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语文五年级下册《论语》四则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课件6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6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喻:知晓、明白
孔子说: “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 知晓的是利。”
研读文本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 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 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 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 子和小人的区别。
第五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文本探究
对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君子要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 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 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 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 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 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 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一种修养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提高理性 思维能力。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 夫而实现。 三,“仁”是德性的统称。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为仁矣。”此外,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的“仁”,与义、礼、智、信并列。 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 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 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读文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 “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 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 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 实际。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 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质朴的本性,只有这 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 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则ppt课件
总结词
学习的态度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详细描述
本章强调了学习的态度比单纯的知识掌握更为重要。只有对知识抱有真正的热爱 和兴趣,才能够真正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掌握。
吾日三省吾身的注释与讲解
总结词
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本章强调了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省和审视,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翻译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 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翻译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 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熟练掌握?
温故而知新
原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03
每章的注释与讲解
学而时习之的注释与讲解
总结词
学习要注重实践和复习
详细描述
本章强调了学习后要及时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复习,才 能深入掌握所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注释与讲解
温故而知新的注释与讲解
总结词
通过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
详细描述
本章强调了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理解,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加深对 知识的掌握。
04
论语四则的实践应用
在学习中的应用
01 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论语四则,可以培养推理、逻辑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论语四则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论语四则

国学《论语》四则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朗读;2、学会借助注释来帮助自己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的大体意思;3、了解孔子学识渊博、谦虚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从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正确阅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了解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并且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古文,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运用。

教学设想:本课以是一篇重要的讲读出现,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

所以主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诵读法促进教学。

教学过程:一、诵读佳句,引出课题1、结合教师自身的情况,运用“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引出孔子这位伟大的圣人,教师向同学提出问题“对孔子的了解有多?”,师生共同交流。

2、接着引出本课的几句重要古文句子。

二、齐读古文,新课呈现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呈现的四句名句,可以不同形式,并提出读的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流利。

2、指名学生再次朗读,读出韵味,并给予恰当指导,师生共同给予评价;3、鼓励读得好的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全班齐读;4、教师给予示范朗诵,规范节奏、语调,让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区别与不同;5、学生再读,小组赛读;6、伴随着轻音的节奏,询问学生所读的句子的意思,指导他们学会借助注释小帮手来理解每句话,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出示任务;7、教师给予检查、评价以及纠正。

三、出示孔子拜师的两个故事,加强对句子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孔子学琴的故事,着重看、读、想孔子与师襄子之间的对话,按分角色、男女生、小组等形式进行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与启示。

2、朗读完过后,师生共同讨论出每次对话可以对应所学的那几句话,请学生大声读出来,细细体会;3、总结孔子“言必行,行必果”的学习精神,一一对应每次对话。

《论语十则》课件

《论语十则》课件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优点
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们身上的 不足而让自己努力避免。”
第八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好:爱好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和学问)懂得它 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巩固训练——解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论语》巩固训练——解词
•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是: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7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的
施: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是由 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 有人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 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课外拓展阅读 (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讲仁义之 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 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 (二)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 表。”
第二课时
体会丰富的内蕴,
积累格言警句,
拓展学习。
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源自于本文吗?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则PPT课件

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 你如何求知吧!知道的就是 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 道的,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公主岭市西四小学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
想家、教育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 月28日~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 七~农历二月十一),名 丘,字仲尼。汉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 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 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 人 。”
•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 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跟 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行礼
•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 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 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 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zǔ )豆(当时 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 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 呢!”
•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 在一个礼崩乐(yuè)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

《论语四则》教学设计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于洋教学目标:1.认识“愠、罔、殆”三个生字,会写“殆”字。

2.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培养语感。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古为今用。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知道前面屏幕上播放的这些句子都是出自哪一本书吗?生(齐声):《论语》师:大家很聪明,说得正确。

那么你知道《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吗?生: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借助注释中的有效信息。

那想不想了解得更多一点?投影出示相关介绍:《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

“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师:看来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论语》有所研究,要研究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描述出来。

生:孔子是个博学的人生: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有远大理想的人。

……师:看来大家对孔子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老师再给一点系统的介绍。

投影出示相关介绍: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ppt课件

古诗词默写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 而》 文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 本 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背 ③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诵 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知识归纳
【结构梳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道德修养 思想核心:仁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归纳
【主题与艺术】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求学为乐的学 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 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 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做人和学习的基本准 则。这十二章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格 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风格。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多次运用反问、排比、 比喻等修辞手法。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优秀实用 课件(P PT优秀 课件)
习者有重要的 意义的句子是:___温__故__而__知___新__________, ____可__以__为__师___矣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 要焦虑的句子是:__人__不__知__而___不__愠_________, ____不__亦___君__子__乎_________?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一___箪__食__,__一__瓢___饮__,__在__陋___巷__,__人__不___堪__其__忧__,____ ___回___也__不__改__其__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小学必背---五年级《论语》

最新小学必背---五年级《论语》

《论语》十则
五年级上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二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第三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第五则: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第六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

第七则: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译:不迁怒于人,从不犯同样的错误。

第八则: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态度 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 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 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 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 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字词学习
• 患:忧虑,怨恨。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 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诲:教,导。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智慧。”
• 故:旧知识。新:新知识。在温习旧知识后,能 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自省:自我反省。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 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丘 ,春秋时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
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
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
陬邑昌平乡。孔子的言行思
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
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 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 要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等。
• “子曰”是什么意思?
• 孔子说。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 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 的尊敬。
• 学习态度 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 学习态度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 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 1.你还了解哪些先哲语录呢?
• 2.回忆一下有关自己学习的事,并联系这 篇课文谈谈今后自己将如何学习 。
• 《论语》是儒家学 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论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大学》《中庸》《孟 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 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