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后对殿中,论执刚直,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不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①,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居易 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②,民赖其汲。
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宣宗以诗吊之,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释】①弓高:地名。②李泌六井:唐代杭州刺史李泌所凿的六口井。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讽时之病病:生病
B 以省赀饷 赀:通“资”,物资
C.帝未谕谕:明白
D.宣宗以诗吊之 吊:悼念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吃
B.右手攀右趾 攀:抓住,拉
C.左手抚炉 抚:摸着
D.其人视端容寂 容:神色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执策而临之鹏之背
D.其真无马邪 请循其本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③这种利用天体位置变化的时间规律,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叫天文历,它比物候历更精确。 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就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天文历法,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时长为27.21223天,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天只差十万分之一天。
④天文历法适当安排了年、月、日的关系,用以计量日期、确定季节,能准确反映自然规律,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黜之,是钳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样监测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来后,将答题卡交回。

—、读·书(12分)1.请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知致物格金如時惜2.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诗文绘景:李白的诗中有“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苏轼的词中有“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柳宗元的文中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

”(2)诗文传情:《关雎》中的“悠哉悠哉,____________”表达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无比思念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抒发了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但余钟磐音”则表现了诗人常建淡泊的情怀和对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的礼赞。

(3)诗文咏志: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巧妙设喻,用“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大道之行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应该怎样去选拔人才,营造和睦的社会风气。

二、读·思(24分)(一)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和为贵”的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语段阅读——解·和】我渴望和平,渴望一个没有流血与眼泪的世界,渴望一个安详、温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无论何种民族,何种肤色,人们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互相携手,和平就是友谊的桥梁。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恬.静(tián)陨.石(sǔn)如履.薄冰(lǚ)B.行.辈(háng)凋.零(diāo)地壳.(ké)戛.然而止(jiá)C.糜.子(méi)锵.然(qiāng)埋没.(mò)黄发垂髫.(tiáo)D.神龛.(kān)斡.旋(hàn)绚.丽(xuàn)装模.作样(mú)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湛蓝谅解横行霸道酣畅淋漓B.萦绕迁徙沁人心脾眼花瞭乱C.怅惘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携带委婉相形见绌应接不暇3.(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辩手的他,在反驳对方观点时,旁征博引,强词夺理....,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B.“停课不停学”期间,面对学习环境的改变,广大师生经历了不知所措....到应付自如的过程。

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复习中,不少同学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

B.自从拜登击败特朗普赢得大选,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

C.电影《金刚川》的成功,是因为让观众从每个角色,每个场景,都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必须胜利,一定打赢”的“金刚”之气的原因。

D.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5.(2分)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①少一些争吵与冷漠②少一些指责与误会③少一些欺瞒与涣散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6.(2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B.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24分)一、基础知识(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撮(cuō)撺掇(cuān)腐蚀(shì)装模作样(mú)B.蘸(zhàn)瞭望(liào)龟裂(jūn)草长莺飞(zhǎng)C.雇(gù)两栖(qī)襁褓(qiáng)挑拨离间(ji àn)D.闸(zhá)雾霭(ǎi)翌日(lì)强词夺理(qi ǎng)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图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C.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布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匼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D.推推搡搡,前呼后佣,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闲适与从容已经行将就木,生活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不停向前,庞杂信息不断接踵而至,让人眼花缭乱。

因此我们需要摒弃杂念,扎实前行,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站脚跟。

A.行将就木B.川流不息C.接踵而至D.瞬息万变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熟悉齐育才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国内首条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开启商业运营,这将大幅提高地铁运营。

C.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现在一般采用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古诗文阅读(12分)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B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B及答案

期末检测卷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______,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胡里胡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衡;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撩.动()心弦.()(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2分)______改____________改______(3)将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分)__________,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________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________,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________,令人惊叹。

A.巧夺天工具体而微引人入胜B.美不胜收精雕细刻引人入胜C.巧夺天工精雕细刻惟妙惟肖D.美不胜收具体而微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⑥④⑤②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⑥⑤①④②5.下列文学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2分)A.《社戏》——鲁迅——《呐喊》B.《桃花源记》——陶潜——东晋C.《关雎》——《诗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马说》——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6.名著阅读。

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0分】学校八年级举行“悦读经典”活动,下面文段是小语同学的活动感言,请你认真阅读,完成问题。

书是知识的源泉。

通过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我热爱读书。

徜徉在书中,黄土高原粗犷(kuàng)豪放、刚劲(jìng)雄浑的腰鼓令我陶醉;壶口大气磅礴、震耳欲聋的瀑声令我震撼;大自然花香鸟语、草长(zhǎng)莺飞的语言令我陶醉;勃朗峰色彩斑澜、白云缭绕的景观令我目眩(xuàn)神迷……正如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所说:“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1. 文中划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大气磅礴B. 震耳欲聋C. 色彩斑澜D. 白云缭绕2. 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粗犷(kuàng)B. 刚劲(jìng)C. 草长(zhǎng)莺飞D. 目眩(xuàn)神迷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4. 文中划线句子语序有些混乱,重新排列后,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④②③B. ③①②④C. ④①②③D. ④②③①【答案】1. C 2. A3. 通过读书,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或: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4.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C.色彩斑澜——色彩斑斓。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划波浪线的句子“通过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分析,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使”其中一个。

2023学年巴中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巴中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巴中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巴中市某中学到刘伯坚纪念馆,开展以“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自古以来,中国就提倡知行结合,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徐霞客访遍天下名川大山,首先第一个编写出辉煌巨著《徐霞客游记》。

为了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巴中市某中学开展到刘伯坚纪念馆的研学活动。

刘伯坚祖籍是四川巴中平昌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刘伯坚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保宁府尹曾邀他当苍溪县县长,但他婉言谢绝说:“不谋高官厚【lù】,志在求知报国。

”1920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赴法勤工俭学,走上革命道路,其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jīng】典著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在转移红军突围激战中,刘伯坚不幸被捕。

入狱期间,有人用卑鄙下流的手段辱骂他,有人撺掇他投降,但他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毫不动摇。

在狱中写下了《移狱》《狱中月夜》《带镣行》等诗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qū】、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xiáng】……”这首《带镣行》,用生命践行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刘伯坚被俘后,感人肺腑的写了四封家书。

刘伯坚烈士的家书,让人叹为观止。

信中饱含了一个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义为大义”的革命情怀,展现了他视死如归、一心报国的坚定信念和赤胆忠心。

向死而生,是刘伯坚烈士留给我们最悲壮的背影,生命尽头豪迈的革命气节跃然纸上。

刘伯坚一生的信念坚定和家国深情,温暖了我们的心房,打湿了我们的眼眶。

______他留给我们的是希望和嘱托,鼓励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填入【】内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高官厚禄金典卑鄙下流(bǐ)撺掇(duo)B.高官厚碌经典卑鄙下流(bì)撺掇(duō)C.宁死不曲安祥跃然纸上(yào)眼眶(kuāng)D.宁死不屈安详跃然纸上(yuè)眼眶(kuàng)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行结合B.正气凛然C.叹为观止D.赤胆忠心3.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的“读”“万里”“路”分别是动、数量词、名词。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題各3分,第8題5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3分)A.婆娑.(suō)钦.佩(qīng)颖.慧(yǐn)可望不可即.(jí)B.蕴.含(yùn)阐.述(chǎn)分泌.(bì)不折不挠.(ráo)C.伫.立(chù)深邃.(suì)啁啾.(qiū)虚与委蛇.(yí)D.酒酿.(niàng)并蒂.(dì)俯瞰.(kàn)强聒..不舍(qiǎng guō)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3分)A.锤炼亵渎发奋忘食功于心计B.凝望嗣后迥然不同独占鳌头C.遭际灼伤纵横绝荡不屑置辨D.热忱信服卷帙浩烦无懈可击3.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对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才,各显千秋:_________,若大江东去;_________,如小桥流水;_________,如旭日喷薄;_________,似风拂杨柳。

A.豪放婉约粗犷细腻B.粗犷婉约豪放细腻C.豪放细腻粗犷婉约D.细腻粗犷婉约豪放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随着“十堰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C.纪昀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D.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提升十堰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傍晚时分,记得天边满是彩霞,我从桥上骑车而过,凉风习习,扑面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ài)遗嘱(zhǔ)翘首(qiào)遒劲(qiú)B.绯红(fěi)燥热(zào)洗涤(dí)炽热(chì)C.诘责(jié)琐屑(xiè)记载(zǎi)锃亮(zèng)D.簌簌(shù)倔强(jué)纤维(xiān)长髯(rán)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该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

艾芙·居里,曾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青年时期出蜀漫游时写下的一首五律。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新闻特写是指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站在山顶上,恍若置身云霄,极目远眺,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qíng()天,峥嵘崔嵬。

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mí()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

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苍桑变得平淡。

黄山,不愧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着天下奇山的风骚。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崔嵬(____)拔地qíng(____)天mí(____)漫(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极目远眺”中“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骚”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主要运用了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特殊考察徐嘉青①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

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

②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

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③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④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

”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

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⑤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

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

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

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

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⑥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

”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

”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

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

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⑦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

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

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

⑧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

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⑨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

”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

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⑩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

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

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⑪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

”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⑫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

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

⑬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

⑭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

”⑮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

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

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4 .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5 . 文中的刘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6 . 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笑”的不同含义。

(1)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

(2)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7 . 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总成一梦(台湾)蒋勋(1)1990年,绕道香港转机,我第一次飞到了西湖。

那天是除夕下午,天空密布着低低的云层,同行的H说:大概要下雪。

(2)我忽然想起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湖心亭看雪》一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我会看到三百年前张岱看到过的那一天的“白”吗?(4)下了飞机,直接到西湖。

投宿的酒店在孤山旁,地势较高。

房间在西楼的七楼,是顶楼了。

进了房间,打开窗户,一片轻雾细雪,迷离涌动流荡。

(5)湖水很远,时隐时现。

远远一痕起伏蜿蜒的山峰,若有若无,错错落落,随云岚流转变灭。

(6)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

(7)“这是台北故宫夏珪的那一卷《溪山清远图》啊!”我心里慨叹着。

是纸上大片空白里一缕淡如烟丝的墨痕,淡到不可见,淡到不是视觉,淡到像是不确定是否存在过的回忆。

(8)没想到,南宋人画卷里的心事,在这里看到了“真迹”。

(9)为什么是那一年除夕傍晚到了西湖?(10)为什么是在读了许多西湖的文学、看了许多西湖的画之后,才来到了西湖?(11)张岱写《西湖梦寻》的时候,明朝结束了,张岱披发入山,他已经失去了西湖。

(12)《陶庵梦忆》里他举一例:有一仆役为主人担酒,一失足,摔碎了酒瓮,不知道怎么办,就咬自己手臂一口,心里想:这是梦吧?(13)“……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总成一梦。

”张岱的句子我是在青年时读的,过了20年,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用肉体上的痛,告诉自己,这是真的。

(14)约好五点出发游湖,走出饭店,到了湖边,一艘船也没有。

想起这是除夕,船家也多回家过年了吧?(15)湖上一片空蒙,天空微微细雪,风里有腊梅清新沁鼻的香气。

(16)张开眼睛,看到雾、雪、水、天,弥漫的一片空白。

闭起眼睛,空气里袭来梅花时断时续的香、皮肤上乍暖还寒的温度,听觉里不知何人荡桨,微微水波声,渐行渐近。

(17)一个妇人的声音,在蒙蒙寒风细雪间询问:“叫船吗?”(18)那舟上妇人的声音如此熟悉,似乎不是第一次听到。

(19)那是曾几何时渡过我的一条船吗?我咬一咬手臂。

(20)“不回去过年吗?”上船坐定,妇人撑篙,一篙到底,船身慢慢离岸驶去。

(21)“带完你们,就回家吃年夜饭。

”妇人声音柔软,在风中如轻轻盈盈细雪纷飞消散。

(22)湖上没有船,空空荡荡的西湖,空空荡荡分不清界线的云、雾、水、雪,像面对一张还没有着墨的纸,一张空白的纸,素净空白,像最初的洪荒。

天地还没有分开,一片混沌,然而宇宙要从那空白里诞生了。

(23)我好像听到一声凄怆撕裂的婴啼,从洪荒之初的寂静中爆炸,像是大喜悦,又像是大悲伤。

像是繁华,又像是幻灭。

(24)空白里的大爆炸,将出现什么样的风景?(25)细雪散了,云散了,雾散了,会有山峦起伏,会有流水潺湲,会有桃红柳绿,会有鸟啼花放。

(26)如果初春三月来,晴日暖阳,会在西湖看到什么?8 . 仔细阅读文章,你会发现全文有两条线索,请梳理并概括出来。

9 .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觉一片空白,重重叠叠的白,重重叠叠的空,像宋瓷釉料开片的冰裂,不同层次的白,可以如此丰富。

10 . 文章第13段写“到了西湖,好像也要咬自己手臂一口”,作者为什么要写“要咬自己手臂一口”,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