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涂装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20201211162525).docx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

船舶涂装工艺为了提高船舶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特制定本规。
1 围本规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ISO8501-1 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 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 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 工艺准备3.1 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 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 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 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 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3 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 人员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5工艺要求5.1 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a)钢材预处理;b)b)分段涂装;c)c)总段涂装;d)d)船坞涂装;e)e)码头涂装;f)f)交船前涂装。
5.2 钢材预处理5.2.1 钢材预热温度控制在40℃左右。
5.2.2 经抛丸或喷丸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的要求。
5.2.3 钢材抛丸或喷丸除锈后应立即涂上车间底漆,车间底漆的厚度应符合涂装说明书的规定。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标准AA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目录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引用范围3.术语4.钢材预处理4.1 抛丸作业4.2 喷砂(丸)作业4.3 酸洗作业5.二次除锈处理5.1喷砂(丸)作业5.2动力工具除锈作业6.造船涂装6.1 表面处理6.2 喷涂作业6.3 涂料的喷涂工艺6.4 涂刷作业6.5 安全6.6 涂料6.7 膜厚6.8 涂装环境6.9 喷涂工装7.修船涂装7.1 作业前准备7.2 高压淡水冲洗7.3 除锈处理7.4 表面处理17.5 涂装8.船用家具涂装8.1 表面处理8.2 基础着色8.3 涂层着色8.4 涂层罩光8.5 各类涂料涂装的工艺步骤9.涂料涂层的防治和处理9.1 涂料储存过程中的防治和处理9.2 涂装过程中的防治9.3 涂层形成后的弊病处理10.涂装检验10.1 检验项目10.2 检验内容10.3 记录与会签2船舶涂装通用工艺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修造船除锈涂装通用工艺原则。
2.适用范围a)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新造船舶的除锈和涂装;b)本标准适用于船舶修理的除锈和涂装;c)本标准可参照于其他钢结构件的除锈和涂装;d)本标准适用于船用家具及可参照用于各类民用中、低档家具的涂装;e)本标准不使用于成品油船的货油舱的特殊涂装。
3.阐述顺序本标准将按如下七章排列顺序阐述:a)钢材预处理;b)二次除锈处理;c)造船涂装;d)修船涂装;e)船用家具涂装;f)涂料涂层弊病的防治和修整;g)涂装检查。
4.钢材预处理钢材预处理目前采用三种作业方式:抛丸、喷丸、酸洗。
a)抛丸作业4..1工艺要求4..1.1钢板流水线一般必须具备抛丸机、涂装机及附属设备。
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符合工艺要求后,方可开始作业。
a)抛丸机:抛丸、除尘、磨料循环等系统;b)涂装机:应能自动喷涂;1c)附属设备:有钢材行走装置、钢板校平机、除尘器、漆雾过滤器、自动油漆搅拌机、预热器、后加热器等组成。
这些设备可根据船厂的需要进行选择,但必须具有钢材行走装置和自动油漆搅拌机。
船舶涂装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前言为了提高本公司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于2003年10月首次制订;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本规范起草部门:涂装部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周斌何建平黄旭标检:杨峻审核:李兆刚本规范由总工程师南大庆批准。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 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 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 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范ISO8501-1 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 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 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 工艺准备3.1 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 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 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 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 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3.3 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4 人员4.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5工艺要求5.1 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a)钢材预处理;b)b)分段涂装;c)c)总段涂装;d)d)船坞涂装;e)e)码头涂装;f)f)交船前涂装。
涂装通用工艺规范(精编文档).doc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装施工过程中涂装施工原则、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调漆通用技术要求、喷涂、刷涂、刮灰与打磨操作规程、整车与典型零部件涂装工艺流程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酸洗磷化、电泳、抛(喷)丸、粉末喷涂、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等成套设备和流水线的设备操作规程。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94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3 涂装施工原则3.1 涂装施工人员应经基础知识和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2 涂装作业应满足GB 6514、GB 7692和GB/T 12801要求;施工环境、原材料、工具设备及操作工的劳动保护没达到要求不得施工。
3.3 前处理及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涂装施工,底漆不合格的零件不得打密封胶或刮灰处理。
3.4 零部件在涂装施工过程中不得交叉污染,离地高度应大于500mm。
4 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4.1 薄板件涂装前处理4.1.1所有薄板件后续要求加工且未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经除油、打磨、除锈、去氧化皮处理后喷涂预处理车间可焊型防锈底漆,漆膜厚度为20~25 m。
4.1.2 对于油污或锈蚀较为严重的零件,应在零件进入抛(喷)丸前进行人工除油或打磨处理,除油剂首选水溶性清洗剂,也可选用200#溶剂汽油;除锈用80目砂纸或0#砂布。
4.1.3漆烘干后,应用120~180目砂纸仔细打磨一遍,缝隙处应挤涂焊缝密封胶保护(碰焊件可预先打好碰焊胶);有缺陷的地方,可填补原子灰刮平。
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

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一、前言船舶工程船体涂装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船体涂装工作而制定的,旨在确保船体涂装质量,提高船舶使用寿命,保障海上安全。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船舶的船体涂装工作。
二、涂装前准备1. 清洁船体表面在涂装前,必须清洁船体表面,去除污垢、油脂、盐分等杂质,以确保船体表面光滑干净。
清洁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化学清洗、水压清洗等,视情况而定。
2. 防腐处理在清洁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方法包括热喷涂、防锈漆涂装等。
在防腐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质量,确保防腐处理效果。
3. 涂装计划在进行涂装前,必须制定涂装计划,明确涂装区域、涂装方法、涂装材料等,以确保涂装工作有序进行。
涂装计划应根据船舶使用情况、气候条件等进行调整。
三、涂装工艺1. 底漆涂装底漆涂装是涂装工作的第一步,用于填充船体表面的毛孔和凹凸不平处,提高后续涂层的附着力。
底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2. 中间漆涂装中间漆涂装是在底漆涂装后进行的,用于增加船体表面的光滑度和美观度。
中间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3. 上光漆涂装上光漆涂装是最后一道涂层,用于保护船体表面和提高船体的美观度。
上光漆涂装应采用喷涂或滚涂方法,视情况而定。
四、涂装质量控制1. 涂层厚度控制涂层厚度是涂装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应在涂装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涂层厚度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2. 涂层粘结力检测涂层粘结力是涂装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应在涂装完成后进行检测。
涂层粘结力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3. 涂层外观检测涂层外观是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在涂装完成后进行检测。
涂层外观应符合涂层材料的规定要求。
五、安全措施1. 呼吸防护在涂装过程中,应配备呼吸防护设备,以保护工人的呼吸系统。
2. 防护服装在涂装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装,以保护工人的皮肤。
3. 防火措施在涂装过程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4. 通风措施在涂装过程中,应采取通风措施,以保持涂装工作区域的空气流通。
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规范

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新建船舶在坞内建造船体不移愣涂装工艺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及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造钢质船舶。
2 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图样及相关工艺技术文件2.2 材料2.2.1 薄木板(胶合板)2.2.2 聚乙烯薄膜2.2.3 船舶涂料3 人员3.1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2 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4 工艺要求4.1 在全船油漆配套确认时,设计部门应在满足船厂不移愣工艺的要求、满足船厂施工节点计划的前提下,对防锈漆的性能予以确认。
4.2 新建船舶水线以下油漆在出坞前须完工4.3 出坞时所有的液舱应达到封舱状态5 工艺过程5.1 出坞前,船舶水线以下外板涂装的施工5.1.1 平舱底涂装施工5.1.1.1 平舱底涂装在出坞前进行施工,并报验完工5.1.1.2 坞内造船,平舱底坞墩处油漆常规的两种处理方案:a)在分段涂装阶段,将双层底分段的平船底部位的油漆配套(含坞墩部位)全部完工。
b)在分段涂装阶段,将平船底坞墩部位的油漆配套完工,其余平船底部位仅做到第一度左右),剩余配套在出坞之前完工。
防污漆(50m5.1.1.3 坞墩部位完工油漆的保护a)每个坞墩上应垫一层薄木板(胶合板)或类似材料,再覆盖一层聚乙烯薄膜;b)在保证防污漆膜厚达到要求后,防止防污漆膜厚过厚,不超过规定膜厚的2倍;c)合拢吊装前应保证防污漆有足够的干燥时间;d)合拢吊装时应注意涂层的保护。
5.1.2 直船底涂装施工阶段工艺5.1.2.1 分段阶段,涂装至第一度防污漆。
5.1.2.2 总段阶段,进行合拢焊缝及油漆损坏处的修补。
5.1.2.3 船坞阶段,后续防污漆配套应在船舶出坞前的几周内涂装结束。
5.1.3 出坞前的修补a)对于坞墩下的漆膜损坏处,应移动该墩,进行相应部位配套的修补,并报验结束。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不断深入,以“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设计和生产组织形式,在现代造船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船舶涂装作为造船三大工艺支柱之一,它贯穿整个造船周期,在船舶建造的各个阶段,都有涂装施工,而船舶涂料与涂装所涵盖的内容也极为广泛。
一、适用范围本工艺作为船舶涂装的通用工艺,适用于船舶各个阶段的涂装施工,并作为一般性和总体性的工艺原则,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
二、工艺内容1、表面处理在船舶涂料的施工中,正确的选择涂料品种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涂料对船舶和钢铁结构的保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但是在涂料品种确定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钢铁的表面处理和施工工艺是否符合不同涂料品种的各自要求。
因为任何油漆不可能在处理不良的表面上发挥其最佳的功效。
在锈蚀、油渍等杂质沾污的表面上涂装油漆,任何油漆都将在短期内失效,这在物质和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
为了保证所用的船舶涂料和重防腐蚀涂料能发挥最佳的保护性能,对于钢板的表面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1.1钢材表面的预处理1.1.1除去附着于钢板表面的杂质,用稀释或清洗剂除去油脂等污垢。
1.1.2如有硫酸盐或腐蚀性盐类,应以清水洗净,以压缩空气吹干。
1.1.3在钢材预处理流水线上,以抛丸或喷砂除锈方法将氧化皮、铁锈及其他杂质清除干净,然后用真空吸尘器或经净化的压缩空气将钢材表面清除干净。
对于预处理的钢材在除锈质量达到要求后,必须立即涂装一道车间底漆,以防在储存、装配涂装过程中钢板生锈,并为涂装后道防锈漆保护好钢板的表面。
采用分段喷丸或喷砂除锈时,在整个分段的除锈质量达到要求后,可直接涂装第一道防锈漆,而不需要涂装车间底漆。
1.2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板表面处理(即二次除锈)将车间底漆表面的水、湿气、油腻、锈、锌盐和其他污垢用粉笔或记号笔画下记号:用清水洗净后再以溶剂擦试干净。
如果车间底漆的漆膜,因储存、运输、操作,滚轨、切割、焊接等过程中受到损坏并锈蚀时,应以喷砂(丸)、动力工具或园盘砂轮打磨机等清理损坏和锈蚀部份,在达到除锈质量的要求后,方可涂装第一道防锈漆。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1目的为满足公司新造船适应最新规范要求,规范涂装建造流程,满足涂装前的完整性,使涂层损伤最小化,降低涂装成本,减少涂装风险,制定本工艺。
2 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建和承接的所有类型的满足新规范要求的钢质船舶以及所有建造阶段影响涂装作业的各科室、部门。
3 通用工艺(本工艺涉及的涂装环境必须满足:相对湿度低于85%;钢板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度或以上;无风、雨、雪、雾、沙尘等不良环境,以下同)3.1 钢材预处理阶段通用工艺3.1.1 抛丸处理a. 对厚度≥6mm的所有钢板及型材的表面预处理,需经钢板预处理流水线抛丸除锈;b. 除锈标准为(SIS)Sa2.5级或SSPC-SP10,粗糙度必须控制在30-75μm范围(比较板中级);(参考:ASTM D4417-喷砂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现场测试方法、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0近于出白金属喷砂处理)c.所有经表面除锈处理后的钢材,应立即喷涂一度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TH-2),DFT 为15-20μm,相当于光滑试板上的干膜厚度为20-25μm;d. 抛丸前检查钢板表面是否有油、油脂、异物、污物、化学污染物,如有按照规定清除;(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溶剂清理)e.抛丸后检查抛丸后表面是否有漏抛丸,是否达到抛丸标准,检验粗糙度是否符合标准(比较板),必要时检验化学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Bresle贴片)(参考:表面清洁度评估试验)f. 喷涂底漆后检验干膜厚度是否符合,表面成膜是否均匀,是否有漏喷,车间底漆搅拌是否贯穿整个喷涂过程;g.喷枪喷幅、走速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QXY4500钢材预处理生产线技术文件》)3.1.2 动力工具清理a.对于无法用流水线预处理的所有钢材,必须采用动力工具除锈,除锈等级为(SIS)St3 级或SSPC-SP11;(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1动力工具清理至裸露金属)b. 动力工具处理前检查钢板表面是否有油、油脂、异物、污物、化学污染物,如有按照规定清除;(参考:SSPC-VIS1表面处理目测标准和定义—SSPC-SP1溶剂清理)c.动力工具处理后检查待涂表面是否达到动力工具处理标准,必要时检验化学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Bresle贴片)d.动力工具处理后的钢材,应立即喷涂一度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TH-2),DFT为15-20μm,相当于光滑试板上的干膜厚度为20-25μm;e. 喷涂底漆后检验干膜厚度是否符合,表面成膜是否均匀,是否有漏喷,车间底漆搅拌是否贯穿整个喷涂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涂装通用工艺规范前言为了提高本公司的涂装质量,加强对实际生产的工艺指导,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 A 、附录 B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于 2003 年 10 月首次制订;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本规范起草部门:涂装部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周斌何建平黄旭标检:杨峻审核:李兆刚本规范由总工程师南大庆批准。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船舶的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钢质船舶的涂装,其他钢结构物涂装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CB/T 3513-93船舶除锈涂装质量验收技术要求CB/T 3798-1997船舶钢质舾装件涂装要求Q/SWS 42-017-2003船舶膜厚管理工艺规范ISO8501-1未涂覆过的钢材在涂装油漆及和油漆有关产品前的预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等级SSPC Vis 1-89钢表面喷丸清理的目视标准SSPC Vis 3动力或手动工具清理钢表面的目视标准3工艺准备3.1船用涂料的一般要求3.1.1船用涂料应由专业涂料生产公司生产。
提供给船厂的每批涂料必须密封包装,包装桶上应印有产品名称、牌号、颜色、出厂批号、储存期等,进口涂料应有中文标识。
3.1.2每批船用涂料必须附有质量保证书。
3.1.3船用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涂料生产公司提供的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3.2船用涂料的代码为方便涂装设计的表达,各种船用涂料可以用1~3 位英文字母作为代码。
涂料代码参见附录 A(资料性附录)。
3.3船体各部位涂层配套根据船体各部位所处环境的腐蚀条件,应选用合适的涂层配套。
涂层配套示例参见附录 B(资料性附录)。
4人员4.1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4.2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 5工艺要求5.1造船涂装工艺阶段:a)a) 钢材预处理;b)b) 分段涂装;c)c) 总段涂装;d)d) 船坞涂装;e)e) 码头涂装;f)f) 交船前涂装。
5.2钢材预处理5.2.1钢材预热温度控制在 40℃左右。
5.2.2经抛丸或喷丸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CB/T 3513-93 的要求。
5.2.3钢材抛丸或喷丸除锈后应立即涂上车间底漆,车间底漆的厚度应符合涂装说明书的规定。
5.2.4涂有车间底漆的钢材必须待车间底漆干燥后才能起吊运输,因机械原因所破坏的车间底漆涂层应手工补涂。
5.3分段涂装5.3.1分段涂装必须在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分段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5.3.2为便于磨料清理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在征得船东和船级社同意后,增设工艺孔。
5.3.3分段涂装结束后,应在涂层充分干燥后才能启运。
对分段中非完全敞开的舱室,应测定溶剂气体的浓度,在确认达到规定的合格范围后,才能启运。
5.3.4底部分段必须在外板的涂层充分干燥以后才能运送至总段平台或坞内合拢。
放置时,墩木处宜采用耐溶剂性能好的软性材料衬垫。
5.4总段涂装5.4.1总段涂装必须在总段结构完整性交验和规定的总段预舾装工作完成以后进行。
5.4.2总段合拢焊缝在涂料施工后,必须达到油漆说明书中规定的干燥时间,才可下坞合拢。
5.5船坞涂装5.5.1分段间的大接缝及分段涂装阶段未作涂装的水密焊缝,应在密性试验结束以后进行修补涂装。
5.5.2船舶下水后如果不再进坞,则水线以下的部位(包括水线水尺)应涂装完整。
5.5.3船体外板水线以上区域,面层涂料应在坞内阶段涂装。
涂装前,对舷旁排水孔应设置适当的临时导水管或木栓塞住排水孔,直至涂装结束,涂膜完全干燥为止。
5.5.4为防止不同涂层的交界处(如水线区与干舷区之间)不合理迭加,涂层应当按生产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迭接。
5.5.5船体外板的脚手架、下水支架,如果有部分焊在外板上,下水前需切割拆除,磨平焊脚,做好修补涂装。
5.5.6船体外板涂装时,对牺牲阳极、声纳探测器、螺旋桨、外加电流保护用的电极等不需涂装的部位,作好遮盖,以免被涂料沾污。
5.5.7下水后处于水下部位的液舱内部的涂层,应在下水前修补涂装结束,否则应采取措施,在钢板温度高于露点3℃的条件下作修补涂装。
5.5.8水线、水尺、船名、港籍名以及船壳外的各种标记,应仔细刷涂,在出坞放水前应完全干燥。
5.6码头涂装5.6.1液舱内部涂装如果在船坞阶段未完成,需在码头阶段进行修补,则作业时应采取通风、除湿措施,严格防止舱壁结露。
5.6.2机舱舱底涂层修补工作应在试车前完成。
5.6.3室内甲板与露天甲板应在接近交船时进行涂装。
涂装施工时应分区进行,以免影响通行。
施工后的表面在涂层完全干燥以前要严禁人员通行。
涂层干燥后应铺上覆盖物,避免不必要的践踏。
5.7交船前涂装主要是修补涂装,涂膜在损伤后要及时进行表面处理,并修补油漆。
5.8舾装件涂装5.8.1舾装件,除规定不必涂漆之外(如不锈钢制品、有色金属制品、镀锌件等),上船安装前,都必须先经过表面处理和涂好防锈底漆或涂完面漆。
不允许未经表面处理和涂漆的钢质舾装件上船安装。
5.8.2舾装件上船安装前所涂的底漆或面漆应符合CB/T 3798-1997 的要求。
5.8.3外购设备或一般舾装件,应在订购时向制造厂提供表面处理和涂漆的技术要求。
对涂料品种、膜厚、颜色等均应作出规定,必要时应派质检人员前往检查验收。
5.8.4舾装件上船安装后,如果发生局部涂层破坏,应用同类型的涂料进行逐层修补。
5.8.5舾装件安装后,周围区域或部件涂装面漆时,应注意保护好不该涂漆的部位(如机械活动面、铭牌等)。
6工艺过程6.1涂装前表面处理6.1.1钢材预处理6.1.1.1钢材预处理流水线流程:清洁、预热、抛丸除锈、自动涂装、后加热、钢板运输。
6.1.1.2钢材在原材料阶段的表面预处理(一次除锈),可采用抛丸、喷丸或酸洗方式进行。
6.1.1.3 厚度大于或等于 6mm的钢板、型材,应采用抛丸流水线进行预处理,也可采用喷丸方式进行预处理;厚度小于 6mm的钢板、型材,可在薄板抛丸流水线上预处理或采用酸洗方式除锈,也可在组装成部件、分段以后采用喷丸方式进行除锈;管材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喷丸或酸洗方式除锈。
6.1.1.4钢材表面预处理前应除去表面的油污、水分和杂物。
6.1.1.5抛丸或喷丸可采用钢丸、钢丝段、棱角砂等磨料。
6.1.1.6抛丸或喷丸后的表面,必须清除所附着的丸粒、灰尘等杂物。
6.1.1.7未经预处理的钢材在组成部件、分段后,如果以喷丸方式进行除锈,其表面质量应与相应部位的二次除锈质量相当。
6.1.1.8酸洗除锈后的表面质量应符合 CB/T 3513-93 的要求。
6.1.1.9按 6.1.1.7 、 6.1.1.8规定除锈后的表面应及时涂上规定的防锈底漆。
6.1.2二次表面处理6.1.2.1结构表面缺陷处理处理因切割焊接装配后产生的问题。
对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a) 锐边打磨光滑;b)b) 粗糙焊缝打磨光顺;c)c) 飞溅和焊渣的去除和打磨;d)d) 裂缝和凹坑;e)e) 表面缺陷,如起鳞;f)f) 手工焊缝打磨光顺;g)g) 钢板的切割边打磨光顺。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可参见表1。
表 1 结构表面缺陷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项目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对于压载舱和淡水舱区域,(0.5~1.0mm斜面)锐边在船体车间用打磨枪或砂1C 盘片进行一度打磨。
焊接飞溅层析咬口项目手工焊气割表面-/上述以外区域,锐边保留。
1、1、冲砂前用打磨枪或尖锤等除去飞溅。
(a)2、2、冲砂后发现的飞溅:a)a) 用尖锤或铲刀去除;(b)b) b)对于尖的飞溅,(c)用砂盘片或者打磨枪磨平;c)c) 平的飞溅可不必处理。
任何层析都要用打磨枪或者砂盘片去除。
当咬口深度超过 1 毫米,而宽度小于深度时,根据需要用焊接或打磨处理。
表1(续)处理要求及具体方法对于不规则或有过多锐边的手工焊缝用砂盘片或打磨枪处理。
对于很不规则的表面用砂盘片或打磨枪处理。
6.1.2.2溶剂清洗清除钢板表面所有可见油类、油脂、污垢和其他可溶性污物。
若有厚重的油脂,可先用工具除去,再用表 2 的方法除去剩下的油脂。
表 2溶剂清洗的方法项目油脂水溶性污物,如盐分-/清洗方法备注用水清洗淡水加入去污剂,压力 <70Mpa,淡水漂洗蒸汽清洗淡水,如果加入了去污剂,要用淡水漂洗乳液清洗淡水漂洗碱液清洗铝、锌和某些金属涂层易受强碱腐蚀。
用淡水漂洗许多有机溶剂对健康是有害的。
如果用抹有机溶剂清洗布清洁,必须多次更换,否则油脂不会清除,反而会在溶剂挥发后在表面留下油膜用水清洗使用淡水,压力 <70Mpa蒸汽清洗淡水漂洗碱液清洗铝、锌和某些金属涂层易受强碱腐蚀。
用淡水漂洗6.1.2.3二次除锈6.1.2.3.1二次除锈的主要方式为喷丸(砂)除锈和动力工具除锈。
6.1.2.3.2应尽量在天气情况良好时和室内工场进行二次除锈作业,除锈结束后应清除表面的油污、尘埃等异物,并应及时涂上规定的底漆。
6.1.2.3.3二次除锈作业时,对各部位的具体工艺要求见表3。
表 3二次除锈工艺要求作业部位焊缝区烧损区自然锈蚀区车间底漆完好区型钢的反面、角隅、边缘等作业困难区作业工具一般要求a) a)喷丸a)除去焊道两侧烧焦、b)b) 风动砂纸盘和风起泡、变色的涂膜及周围动钢丝刷30~ 50mm的范围内底层已受热损伤的涂膜b) 除去焊道表面及两侧的黑皮、黄锈a)喷丸a) 除去烧焦、起泡、变b)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色的涂膜及周围30 ~丝刷50mm的范围内底层已受热损伤的漆膜b) 涂层厚度大于50μm时,上述区域周围25~30mm范围内的涂层应形成坡度a) 喷丸a) 除去锈蚀区及周围b)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20~ 25mm范围内的涂膜丝刷与黄锈b)涂层厚度大于50μm时,上述区域周围25~30mm范围内的涂层应形成坡度a)喷丸a)轻度喷丸或用风动工b)风动砂纸盘和风动钢具轻度打磨,除去原车间丝刷底漆表面的白锈b)轻度打毛与表面清理c)特殊部位根据有关涂料的技术要求处理a)喷丸尽可能除去表面黑皮及b)小型风动除锈工具黄锈c)手工工具6.1.2.3.4船体各部位二次除锈等级应符合规格书中的有关要求。
6.1.2.3.5规格书中经常出现的喷射国际标准要求见表4。
表 4喷射除锈等级国际标准ISO 8501-1SSPC Vis 1-89NACE描述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Sa3SP 5, 金属出白级喷1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射清理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
该表面应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
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表SP10, 近似出白级喷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Sa2.52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