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中西方年代对比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
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 “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板桥(1693-1765)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13年,伽利略在罗马发表了《论太阳黑子》。
1616英国 莎士比亚 卒(1564年生)
1616西班牙塞万提斯卒(1547年生)著《堂吉诃德》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布匿战争)
公元234年萨珊伊朗灭贵霜帝国
公元前150年亚力山德罗斯创作维纳斯
公元前150年罗马人征服希腊帝国
公元前一世纪,塞克人在伊朗东部和印度西部建立了一系列王国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斯起义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450 年米隆创作雕塑《掷铁饼者》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专题12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的西方文明(14—18c中期的欧洲)

沂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三二轮复习学案序号:12 专题12 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的西方文明(14—18c中期的欧洲)编制者:李国生审核者:冯锋【考点分析】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人类开始迈向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世界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
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中期)。
涉及的主干知识有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技的出现等。
教材内容包括必修一的第8、9课,必修二的7、8、9课,必修三的12、13、14课和15课的部分内容。
【阶段特征】经济上: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扩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进一步拓展。
政治上: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批判封建思想,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整合】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影响)2、早期殖民扩张(殖民国家和范围、目的: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的殖民方式、影响)【考向探究】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开辟了通向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从此,整体世界开始形成,欧洲影响世界的历史拉开帷幕。
2015年高考可能出选择题:(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影响。
(2)从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或从不同地区的人的看法)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
(3)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情况及评价。
【复习目标】(1)从多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如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亚非拉美的影响;对地区关系、世界市场、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课前读背14-18世纪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对比分析 1.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有什么不 同?
英国 职权 掌握最高行政权 中国 咨询权,无决策权
君主权力 君主“统而不治” 君主专制,大权在 握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的产物 的产物
7.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 政党。( ) 8.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的目的和唐朝实行三省 六部制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 9.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 10.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 11.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掠夺了大量财富,转 化为资本,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课前读背:
14-18世纪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场手工业时 期的资本主义(14--18世纪)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14世纪——18世纪政治、经济、 的历史知识,归纳阶段特征。 2.重点落实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共和 制的确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等相关知识。
二、学法指导
2.对学:小对子相互检查抽背(5分钟)
学习检测
1.“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和不彻 底的表现。( ) 2.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从此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3.今天的英国国王既是英联邦的首脑也是英国政 府首脑。( )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光荣革命。( ) 5.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 6.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责任内阁制有本质区别 。( )
3.群学:(5分钟,学科长记录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分 别是什么? (2)美国1787年体现了哪些原则?用史实说 明。 (3)如何用多种史观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4.展示:群学的内容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概念解析
2.开辟新航路
2.从多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
(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解析41
3.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甘薯与玉米的 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 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 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外交: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 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 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 州行,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 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 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 渐落伍的根源之一。 文化:“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 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
农耕文明顶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 展(风力水车、美洲粮食植物入华;棉布成为主
政 治
命、价格革命),殖民掠夺、海外 要衣料;彩瓷、珐琅彩;私营工业超官营工业; 贸易、贩卖黑奴等促进资本原始积 商帮、中小市镇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累;重商主义(世界市场雏形拓展)重农抑商;大量白银流入、闭关海禁 反教权、反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命发生,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少数国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采用八股取士); 家内确立:英国光荣革命,确立君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熙-平三 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1787宪 番、设立台湾府,亲征平定葛尔丹、崇儒尊孔、 法、民主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开始 册封四大活佛。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 条约》
没有。特点: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 为主;政府消费为主。
中外历史对比

第一讲古代希腊罗马与夏商周、秦汉一、公元前9—3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二、公元前8—3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讲欧洲的中世纪与隋唐、宋元一、公元6—13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二、10—13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中世纪,中国宋元时期。
第三讲欧洲迈入近代文明与明清一、公元14—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二、14—18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中国明清时期。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
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
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
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
第四讲欧洲工业时代与晚清半殖民地时代一、19世纪初——6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二、19世纪中期的中西比较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讲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欧洲与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一、19世纪中晚期—20世纪早期的世界与中国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比较西方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近代化起步。
第六讲20世纪上半期:动荡的世界与中国一、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与中国二、20世纪30年代的中西比较西方动荡、调整、战争,中国从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
第七讲20世纪下半期: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全球化一、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二战结束以来的中西比较1.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与中国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与中国3.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与中国。
中国与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中国与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XXX 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XXX、XXX、XXX、XXX、XXX时期XXX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070年XXX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600年XXX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XXX迁都殷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天下上所发觉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XXX灭商,西周入手下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XXX攻入镐京,西周竣事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XXX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XXX(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
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同一为“摩揭陀”天国公元前594年雅典的XXX改革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XXX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据巴比伦公元前538年XXX遗民重回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XXX开始变法XXX(约公元前369-286年)XXX(约前340-前278年)楚国的墨客,作“楚辞”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XXX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中西方历史事件时间对照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纺纱机的动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国君主政体, 1792年9月 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著《红楼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十八世纪中期 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达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十八世纪 启蒙运动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 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材料四:(希腊)神话中认为女人是罪恶的根源的观念,无疑是希 腊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写照,而且因为男性掌握了言论和明辨是非 的权利,他们可以站在高傲的优势地位,从符合其地位和维护其利 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其价值取向的评判。……在当时社会中,女性 的地位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距已经成为了一种命定的原则…… —刘杨:《古希腊女神与女人的两种角色》
经 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 治
外 交 思 文
公元14-18世纪的中国和西方
西方(近代文明曙光) 经 资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手工 济 工场时期。新航路开辟(商业革 中国 (农耕文明余辉)
农耕文明顶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 展(风力水车、美洲粮食植物入华;棉布成为主
命、价格革命),殖民掠夺、海外 要衣料;彩瓷、珐琅彩;私营工业超官营工业; 贸易、贩卖黑奴等促进资本原始积 商帮、中小市镇兴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累;重商主义(世界市场雏形拓展)重农抑商;大量白银流入、闭关海禁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 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 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 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 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 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 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 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 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
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迪。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1)东西方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 这种“相似”和“差异”。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 政治上的表现。
(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方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这种不 同。
(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答案 (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 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奠定了基础。
(2)中国政治“专制化”加强:清朝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 “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 了君主立宪制。
•
•
• • •
•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 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 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 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 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 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 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 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 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只能长为灌木, 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 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 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重点、难点、
2、新航路的开辟(自主复习1-3问题)
1.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表现和影响 【知识点链接】高考调研本上P22宋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之比较 2.从多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 3.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 外交 文化 高考调研本上P22
• (12分)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 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比较两图,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 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重点、难点、
3. 14-18世纪中西方进步思想 识记: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中国:儒学的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复兴与发展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 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 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 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 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 的社会方案。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 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3)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 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4分)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 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4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 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 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理解14-18世纪欧美社会转型。
(1).农业文明逐渐向工业文明转变 ①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②农牧场取代个体农耕(圈地运动) (2)阶级结构变化: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力量逐步产生壮大 (3)少数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代议制,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4)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人文主义复兴发展,自由、 平等、法制深入人心;追求财富和享受;个人主义成为普遍价值观。 (5)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
代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如何理解西方近代化是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呈现出“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特点的原因
• 材料二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 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 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 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 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 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 上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周年反思》 • (1)材料二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 解?
荣(四大名著等);京剧形成(道光二十年); 未产生近代科技,但有古典科技总结
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转型及不同的发展趋势
解读阶段特征
1.理解明清时期是既具有工业文明的萌动 (发展),又有近代前夜危机(停滞)。
(1).工业文明的萌动倾向 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现与缓慢发展;②民主启蒙思潮的滋长与“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主 张的出现; ③科学巨匠的涌现与科技巨著的诞生。(内源式近代化) (2)近代前夜的危机 ①主要表现:抑制商业、蔑视科学、政治高压与闭关锁国;而 16、 17世纪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
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是一种“内源”式、 接续式的“早熟”的近代化。在14至16世纪,西方 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的近代化, 并层层推进。而近代中国的近代化则是“外源”式、 突变性的“晚熟”近代化。借助于“西学东渐”的 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 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 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 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近代化的反传统 含义。 •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 蒙》整理 1、有学者认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内源”式近代化,只下过呈现出“晚熟”近
复习思路 眼中有世界 心中有全局
辽阔视野下的中国和西方之二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公元14世纪—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
明朝 1368年 1644年
清朝 1912年2.12清帝退位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 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 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 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