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制曲工艺
五粮液酒曲工艺及配方

五粮液酒曲工艺及配方五粮液是中国的一种著名白酒,其酿造工艺和配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拥有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五粮液的工艺和配方。
一、五粮液的酒曲工艺1.酒曲的制备:五粮液的酒曲是整个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制作酒曲的原料有大麦、黄豆、小麦、糯米和酒曲。
首先将这五种原料清洗干净,并在糯米上喷洒一层酒曲。
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让这些原料进行发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将发酵好的酒曲晒干。
2.发酵:制作好的酒曲会与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原料一起放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
发酵池是采用类似于阶梯的结构,每层都有酒曲。
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及对酒曲的搅拌和通风等操作。
发酵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左右。
3.蒸馏:发酵完成后,进行蒸馏。
蒸馏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的过程。
首先将发酵好的原料放入蒸酒锅中进行蒸馏。
然后,利用蒸汽将其中的酒精蒸发出来,通过冷却装置使其凝结成液态。
这样就得到了五粮液的初酿液。
4.存储和提纯:初酿液经过存储和提纯的过程后,就成为了五粮液的酒。
存储和提纯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次。
在存储过程中,酒体会逐渐变得柔和、细腻,口感更佳。
而提纯过程主要是通过滤澄和调和,去除杂质并调整酒的香气和口感。
二、五粮液的配方五粮液的配方是其独特风味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五粮液配方的主要原料及比例:1.高粱:作为酿酒的重要原料,高粱对五粮液的风味和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粱的含水率要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12%~13%之间。
2.小麦:小麦是五粮液的另一种主要原料。
它可以增加酒液的醇厚度和柔和度。
小麦的含水率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11%~12%。
3.玉米:玉米在五粮液的配方中起到增加酒液的甜度和香气的作用。
玉米的含水率一般为13%~15%。
4.大米:大米主要用于增加五粮液的软糯度和细腻度。
大米的含水率应该控制在13%~14%之间。
5.黄豆:黄豆是五粮液配方中的一种重要辅料,它可以增强酒液的香气和口感。
白酒制曲工艺流程

白酒制曲工艺流程
白酒制曲工艺流程:
1、选粕:按照规定的配置比,选择优质糯米和糯米糠作为原料,用小麦面制作粕。
2、研磨:将上述粕放入研磨机,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进行研磨,研磨时间一般为2~3小时,使粕变得细腻可口。
3、投料:将粕投入制酒罐中,加入白酒菌母,进行发酵。
4、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控制温度在25~30度左右,调节湿度在60%以上,发酵后形成酒液体。
5、提纯:将酒液体过滤,实现纯度提升。
6、发酵:将提纯的酒液体再次进行发酵,调整酒液的清澈度,味道及口感。
7、蒸馏:将发酵后的酒液再次经过蒸馏,实现酒液度数的提升,调整为白酒。
8、冷却:将白酒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以达到最佳饮用温度。
白酒制曲工艺培训课件

操作便捷
选择易于操作和维护的 酿酒设备,提高生产效
率。
酿酒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对酿酒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清洗消毒
对酿酒设备进行清洗消毒,防 止微生物污染。
更换配件
对损坏的配件及时更换,确保 设备正常运行。
记录管理
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情况进行 记录管理,方便追溯和总结经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原料,避免破损或污染。同时, 要根据原料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
04
酿酒设备的相关知识
酿酒设备的种类与特点
固态法酿酒设备
以粮食为原料,通过蒸煮、糖化、发酵等工序酿造白酒。设备包 括蒸粮设备、糖化设备、发酵设备等。
液态法酿酒设备
以粮食为原料,通过酶制剂液化、糖化、发酵等工序酿造白酒。设 备包括液化设备、糖化设备、发酵设备等。
验。
05
酿酒技术的相关知识
酿酒技术的种类与特点
固态发酵技术
01
以固态形式进行发酵,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是酿造白酒的
主要方法之一。
液态发酵技术
02
以液体形式进行发酵,具有发酵时间短、产量高等优点,但风
味和口感相对较差。
固液发酵技术
03
结合了固态和液态发酵技术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独特的
风味,是酿造白酒的常用方法之一。
酿酒原料的选取原则
优质原则
选用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的 原料,以保证白酒的品质和口感
。
适量原则
根据生产需要和原料供应情况, 合理搭配各种原料的比例,以达
到最佳的酿造效果。
储存原则
酱香型大曲制作工艺

酱香型大曲制作工艺酱香型白酒生产,是用独特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制大曲的原料是小麦,经粉碎后加水和曲母踩成曲坯,在室内保温培养,让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以产生酿酒中所需要的糖化酶和酒化酶,再经风干、储存,即成大曲。
制造这种高温大高采用独特的工艺。
其特点是制曲温度高,最高品温可达62度以上;制曲时间长,曲房培养时间最短为40天,储曲期在3个月以上;用曲量大,与酿酒原料高粱之比为1:1,如果把大曲折合成小麦,则小麦用量超过高粱。
用小麦制成的大曲,称为麦曲、酒曲或酒药。
麦曲质量好坏与酿酒风味优劣有密切关系,已认为麦曲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之一。
麦曲既作糖化发酵剂,又作酿酒原料,对形成酒的风格和提高酒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进行阐述。
(1)传统制曲法a、制曲原料:大曲用纯小麦为原料。
要求小麦颗粒饱满,干燥均匀,不虫蛀,不霉变,无农药污染等。
可从色泽、粒状、净度和剖面来检查其质量。
b、曲料粉碎:小麦先经筛选后,再粉碎成适当的粗麦粉。
曲料的粉碎度,粗粉中含有表皮为65%,细粉35%,以无粗块,手摸不糙手为好。
麦粉的粗细度要均匀,否则影响制曲质量。
经测定,不通过20孔标准筛最粗的麦粉占27.74%,通过40孔标准筛的占60.72%,通过60孔标准筛的为11.54%。
c、曲料配比:制曲原料为粗麦粉、曲母和水3种,其用量比例要适当,否则对麦曲质量影响甚大。
一般拌曲用水为37%-40%,但要根据麦粉干湿和季节气候来决定,可增减1%-3%。
曲料中加曲母约为麦粉重量的4.5%-8%,亦应从季节气候来掌握,夏季少用,冬季多用。
曲母必须是储存半年以上的陈曲,挑选其质量较好的使用。
现认为曲母用量过多,可影响成品率,加入3%-5%曲母亦可。
d、踩制曲坯:踩曲前,先将场地扫干净,检查工具是否清洁。
通常踩曲场应靠近麦粉仓库。
和面锅、注水桶、曲料糟斗和曲母容器要分别定容和定量。
和面锅为普通大铁锅。
曲模由木料制成,大小为370mmⅩ230mmⅩ65 mm。
[全]凤香型白酒制曲工艺流程步骤
![[全]凤香型白酒制曲工艺流程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2501a1584254b35effd3427.png)
凤香型白酒制曲工艺流程步骤工艺要求介绍如下。
1、润料加水量6%-10%,润料水温60-80摄氏度,润料时间6-8小时。
润料时必须均匀翻倒,保证时间。
润料的原则如下。
①合理掌握润料的基本条件,水温、时间、加水量。
水少温高时间短,水多温低时间长。
②润料方式以喷洒为宜。
③中间要翻倒均匀,防止温度骤升。
润料标准:粮食颗粒表面收汗,内心较硬,口咬不黏,仍有清脆响声为佳。
2、混合配料要求混合均匀,配比准确。
3、粉碎小麦应当心烂皮不烂,粉状物较少,大麦、豌豆混合均匀,粉碎度符合标准。
4、加水搅拌加水量不宜过大,要严格控制加水量,曲坯水分保持在38% -42%,冬季加水量宜小,夏季可适当多加。
加水水温要合适,一般不超过28摄氏度。
手握混合好的原料,应当成团,但不出水,要求混合搅拌均匀,无生心、无疙瘩。
5、机制成型制曲机原理相当于制砖机,采用液压传动,在压制部分,用弹簧调节压力大小,由此可以确定曲坯成型时的物料压力,使曲坯均匀一致。
曲还成型的要求:①入模物料质量要相等,流量要均匀。
②成型后,四角饱满,六面平整光滑,薄厚-致,水分适宜,软硬适中。
③无生心,无疙瘩,无掉角,无裂纹。
西凤大曲规格为:新制曲坯长245毫米,宽155毫米,高75毫米,湿坯重3.5-4千克。
6、入房排列凤曲曲房面积一般较大,约为7米x9米,60平米,每个曲房可放置曲块4300-5000块。
曲房结构比较特殊,地面用建筑砖块平铺,砖块之间用细土填充,曲房墙壁用泥巴糊抹,曲房净高约5米,用芦席简单吊顶,芦席上铺设30厘米厚的谷糠或稻壳,以利于吸水,减缓快速排潮。
曲房大门采用推拉门以保温。
窗户为纵轴左右旋转,以利于通风而又不让空气直接对流。
在转轴窗外,加设上连接(合页)木板,可在外窗台上支起木板,以利于小规模排潮需要。
在曲坯入房前,要打扫曲房卫生,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备好谷糠、竹竿、麻袋、芦席等物品。
要在地面撒上一层谷糠,以防止曲坯与地面粘连。
曲坯排列:由一边开始,在地面上撒上谷糠,曲坯纵向侧立放置,排列方式如图2-2。
白酒大曲的生产工艺

死亡细胞);二是固定化静息细胞(只生存不再繁殖的休眠状态);三
是固定化增殖细胞(当条件适合时,可恢复其功能的状态)。
三、大曲培养机理和特征
自然富集,开放作业,堆积升温,翻转调节,排潮降温,总温控制
六、传统大曲的通用制作模式
2、原料粉碎
在原料粉碎时,一定要注意粉碎的粗细度,要求粉碎为“心碎皮不
碎”的梅花瓣。如果原料粉碎过粗,制成的曲坯不易吸水,粘性小,不 好踩,不易成型。而且由于坯中物料空隙大,水分迅速蒸发,热量散失
快,培曲过程中曲坯过早干裂,表面粗糙,微生物不易繁殖,曲坯上火
快,成熟也快,断面生心,微生物生长不好。如果粉碎过细,则压制好 的曲块粘性大,坯内空隙小,水分、热量均不易散失,霉菌易在表面上 生长,引起曲的酸败,曲子升温慢,成熟也晚,出房后水分不易排尽, 甚至还会造成曲坯“沤心”、“鼓肚”、“圈老”等现象。因此,控制 大曲原料粉碎度是十分必要的。
六、传统大曲的通用制作模式
小麦 润麦 粉碎 加水和曲母 混合
翻曲 入库 发酵培菌 发酵
盖草 定曲入室 压踩制成型
储存
洒水
出库干曲粉碎
制曲工艺流程
六、传统大曲的通用制作模式
1、配料 配料科学合理,大曲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大曲质量也好,对产酒生 香均有利;反之,则不利。在实际生产中,对制曲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历 来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大曲药原料都不超过四种,即大麦、小麦、高粱 和豌豆。最常见的是小麦和大麦,其它两种用量少。小麦面筋丰富,粘 着力强,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大麦,性质疏松、营养丰富、上温快, 木聚糖含量高,能有效地供给酵母生长繁殖的最佳营养物质。 大曲配料应考虑原料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物料的粘性、疏松 程度等,确定粉碎粗细、加水多少等因素,总之要求大、小麦颗粒饱满, 不霉变。制成的曲块应当是:不硬不软,不粘不散,成型良好,营养丰 富,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代谢。
白酒的发酵生产工艺

稻壳→ 清蒸
↓
酒
高粱粉→配料→装甑→蒸粮蒸酒→
↑
酒糟→加水、扬冷→加曲→
发酵→酒醅→回糟→蒸酒→酒糟加曲发酵→蒸酒→ 酒
↓ 酒糟
2021/7/13
36
(二)生产方法
1.原料要求
高粱: 要求颗粒饱满、成熟、淀粉含量高。
大曲: 使用高温曲。要求曲块质硬、内部干燥,有浓郁曲香味, 断面整齐,内呈灰白色,有较强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
白酒生产工艺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白酒及其种类
白酒又名烧酒(因其被能点燃),它是以曲类、 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利用粮谷或代用料、经蒸煮、 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蒸馏酒。
2021/7/13
1
1.按用曲种类分
大曲酒 定义: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进行多次发酵,然后蒸馏、
勾兑、贮存而成的酒。 特点:周期长(15~120d或更长),贮酒期为3个月至3年。
2021/7/13
20
拆曲
第二次翻曲后15d左右,可打开门窗进行换气。夏季 再过25d,冬季再过35d后曲砖大部分已干燥,品温 接近室温。此时可拆曲出房。
贮存
拆曲后的成品曲应贮存3~4个月后才可使用。
2021/7/13
21
(二)中温曲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大麦、豌豆(6:4)粉碎 高温润糁 粗麦粉 踩曲 曲胚 堆积培养 风干 贮存 →成品
半固态发酵法白酒:有先固态糖化后液态发酵和先液态糖化后 固态发酵两种。大部分小曲酒属于此类。
5.按酒质分类
名优白酒 一般白酒
6.按酒度高低分类
高度白酒:酒度在41%~65%(v/v)。 低度白酒:酒度一般在40%以下。
十二种白酒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浓香型白酒:1.采用续槽法工艺多次发酵,原料一般为高粱,适当碾碎至4-6瓣即可。
2.以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作为配料,“千年老窖,万年槽”体现了窖、槽对白酒品质的重要性。
3.配料时需控制粮醅和粮糠比,以及蒸料时的粮曲比,做到“稳、准、细、净”,并根据原料和气候特点进行发酵。
4.蒸馏时先蒸面糟,后蒸粮糟,采用中温流酒,再加大火力蒸粮以促进淀粉糊化。
5.酒醅进入窖中后,表面覆盖封窖泥,之后每天清理窖池以提高酒的香味。
发酵完成后,即可蒸粮蒸酒。
清香型白酒(大曲清香):1.制曲阶段:将大麦和豌豆按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搅拌,人工踩曲制成曲块后,在曲房分层排列,便于微生物进入。
之后经过晾曲,以及“两凉两热”工艺(潮火、大火和后火加热),形成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三种曲型。
2.酿造阶段:将曲与高粱原料固态形式配合,采用“地缸分离”发酵(汾酒坚持酒土分离)。
蒸馏时进行两次,分别酿出“大楂酒”和“二糙酒”。
关键性工序需人工操作,如人工控制水温和水量、调解堆积温度、把握蒸红糟和加浆的要点等。
3.贮存阶段:采用陶瓷酒缸贮存,可挥发掉酒中的甲醇等有害杂质,确保清纯度。
4.勾兑成装阶段:蒸馏得到的不同酒品分别贮存三年,出厂前进行勾兑后灌装。
酱香型白酒:1.下沙:每年9月重阳开始,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后堆积润粮,然后上甑蒸粮2-3小时至7成熟,出甑前泼热水,之后铺晾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并加入高温大曲粉发酵。
2.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的高粱按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得到生沙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等回窖发酵)。
原粮摊凉后加酒尾、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七次取酒: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不再添加新料,分层蒸酒,掐头去尾。
蒸酒后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堆积发酵后再次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三层起出糟醅,分层蒸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并分等存放。
4.贮存与勾兑:各轮次酒质不同,需分开贮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制曲工艺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
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
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
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
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
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
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生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所创立的方法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酒曲的种类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
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
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
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
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
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
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一酒曲的分类体系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
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
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酒曲的分类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
它们是: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
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
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
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一原始的酒曲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
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
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
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散曲到块曲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
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
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
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齐民要术>>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
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
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
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
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
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
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
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
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
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齐民要术>>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
如<<齐民要术>>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
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
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
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
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
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
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
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
三麦曲制造技术的发展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
<<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1 <<齐民要术>>中的麦曲<<齐民要术>>中共有九例酒曲制法的详细记载。
其中八种是麦曲,有一种是用谷子(粟)制成的。
从制作技术及应用上分为神曲,白醪曲,笨曲三大类。
其中神曲的糖化发酵力最高。
三斛麦曲制造工艺流程(神曲类)水炒小麦生小麦蒸小麦│↓↓↓│舂簸舂捣舂簸│↓↓↓│炒黄净簸择汽蒸│↓↓↓│细磨细磨细磨│↓↓│└————————————————→混合←———————┘↓拌曲↓团曲↓入密闭曲室↓布曲↓翻曲↓聚曲↓瓮盛泥封↓穿孔↓晒曲↓成品曲秦州春酒曲(笨曲类)的制作工艺流程:小麦↓炒黄↓簸择↓磨↓水→溲曲(刚)↓聚↓作曲(方范)↓剌孔↓培菌(罨)↓曝干↓贮藏<<齐民要术>>中神曲和笨曲的糖化发酵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连作者本人也感叹道:"此曲(指神曲)一斗杀米三石,笨曲杀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注: 杀米意指米的消化,即糖化发酵 )。
有的神曲一斗甚至可杀米四石。
曲的用量占酿酒原料的 3.3%~2.5%,笨曲为15%左右。
神曲用量这样少,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即使在现代,黄酒酿造时,麦曲的用量也在8-10%左右。
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这样低。
这说明<<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神曲,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较丰富。
作为麦曲来说,用曲量如此少,固然有许多其它原因,如曲的形体较小,制曲原料磨得较细,培养温度也较低。
2 麦曲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中草药配料的广泛使用在北魏时代,虽然也使用一些中草药,但是种类少,且大都是天然植物。
宋代的酒曲则有了很大的改变。
宋代<<北山酒经>>中的十几种酒曲,几乎每种都加为数不等的中草药,多者十六味,最少的也有一味尤其注重所使用药物的芳香性。
用药的种类有: 道人头,蛇麻,杏仁,白术,川芎,白附子,木香,官桂,防风,天南星,槟榔,丁香,人参,胡椒,桂花,肉豆蔻,生姜,川乌头,甘草,地黄,苍耳,桑叶,茯苓,赤豆,绿豆,辣蓼等。
用药方式:一种是煮汁法,用药汁拌制曲原料,另一种方法是粉末法,将诸味药物研成粉末,加入到制曲原料中。
酒曲中用药的目的,按<<北山酒经>>:"曲用香药,大抵辛香发散而已。
"至于明代酒曲中大量地加中成药,并按中医配伍的原则,把药物分成"君臣佐使信",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古人在酒曲中使用中草药,最初目的是增进酒的香气,但客观上,一些中草药成分对酒曲中的微生物的繁殖还有微妙的作用。
(2)曲块堆积方法的改良北魏时代,酒曲一般是单层排布在地面上的,曲房的利用率低,而且,客观上,由于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少,所散发的热量少,酒曲的培养温度不会很高,故在<<齐民要术>>中,翻曲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七天。
按现代的观点来看,应属于中温曲。
唐末成书的<<四时纂要>>中首次提到了一种改良的堆曲方法,不妨称之为"品字形堆曲法",即原书中所说的"竖曲如隔子眼"。
显然,采用这种堆曲法,在同一空间内所堆的曲块数量有明显增加。
同一空间内,曲块数量增加,则散发的热量和水分都会大量增加,使密闭的空间内温度和湿度上升的速度加快,酒曲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
从原理上来推测,高温曲的形成就具备了条件。
高温曲对酒的风味会产生显著的作用。
从宋代后,块曲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挂曲,草包曲等。
这些曲至今仍在一些名酒厂使用。
现代以来,对机械化制曲也进行过实险。
传统酒曲技术中的精华得以保留,发展了纯种制曲。
从酒曲中分离到大量的微生物,经过挑选,将优良的微生物接入培养基中,使酒曲的用量进一步降低,酒质得到提高。
四小曲制造技术除了北方的麦曲外,至迟在晋代南方已出现了团状的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