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46749

合集下载

行政主体是什么

行政主体是什么

一、行政主体是什么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从形式上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具体如下:1、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属于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

根据职权管辖范围,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办事机构。

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要注意的是派出机关包括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此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也属于派出机关。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实际上却履行着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在一定区域内依法行使对所有行政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权,能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而它们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体可分为:1、行政机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处理和承办各项行政事务的内部组织、派出组织和临时组织。

(1)内部机构: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在得到法律、法规授权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如工商总局内设的商标局(《商标法》授权)、国家专利局内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法》授权)等。

(2)派出机构: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置的,代表该职能部门管理某项行政事务的派出工作机构。

如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财政所等。

(3)临时机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设立的,协助其处理某项临时性行政工作的组织。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行政主体,顾名思义,是指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或个体。

它在行政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政府的一部分,也是公民的重要接触点。

行政主体通常被划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两大类,它们在国家治理中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一、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即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其职责是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

在中国,中央行政主体的核心是国务院。

国务院是中央行政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各部门领导组成。

国务院行使颁布行政法规、制定行政措施、管理中央机关和国家事务的职权,它是中央行政主体的决策中枢,负责协调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此外,中央行政主体还包括其他部门和机构,如公安部门负责公安管理,外交部门负责外交事务,财政部门负责财政管理等。

这些部门和机构与国务院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实施国家治理的责任。

二、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指的是在国家层面下设立的各级地方机关,包括省、市、县等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行政主体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日常事务,履行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地方的具体执行工作。

地方行政主体的组织架构和职权由地方政府负责。

地方政府是地方行政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领导及其部门组成。

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

地方行政主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保障,它们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灵活性和操作性。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总结:行政主体是承担行政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或个体。

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行政主体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地方行政主体则负责管理本地区的日常事务,履行国家政策和法律在地方的具体执行工作。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

18

【例题·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行政决定权范围 的是( )。 A.行政确认权 B.行政许可权 C.行政奖励权 D.行政物质帮助权

『正确答案』B
19
【三】行政机关



1.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是由国家设置,代表 国家行使国家职权的机关。这使它与政党、社 会组织、团体相区别。 2.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解释】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虽然也都是国家 机关,但是立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立法职能, 司法机关行使的是国家司法职能,而行政机关 行使的则是国家行政职能,即执行法律,管理 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8

(3)支配权。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在没有被
国家有权机关撤销之前,即使违法或者不当, 也被推定为有效。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 【解释】《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 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 政处罚不停止执行。这条规定体现的就是行政 职权对行政相对人的可支配性。

9


(4)不可自由处分性。表现为不得随意转移
6


(一)行政职权的特征(公益性、优益
性、支配权、不可自由处分权) (1)公益性。行政职权的设定与行使不是以行 政主体自身的利益为目的,而是以国家和社会 的公共利益为目的。
7


(2)优益性。包括职务上的优先权和物质上的受益权。
【解释1】职务上的优益条件属于行政优先权,包括先行处置权, 获得社会协助权等。表现为先行扣留、即时强制等方式。 【解释2】物质上的优益条件属于行政受益权,表现为行政主体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国家向行 政主体提供行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解释3】行政优益权不属于行政职权,其可以被行政主体抛弃, 但是行政职权则不能如此,否则属于违法失职。 【案例】消防队在执行火警任务时,具有一定的行政优益权,例如对 于公共道路的优先使用权,在灭火过程中占用私人财产。这些都是 行政优益权的表现。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法律责任的组织。

根据行政主体取得的方式不同,行政主体分为了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职权性行政主体包括了一般行政机关(国省市县乡政府)、专门行政机关(国、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派出行政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授权性的行政主体包括了行政机构和被授权的组织。

行政机构又包括了专门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内设机构(交警大队)、派出机构(派出所等)。

被授权的组织包括了企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

注意: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是行政主体。

常见的被委托的组织:治安联防队、税收代扣代缴人。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是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机关。

2.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3.行政机关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以下的特征:(一)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二)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三)国家行政机关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的区别我们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行政主体既包括了行政机关也包括了被授权的组织。

第二,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例如被授权的内设机构。

第三,行政机关只有在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时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注意: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是行政主体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以及特殊情况下接受行政委托的个人,可以作出行政行为,但他们不是行政主体。

常见的有:治安联防队、税收代扣代缴人。

浅议我国行政主体范围的重新界定

浅议我国行政主体范围的重新界定

浅议我国行政主体范围的重新界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已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因此,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行政主体类型、行政主体职能、行政主体的属地范围等多个方面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以期能够对此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

一、行政主体的类型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两种类型。

其中,中央行政主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机构和其他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中央行政机构;而地方行政主体包括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机构和其他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地方行政机构。

二、行政主体的职能在我国,行政主体的职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事务等多个方面。

其中,政治职能主要包括了政治指导、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等多个方面;文化职能主要包括了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产业的促进和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法律职能主要包括了依法行政、法律监察和司法管理等多个方面;社会事务职能主要包括了民政、教育、卫生、环保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范围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行政主体的职能范围,以保证其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三、行政主体的属地范围在我国,行政主体的属地范围主要包括省、市、县、乡、村等不同的行政区域。

其中,省级行政主体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行政主体;市级行政主体是指设有市辖区的市和设有地区的地级市的行政主体;县级行政主体是指县、市辖区、自治县和旗的行政主体;乡级行政主体是指乡、民族乡、镇和街道的行政主体;村级行政主体是指村、居委会等的行政主体。

因此,在重新界定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行政主体的属地范围,以保证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便利性。

四、行政主体的分级管理与协同管理在我国行政管理中,行政主体的分级管理和协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级管理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其职能和属地范围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管理和领导。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名词解释行政主体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内依法行使管理、监督、服务等行政职能的组织或机构。

行政主体是政府的具体化身,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特定地域所设立和设置的具体单位。

行政主体的建立和运作,是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行政主体一般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两个层级。

中央行政主体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具有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职能。

中央行政主体包括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等。

国务院作为中央行政主体的核心机构,是最高行政机关,具有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权力。

各部委是国务院直属的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特定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是中央行政主体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机构,分为中央政府办公厅、中央直属机关、中央行政机关等。

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内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或单位。

地方行政主体包括省级行政主体、地市级行政主体、县级行政主体等。

省级行政主体是特定省份内行使省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省政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级部门等。

地市级行政主体是特定城市或地区内行使地市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地市政府、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地市级部门等。

县级行政主体是特定县级行政区域内行使县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包括县政府、县人民政府办公厅、县级部门等。

行政主体具有一系列的行政职能和权力,包括决策、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

行政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行政主体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载体,负责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政策和计划。

其次,行政主体是行政管理的执行者,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如执法、信息发布、市场监管等。

再次,行政主体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力量,负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等。

最后,行政主体还承担着监督和监察的职责,监督和检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效率性。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能和权力的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政。

行政主体的权力应当受到制约和监督,确保行政权力的公正、透明和有限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主体的种类

行政主体的种类

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主体的种类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

根据不同的属性和功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世界各国的行政组织中,通常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行政主体。

1. 中央行政主体中央行政主体,也称为中央政府,是国家行政体系的最高层次。

它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指导地方行政机关的工作,以及管理国家的重大事务。

中央行政主体通常由总统、国务院、内阁等机构组成。

不同国家的中央行政主体具体构成和职责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中央行政主体是国务院,由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部长等组成。

国务院负责制定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决定重大事务以及其他与国家运行有关的事宜。

2. 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是指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下级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地方行政主体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主体。

不同级别的地方行政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在中国,地方行政主体由省级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组成。

地方行政主体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指示,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工作。

地方行政主体还管理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3. 特别行政主体特别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管理上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的行政机构。

这些特别行政主体通常是由国家为了解决特殊地区的问题而设立的。

在一些国家,特别行政主体还可以享有特殊行政管理权力和自主立法权。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分别享有高度自治权和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体是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主体是行政长官和行政委员会。

4. 自治行政主体自治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自治权的行政机构,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管理权。

这些自治行政主体通常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或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的地区。

自治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制定本地区的一些特殊规定。

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区和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等都是自治行政主体的例子。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考点精粹:行政主体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考点精粹:行政主体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考点精粹:行政主体第三章行政主体1、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国务院,第二级包括各部委,直属机构,事业单位,办公办事,第三级包括各部委管理的机构;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部门与直属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政府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和分支机构,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

2、行政机构: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5、行政相对人:简指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组织和个人。

6、行政机关的特征:① 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由国家设置、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权的机关② 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③ 行政机关是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7、国务院的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地位---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组成---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任期---5年职权---领导和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行政事务;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8、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① 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授权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立法行为);而委托是基于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② 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授权导致行政权力及法律责任等后果的转移,而委托则并非如此③ 作出行为的名义不同④ 行为后果的归属不同⑤ 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不同9、相对人,行政主要包含的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抵制违法行为作为权(明显违法、重大违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