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汇总

合集下载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汇总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汇总

嘉峪关市辖: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4个省市;农作物面积:玉米万亩、蔬菜万亩、小麦1万亩、万亩、万亩;金昌市辖:金川区、永昌县;金昌市有名贵中秦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果木有梨、苹果、李、杏等;颇具开发价值;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农作物面积:万亩、小麦万亩、大麦25万亩、万亩、万亩、油料作物万亩、甜菜万亩;白银市辖: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洋芋、、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红亭等20多种、6 0多个品种;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使反季节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农作物面积:蔬菜万亩、水稻万亩、玉米万亩、万亩、杂粮70万亩、20万亩、小麦万亩、油料作物万亩;天水市辖: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生产基地之一;苹果、桃、梨、核桃、花椒、、韭菜等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清水县红星、红冠、超红、首红、红富士等苹果质优量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秦安县果椒园面积达万亩,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林桃之乡”,正在申报“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花椒之乡”称号,果椒生产蕴藏看巨大的发展潜力;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武山是典型的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高梁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花椒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农作物面积:玉米万亩、洋芋34万亩、花椒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4 0万亩、高梁万亩、万亩、谷子万亩、蚕豆万亩、小麦218:86万亩、万亩;武威市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也是全省瓜果生产基地和繁育生产基地;中250多种;白兰瓜、黄河蜜瓜、大板瓜籽享誉全国,远销东南处及港澳台地区;无壳瓜杯、天祝白耗牛为世界所仅有;民勤县粮食生产以优质小麦、和睥酒大教养为主,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遐迩闻名,龙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黄河蜜瓜、玉金香等名优产品远销海外;古浪县农作物以小麦、豆类、玉米为主,芹菜、荷兰、草莓、牛蒡、理想大根等绿色果蔬饮誉陇农作物面积:蔬菜万亩、玉米65万亩、23万亩、大麦万亩、杂粮68万亩、万亩、万亩;张掖市辖: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有黑河水灌溉,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盛产小麦、、、、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瓜果,种类多、品质好,洋葱、、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民乐县主产小麦、油菜籽、玉米、豌豆、苹果梨、紫皮、睥酒大麦、碗豆、洋芋;民乐苹果梨果形美、色泽鮮、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细膩、营养丰富、含糖重高;紫皮大蒜个大瓣肥,汁多味辣,久负盛名,是上乘的佐餐调料;油菜籽优质高产,所产油品营养丰富,芥酸含重较低,深受梢费者青睐;高台县是全国商品稂基地县之一;粮食总量达16000万公斤以上;盛产小麦、玉米、、蚕豆、水稻、胡麻、谷子、荞麦和、甜菜、蔬菜等,其中蔬菜年产量10000万公斤以上;农作物面积:小麦万亩、玉米万亩、大麦20万亩、蔬菜万亩、棉花6万亩、万亩、油菜21万亩、菊芋万亩、万亩、中药材万亩;酒泉市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酒泉市锦丰梨、早酥梨、呜山大枣、李广杏等瓜种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全区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繁种基地,是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敦煌市主要农作物有、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等;金塔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种果品等100多个品种;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已形成了年产40万担棉花、16万吨甜菜、1亿公斤粮食和6万亩中、4 万亩孜然及瓜籽的生产基地;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等制种,倍受国内外商家的青睐;瓜州县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甘草,锁阳、苁菪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和甘肃“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农作物面积:席花万亩、蔬菜25万亩、孜然5万亩、天才万亩、红枣万亩、小麦万亩、玉米万亩、西甜瓜万亩、伊丽莎白瓜万亩、苜宿万亩;庆阳市辖: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油料、荞麦、4、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被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等优质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最有特色的是氏阳黄花菜,似花非花,自古以来就有“谁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 0多种中草药;华池县白瓜籽、黄花菜、黑、小杂粮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华池被称为“白瓜籽”之多、“小杂粮”之乡;宁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黄豆、小米等,尤以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 备受推崇;宁县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山水形胜的灵气所致,出产的早胜曹杏、九龙金枣、黄甘桃、红富士苹果享誉国内外;农作物面积:万亩、万亩、中万亩、白瓜子万亩、苜蓿万亩、烤烟万亩、万亩、小麦300万亩、玉米90万亩;定西市辖:安定区、通滑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定西市土壤气候极适合中、生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査明的中药材有300多种, 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重高;通滑县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作物有胡麻、、瓜果、药材、等上百个种类;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陇南市辖:武都区、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宕昌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和花椒、苹果等各类林果;境内有野生中636种,特别是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四大药材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优;荣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畅销国内外;“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早熟薄皮核桃、松花蜜、花牛苹果、巨蜂、天然食品荞麦、燕麦已成生产规模,羊肚菌、蕨菜、剌龙芽、龙爪、剌五加等山菜产量大、质重优,深受中外客商青睐;礼县主要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挑等经济林果,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境内有各种药用动植物5 3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等中药材远近闻名;农作物面积:万亩、万亩、花椒万亩、玉米110万亩、大豆万亩、荞麦万亩;临夏州辖: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州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作物主要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类;蚕豆是临夏的传统优势作物,粒大味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临夏大麻色白质柔,为陇上名产;唐汪大接杏久负盛名,远销香港等地;广河县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要粮食作物,胡麻、为主要经济作物;和政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和洋芋,其它作物还有豌豆、玉米、荞麦、糜子、谷子、大燕麦,小燕麦等;东乡族自治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尤其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等;农作物面积:万亩、花椒万亩、万亩、玉米万亩、小麦万亩、当归万亩、洋芋万亩、油菜万亩、胡麻万亩、蔬菜万亩;甘南州辖: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2004年全州建立各类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万亩,其中青稞生产基地万亩,藏中产业基地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万亩,全州各地兴起了一批规模化特色产品生产乡村,为发展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农作物面积:万亩、小麦万亩、蔬菜万亩、青稞万亩、蚕豆万亩、洋芋万亩、中药材万亩;。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地区。

1. 小麦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次年的4月上旬。

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省内的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其中河西走廊地区由于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气候适宜,土壤疏松肥沃,是小麦的主产区。

中部平原地区主要是以秦巴山脉的北麓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略差于河西走廊,但也具备适合小麦生长的条件。

东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以高山区为主。

2. 大豆种植时间和地区:大豆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在河西走廊地区。

大豆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

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大豆生长非常有利,因此大豆在这一地区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作为粮食的主要补充品,在甘肃的农作物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 玉米种植时间和地区: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到5月上旬。

甘肃省的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中部平原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玉米的生长,因此是玉米的主产区。

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对于甘肃省的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

4. 高粱种植时间和地区:高粱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高粱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

甘肃的高粱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东部山区。

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灌溉条件良好,土壤适宜,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

东部山区由于气候寒冷,高粱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是该地区适合高寒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综上所述,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种植时间。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上海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浙江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江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西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青海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甘肃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山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陕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湖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贵州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四川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重庆市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海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绿洲农资的坚强——探访甘肃农资行业发展状态

绿洲农资的坚强——探访甘肃农资行业发展状态

种植结构 :大 田耗水作物正在减少 ,经济作物逐年增 多
按照甘肃省统计局农调 队对全省 3 0个县 、20个村 、2 0 1 10个农户的入户调查显示 甘肃 农作物 种植 结构 呈 ” 五增三减 ”态势 。“ 五增 ”是 :油料种植 面积 将同比增长 4 9 % :棉花种 3 植面积 同比增长 7 4 % 甜菜种植面积同 比增长 3 % 蔬菜 瓜 果类种植面积 将同 比增 长 2 0 3 2 % ;青 饲料和绿 肥种植 面积将 同比增长 9 0 % 。 2 3 三减 ”是:粮食种植面积 将同 比减少 0 5 % .和 近几年相 比 , 9 减少 幅度 明显缩小 :主要 粮食作 物小麦 玉米和 马铃薯呈 一增 二减 态势。其中:小麦 面积减少 2 5 % ,玉米面积减 8 少 1 7 ,马铃薯面积增长 7 8 % :种植药材同 比减少 2 7% 。 4 % 9 7
13 2 5. O
3 .1 28
2 .3 28
l.5 15
83 .7
1 .1 23
1 .1 38
5O .9
48 . 4
平 凉 市
4 .5 35
2. 4O O
64 .2
74 . 4
31 . 4
酒泉市
庆 阳市 定 西地 区 陇 南地 区 临 夏 州 甘 南 州
折 纯 量 33 .8 O1 . 4 23 . 3 38 .8 55 .8
实物 量 折 纯 量 53 . 5 13 . 7 O2 .3 OO .8 39 .6 13 . 2 44 .2 12 . 5 98 . O 26 .6
武威市
张 掖 市
124 9 .5
水资源不足是甘肃 发展 农业 面临的最 大难题 。目前甘肃很多地方已改 漫灌 为 沟灌 “ 、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划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划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涉及13个市(州)的60个县,其中种植面积6 667hm2以上的县(区)有30个,2万hm2以上的县(区)有9个, 3·3万hm2的市(州)有8个。

生产布局上,初步形成了三大优势生产区域[1],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了甘肃省的70%以上。

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及薯片(条)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1)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产区:包括定西、兰州、临夏、白银、平凉、庆阳6个市(州)的安定、渭源、陇西、临洮、通渭、岷县、漳县、榆中、皋兰、东乡、永靖、会宁、静宁、庄浪、环县等15个县(区)。

该区是甘肃省马铃薯重点种植区域,气候较冷凉,年平均气温5~9℃,年降雨量200~650mm,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0℃左右,全年大于10℃积温2 000~3 000℃,马铃薯生长期130~177天[2]。

年种植面积25万hm2。

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品种有高淀粉品种陇薯3号、甘农薯2号、天薯7号、渭薯8号等,薯条、薯片、粉丝加工型品种甘农薯1号、夏伯蒂、大西洋、布尔斑克及适宜外销的菜用红皮等品种。

(2)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及薯片(条)加工型生产区:包括武威市和张掖市的凉州区、民乐、山丹和古浪等县(区),是甘肃省近年新兴发展的优质马铃薯高产区。

该区一年四季气候凉爽[3],年降雨量38~250mm,但农业生产和灌溉条件较好。

近年随着一些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的投产,该区发展优质加工型马铃薯表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

该区重点以培育食品加工专用型产品的生产优势区域为目标,每年优势区域种植面积达5万hm2,主推品种主要是高淀粉含量的陇薯3号、甘农薯2号和加工型品种大西洋等。

(3)天水陇南早熟菜用型生产区:主要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市的秦州、秦安、武山、甘谷、武都、宕昌、西和、礼县等县(区)。

该区气候湿润,年降雨量450~950mm,年平均气温7~1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2~24℃,大于10℃的活动积温 2 200~4 750℃,马铃薯生长期130~246天[2]。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愈发突出。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甘肃省的耕地利用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对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探讨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策略。

一、甘肃省耕地资源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达45.61万平方公里。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甘肃省的耕地面积约为570.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7%。

甘肃省地处高原山地、沙漠戈壁、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

因此,提高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一)产量指标产量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河道两侧的平原地区。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统计,可以评估甘肃省的耕地产量水平及其潜力。

(二)资源利用率指标耕地资源利用率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关键。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土地的轮作休闲、合理施肥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肃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率。

(三)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和产量数据,分析农作物的市场价值,进而评估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都能够进一步提高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三、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现状目前,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比较低下。

一方面,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甘肃省耕地的产能较低,耕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偏单一,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导致耕地利用效益不高。

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

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

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摘要】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但也面临着各种病害威胁。

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制种基地的作物种植情况和病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专业方法对作物病害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调查结果显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存在着多种病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在病害防控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为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病害调查对于保障甘肃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挖掘作物病害的病原机制,探索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甘肃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调查、种植情况、调查方法、结果、防控对策、意义、研究方向、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甘肃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其制种基地所种植的作物在当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气候变暖和种植方式的改变,作物病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对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结构逐渐优化,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较为频繁。

在作物病害方面,研究相对薄弱,病害种类繁多且变异性较大,给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有必要对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找出产生病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可以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作物病害防控提供借鉴。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的现状及病害防控对策,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进行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作物种植情况及主要病害类型与分布,为制定有效的病害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市辖: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蔬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大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 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1.23万亩、蔬菜3.3万亩、小麦1万亩、果树0.68万亩、马铃薯0.356万亩。

金昌市辖: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药材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

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

果木有梨、苹果、、杏等。

颇具经济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省粮油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玉米5.44万亩、小麦22.61万亩、大麦25万亩、蔬菜11.37万亩、马铃薯5.49万亩、油料作物3.87万亩、甜菜0.03万亩。

市辖: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25.65万亩、水稻4.4万亩、玉米65.48万亩、薯类87.91万亩、杂粮70万亩、果树20万亩、小麦76.59万亩、油料作物16.03万亩。

市辖: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家川回族自治县。

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苹果、桃、梨、核桃、花椒、辣椒、韭菜等果品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外市场享有盛誉。

清水县红星、红冠、超红、首红、红富士等苹果质优量大,颇受国外消费者欢迎,是驰名中外的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

安县果椒园面积达54.5万亩,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正在申报“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花椒之乡”称号,果椒生产蕴藏看巨大的发展潜力。

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

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

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梁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

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

农作物面积:玉米88.34万亩、洋芋34万亩、花椒3.96万亩、无公害蔬菜55.3万亩、果树40万亩、高梁8.52万亩、马铃薯9.21万亩、谷子7.67万亩、蚕豆0.55万亩、小麦218:86万亩、油菜48.33万亩。

市辖:XX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生产基地。

中药材250多种。

白兰瓜、黄河蜜瓜、大板瓜籽享誉全国,远销东南处及港澳台地区;无壳瓜杯、天祝白耗牛为世界所仅有。

民勤县粮食生产以优质小麦、玉米和睥酒大教养为主,是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遐迩闻名,龙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黄河蜜瓜、玉金香等名优产品远销海外。

古浪县农作物以小麦、豆类、玉米为主,芹菜、荷兰、草莓、牛蒡、理想大根等绿色果蔬饮誉陇农作物面积:蔬菜32.36万亩、玉米65万亩、棉花23万亩、大麦22.4万亩、杂粮68万亩、辣椒7.8万亩、葡萄8.4万亩。

市辖: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有水灌溉,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 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

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

同时还出产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民乐县主产小麦、油菜籽、玉米、豌豆、苹果梨、紫皮大蒜、睥酒大麦、碗豆、洋芋。

民乐苹果梨果形美、色泽鮮、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细膩、营养丰富、含糖重高;紫皮大蒜个大瓣肥,汁多味辣,久负盛名,是上乘的佐餐调料;油菜籽优质高产,所产油品营养丰富,芥酸含重较低,深受梢费者青睐。

高台县是全国商品稂基地县之一。

粮食总量达16000万公斤以上。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蚕豆、水稻、胡麻、谷子、荞麦和棉花、甜菜、蔬菜等,其中蔬菜年产量10000万公斤以上。

农作物面积:小麦511.15万亩、玉米306.39万亩、大麦20万亩、蔬菜22.89万亩、棉花6万亩、果树19.25万亩、油菜21万亩、菊芋0.388万亩、马铃薯26.77万亩、中药材6.4万亩。

市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市锦丰梨、早酥梨、呜山大枣、广杏等瓜果品种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

全区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繁种基地,是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

敦煌市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等。

金塔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种果品等100多个品种。

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已形成了年产40万担棉花、16万吨甜菜、1亿公斤粮食和6万亩中药材、4 万亩孜然及瓜籽的生产基地。

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花卉等制种,倍受国外种子商家的青睐。

瓜州县境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菪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和“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

农作物面积:席花66.2万亩、蔬菜25万亩、孜然5万亩、天才3.98万亩、红枣1.8万亩、小麦11.18万亩、玉米2.78万亩、西甜瓜1.58万亩、伊丽莎白瓜0.18万亩、苜宿6.76万亩。

庆阳市辖: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4、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

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杏、黄柑桃、九龙金枣等优质农产品享誉国外。

最有特色的是氏阳黄花菜,似花非花,自古以来就有“谁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

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基地。

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 0多种中草药。

华池县白瓜籽、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华池被称为“白瓜籽”之多、“小杂粮”之乡。

宁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黄豆、小米等,尤以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

宁县是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山水形胜的灵气所致,出产的早胜杏、九龙金枣、黄甘桃、红富士苹果享誉国外。

农作物面积:果树112.63万亩、蔬菜112.81万亩、中药材11.22万亩、白瓜子6.6万亩、苜蓿7.15万亩、烤烟18.3万亩、马铃薯40.05万亩、小麦300万亩、玉米90万亩。

市辖:安定区、通滑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市土壤气候极适合中药材、马铃薯生长。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査明的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

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重高。

通滑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

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

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

陇南市辖:武都区、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

宕昌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花椒、苹果等各类经济林果。

境有野生中药材636种,特别是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四大药材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优。

荣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畅销国外。

“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早熟薄皮核桃、松花蜜、花牛苹果、巨蜂葡萄、天然食品荞麦、燕麦已成生产规模,羊肚菌、蕨菜、剌龙芽、龙爪、剌五加等山菜产量大、质重优,深受中外客商青睐。

礼县主要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挑等经济林果,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

境有各种药用动植物5 3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等中药材远近闻名。

农作物面积:果树8.03万亩、蔬菜42.259万亩、花椒203.6万亩、玉米110万亩、大豆49.38万亩、荞麦30.3万亩。

州辖:市、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州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药材类。

蚕豆是的传统优势作物,粒大味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之;大麻色白质柔,为陇上名产;唐汪大接杏久负盛名,远销等地。

广河县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要粮食作物,胡麻、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

和政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和洋芋,其它作物还有豌豆、玉米、荞麦、糜子、谷子、大燕麦,小燕麦等。

东乡族自治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尤其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等。

农作物面积:花卉0.6193万亩、花椒2.46万亩、蔬菜9.77万亩、玉米万亩、小麦11.82万亩、当归3.37万亩、洋芋17.15万亩、油菜25.76万亩、胡麻2.23万亩、蔬菜15.2万亩。

辖: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2004年全州建立各类特色产业生产基地61.90万亩,其中青稞生产基地25.23万亩,藏中药材产业基地7.3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39万亩,全州各地兴起了一批规模化特色产品生产乡(村),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作物面积:玉米3.97万亩、小麦19.65万亩、蔬菜1.15万亩、青稞1. 05万亩、蚕豆7.05万亩、洋芋3.97万亩、中药材6.95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