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诗词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主题】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写法】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咏梅诗词鉴赏 山园小梅

咏梅诗词鉴赏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酷爱梅花,隐居西湖孤山,妻梅子鹤,终身不仕。
他爱梅咏梅,实际上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的思想性格的表现。
《山园小梅》是他咏梅诸作中的佳品。
首联用众芳烘托梅花,极写梅花傲雪的品格与风韵。
“独”、“尽”二字,力透纸背,不仅渲染了梅花生活的独特环境,而且突出了梅花不同凡响的气骨。
“占尽风情”,更是写出了梅花在冰雪映衬中独有的天姿国色。
颔联乃咏梅千古名句,它的突出特色就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澄澹高逸的溪边月下梅花图。
画中的核心意象是疏瘦横斜的梅枝,上方是黄昏时朦胧的弦月,下面是清澈浅底的溪水,斜出的梅枝在月色的照映下其倩影静卧水中,而那从花蕊中飘送出来的清香,溶在月色中,化在清水里,浸香整个画面。
月照梅枝,水映梅影,梅使水更清、更美,使月更幽、更风致;水、月又使梅更显得神清骨秀,幽独超逸,高洁端庄,风韵奇绝;暗香在其间流动、浸透,使月美,使水香,更显出梅的圣洁灵魂。
梅、水、月、香融为一体,构成静谧、澄澹、高逸的意境,令人无不心醉神往。
此联所本乃五代后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仅只将“竹”“桂”改为“疏”“暗”,而梅花的神韵奇出,足见林逋点化诗句之神功。
颔联是正面描写,颈联则是侧面烘托。
霜禽,白色的冬鸟,粉蝶,春天的花迷,一个洁白,一个轻盈,这本身就是对梅花的美的烘托。
但诗人更在“爱”字上下力。
霜禽极想亲近,却不敢立即妄动,只得心怀敬意“先偷眼”;粉蝶迷花如痴,却天生入不得冰雪天地,如知梅花仙姿,必定要遇思断魂。
一个敬而不敢,一个爱而不得,虽有不同,却都是销魂落魄。
这就力度极强地烘托了梅花的清高与奇美。
林逋不仅熟悉梅的琼姿神韵,清高气骨,而且深知梅的素静禀性。
诗人唯恐人们冒犯了梅花,所以在尾联里禁不住站出来告诫人们,在恬静的山林里欣赏高洁的梅花,只有“微吟”才合适,而“檀板”“金樽”则不需要,因为梅花不喜欢豪华热闹。
王安石咏梅诗词解释

王安石咏梅诗词解释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字词解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知道。
翻译:
角落里有几朵梅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
为什么远远的就知道白梅花不是雪?那是因为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
赏析: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在北宋极其复杂艰难的形势下,诗人积极改革,未能得到支持,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自然与梅花有相通之处。
这首小诗寓意深远,句子很简单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鉴赏: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③犹:还.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翻译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赏析【一】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赏析【二】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於_61年_月,最早发表於人民文学出版社_63年_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徵或意趣的指向.由於审美情趣的差別.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於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歷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態,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內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徵.作为中国共產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託梅寄志,表明中国共產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產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讚.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慾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將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於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隱於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別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羣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羣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產党人斗爭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錚錚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隱於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慾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樑,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陆游一生酷爱,写有大量歌咏梅的,歌颂梅花傲霜,凌寒,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
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
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摧残中开放。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
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
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咏梅的古诗词《西江月·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西江⽉·咏梅》是北宋⽂学家苏轼所创作的⼀⾸词。
下⾯是⽆忧考分享的咏梅的古诗词《西江⽉·咏梅》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西江⽉·咏梅》 作者:苏轼 《西江⽉·咏梅》作者为宋朝⽂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如下: 马趁⾹微路远,沙笼⽉淡烟斜。
渡波清彻映妍华。
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
渡斜烟淡⽉笼沙。
远路微⾹趁马。
【译⽂】 马追赶,⾹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淡照,炊烟斜。
渡⽔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
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
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
渡⼝斜烟,蒙着淡⽉,托着笼沙。
远远的道上,微微的⾹⽓,追赶着马⼉。
【赏析】 上⽚,写梅的⽣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活环境。
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微,路远,沙笼,⽉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
“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凤般。
朝云⾃杭州来到惠州,成为⼀尘不染的词⼈的最宠爱的妻妾,词⼈对她的情感不⾔⽽喻。
下⽚,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
开头⼆句,写梅花的盛开,⼳风与梅枝同绿。
鲜艳的梅花⼜映照着透明的⽔波。
再⼀次渲染了梅、⼳凤的青春丽⾊,即朝云的青春丽⾊。
最后两句,笔锋⼀转,环境变化,亦⽤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氛:渡⼝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笼沙”,还有那“远路,微⾹,趁马”。
“微⾹”⼆字,特别醒⽬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暗⽰着王朝云也已远⾛了,正在“趁马”进⼊到另⼀世界。
眷恋之情,尽在不⾔中。
这⾸词是以“梅”格喻朝云。
全词,采⽤上⽚尾句字倒⾏的回⽂形式,构成了下⽚的另⼀情境。
词⼈没有直接写朝云,⽽是从梅—凤—⼈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
这种⽂体写作起来,难度较⼤,但词⼈⾮常⾃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扩展阅读:轶事典故之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年,苏轼以⼀篇《刑赏忠厚之⾄论》的论⽂得到考官梅尧⾂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诗词咏梅全文

诗词咏梅全文
王安石的《咏梅》全诗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幽静的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远远望去,知道那洁白的一片,不是雪花,因为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
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
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赏析: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 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 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 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 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 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 春台来。 【词语解释】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 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 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 的理想,意蕴深刻。
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拜服不已,后来 还成了著名“一字师”的典故。
梅
苏子卿
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
只应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梅
王安石
园中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题解】陆游一生钟情于梅花。他不但写了一 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还写了四首咏梅词,词境 大都托物言志,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卜算 子·咏梅》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 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 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 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 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 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 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