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型实际应用题(PDF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2)——抛物线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2)——抛物线型问题

∴水面宽度将增加 2 6 4米.
8.如图,隧道横截面为抛物线,其最大高度为 6 米,OM 为 12 米.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在隧道 C,D 处装两个路灯,且路灯的高度为 4 米,求 C, D 之间的距离.
解:(1)由题意,得 M 12,0,P6,6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 x 62 6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a x 2 x 2
∵过点C(0,2)
∴2=a0 20 2
,a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 x 2 x 2 ,即 y 1 x2 2
2
2
(2)由题意,得 1= 1 x2 2
2
解得 x1 6,x2 6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落在池 外?
(1)顶点 A1, 4
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 a x 12 4
∵过(0,3) ∴ 3=a 0 12 4 ∴ a 1
∴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 x 12 4
PPT课程
主讲老师:
全一册下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13课 二次函数的应用(2)——抛物线型问题
一、知识储备
1.求抛物线 y=x2-8x 与 x 轴的交点坐标. 解:令 y 0 ,得 0=x2 8x 解得 x1 0,x2 8
∴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0,8,0
2.抛物线的顶点为(6,3)且过点(0,0),求它的解析式.
(2)当 x=9 y=-112(9-6)2+3=2.25<2.5 ∴射中球门
5.(例 2)如图,铅球在 A 点被推出,出手时球离地面 1 米, 铅球飞行轨迹是抛物线,当铅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 4 米时达到最高 点 B,最高点离地面 3 米.

初三抛物线试题大全及解析

初三抛物线试题大全及解析

初三抛物线试题大全及解析一、抛物线的基本概念抛物线是一种重要的几何图形,它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抛物线通常由一条直线和一个二次曲线组成,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如二次函数、几何问题等。

二、抛物线试题类型1. 已知抛物线解析式求未知量2. 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3. 抛物线的形状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的关系4. 抛物线与方程的综合题5. 与抛物线有关的实际问题三、抛物线试题解析【例1】(基础题)已知抛物线解析式为y=x²-2x-3,请回答下列问题:(1)求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解析】(1)因为a=1>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

对称轴为直线x=-b/2a=-(-2)/2=1,顶点坐标为(1,-4)。

(2)因为对称轴为直线x=1,且开口向上,所以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提高题)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经过A(1,0),B(0,-6),C(2,-4)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由题意可设y=ax²+bx-6,把C(2,-4)代入得4a+2b-6=-4,即b-a=1。

再由点A(1,0)在抛物线上可求c值,即可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解:由题意可设y=ax²+bx-6。

把C(2,-4)代入得4a+2b-6=-4,即b-a=1。

又因为图像经过A(1,0),B(0,-6),所以y=x²+x-6。

【例3】(压轴题)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经过A(0,5),B(1,3),C(-2,7)三点。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的对称轴。

【解析】这道题需要用到待定系数法。

首先根据条件确定系数可能取到的值,再代入求出解析式。

然后根据对称性求出对称轴。

【答案】设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h)²+k,将A(0,5),B(1,3),C(-2,7)三点代入得{c=5a+b+c=39a−2a+k=7解得{a=2k=5∴y=2(x−1)2+3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1。

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如图所示

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如图所示

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如图所示,桥下水面宽度是4m时,供高是2m,当水面降低1m后,水面宽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m)
有一个抛物线形的拱形桥洞,桥面离水面的距离为5.6米,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4m,跨度为10m,如图所示,把它的图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中.
(1)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在对称轴右边1m处,桥洞离桥面的高是多少?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设函数关系式为y=a(x-5)2+4,将已知坐标代入关系式求出a的值.
(2)对称轴右边1米处即x=6,代入解析式求出y=值.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5,4),
所以设此桥洞所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a(x-5)2+4,
由图象知该函数过原点,将O(0,0)代入上式,得:0=a(0-5)2+4,
解得a=-4/25,
故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4/25(x-5)2+4,
(2)对称轴右边1米处即x=6,此时y=-4/25(6-5)2+4=3.84
因此桥洞离桥面的高5.6-3.84=1.76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考查了现实中的二次函数问题,赋予传统试题新的活力.
(2005•绵阳)有一个抛物线形的拱形隧道,隧道的最大高度为6m,跨度为8m,把它放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若要在隧道壁上点P(如图)安装一盏照明灯,灯离地面高4.5m.求灯与点B的距离.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微专题6 抛物线型实际应用设计问题(含实践活动)+课件+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人教版(山东)

微专题6 抛物线型实际应用设计问题(含实践活动)+课件+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人教版(山东)
∴若顶点一侧挂4盏灯笼,则1.6×4>6,
若顶点一侧挂3盏灯笼,则1.6×3<6,
∴顶点一侧最多可挂3盏灯笼.
∵挂满灯笼后成轴对称分布,
∴共可挂7盏灯笼.
∴最左边一盏灯笼悬挂点的横坐标是-4.8.
21
方案二:如图6,从对称轴两侧开始悬挂灯笼,正中间两盏与对称轴的距离均为
0.8 m,
∵若顶点一侧挂5盏灯笼,则0.8+1.6×(5-1)>6,
线.球从点A处被抛出,恰好越过横线,测得投掷距离OC=8 m.
13
问题解决
任务1
计算投掷距离
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求素材1中的投掷距离OB.
任务2
探求高度变化
求素材2和素材1中球的最大高度的变化量.
任务3
提出训练建议
为了把球掷得更远,请给小林提出一条合理的训练建议.
14
【解析】任务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整理得w=(-16x+1 120)+(-32x+2 240)+(-2x2+120x),
∴w=-2x2+72x+3 360(x≥10).
27
任务3:由任务2得w=-2x2+72x+3 360=-2(x-18)2+4 008,
∴当x=18时,获得最大利润,


y=- ×18+ = ,∴x≠18,

∴y=-0.15x2+x+1.6,∴顶点纵坐标为
=
= ,

×(−.)




-1.8= (m),∴素材2和素材1中球的最大高度的变化量为


(2021年整理)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整理)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抛物线练习题(含答案)〉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抛物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到点(1,1)和直线x+2y=3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A.直线B.抛物线 C.圆 D.双曲线2.抛物线y2=x上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是2,则P点坐标为( )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错误!3.抛物线y=ax2的准线方程是y=2,则a的值为()A.错误! B.-错误! C.8 D.-84.设抛物线y2=8x上一点P到y轴的距离是4,则点P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 ) A.4 B.6 C.8 D.125.设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弦为AB,则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相切 C.相离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6.过点F(0,3)且和直线y+3=0相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A.y2=12x B.y2=-12x C.x2=12y D.x2=-12y7.抛物线y2=8x上一点P到x轴距离为12,则点P到抛物线焦点F的距离为( ) A.20 B.8 C.22 D.248.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是椭圆4x2+y2=1的一个焦点,则此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A.2错误! B.错误! C。

中考压轴题专项训练1——抛物线专题(带答案解析)

中考压轴题专项训练1——抛物线专题(带答案解析)

中考压轴题专项训练1——抛物线专题考点分析:命题预测:函数是数形结合的重要体现,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函数的概念主要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图像、平面直角坐标系等,一般占2%左右.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有紧密地联系,是中考必考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解答题及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占5%左右.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考查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要关注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突出应用价值,3—6分;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多以压轴题出现在试卷中.要求:能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像,能丛图像上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复杂的图形综合问题。

二次函数常考点汇总: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AB B A B A x x y y -+-=2. 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A A y x ,B ),(B B y x ,则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2,2B A B A y y x x 。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面积的方法:公式法、割补法(做铅垂高或水平宽) 4. 几何分析法:特别是构造“平行四边形”、“梯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时,利用几何分析法能给解题带来方便。

例题精讲:1.如图,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 经过点A,B.(1)求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M(m,0)为x轴上一动点,过点M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①点M在线段OA上运动,若以B,P,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相似,求点M的坐标;②点M在x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P,N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M,P,N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M,P,N三点成为“共谐点”的m的值.2.如图①,抛物线y=﹣x2+(a+1)x﹣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已知△ABC的面积是6.(1)求a的值;(2)求△ABC外接圆圆心的坐标;(3)如图②,P是抛物线上一点,Q为射线CA上一点,且P、Q两点均在第三象限内,Q、A是位于直线BP同侧的不同两点,若点P到x轴的距离为d,△QPB的面积为2d,且∠P AQ=∠AQB,求点Q的坐标.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P (m ,n )是抛物线2114y x =+上的一个动点.(1)①如图1,过动点P 作PB ⊥x 轴,垂足为B ,连接PA ,求证:PA=PB ; ②如图2,设C 的坐标为(2,5),连接PC ,AP+PC 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求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3,过动点P 和原点O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若AP=2AD ,求直线OP 的解析式.4.【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124y x =+的顶点为M ,直线2y x =,点()0P n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抛物线21124y x =+和直线2y x =于点A ,点B.(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⑵设线段AB 的长为d ,求d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及d 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线段OB 与线段PM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3) 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为整数且0a ≠),对一切实数x 恒有x ≤y ≤2124x +,求a ,b ,c 的值.5.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1y x m x m =+--(其中0<m <1)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l .设P 为对称轴l 上的点,连接P A 、PC ,P A =PC . (1)∠ABC 的度数为 °;(2)求P 点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 (与原点O 不重合),使得以Q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 AC 相似,且线段PQ 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本题满分10分)如图,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C OB =O .点D 在函数图像上,CD//x 轴,且CD 2=,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E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b 、c 的值;(2)如图①,连接BE ,线段C O 上的点F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F '恰好在线段BE 上,求点F 的坐标; (3)如图②,动点P 在线段OB 上,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C B 交于点M ,与抛物线交于点N .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Q ∆P N 与∆APM 的面积相等,且线段Q N 的长度最小?如果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7.(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与x轴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C 为顶点,直线y=x+m经过点A,与y轴交于点D.(1)求线段AD的长;(2)平移该抛物线得到一条新拋物线,设新抛物线的顶点为C′.若新抛物线经过点D,并且新抛物线的顶点和原抛物线的顶点的连线CC′平行于直线AD,求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答案解析1.【解答】解:(1)∵y=﹣x+c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0=﹣2+c,解得c=2,∴B(0,2),∵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2)①由(1)可知直线解析式为y=﹣x+2,∵M(m,0)为x轴上一动点,过点M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N,∴P(m,﹣m+2),N(m,﹣m2+m+2),∴PM=﹣m+2,AM=3﹣m,PN=﹣m2+m+2﹣(﹣m+2)=﹣m2+4m,∵△BPN和△APM相似,且∠BPN=∠APM,∴∠BNP=∠AMP=90°或∠NBP=∠AMP=90°,当∠BNP=90°时,则有BN⊥MN,∴N点的纵坐标为2,∴﹣m2+m+2=2,解得m=0(舍去)或m=2.5,∴M(2.5,0);当∠NBP=90°时,过点N作NC⊥y轴于点C,则∠NBC+∠BNC=90°,NC=m,BC=﹣m2+m+2﹣2=﹣m2+m,∵∠NBP=90°,∴∠NBC+∠ABO=90°,∴∠ABO=∠BNC,∴Rt△NCB∽Rt△BOA,∴=,∴=,解得m=0(舍去)或m=,∴M(,0);综上可知当以B,P,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相似时,点M的坐标为(2.5,0)或(,0);②由①可知M(m,0),P(m,﹣m+2),N(m,﹣m2+m+2),∵M,P,N三点为“共谐点”,∴有P为线段MN的中点、M为线段PN的中点或N为线段PM的中点,当P为线段MN的中点时,则有2(﹣m+2)=﹣m2+m+2,解得m=3(三点重合,舍去)或m=;当M为线段PN的中点时,则有﹣m+2+(﹣m2+m+2)=0,解得m=3(舍去)或m=﹣1;当N为线段PM的中点时,则有﹣m+2=2(﹣m2+m+2),解得m=3(舍去)或m=﹣;综上可知当M,P,N三点成为“共谐点”时m的值为或﹣1或﹣.2.【解答】解:(1)∵y=﹣x2+(a+1)x﹣a令y=0,即﹣x2+(a+1)x﹣a=0解得x1=a,x2=1由图象知:a<0∴A(a,0),B(1,0)∵s△ABC=6∴解得:a=﹣3,(a=4舍去)(2)设直线AC:y=kx+b,由A(﹣3,0),C(0,3),可得﹣3k+b=0,且b=3∴k=1即直线AC:y=x+3,A、C的中点D坐标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解析式为:y=﹣x,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x=﹣1代入y=﹣x,解得:y=1∴△ABC外接圆圆心的坐标(﹣1,1)(3)作PM⊥x轴,则=∵∴A、Q到PB的距离相等,∴AQ∥PB设直线PB解析式为:y=x+b∵直线经过点B(1,0)所以:直线PB的解析式为y=x﹣1联立解得:∴点P坐标为(﹣4,﹣5)又∵∠P AQ=∠AQB可得:△PBQ≌△ABP(AAS)∴PQ=AB=4设Q(m,m+3)由PQ=4得:解得:m=﹣4,m=﹣8(当m=﹣8时,∠P AQ≠∠AQB,故应舍去)∴Q坐标为(﹣4,﹣1)3.【解答】解:(1)①设P(m,n)∴n=m2+1,∵PB⊥x 轴,∴PB=m2+1,∵A(0,2)∴AP==m2+1,∴PB=PA;②过点P作PB⊥x轴于B,由(1)得PA=PB,所以要使AP+CP最小,只需当BP+CP最小,因此当C,P,B共线时取得,此时点P的横坐标等于点C(2,5)的横坐标,所以点P的坐标为(2,2),(2)如图,作DE⊥x轴于E,作PF⊥x轴于F,由(1)得:DA=DE,PA=PF∵PA=2DA,∴PF=2DE,∵△ODE∽△OPF,∴==,设P(m,m2+1),则D(m,m2+)∵点D在抛物线y=x2+1上,∴m2+=(m)2+1,解得m=±2,∴P 1(,3),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x , P 2(﹣,3)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x , 综上所求,所求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x 或y=﹣x .4.【解答】解:(1)21(2)4A n n +,,()B n n ,. (2) d =AB=A B y y -=2124n n -+.∴ d =2112()48n -+=2112()48n -+.∴ 当14n =时,d 取得最小值18. 当d 取最小值时,线段OB 与线段PM 的位置 关系和数量关系是OB ⊥PM 且OB=PM. (如图)(3) ∵对一切实数x 恒有 x ≤y ≤2124x +, ∴对一切实数x ,x ≤2ax bx c ++≤2124x +都成立. (0a ≠) ①当0x =时,①式化为 0≤c ≤14.xy111APBMO∴整数c 的值为0.此时,对一切实数x ,x ≤2ax bx +≤2124x +都成立.(0a ≠) 即 222,12.4x ax bx ax bx x ⎧≤+⎪⎨+≤+⎪⎩ 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 由②得 ()21ax b x +-≥0 (0a ≠) 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210,10.a b >⎧⎪⎨∆=-≤⎪⎩ 由⑤得整数b 的值为1.此时由③式得,2ax x +≤2124x +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 (0a ≠) 即21(2)4a x x --+≥0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 (0a ≠) 当a=2时,此不等式化为14x -+≥0,不满足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当a≠2时,∵ 21(2)4a x x --+≥0对一切实数x 均成立,(0a ≠)∴2220,1(1)4(2)0.4a a ->⎧⎪⎨∆=--⨯-⨯≤⎪⎩∴由④,⑥,⑦得 0 <a ≤1.∴整数a 的值为1.∴整数a ,b ,c 的值分别为1a =,1b =,0c =.5.【解答】解:(1)45.理由如下:令x =0,则y =-m ,C 点坐标为(0,-m ).令y =0,则()210x m x m +--=,解得11x =-,2x m =. ∵0<m <1,点A 在点B 的左侧,∴B 点坐标为(m ,0).∴OB =OC =m .∵∠BOC =90°,∴△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C =45°. (2)如图①,作PD ⊥y 轴,垂足为D ,设l 与x 轴交于点E ,由题意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2mx -+=. 设点P 坐标为(12m-+,n ). ∵P A = PC , ∴P A 2= PC 2,即AE 2+ PE 2=CD 2+ PD 2.∴()222211122m m n n m -+-⎛⎫⎛⎫++=++ ⎪ ⎪⎝⎭⎝⎭.解得12m n -=.∴P 点的坐标为11,22m m -+-⎛⎫⎪⎝⎭. ④⑤② ③ ⑥ ⑦图①图②(3)存在点Q 满足题意.∵P 点的坐标为11,22m m -+-⎛⎫⎪⎝⎭, ∴P A 2+ PC 2=AE 2+ PE 2+CD 2+ PD 2=222221111112222m m m m m m -+---⎛⎫⎛⎫⎛⎫⎛⎫+++++=+ ⎪ ⎪ ⎪ ⎪⎝⎭⎝⎭⎝⎭⎝⎭. ∵AC 2=21m +,∴P A 2+ PC 2=AC 2.∴∠APC =90°. ∴△P A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Q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 AC 相似, ∴△Q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题意知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m ,0)或(0,m ). ①如图①,当Q 点的坐标为(-m ,0)时,若PQ 与x 轴垂直,则12m m -+=-,解得13m =,PQ =13. 若PQ 与x 轴不垂直, 则22222221151521222222510m m PQ PE EQ m m m m --+⎛⎫⎛⎫⎛⎫=+=++=-+=-+ ⎪ ⎪⎪⎝⎭⎝⎭⎝⎭. ∵0<m <1,∴当25m =时,2PQ 取得最小值110,PQ .<13, ∴当25m =,即Q 点的坐标为(25-,0)时, PQ 的长度最小.②如图②,当Q 点的坐标为(0,m )时,若PQ 与y 轴垂直,则12m m -=,解得13m =,PQ =13. 若PQ 与y 轴不垂直, 则22222221151521222222510m m PQ PD DQ m m m m --⎛⎫⎛⎫⎛⎫=+=+-=-+=-+ ⎪ ⎪⎪⎝⎭⎝⎭⎝⎭. ∵0<m <1,∴当25m =时,2PQ 取得最小值110,PQ .<13, ∴当25m =,即Q 点的坐标为(0,25)时, PQ 的长度最小.综上:当Q 点坐标为(25-,0)或(0,25)时,PQ 的长度最小.6. 【解答】解:(1).3)(03,20.0,c -),,0(,.2,12.1x 2CD x //2-=∴=-=++=∴∴=-==-∴=∴=c c c c c c B c C OC OB b bl CD ,舍去或解得)点坐标为(: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轴,(2)设点F 坐标为(0,m ).∵对称轴是直线,1:=x l ∴点F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F 的坐标为(2,m ). ∵直线BE 经过点B (3,0),E (1,-4),∴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BE 的表达式为y=2x-6. ∵点’F 在BE 上,∴m=2⨯2-6=-2,即点F 的坐标为(0,-2). (3)存在点Q 满足题意。

高中数学抛物线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抛物线经典例题(含解析)

抛物线大题一.解答题(共7小题)1.已知P(4,y0)是抛物线C:y2=2px(p>0)上位于第一象限的一点,且P到C的焦点的距离为5.(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F为C的焦点,A,B为C上异于P的两点,且直线P A与PB 斜率乘积为﹣4.(i)证明:直线AB过定点;(ii)求|F A|•|FB|的最小值.2.已知抛物线C:y2=2px(p>0),其准线方程为x=﹣2.(1)求抛物线C的方程;(2)不过原点O的直线l:y=x+m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P,Q,且OP⊥OQ,求m 的值.3.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开口向右,且经过点P(1,2).(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M(2,0)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求AB的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的横坐标为4,且点P到焦点F的距离为5.(1)求抛物线的方程;(2)若直线l:x=my+t交抛物线于A,B两点(位于对称轴异侧),且,问: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请求出该定点:若不过,请说明理由.5.已知抛物线C:y2=2px(p为常数,p>0)的焦点F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过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AB的斜率为1,求|AB|.6.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x=2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若OA⊥OB.(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若斜率为的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抛物线C交于D,E两点,求|DE|的值.7.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P(4,m)(m>0)是抛物线C上一点,且|PF|=5.(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过点Q(2,0)斜率存在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MQ=∠BMQ?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抛物线大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7小题)1.已知P(4,y0)是抛物线C:y2=2px(p>0)上位于第一象限的一点,且P到C的焦点的距离为5.(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F为C的焦点,A,B为C上异于P的两点,且直线P A与PB 斜率乘积为﹣4.(i)证明:直线AB过定点;(ii)求|F A|•|FB|的最小值.【分析】(1)由题意,结合所给信息列出等式,求出p的值,进而可得抛物线C的方程;(2)(i)结合(1)中所得信息得到点P的坐标,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斜率公式得到4(y1+y2)+y1y2+20=0,对直线AB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进而即可求解;(ii)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分别讨论直线AB的斜率是否存在,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出直线AB的方程,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得到|F A|•|FB|的最小值,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到|F A|•|FB|的最小值,两者比较即可求解.2.已知抛物线C:y2=2px(p>0),其准线方程为x=﹣2.(1)求抛物线C的方程;(2)不过原点O的直线l:y=x+m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P,Q,且OP⊥OQ,求m 的值.【分析】(1)由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求出p,可得抛物线C的方程;(2)设P(x1,y1),Q(x2,y2),联立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消元写出韦达定理,将OP⊥OQ用坐标表示,代入韦达定理化简计算,可得m的值.3.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开口向右,且经过点P(1,2).(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M(2,0)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求AB的长.【分析】(1)由题意,先设出抛物线C的方程,将点P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中,求出p的值,进而可得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设出直线AB的方程和A,B两点的坐标,将直线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A,B两点的坐标,进而即可求解.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P的横坐标为4,且点P到焦点F的距离为5.(1)求抛物线的方程;(2)若直线l:x=my+t交抛物线于A,B两点(位于对称轴异侧),且,问:直线l是否过定点?若过定点,请求出该定点:若不过,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题意,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建立有关p的等式,进而即可求解;(2)设出A,B两点的坐标,将直线l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韦达定理再进行求解即可.5.已知抛物线C:y2=2px(p为常数,p>0)的焦点F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过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AB的斜率为1,求|AB|.【分析】(1)由题意,先求出的右焦点,根据抛物线C的焦点F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可得,进而求出抛物线方程;(2)结合(1)中所得信息得到直线AB的方程,将直线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以及弦长公式再进行求解即可.6.设O为坐标原点,直线x=2与抛物线C:y2=2px(p>0)交于A,B两点,若OA⊥OB.(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若斜率为的直线l过抛物线C的焦点,且与抛物线C交于D,E两点,求|DE|的值.【分析】(1)由题意,得到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中进行求解即可;(2)先得到直线l的方程,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抛物线的定义再进行求解即可.7.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P(4,m)(m>0)是抛物线C上一点,且|PF|=5.(1)求抛物线C的方程;(2)过点Q(2,0)斜率存在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MQ=∠BMQ?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PF|=5,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求出p的值,即可得解;(2)设A(x1,y1),B(x2,y2),M(s,0),直线l的方程为x=ty+2(t≠0),将其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根据k AM=﹣k MB,求出s的值,即可得解.。

抛物线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抛物线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抛物线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抛物线运动练题 (含答案)问题一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100 m/s 射向离地面20m的点,以重力加速度10 m/s²作用下,子弹射出后多久击中地面?答案:使用抛物线运动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子弹击中地面所需的时间。

抛物线运动公式为:h = v₀t + 1/2gt²其中,v₀表示初始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t表示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h = 20mv₀ = 100 m/sg = 10 m/s²将公式稍作变形,得到:t² + 20t - 40 = 0解这个二次方程,可求得:t ≈ -23.3 秒或t ≈ 1.7 秒因为时间不能为负数,所以子弹射出约1.7秒后击中地面。

问题二一个人从离地面15m的点以速度20 m/s斜抛一个物体,物体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答案:根据抛物线运动的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飞行距离。

抛物线运动公式为:d = v₀x t其中,v₀x表示初始水平速度,t表示时间,d表示距离。

我们需要找到物体运动的总时间,然后将其代入公式中计算距离。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计算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t₀:h = v₀yt₀ + 1/2gt₀²将公式代入已知数据:h = 15 mv₀y = 20 m/sg = 10 m/s²可得到:15 = 20t₀ + 1/2 * 10 * t₀²将这个方程稍作整理,得到二次方程:5t₀² + 20t₀ - 30 = 0解这个二次方程,可求得:t₀ ≈ -1.85 秒或 t₀ ≈ 0.85 秒因为时间不能为负数,所以物体运动约0.85秒后落地。

然后,我们将求得的 t₀代入公式:d = v₀x * t₀代入已知数据:v₀x = 20 m/st₀ ≈ 0.85 s计算得到物体的飞行距离d ≈ 17 m。

问题三一颗炮弹以45°角发射,速度为400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抛物线型实际应用题
1.如图1所示的赵州桥的桥拱是近似的抛物线,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函数的表达式为y=-125x 2,当水面离桥拱顶的高度DO 是2m 时,这时水面宽度AB 为( D )
A .﹣10m
B .﹣5m
C .5m
D .10m
2.为了美观,在加工太阳镜时将下半部分轮廓制作成抛物线的形状(如图所示),对应的两条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AE ∥x 轴,AB=4cm ,最低点C 在x 轴上,高CH=2cm ,BD=2cm ,则右轮廓DFE 所在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B )
A .y=(x +3)2
B .y=(x ﹣3)2
C .y=﹣(x +3)2
D .y=﹣(x ﹣3)
2 3.在某次羽毛球比赛中,某羽毛球的运动路线可以看做是抛物线y=-x 2+x+1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单位:m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B )
A.出球点A 离地面点O 的距离是1m
B.该羽毛球横向飞出的最远距离是3m
C.此次羽毛球最高可达到m
D.当羽毛球横向飞出m 时,可达到最高点
4.如图所示,某拱形门建筑的形状是抛物线.如果取拱形门地面上两点的连线为x
轴,它的形状可以近似地用函数y=-297
(x-97)2+194的图象来表示(单位:m ).那么拱形门的地面宽度大约是 194 m.
【解析】令y=0,即-97
2(x-97)2+194=0, 解得x 1=0,x 2=194.
∴拱形门的地面宽度为|194-0|=194(m ).
5.西宁中心广场有各种音乐喷泉,其中一个喷水管喷水的最大高度为3m ,此时距喷水管的水
平距离为12m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个喷泉的函数表达式
为 y=-(12x-122+3 .
6.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拱门(如图1所示)是座雄伟壮观的抛物线型建筑物,是美国最高的独自挺立的纪念碑.如图2所示,拱门的地面宽度为200m ,两侧距地面高150m 处各有
一个观光窗,两窗的水平距离为100m ,求拱门的最大高度.
【解析】如答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此时,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C (-100,0),D (100,0).
设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a (x-100)(x+100).
∵抛物线经过点B (50,150),
∴150=a (50-100)(50+100),解得
. ∴=-50
1x 2+200.
∴拱门的最大高度为200m.
7.如图所示,在某场足球比赛中,球员甲从球门底部中心点O的正前方10m处起脚射门,足球沿抛物线飞向球门中心线.当足球飞离地面高度为3m时达到最高点,此时足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6m.已知球门的横梁高为2.44m.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此飞行足球能否射进球门?(不计其他情况)
(2)守门员乙站在距离球门2m处,他跳起时手的最大摸高为2.52m,他能阻止球员甲的此次射门吗?如果不能,他至少后退多少米才能阻止球员甲的射门?
【解析】(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4,3),
∴可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a(x-4)2+3.
把(10,0)代入,得36a+3=0,解得a=-.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4)2+3.
当x=0时,y=-×16+3=3-=<2.44,
∴能射进球门.
(2)当x=2时,y=-×(2-4)2+3=83>2.52,
∴守门员乙不能阻止球员甲的此次射门.
当y=2.52时,-(x-4)2+3=2.52,
解得x1=1.6,x2=6.4(舍去).2-1.6=0.4(m),
∴他至少后退0.4m,才能阻止球员甲的射门.
8.如图所示,花坛水池中央有一喷泉,水管高OP=
3m,水从喷头P喷出后呈抛物线状先向上至最高点后落下,若最高点距水面4m,P距抛物线对称轴1m,则为使水不落到池外,水池半径最小为( D )
A.1m
B.1.5m
C.2m
D.3m
【解析】如答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右边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4),
设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a(x-1)2+4.
把(0,3)代入,得a+4=3,解得a=-1.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1)2+4.
令y=-(x-1)2+4=0,
解得x1=3,x2=-1(舍去).
∴水池的最小半径是3m.故选D.
9.音乐喷泉(如图1所示)可以使喷水造型随音乐的节奏起伏变化而变化,某种音乐喷泉喷水形状如抛物线,设其出水口为原点,出水口离岸边18m,音乐变化时,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kx上变动,从而产生一组不同的抛物线(如图2所示),这组抛物线的统一形式为y=ax2+bx.
(1)若k=1,且喷出的抛物线水线最大高度达3m,求此时a,b的值.
(2)若k=1,喷出的水恰好到达岸边,则此时喷出的抛物线水线最大
高度是多少米?
(3)若k=2,且要求喷出的抛物线水线不能到岸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y=ax2+bx的顶点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
线y=kx上,k=1,抛物线水线最大高度达3m,
∴﹣=,=3,解得a=-,b=2.
(2)∵k=1,喷出的水恰好到达岸边,出水口离岸边18m,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kx上,
∴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9,y=x=9.
∴此时喷出的抛物线水线最大高度是9m.
(3)∵y=ax2+bx的顶点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y=2x上,
∴﹣×2=﹣,解得b=4.
∵喷出的抛物线水线不能到岸边,出水口离岸边18m,
∴﹣×2=﹣,解得b=4.
10.我们常见的炒菜锅和锅盖(如图1所示)都是抛物线面,经过锅心和盖心的纵断面是两段抛物线组合而成的封闭图形,不妨简称为“锅线”,锅口直径为6dm,锅深3dm,锅盖高1dm(锅口直径与锅盖直径视为相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如果把锅纵断面的抛物线记为C1,把锅盖纵断面的抛物线记为C2.
(1)求C1和C2的函数表达式.
(2)如果炒菜锅里的水位高度是1dm,求此时水面的直径.
(3)如果将一个底面直径为3dm、高度为3dm的圆柱形器皿放
入炒菜锅内蒸食物,锅盖能否正常盖上?请说明理由.
【解析】(1)由于抛物线C1,C2都过点A(-3,0),B(3,0),
∴可设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y=a1(x-3)(x+3)和y= a2(x-3)(x+3) .
∵抛物线C1还经过D(0,-3),
∴-3=a1(0-3)(0+3),解得a1=
∴抛物线C1:y=x2-3(-3≤x≤3).
∵抛物线C2还经过C(0,1),
∴1=a2(0-3)(0+3),解得a2=-.
∴抛物线C2:y=-x2+1(-3≤x≤3).
(2)当炒菜锅里的水位高度为1dm时,y=-2,即x2-3=-2,解得x=±..
∴此时水面的直径为2dm.
(3)锅盖能正常盖上,理由如下:
当x=时,抛物线C1:y=×()2﹣3=﹣,
抛物线C2:y=﹣×()2+1=,而﹣(﹣)=3,
∴锅盖能正常盖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