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杨善洲》观后感3篇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电影《杨善洲》观后感(通用16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杨善洲》观后感(通用16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篇1杨善洲同志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
在每一个岗位上始终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群众对他“草鞋书记”、“总农艺师”的称呼,既是对他兢兢业业、公仆本色的褒扬,也是对他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能力的肯定。
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创造资产几亿元。
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
杨善洲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无私奉献、淡泊名利、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大家很受感动。
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最重要的是要从杨善洲事迹中汲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如果作为干部,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了官老爷,也不是公仆,就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让百姓不好过,也让自己更不好过。
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让人民群众爱戴,更会让自己的心终始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工作在实际中。
杨善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二是要从杨善洲事迹中汲取运行的动力。
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如果作为干部,只会说,不会干,工作还没有做到一半,仅仅是个开始。
只有干,才能是把工作做的彻底,做的细致,才能让人民群众受益,得实惠。
杨善洲爱民至深,为民至诚,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真心实意关心百姓疾苦,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谋利益,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5篇)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5篇)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一: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12月22日,我与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影片对杨善洲和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李源潮同志曾经指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
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4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4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
'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
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
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
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
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
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
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
【推荐】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

【推荐】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1近期,单位组织了我们观看《杨善洲》这场电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字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
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
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
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
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注同劳动。
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
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 ]范文网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
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亿元。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精选19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精选19篇)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1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
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
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
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
这就是一个民族。
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
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
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
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
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
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篇2近期,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
精选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精选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说实话,看电影之前听说这是描述老革命老党员的片子,对其没什么兴趣。
电影看完之后,也没有太大的震撼。
不过,有一些触动,这两天总在我脑海中浮现。
这也许,就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电影《杨善洲》描述的是一位身为市地委书记的老党员,与民众一起抗旱,以及退休后放弃省里安排的优越的养老条件,回到家乡种树,造福父老乡亲的故事。
这些事迹,当然让我对杨善洲这个人物充满崇敬。
不过,对于出身农村的我,注意力却投在了电影里大量描述的农村生活上。
同时,因为大学里接受过些电影电视制作的熏陶,所以,我一直以审视的目光观看着电影里的农村生活。
最终,那农村生活没能给我太多的共鸣,倒是主演杨善洲这个演员的声音,把我感动了。
要我说的话,杨善洲这个人物得以塑造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声音吧。
那个淳朴、苍老、毫不做作的劳动人民真诚的声音,让我审视不出一点缺点来。
从一开始在大亮山上与一位老倌对话的淳朴声音,到会议上对下属发号施令的强硬声音,再到与孙子对话的关切声音,自始自终都没让我反感,反而越发使我感动,这让我自己都觉得意外。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说出来也许也没有人会与我共鸣吧,但是确实感动了我。
当得知二女儿要结婚的时候,杨善洲到集市上为女儿买彩礼。
进到一家店里,杨善洲对着正在忙着打算盘的女店员说:“那个被面给我看一下。
”女店员边忙碌边稍抬起头的时候,杨善洲又补充说了一遍:“被面”。
知道吗?就是他补充说一遍“被面”的那个声音把我感动了。
也许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个声音和举动,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个老农民的形象。
何况,他还不是一位老农民呢,他是市地委书记,完全没有半点官腔,能够想到女店员忙碌可能没听清楚他想要买什么。
这种微妙的感动,难以言表,也许多倒几次片子看,会有人与我有同感吧。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2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
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观看电影《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5篇

观看电影《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5篇观看电影《杨善洲》心得体会(篇1)看完电影《杨善洲》之后,我对党员所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有了更高的认识。
公私分明,克己奉公,是一个合格党员应有的基本品质。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按常人观点,他能够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或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但是他却没为自己和家人搞过特殊。
民办老师流失,很多孩子没学可上,他解决了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
而他的同是身为偏远山区的教师的二女儿,从结婚到生子,与丈夫长期分居两地,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
他的女儿哭着请求他帮忙,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
杨善洲就是这样,从来没想过用关系办私事。
于公,为了百姓,杨善洲老书记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于私,为自家女儿盖一个章就能够办到的“农转非”,他却左右为难,坚决不帮。
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而又将得到的大部分奖金用来做慈善。
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心里,有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
他时时刻刻在想的是国家和人民,却从来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任何私利。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杨善洲的这种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
他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标杆,激励着我们去反省自身缺点,改正不足,努力做一个纯粹高尚的人,一个执着无私的人,努力做一个坚持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以后入了党,也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杨善洲,多么响亮的名字。
他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大方善良,作为领导干部却以普通群众的心态穿梭于人群中,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
他既贫穷也富有,粗茶淡饭,衣着简陋,却将得到的奖金大方捐献;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
人的一生很短暂,如何让人生过得圆满有意义?老党员杨善洲用自我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自我在鲜红党旗前的入党誓词,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彰显得熠熠生辉,为我们所有入党积极分子指引了方向,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第一篇:电影《杨善洲》观后感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8日,党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
电影很感人,最让我动容的是她的二女儿与女婿因为工作干系不停两地分居,没有措施调到一起。
分居七年后,有一次女儿有时机能够调回来,她求父亲让他帮助盖一个章,杨善洲看着泪如泉涌求他的女儿,依然狠心而坚决地告诉她这个章没法给她盖。
女儿终极哭着跑了。
在身为一个党员干部与一位父亲间,他刚强地选择了前者,坚持了一个党员干部绝不谋私的原则,保持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是党的群众门路老实的践行着。
他生前清正廉洁,为了党和人民全心全意,死而后已。
死后两袖清风,将林场和国家给的奖金险些全部捐出。
他留给家人和后人的却是那永不磨灭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相信许多看了这部影戏,或者知晓杨善洲事迹的同道都无不为之冲动。
在感动的同时,身为党员的我们深深地反思,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入党时的宣言:为共产主义奇迹搏斗终身。
我们是否时刻将党和人民的长处放在首位,是否对峙了本身的原则,是否起到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是离退休老同志的良好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奇迹,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
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发增强党性修养,自发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想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向杨善洲同道学习,学习他工作的态度和高贵的品格。
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诲实践中,时刻谨记本身的誓言与职责,将党员的义务与责任落实到实践中,始终连结自身的先进性,争做一名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员。
第二篇:电影杨善洲观后感《杨善洲》观后感8月8日根据县委当局的摆设,来到电影院观看红色电影《杨善洲》,我深受教育,魂魄再次受到冲击。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服的生存,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3篇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一)
我在公司电脑上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
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
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取景多么优美,也不是用了多少浓墨重彩的夸张还是渲染,仅仅是剧中的人物带给我的无法形容的震撼。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
试验田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把优秀经验“双龙出海”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但来到村里,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得知村民们不熟悉又觉得麻烦,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
村长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时,杨善洲对他说: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
杨善洲连连说好,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拎着鞋子挥手离去了,当他走时,笑闹的村民们才知道他是书记杨善洲。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
他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
”当发现水还是不够时,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
他说:“当老百姓的饭碗都空了,我们坐在亮亮堂堂的办公楼里,我们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一场大雨解决了他们的困境,大雨中他和百姓们说:我们以后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自己当龙王。
退休后他用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承诺。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
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
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
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
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
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
”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
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像想像中那么一帆风顺。
南坡的树苗成批的死掉,飞机草随风传播挤占了树苗的生存空间。
他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潜心摸索解决办法,召集大家一起补上根系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了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建议到大街上捡果核作种子。
有人说:杨书记,多丢人啊。
他笑说:低着头捡,我不说,谁知道我还当过地委书记。
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们捐赠给国家后,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挥手说:好好长。
当听他说“你们长大了,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无动于衷”。
电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种树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带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
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
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拜托他们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
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那么多代课老师您都帮忙转正了,我就差一个章了,山上的孩子没有老师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没有妈妈?您就帮我一回吧”。
杨善洲无奈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两码事啊,这章没法盖啊。
”最终,女儿掩面而去。
我相信只要杨善洲张口,这个章肯定能盖上,毕竟女儿所有考试都通过了,可此时的他却沉默了。
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2010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
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医院门前,他当年帮忙挑过水的老伯说:杨书记,我来给你送礼了。
他将从山上挑来的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
八十个大山头、一百七十
二个小山头满眼的绿色。
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践行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他用一生铸就了伟大。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二)
近日,我登录共产党员网,认真观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电影《杨善洲》。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对党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该影片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打造了滇西粮仓,造林绿化的动人故事。
在他退休前,当地发生了一场极其严重的大旱,为了保住滇西粮仓,为了百姓生活
用水、灌溉用水,他带领班子把建设政府办公大楼的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但由于当地曾出现山林乱砍滥伐,山地光秃秃,水土流失,以前打30米深就有水流出,而现在打80米深亦无水流出,眼看种粮无望,上天保佑,下了一场大雨,及时解决了干旱之灾。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杨善洲,决定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不接受组织安排到昆明安享晚年生活,而是毅然回家乡植树造林,上大亮山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
杨善洲的事迹,使我心中无限感慨,退休前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他一心为当地群众着想,从不以权谋私,为了工作,长期与家人分离,没有参加二女儿的婚礼,甚至连二女儿调校的小小要求也没有满足,致使父女产生隔阂。
更使我心灵触动的是,退休后,不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是财为国所献。
把花了无数心血才建成的几万亩有经济价值的林场无偿献给了国家。
不顾小家顾大家,大亮山岭徒步跨;风餐露宿十七载,万亩丰林献国家。
这正是他退休岁月的人生写照。
他对儿女留下遗嘱的场景使我潸然泪下,他嘱咐儿女要把他死后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埋在清平洞,那是他干革命的起点;一份埋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的终点;一份要儿女保管好,以后与他们的妈妈搁在一起,将来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
青山埋忠骨,雪松绕英魂。
这不但表达对妻子的歉疚,更表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杨善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他的言行质朴无华,用自己对党的执着演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品格高风亮节,受到前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高度评价。
他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
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展开一系列改革。
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听从党的指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发一点光,共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实现。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三)
近日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讲述我党一位地委书记,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用自己的辛劳,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折射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产党员的执着换来了一方水土的繁茂,无私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共产党员。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