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导论 《考古学》 马工程
合集下载
06第六章 《考古学》 马工程

后者是从器物的 古代的社会关系问题,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四、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 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是指聚落按照社会和文化需要,在特定区域内和 区域之间的分布状态,也称为聚落形态 在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的旧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一般是以季节 性聚落群的形式而存在 张光直认为季节性聚落群可分为两种:游动性的季节性聚落群;固定 性的季节性聚落群 季节性聚落群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五种:共生区域,自给自足的村落, 在较高水平上的大范围联结(或称高级聚落群),城乡连续体,考古 学上的“文化”
原始群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前期,大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新石器时代后期,不少地区开始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起步,私有制产生 军事民主制阶段约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时代,也大致相当于古史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发明文字和青铜器并进入国家阶段初期的夏商周三代
G.R.威利:《维鲁河谷聚落形态之研究》 视野不仅触及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与聚落形态之间的关系,也注意到 区域内聚落功能类型的界定问题
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研究的核心,是社会以及决定或制约社会发展的 技术和环境。这一方法最早产生于北美 20世纪60年代,北美出现的新考古学或过程考古学,聚落考古是新考 古学的基础之一 G.R.威利所开创的聚落形态研究和新考古学对“过程”的强调,对此 后半个世纪的北美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在区域 聚落形态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近东地区 爱琴海地区
大体同时,苏联考古学界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批年轻学者提出 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考古学研究。他们批评器物形态研究是先 入为主的偏见,是单纯的器物观,类型学也是以生物学观点来解释历 史的资产阶级进化论,强调要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在乌克兰境内大面积发掘和重新研究的特里波列文化聚落遗址,就在 一定程度地采用了聚落考古学方法,是苏联考古学研究的代表性重要 成果
四、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 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是指聚落按照社会和文化需要,在特定区域内和 区域之间的分布状态,也称为聚落形态 在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的旧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一般是以季节 性聚落群的形式而存在 张光直认为季节性聚落群可分为两种:游动性的季节性聚落群;固定 性的季节性聚落群 季节性聚落群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五种:共生区域,自给自足的村落, 在较高水平上的大范围联结(或称高级聚落群),城乡连续体,考古 学上的“文化”
原始群大体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前期,大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新石器时代后期,不少地区开始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分化起步,私有制产生 军事民主制阶段约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时代,也大致相当于古史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发明文字和青铜器并进入国家阶段初期的夏商周三代
G.R.威利:《维鲁河谷聚落形态之研究》 视野不仅触及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与聚落形态之间的关系,也注意到 区域内聚落功能类型的界定问题
聚落考古或聚落形态研究的核心,是社会以及决定或制约社会发展的 技术和环境。这一方法最早产生于北美 20世纪60年代,北美出现的新考古学或过程考古学,聚落考古是新考 古学的基础之一 G.R.威利所开创的聚落形态研究和新考古学对“过程”的强调,对此 后半个世纪的北美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在区域 聚落形态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近东地区 爱琴海地区
大体同时,苏联考古学界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批年轻学者提出 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考古学研究。他们批评器物形态研究是先 入为主的偏见,是单纯的器物观,类型学也是以生物学观点来解释历 史的资产阶级进化论,强调要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在乌克兰境内大面积发掘和重新研究的特里波列文化聚落遗址,就在 一定程度地采用了聚落考古学方法,是苏联考古学研究的代表性重要 成果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和上古文化
• 最初的国家都是从氏族组织发展而来的。但它又是对氏族制度的重大超越与否 定。国家不像氏族那样把血缘关系作为联结居民的纽带,而是“按地区来划分 它的国民”,“并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 国家内部还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经不再直接就是自己组织为武 装力量的居民了。这个特殊的公共权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 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在人类的历史上,国家 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世界古代史》 上册引言
•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最初的国家、奴隶制经济与上古文化 • 世界上古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世界上古史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 在我国,世界上古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两个阶段,即原始 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属人类文明发展巨 流中的源头。
《世界古代史》导论
• 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其发 展规律
• 如何学好世界古代史
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 对象及其发展规律
•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制社会 • (二)奴隶占有制社会 • (三)封建社会
(一)人类的起源和原始氏族社会
• 世界上人类的起源和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 发展的必然结果。
希腊-罗马
西亚
中国
埃及
印度
古代亚欧大陆诸文明的地理分布
18
世界上古史的发展阶段
• 原始社会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 血缘家族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其存在时间很长,大约相
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 氏族公社是血缘家族发展的结果。氏族公社先后分为母系与父系两个
中宣部、教育部已出版马工程教材(截止到2019年4月)

袁世硕、陈文新
13 世界古代史(第二版)
朱寰、杨共乐、晏绍祥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郑永廷、刘书林、沈壮海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第二 版)
王树荫、李斌雄、邱圣宏
16 中国革命史
王顺生、王炳林、陈 述
17 经济法学(第二版)
张守文
18 国际公法学(第二版)
曾令良、周忠海
19 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
18 世界现代史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1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22 社会学概论 23 法理学
许崇德、韩大元、李林
万俊人、焦国成、王泽应
顾海良、程恩富、柳欣
林岗、洪银兴、雎国余
张海鹏、杨胜群、郑师渠
程中原、吴敏先、陈述、柳建 辉
于沛、胡德坤、李世安、徐蓝 、孟庆龙
邢贲思、梅荣政、张雷声、艾 四林
序号
书名
作者
1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吴汉洪
2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
文建东
3 西方经济学(精编本)(第二版)
4 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
外国文学作品选(上) 5
外国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编写组 张岂之、于沛、瞿林东、陈春 声、张越 聂珍钊、苏晖
聂珍钊、苏晖
6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
童庆炳
7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8
54.00 40.50 46.00 54.50 54.00 57.20 51.10 49.20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2019 2017
978-7-04-050099-8 978-7-04-050101-8 978-7-04-046895-3
03第三章《博物馆学概论》马工程.ppt

3.其他地区:乡土博物馆,殖民 势力控制,国家博物馆。
(一)兴起
(二)发展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 一、发达国家的博物馆
美国
服务理念 和方法创 新,“移 动博物馆 ”,社会 文化综合
体
英国
工业遗 产博物 馆,文 化创意 产业园
区
法国
蓬皮杜国 家艺术和 文化中心 ,奥赛美 术馆,生 态博物馆
德国
博物馆 群,鲁 尔区工 业遗址 博物馆
• 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一)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了现代博物馆
(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早期博物馆实践
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1874年,上海博物院
(三)中国人最初的博物馆实践
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
• 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一)民国建立至20年代末的博物馆
公共力量介入促成不同层次公立博物馆形成。私人博物馆发展。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一)兴起
(二)发展
第二节 当代外国博物馆
• 一、发达国家的博物馆
美国
服务理念 和方法创 新,“移 动博物馆 ”,社会 文化综合
体
英国
工业遗 产博物 馆,文 化创意 产业园
区
法国
蓬皮杜国 家艺术和 文化中心 ,奥赛美 术馆,生 态博物馆
德国
博物馆 群,鲁 尔区工 业遗址 博物馆
• 二、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一)中国人在国外看到了现代博物馆
(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早期博物馆实践
1868年,徐家汇博物院;1874年,上海博物院
(三)中国人最初的博物馆实践
1905年,张謇创建南通博物苑
• 三、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一)民国建立至20年代末的博物馆
公共力量介入促成不同层次公立博物馆形成。私人博物馆发展。
第五节 当代博物馆的新发展
一、博物馆的社会使命感上升 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一)生态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 (三)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
三、博物馆走向市场 四、新兴科技在博物馆广泛应用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古代收藏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 2.试述博物馆去殖民化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 • 3.应当怎样评价发展中国家向文物占有国追索的要求? • 4.试述现代博物馆观念的传播及其路径。 • 5.试述现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影响。 • 6.结合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对博物馆 “三性二
(二)20年代末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现代博物馆格局初步形成。
(三)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
整体停滞状态下的局部发展
高教社出版社的马工程教材及其对应课程一览表

城市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 45.0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等
37.0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导论、微观经济学基础、微 观经济学原理、微观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 初级微宏观经济学、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济学、 初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入门、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西方经 济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中级 西方经济学等
978-7-04-041914-6 978-7-04-042518-5
41.3
中国美学、中国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史 概要、中国美学史纲要、中国美学史话、中国美学史 专题、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美学文化、中国美学专 题、中国古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等
49.3
西方美学、西方美学基本问题、西方美学史、西方美 学史概要、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思想史、西方美 学通论、西方美学专题、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与美学、 美学史、美学与艺术史、西方古典美学、西方当代美 学等
38.4
外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概要、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政治思想 史等
38.6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导论、比较文学 原理、比较文学专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 学研究、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通论、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专题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
39 《外国文学史》(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西方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伦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区域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西方经济学》(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03第三章 《考古学》 马工程

(三)类型和考古学文化的分期 遗址的分期是类型或考古学文化分期的基础,而类型或考古学文 化的分期又是对同一文化不同遗址分期结论的归纳和概括 从单个典型遗址入手,将若干个典型遗址的分期成果用类型学方 法比较后串联起来,并加以归纳和概括,就得出一个类型的分期
鲁中南、苏北地区大汶口早期阶段陶器分期图
三、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分组的方法来全面分析一个文化类型的文化因素构成,区分出 自身因素和外来因素,进而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 (一)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划分类型的方法分两种: 一是每一个区域即为一个地方类型 二是纵向分期后按期划分横向地方类型
考古学文化的界定和研究——第一个层次 考古学文化内部的地方类型——第二个层次
每一个类型内部的划分——第三个层次
(二) 关于文化区的问题 考古学文化之上是文化区或文化圈 文化区在不同时期数量不相同,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有所变化 文化区之间的关系也有亲疏之别 张光直:一个是世界式的或非西方式的,主要代表是中国
第一,每件遗物都有制作、使用和废弃三个年代
第二,不同类别的堆积单位在类型学分析中是有差别的
突然废弃的作坊遗址 废弃的房屋和墓葬
灰坑和窖藏
文化层堆积
第三,类型学分析应从层位关系入手,并需多处层位关系的验证
二、类型学和考古分期 (一)器物和器物组合的分期 1. 确定出土遗物的共存关系
O.蒙特柳斯:物品的共存次数应该重复出现30次以上 俞伟超:没有见到相反的例子,重复出现四五次以上 2. 地层单位的分组和排序 考古发掘中划分的文化层或确定的各种遗迹
14C断代法测年结果也存在误差: 第一,取样前、取样中或取样后的标本污染; 第二,实验室处理样品过程的可能污染、统计误差、系统 误差等因素导致结果有变数; 第三,有机物沉积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所测物品的沉 积背景或者其本身的使用过程进行分析 14C测年法是考古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绝对年代测定方法
马工程重点教材已出版目录(截止201611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 想史 资本论导读、资本论宣读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中国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 史、中国现当代史、中国通史
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通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概 论、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科学社 会主义原理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基础、社会学概论 法理学、法学基础理论、法学概论、法学导 论、法学绪论 中国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工程重点教材出版目录(截止2016111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价格
适用课程名称
2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3.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3.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
西方美学史 美学原理、美学 中国思想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世界古代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中国革命史 国际公法学 经济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法学 国际经济法学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史
01第一章 《考古学》 马工程

并不断有新的突破
四、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迹象: 1. 以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为代表的古代社会研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主流 2. 考古学是中外学术交流中开展较早且受国外影响较大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转型的阶段 转型:研究的重心由以年代学为主的文化史研究转向全面研究古代社会
的方面
思考题: 1. 试述“三期说”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 简述新考古学的形成与影响。 3. 试比较当代西方的主要考古学流派。 4. 比较和总结宋代、清代和民国时期金石学的成就。 5. 梳理和评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20世纪20-40年代
的考古工作及其成就。 6. 概述195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及现状。
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假说-验证法” 类比 计算机运用
新考古学的影响 研究重点从“物”转向“人” 倡导实证研究方法 局限性:过高估计考古资料的信息
含量和考古学家的释读能力
(二)当代考古学主要流派
“后过程考古学”对新考古学进行反思,理论界形成多种声音并存局面
马克思主义考古学
河南、辽宁、甘肃、青海、山西、北京周口店、大连、新疆、安阳
李济
梁思永
1935年安阳殷墟发掘队成员
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具体时间,两种基本观点: 一是把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进而确立仰韶文化
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二是把1928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第一次正式发掘安阳殷墟
(四)田野发掘活动的出现与进展
赫库拉尼姆和庞贝遗址的发掘,利用发掘成果研究古代建筑相关文献
“考古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美国总统T.杰弗逊 弗吉尼尼亚州土墩墓
四、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迹象: 1. 以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为代表的古代社会研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主流 2. 考古学是中外学术交流中开展较早且受国外影响较大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转型的阶段 转型:研究的重心由以年代学为主的文化史研究转向全面研究古代社会
的方面
思考题: 1. 试述“三期说”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 简述新考古学的形成与影响。 3. 试比较当代西方的主要考古学流派。 4. 比较和总结宋代、清代和民国时期金石学的成就。 5. 梳理和评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20世纪20-40年代
的考古工作及其成就。 6. 概述195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及现状。
新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假说-验证法” 类比 计算机运用
新考古学的影响 研究重点从“物”转向“人” 倡导实证研究方法 局限性:过高估计考古资料的信息
含量和考古学家的释读能力
(二)当代考古学主要流派
“后过程考古学”对新考古学进行反思,理论界形成多种声音并存局面
马克思主义考古学
河南、辽宁、甘肃、青海、山西、北京周口店、大连、新疆、安阳
李济
梁思永
1935年安阳殷墟发掘队成员
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具体时间,两种基本观点: 一是把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进而确立仰韶文化
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标志 二是把1928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第一次正式发掘安阳殷墟
(四)田野发掘活动的出现与进展
赫库拉尼姆和庞贝遗址的发掘,利用发掘成果研究古代建筑相关文献
“考古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美国总统T.杰弗逊 弗吉尼尼亚州土墩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为了学好考古学,你打算如何扩充自己的人文社
会科期的青铜礼乐器
二、实验室提供的信息
显微镜下显示的水稻植硅体图像(日照两城镇遗址)
三、遗迹
仰韶文化的房址 1.临潼姜寨F46 2.秦安大地湾F901
四、遗址和区域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
第三节 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一) 史前考古学
(二) 历史考古学 (三) 田野考古学 (四) 环境考古学 (五) 动物考古学 (六) 植物考古学 (七) 古文字学和铭刻学
导
论
第一节 什么是考古学 第二节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一词最早见于梁启超1901年《中国史叙论》 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 考古学具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但从学科的终极目 标来看,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中的历史科学
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 地质学 (二) 生物学 (三) 体质人类学 (四) 文化人类学 (五)地理信息系统
(八) 美术考古学
(九) 宗教考古学
思考题:
1. 如何从考古学的作用和意义角度来看待当前社会
上的“考古”热?
2. 试分析考古学研究对象的遗物、遗迹和遗址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3. 如何理解和认识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二、考古学的作用、意义和局限性
基本的信息来源
考古学获取的资料只是
研究国家起源和早期 极少一部分 国家发展
考古资料实物承载的信
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 息都是隐性的 和历史研究
关乎人类生存的研究
第二节
一、遗物图 (一)人工制品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 (二)人类遗骸和动植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