身做起。
QBQ的第一项指导原则是:所有的QBQ必须以「什幺」或「该如何」发问,而不是「为什幺」、「什幺时候」或「谁」。
再看一遍本篇一开始的三个「为什幺」问句,想想如果改用以下问题取代,情况会是怎样:「我今天该如何把分内工作做得更好?」「我能做什幺来改善现状?」「我能运用哪种方式,作为别人的后盾?」5.小媳妇心态我收到一位男士的电子邮件,说他再过去时年的军旅生涯中,每当问题发生时,唯一可被接受的回答是:「责无旁贷,长官!」他接受它、相信它并奉行不挬。
当他褪去军服,回复平民身分,开始为某大食品公司担任区经理时,表现得却不如公司预期,他对自己也不甚满意,就在接受公司内部举办的个人担当与QBQ训练前夕,他到上司前问了以下问题:「你为什幺不多给我一些时间?」「你为什幺不多指导我?」「我们为什幺不能更有竞争力?」「我们为什幺做不出一些新产品?」「行销部为什幺不给我们更多支持?」电子邮件的结尾说:「在学过QBQ以后,我突然领悟在这弃军从商的短短数年间,我已经变成自己最痛恨的『小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