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产品设计说明书
挑战杯项目书

挑战杯项目书项目名称:智能马桶盖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马桶盖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卫生设施,其功能和使用体验也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传统的马桶盖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不舒适、不够智能等,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因此,我们团队决定开发一款智能马桶盖,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舒适的使用体验。
二、项目介绍智能马桶盖作为一个智慧化的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 温控功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马桶座圈的温度,并可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范围自动调节座圈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状态。
2. 水温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触摸面板自由调节冲水水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洗净功能:通过喷头进行洗净,不仅可调节水压和喷头位置,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洗净模式,如前后倾斜、自动按摩等,提供个性化的洗净体验。
4. 除臭功能:配备活性炭滤网,能够吸附和分解座圈上的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5. 夜光功能:在夜间使用时,座圈上的LED灯光会自动亮起,提供光线以方便用户使用。
6. 智能感应:通过智能感应器,马桶盖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的到来,并自动打开盖板,提供便利的使用体验,同时用户离开后也会自动关闭盖板以节省能源。
7. APP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智能马桶盖的各项功能,如温度调节、喷头控制等。
三、市场需求分析智能马桶盖作为一个创新型产品,可以满足当前消费者对个人卫生的关注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智能马桶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高端住宅、星级酒店等场所的需求更加迫切。
四、竞争优势与传统马桶盖相比,智能马桶盖具有以下竞争优势:1. 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验:人性化设计的温控功能、洗净功能等,可以让用户在使用马桶盖时感到更加舒适和放心。
2.简化用户操作:通过智能感应和远程控制,用户无需手动盖合盖板等操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3. 多功能:除了基本的冲洗功能,智能马桶盖还提供了除臭、夜光等附加功能,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挑战杯说明书

G.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说明(附件)打印或粘贴处目录一、矿井防灭火技术现状 (2)二、注氮、注浆防灭火技术现状 (5)三、束管监测系统概况及与本项目的对比分析 (7)四、联动注氮(注浆)防火技术 (9)⑴联动注氮(注浆)的意义 (9)⑵联动注氮(注浆)的技术原理 (9)⑶联动注氮系统设计 (10)①采空区联动注氮(注浆)原理整体设计图 (10)②器材简介及使用情况 (10)③多源信号的数字显示及反馈 (14)⑷联动注氮信号阀值设置与处理 (14)⑸联动注氮(注浆)装置可视化 (15)⑹联动控制实验平台 (16)⑺实验效果 (16)①整体效果: (16)②核心控件电化实现 (16)五、试验项目成本估算 (19)六、详细解释及备注 (20)七、参考文献 (22)八、附录:程序代码 (23)井下防灭火联动注氮(注浆)控制技术一、矿井防灭火技术现状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国内外广泛采用注惰性气体、预防性灌浆、注水、喷洒阻化剂等技术。
近年来,又广泛地采用了凝胶、胶体泥浆、三相泡沫等防灭火技术。
该类技术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矿井防灭火技术的进步。
1.1煤自然的识别和预测方法:1)磁探测法:依据煤炭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烘烤后的上覆岩石的磁性随自燃温度升高而增强,通过检测煤岩磁性的变化来判断煤炭的自燃程度进行早期预报。
2)电阻率探测法:其依据是煤炭自燃发火后,煤层的结构状态和含水性会发生较大变化,通过分析其变化进而进行自燃的早期预报。
3)氡气探测法:根据煤层自燃后,随煤温升高,氡气浓度上升,依此判断火区位置,确定自燃程度进行自燃的早期的预报。
4)测定空气和围岩的温度的方法:根据煤炭在氧化自燃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围岩和空气温度升高的性质,通过检测煤岩和环境温度来判断煤炭的自燃程度进行早期预报。
5)测定井下空气成份的变化的方法:依据煤炭在氧化自燃过程中,除放出一定热量外,同时热解释放出CO,C2H4等碳氢类气体的特点,通过检测分析采掘空间是否有煤炭自燃而产生的气体产物,进行煤炭自燃的早期预报。
大学生挑战杯申报书及说明书填写培训材料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
Ps:此项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能否晋级。
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 ][ ]A.机械与控制(包括 a.机械、b.仪器仪表、c.自 动化控制、d.工程、e.交通、f.建筑等)
参赛类别
填
写
参赛资格
指
南
提交清单
填写说明
温馨提示
请提供对于理 解、审查、评价 所申报作品具 有参考价值的 现有技术及技 术文献的检索
目录
申报材料清单 (申报论文一 篇,相关资料名
称及数量)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签 章) 年月日
精品PPT
申
报
书
参赛类别
填
写
参赛资格
指
南
提交清单
填写说明
温馨提示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 ][ ]A.机械与控制(包括a.机械、b.仪器仪表、c.自动化控制、
作
d.工程、e.交通、f.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a.计算机、b.电信、c.通讯、
品
d.电子等)
C.数理(包括a.数学、b.物理、c.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分
D.生命科学(包括a.生物、b.农学、c.药学、d.医学、
e.健康、f.卫生、g.食品等)
Ⅱ.把手段当成研究对象;如用 计算机手段控制某金属材料 性能的研究归到信息技术类 (B)
2.后果:
全自动双面擦窗器设计说明书 浙江2010 挑战杯创业大赛 获奖 毕业设计

全自动双面擦窗器设计说明书作品简介解决玻璃窗户的自动化擦洗问题是极具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尤其是大量高层建筑的外窗擦洗。
本作品是在大量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擦窗装置分析比较,采用以机械结构为主,辅以自动化控制的一种面向带框移动式窗户的双面擦窗器。
本作品以移动窗框作为导轨,利用六轮导向机构实现上下运动。
为保证两手掌实现同步擦洗的功能,由电机直接驱动一边同步带轮,再通过中间齿轮轴上的二个齿轮实现二次互为倒数的传动,带动另一边的同步带轮实现双面同步运动,保证了两面手掌左右同步移动,完成左右方向的擦洗。
手掌自动压紧机构确保有效清洗玻璃,快速换布机构和可自由张开的手臂使本作品在使用上快速、高效。
利用单片机控制使作品的擦洗工作自动化。
本作品自动化程度高,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工作安全可靠。
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便于携带。
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楼、酒店等各类可移动窗户,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双面,擦窗器§1 研制背景及意义目前来看,各类玻璃窗在家庭、办公楼、酒店等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玻璃外窗的清洗越来越成为一大生活问题。
最原始的外窗清洗方法就是手拿湿毛巾爬上窗户将手伸出窗外进行擦洗。
其擦洗难度之大、危险性之高可想而知。
因此人们想了个办法利用一根竿子代替人手绑一块擦布伸出窗外进行外窗的清洗,如此危险性降低了,但效率和擦洗效果大大的降低了。
于是另一种擦洗方法随即出现,那就是磁石式双面玻璃擦洗器,但其主要缺点就是擦洗的高度为一人举手的高度,要擦洗较高的地方就要站到梯子上,如此甚为不便。
当今社会,人们住在高楼大厦之中,频频发生因擦窗而坠楼身亡的事件。
为了安全问题,也为了改善住宅环境,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全自动的能实现双面同时擦洗的擦窗器。
为此,在分析总结已有的产品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台全自动双面擦窗器。
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内外窗双面的擦洗工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危险性,尤其是处于高层建筑的家庭或办公室。
20110427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作品说明书

序号:编码: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作品名称: 75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开关系统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75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开关系统作品简介本作品为一种特高压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开关系统。
该开关系统由2组开关组成,每组25级,每级安装一个开关单元,对应连接一个充电主电容(150kV)。
开关闭合时,各充电电容并联充电;分闸时,串联放电,能实现7500kV的全额特高压试验电压。
总体安装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
该开关系统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操动单元、预紧力调节装臵、开关单元、位臵调整装臵等组成。
根据设计原理,预紧力调节装臵连接两端钢丝绳,将两个绝缘杆连成整体,提供预紧力使其受到拉应力;位臵调整装臵调整操动杆位臵,保证其位臵精度;驱动单元实现快速、平稳、背压的驱动效果;考虑到操动杆快速运动过程中会有惯性及晃动,以及钢丝绳产生冗余,特设计了张紧装臵使钢丝绳时刻紧绷,消除冗余。
开关单元设臵有电极微调部分,方便开关开合的微调。
而且我们特别设计了大旋绕比的弹簧,其拉长后与电极接触构成充电回路的一部分,在充电时作为传输电流的导体。
本作品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加工制作成本低、安装调试方便,能有效保证开关电极的同步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减少了电压衰减,能更好满足超/特高压试验的需要。
而且该开关亦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作为冲击发生器间隙点火开关、接地开关用,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安全可靠,节省能源。
图1 总体结构示意图1-位臵调整装臵;2-预紧力调整装臵;3-张紧装臵;4-操动单元;5-开关单元;6-驱动单元75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开关系统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前言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背景 (1)1.3 类似设备发展状况 (1)1.4 作品研究意义 (2)第2章总体设计方案 (3)2.1 设计思想 (3)2.2 设计要求 (3)2.3 整体方案 (3)第3章各功能部件具体设计 (7)3.1 操动单元设计 (7)3.1.1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7)3.1.2 设计创新点 (7)3.2 开关单元设计 (10)3.2.1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10)3.2.2 设计创新点 (11)3.3 位置调整装置设计 (12)3.3.1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12)3.4 预紧拉应力调整装置设计 (14)3.4.1 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 (14)3.4.2 钢丝绳的连接方式 (14)3.4.3 拉应力的测试及调节 (15)3.5 张紧单元的设计 (15)3.5.1 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15)3.5.2 张紧力的计算 (16)3.6 驱动单元设计 (17)3.6.1 机电传动 (17)3.6.2 气动驱动 (18)3.6.3 液压驱动 (18)3.7 控制单元的设计 (18)3.7.1 电气控制原理 (19)3.7.2 液压控制系统 (20)第4章实验验证 (21)4.1 验证方法 (21)4.2 验证结果 (22)第5章设备操作流程 (23)第6章计算机实体建模 (24)设计体会 (29)参考文献 (31)第1章前言1.1 设计目的本作品涉及一种冲击电压发生器充电开关系统,目的是使冲击电压发生器在进行绝缘冲击耐受或放电实验时提供安全高效的特高压放电电压。
挑战杯项目计划书范本

挑战杯项目计划书范本一、项目背景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健身运动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健身运动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入门者来说,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往往会导致运动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运动受伤。
而对于有经验的运动者来说,如何科学地调整运动方案,监控运动效果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我们团队决定开发一款智能健身运动监测系统,通过结合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监测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科学健康的运动目标。
二、项目简介智能健身运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 健身运动监测:通过搭载传感器设备的穿戴式设备或手机APP,对用户进行全天候的健身运动轨迹监测,实时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如步数、心率、卡路里消耗等。
2. 运动风险预警:基于用户的运动数据和健康状况,系统可以智能分析用户的运动风险,及时预警用户可能出现的运动受伤风险。
3. 健身计划制定: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特殊需求,系统可以智能生成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包括运动方式、强度、时长等方面的建议。
4. 健身数据分析:系统定期对用户的健身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生成健身报告,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健身状况和进展情况。
5. 在线健身课程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运动需求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在线健身课程,帮助用户改善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效果。
三、项目目标与意义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款智能健身运动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监测服务,帮助用户科学健康地进行运动,提高运动效果,降低运动风险。
该系统的意义在于:1. 为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和监测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健康目标。
2. 降低运动受伤风险,提高运动安全性。
3. 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提升健身指导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
4. 促进传统健身行业与科技行业的融合,推动健身行业的创新发展。
四、项目技术方案1. 传感器设备:开发一款佩戴舒适、精准测量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健身数据如心率、步数等。
挑战杯产品创意方案策划

挑战杯产品创意方案策划背景介绍挑战杯是中国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开展创新项目。
本文将提出一个针对大学生的社交学习平台创意方案,以满足大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合作方面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问题陈述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学术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现有的学术社交平台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现有平台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易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学术交流平台的互动性较差,无法促进用户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生在寻找合作伙伴和找到学科导师时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个优质的学术社交学习平台,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体验。
创意方案1. 平台内容管理为了保证平台内容质量,在用户提交内容之前,建立一个筛选机制,审查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
同时,设立平台专家或老师审核团队,对于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2. 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为了促进用户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需要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功能。
例如,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设定为其推荐相关的学术资讯、文献和用户。
此外,用户可以自由发帖、评论和私信,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3. 匹配和合作机制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和学科导师,可以通过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和技能标签的方式,实现对用户的智能匹配。
例如,用户可以填写自己的研究方向、技能和兴趣爱好,在平台上搜索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导师。
平台还可以推荐学科导师和合作伙伴,并为用户提供沟通和预约的功能。
4. 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建议。
例如,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交流历史、学术发表情况和学科方向,为其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位课程和实习机会。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创意方案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达到以下效果:1. 提供一个优质的学术社交学习平台,帮助大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挑战杯计划书

挑战杯计划书挑战杯计划书一、项目标题: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家居系统二、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系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产品。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集成化、自动化的方式,为人们的居家生活带来便利和舒适。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互功能有待提高、用户体验不佳等。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技术,提升智能家居系统的交互功能和用户体验,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更高需求。
四、项目内容:1. 设计智能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设计开发一款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主导航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2. 研发智能家居系统:结合智能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家居系统,研发一套具有自主学习、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统。
3. 优化用户体验:通过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用户体验,打造更加智能、便捷的智能家居系统。
五、项目创新点:1. 引入智能机器人技术:通过智能机器人的引入,使智能家居系统具有更全面的交互能力,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像等方式与系统进行交互。
2. 自主学习和自动控制功能:智能家居系统具有自主学习和自动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进行自主调整,并实现一些自动化操作,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等。
3. 远程操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远程操控家居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的便利。
六、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2个月):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现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优缺点,确定项目的具体方向和目标。
2. 第二阶段(3个月):设计智能机器人的软硬件系统,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主导航等功能。
3. 第三阶段(4个月):研发智能家居系统,并与智能机器人进行整合测试,打造一套完全可用的智能家居系统。
4. 第四阶段(1个月):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智能家居系统的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杯产品设计说明书——————多向储风聚能隧道照明系统一序言自古人类对风的追求和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步伐。
从古代用风车来研磨,到现在利用风能来发电,一步步的诠释着风的力量。
而如今,随着绿色能源的倡导,全世界的焦点都在研究怎么开发出一种新的能源。
而对风能的研究,更是首当其冲。
但风能应用的领域还不是十分的广泛,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此对风能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这点,我们提出了多向储风聚能隧道照明系统。
二作品的创意现今一般的风力发电,都设置在特定的场合,而且针对性单一,受到自然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
对于再次利用能源没有可行性的措施,针对以上的缺点,我们加以改进,设计了具有以下特点的风力发电装置。
任何机动装置在行进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气流,而这些机动车辆必须消耗一定的能源。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再次收集,使之发挥到最大。
我们可以安装在任何可能出现或有这种形式的气流的地方,我们要强调的是,也可以收集自然风。
这样就可以机车提供相应的次贷服务,比如说火车进隧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用再特定的为其安装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列车本身前进产生的气流来发电,节约了能源。
以此,可以利用在很多类似的场合。
而且我们利用的是多方向,更大限度的利用了风能。
三作品概述(一)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的提出,人类正一步步的向低碳的生活靠近。
在当前以石化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石油占%,天然气占2%,其余为水电等其它资源,利用风能相对极限。
总而言之,我们的设计的主要的目的是合理利用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的生活。
(二)基本思路:利用任何不稳定的风场或气流来发电(三)创新点:⑴利用任何不稳定的风场或气流来发电,也适用于自然风;⑵利用声控进行开关控制;⑶多变、瞬态、多方向利用风能。
(四)技术关键:⑴在紊乱多变的气流中,应用集中的收集系统发电。
⑵采用多方向控制,更大程度的提高了收集率。
⑶安装在相对复杂恶劣的环境中。
(五)主要技术指标:⑴叶片直径,760mm。
⑵叶片数目,三片。
⑶叶片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复合材料。
⑷叶片利用系数为1.⑸启动风速,3-5m/s。
⑹停机风速,15-35m/s。
⑺输出功率,4-7W。
⑻直流发电机。
⑼塔架高度,可协调高度。
四技术关键的说明(一)汽车外流场数值仿真的研究1 基本方程和紊流模型所需常数如下所列该模型考虑了紊流切应力的输运,不但能够对来流进行准确的预测,还能在各种压力梯度下精确的模拟分离现象,并且综合了k-ω模型在近壁模拟和k-ε模型在外部区域计算的各自优点。
2 计算域的网格生成采用Delaunay 三角形方法在整个计算流域生成非结构化空间网格,同时在汽车外表面及地面生成与来流方向垂直的半结构化网格,用以提高附面层的计算精度。
图1为汽车外流场的空间网格图。
主控方程用有限体积法来离散,对流项采用基于Roe的FDS上风差分方法,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非常数源项采用线性化处理。
3 计算实例及与试验结果图2 汽车后窗部位截面速度矢量分部图3 汽车尾部截面速度矢量分部4 结论(1)SST 紊流模型在汽车外流场的数值仿真中相对于其他紊流模型能进行更为准确的模拟,尤其是在气流分离方面,从而指导车身的气动造型设计。
(2)所使用的网格生成系统采用Delaunay方法生成,可以根据全局变量的变化梯度自适应地在计算域内生成网格,从而提高网格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在汽车附面层生成棱柱形网格,从而保持网格与来流的正交性,提高附面层的计算精度。
(3)计算结果中,汽车尾涡、流线的模拟结果与现实的物理现象及试验结果非常相近。
(二)声控开关设置发电机经过电刷后电流波形已不再是理想的正弦波,但它仍然具有周期性,故需要进行滤波。
滤波器是一种使用信号通过而同时抑制无用频率电信的电子装置,由于发电机输出的是脉动电流,在电子电路中,通常都需要电压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压变成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通过滤波电路,滤掉其中的脉动成分从而得到比较平稳的直流电压所以用大小两个电容进行滤波,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因为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可以使输出平滑。
小电容是用来滤除高频干扰的,是使输出电压纯净,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干扰频率越高。
恒流源电路就是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流以保证其它电路稳定工作的基础。
即要求恒流源电路输出恒定电流,因此作为输出级的器件应该是具有饱和输出电流的伏安特性。
图4 1,恒流电路的设计如图3所示,由稳压管VZ1、晶体管VT1、电阻R1、电容C2构成的晶体管电流源提供恒定电流,取稳压管电压为 5 V,R1为30Ω,此时IC≈1OO mA,作为电路的充电电流。
图5 恒流源电路2 声控电路图6 声控电路图压电陶瓷片B与晶体三极管VT1,电阻R1,和电阻R2等组成了声控脉冲触发电路,时基集成电路IC与电阻R3,电容器C等组成了典型单稳态延时电路,晶体三极管VT2,VT3和电阻R4,R5等组成了LED灯H的功率驱动放大电路。
由于晶体三极管VT1的偏流电阻R1取值较大,所以VT1趋于截止状态,其集电极输出电压高于1/3VDD=,与之相连的时基集成电路IC的低电位触发端2脚处于高电平,单稳态电路处于稳态。
电容器C两端通过IC的7,1脚被IC内部导通的三极管短路,IC的3脚输出低电平,VT2,VT3均无偏流而截止,LED 灯H不发光。
当在有效距离范围内拍一下手掌时,突发的声波被压电陶瓷片B接收,并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该信号的正半周经VT1放大后,从其集电极输出负脉冲,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获得瞬间低于1/3VDD= 的低电平触发信号,使IC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受触发进入暂稳态(即延时状态),IC的3脚输出高电平,VT2获得适合的偏流而导通,VT3进入完全饱和导通状态,LED灯发出亮光,随着IC的3脚变成高电平,IC内部导通的三极管截止,解除对电容器C的短路,电池GB通过电阻R3向电容器C开始充电,当C两端的充电电压(即IC的高电位触发端6脚电位)达到2/3VDD=3V时,单稳态电路翻转恢复稳态,IC内部三极管重新导通,C通过IC的7,1脚放电并被再次短路,IC的3脚重新输出低电平,导通到VT2,VT3失去偏流而截止,H断电自动熄灭。
电路中,LED灯每次延时点亮的时间器C的时间:T=。
按图选择R3和C的值,H延时点亮的时间约为 1min。
3 元器件选择IC选用静态功耗很小NE555时基集成电路,VT1,VT2 均选用9014(集电极允许最大电流ICM=,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310mW)或3DG8型硅NPN小功率三极管,要求VT1的电流放大系数β>200,VT2的电流放大系数β>100,VT3选用9012(ICM=,PCM=625mW)或3CG23型硅PNP中功率晶体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50。
R1-R5均选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
C用漏电很小的优质CD11-10V 型电解电容器。
B用φ27mm压电陶瓷片。
R2阻值选择10K。
由于采用了谐振频率较高(约 4K左右)的压电陶瓷片B作为声波传感器,所以对猝发的击掌声,硬物相碰撞声反应灵敏,而对于人们的讲话声以及环境其他低频率的嘈杂声,却反应不灵敏。
这就是说,电路具有比较好的防误触发性能。
当然,将电路声控灵敏度调得比较高时,防误触发能力就会相应降低。
由于整个电路平时静态耗电很小,实测静态总电流小于130μA,故电路末设置电源开关。
4 电源短路保护接通直流电源Vcc发光二极管发绿光。
指示直流电源正常。
电源短路保护功能:按下轻触开关K1三极管BGI基极经限流电阻R2得到高电平,BG1饱和导通,继电器J吸和,其常开触点J闭合,OUT端正常输出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发红光。
在继电器J吸和的同时,三极管BG2基极也被拉下成低电平,BG2导通,整个电路正常工作。
当OUT端发生短路时。
Vcc电压被拉下成近似为零伏,三极管BG1 退出饱和导通状态,继电器J释放。
从而达到电路保护作用。
图7 电源短路保护五结构分析(一)风叶设计叶片核心设计包括:计算风轮直径D,确定叶片数B,选取各叶素翼型,计算各叶素的孩长C和安装角B。
叶片分析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8 所示。
图 8 叶片设计基本步骤3.3叶片重要参数的选取1.尖速比λ风轮的尖速比λ等于风轮的叶尖线速度和设计风速之比。
尖速比与风轮效率密切相关,在风力机没有超速的条件下,运转于高尖速比状态下的风力机具有较高的风轮效率。
通常,高速风力机尖速比一般在6-8级,风力机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2.叶片数B风轮的叶片数取决于叶片的尖速比以,目前用于风力发电的风力机一般属于高速风力机,即λ》5。
虽然三叶片的风力机存在制造成本高等缺点,但三叶片的风力机运行和输出功率较为平稳。
因而,目前风力发电机采用三叶片的较多。
3.翼型翼型的选取对风力机的效率十分重要。
一种较好的翼型应该是在某一攻角范围内升力系数CL较高,而相应的阻力系数CD较小,它所适应的雷诺数与风力机实际运行情况的雷诺数相近,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由于叶片根部各翼型力臂较小,对风力机风轮输出扭矩贡献不大,所以叶片根部对风力机性能影响较小,主要考虑NT方便和强度问题。
在尖部采用薄翼型以满足高升阻比的要求根部采用相同翼型或较大升力系数翼型的较厚形式,以满足结构强度需要。
综合上述条件,根据大概的风速,选择,风轮直径D 为35mm,尖速比为,叶片数目为3。
(二)轴承设计考虑轴受力较小且主要是径向力,故选用的是单列深沟球轴承。
轴Ⅰ30207两个,轴Ⅱ30207两个,(GB/T297-1994) 寿命计算:轴Ⅰ1.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8-159,得深沟球轴承302072.查《机械设计》得X=1, Y=03.计算轴承反力及当量动载荷:在水平面内轴承所受得载荷 125442te r H r H F F F N ===在水平面内轴承所受得载荷 121982re r V r V F F F N === 所以轴承所受得总载荷由于基本只受轴向载荷,所以当量动载荷:4.已知预期得寿命 10年,两班制基本额定动载荷所以轴承30207安全,合格4.已知预期得寿命 10年,两班制基本额定动载荷所以轴承30208安全,合格。
中间轴上轴承得校核,具体方法同上,步骤略,校核结果轴承30207安全,合格。
(三)齿轮设计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t d 1,代入][H σ中较小的值。
2.计算圆周速度v 。
计算齿宽b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b/h 模数1139.563 1.88421t t mm mm d m z === 齿高 2.25 2.25 1.884 4.24t h mm mmm ==⨯= 3.计算载荷系数K查表10-2得使用系数A K =;根据s m v 988.1=、由图10-8得动载系数10.1=V K 直齿轮1F K K ααH ==;由表10-2查的使用系数1A K = 查表10-4用插值法得7级精度查《机械设计》,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1.417K βH =由b/h= 1.417K βH =由图10-13得 1.34F K β=故载荷系数 11.1011.417 1.559A V K K K K K αβH H ==⨯⨯⨯= 4.校正分度圆直径1d 由《机械设计》mm mm K k d d t t 325.433.1/559.1563.39/3311=⨯==5.计算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1.计算模数m2.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公式为1>.确定公式内的各参数值1.由《机械设计》图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MPa F 5801lim =σ;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MPa F 3802lim =σ;2.由《机械设计》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88.01=FN K ,92.02=FN K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应力修正系数0.2=ST Y ,得 4.计算载荷系数K5.查取齿形系数1Fa Y 、2Fa Y 和应力修正系数1Sa Y 、2Sa Y 由《机械设计》表查得76.21=Fa Y ;18.22=Fa Y ;56.11=Sa Y ;79.12=Sa Y6.计算大、小齿轮的][F Sa Fa Y Y σ并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大齿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