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立春》练习及答案解析(13分)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太阳出来时较之冬天的太阳不太一样了,此时阳气充足,吹面不寒,阴冷之态消失。
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如此,大陆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②冬去春来,这不仅是天地间的物象,也是人心的理路。
人们爱寻觅春的消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③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也可以说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④立春节气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
⑤人们观察到,当雷声在天边传遍,万物的精神似乎为之一震,而不妄为,像做好了某种准备,花朵、小草也生机勃勃。
因此古人体会这种现象,会以勤勉应对天时天道,繁育万物,使人间欣欣向荣。
湿地阅读理解附答案

湿地阅读理解附答案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那么关于湿地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湿地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湿地》阅读材料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
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
湿地支力气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
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
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湿地》的阅读题及答案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
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
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
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漂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湖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
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
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
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
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⑥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
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功能。
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
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保护湿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保护湿地保护湿地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处不超过6米。
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近40年来。
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
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
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近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
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
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第②段说“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这一组数据说明的作用是4.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哪三种威胁,各会造成什么危害,请分别用8个字加以概括。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说明文阅读《湿地》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湿地》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
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
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时,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
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威相关。
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
湿地也是蓄水防“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
湿地还是有毒辣物质的降解容器。
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
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
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
取自湿。
湿地短文阅读题答案

湿地短文阅读题答案湿地短文阅读题答案湿地这篇短文的阅读练习题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湿地短文阅读题答案,欢迎参考!湿地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
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
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
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漂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湖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
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
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
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
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⑥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
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功能。
福建省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 说明文阅读专题

说明文阅读(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是森林的“功劳”。
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
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
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
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
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
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
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
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B.森林被誉为天然的氧气制造工厂和净水器。
C.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
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
....是森林的“功劳”。
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
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
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
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
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
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
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
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B.森林被誉为天然的氧气制造工厂和净水器。
C.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D.湿地一般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湿地的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加点词“绝大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B
2.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
(或: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
着巨大的“解毒”功能);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3.(1)不能删去。
“绝大部分”表示了范围,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主要是森林的“功劳”,但不是全部,用“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湿地比作海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蓄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