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年号表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孙中山,共计:3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纪年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纪年简表1. 先秦时期 (公元前2070年-公元221年)- 夏朝 (公元前2070年-公元公元1600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770年-公元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770年-公元221年)2. 中国帝王统治时期2.1 秦朝 (公元221年-公元206年)- 统一中国2.2 西汉 (公元206年-公元公元8年、AD 25年-公元公元220年) - 百年繁荣与统一2.3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内乱与分裂2.4 三国时期 (220年-280年)- 曹魏、蜀汉、东吴2.5 西晋 (265年-316年)- 分裂与动荡2.6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2.7 南北朝时期 (420年-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2.8 隋朝 (581年-618年)- 统一朝代2.9 唐朝 (618年-907年)- 高度繁荣的时期2.10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十国政权的混乱时期2.11 北宋 (960年-1127年)- 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12 南宋 (1127年-1279年)- 战乱与文化开花2.13 元朝 (1271年-1368年)- 蒙古帝国统一中国2.14 明朝 (1368年-1644年)- 海上贸易与文化繁荣2.15 清朝 (1644年-1912年)- 清朝入主中原3. 现代中国3.1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辛亥革命与民主进程3.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总结: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时期。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交替,包括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等。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1]
三皇五帝,指历史人物。
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令狐采学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夏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商前1600—前1046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周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东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①前770—前256前770—前476前475—前221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辽916-1125⑤皇都(上京)辽宁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明1368-1644北京北京清1644-1911北京北京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
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
中 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相传夏朝共传十四代,延续约 471 年。
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商朝是中国古代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
商朝经历了多次迁都,最终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周幽王时期,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东周(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256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战争频繁,最终秦国逐渐强大。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
但秦朝因暴政,仅存在短短十几年就灭亡了。
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8 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
新朝(公元 8 年公元 23 年)王莽建立新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引发了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刘秀在绿林赤眉起义中崛起,建立东汉。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国(公元 220 年公元 280 年)东汉灭亡后,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曹魏、蜀汉、东吴相互对峙,战乱频繁。
西晋(公元 266 年公元 316 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完成了短暂的统一。
但西晋内部的争斗和外族的入侵,导致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西晋很快灭亡。
东晋(公元 317 年公元 420 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一览表

五代 十国
宋
西魏 北周 隋 唐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⑤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535-557 557-581 581-618 618-907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902-979 960-1127 1127-1279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
夏
商①
西周 周
东周 秦
西汉③ 汉
东汉
魏
三国
蜀
吴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东晋 十六国④
宋
齐 南朝
梁
陈
起讫
约前 2146-1675 年
约前 1675-1029 年 约前 1029-771
年② 前 770-256 年 前 221-207 年 前 206—公元
25 25—220 220-265 221-263 222-280 265-317 317-420 304-439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 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 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 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 历史上叫做“十国”。
— 河南开封 浙江临安
辽宁 巴林右旗 宁夏银川 阿城(黑龙江)
北京 河南开封
北京 北京 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目录1. 先秦时期1.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1.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1.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256年)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4.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5. 三国时期5.1 魏(220年-265年)5.2 蜀(221年-263年)5.3 吴(222年-280年)6.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7.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8. 南北朝时期8.1 南朝宋(420年-479年)8.2 南朝齐(479年-502年)8.3 南朝梁(502年-557年)8.4 南朝陈(557年-589年)8.5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8.6 北朝北周(557年-581年)8.7 北朝北周(557年-589年)9. 隋朝(581年-618年)10. 唐朝(618年-907年)11. 五代十国时期11.1 五代11.1.1 后梁(907年-923年) 11.1.2 后唐(923年-936年) 11.1.3 后晋(936年-947年) 11.1.4 后汉(947年-950年) 11.1.5 后周(951年-960年)11.2 十国11.2.1 南唐(937年-975年) 11.2.2 吴越(907年-978年) 11.2.3 前蜀(907年-925年) 11.2.4 后蜀(934年-965年) 11.2.5 南汉(917年-971年) 11.2.6 宋(960年-1279年)11.2.7 南宋(1127年-1279年)11.2.8 北宋(960年-1127年)12. 辽朝(907年-1125年)13. 金朝(1115年-1234年)14. 元朝(1206年-1368年)15. 明朝(1368年-1644年)16. 清朝(1644年-1912年)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 中国历史朝代地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平城 洛阳 邺 邺 长安
今地
山西夏县 河南禹县 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陕西咸阳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 四川成都 江苏南京 河南洛阳 江苏南京 —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山西大同 河南洛阳 河北临漳 河北临漳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孝闵帝宇文觉
静帝宇文阐
长安
陕西西安
恭帝杨侑
隋
581-618
文帝杨坚大兴ຫໍສະໝຸດ 陕西西安哀帝李拀唐
618-907
高祖李渊
长安
陕西西安
后梁 907-923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
汴
河南开封
五代 十国
后唐 后晋
923-936 936-946
后汉 947-950
庄宗李存勖 高祖石敬瑭 高祖刘暠
末帝李从珂 出帝石重贵
二。封建社会: 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最长的朝代。秦以外,所有的朝代都从立国者建立的“小王朝” 算起,至 退出中原统治地位截止。因而不包括东晋、南宋、残元、南明。这一算法, 与史家通常定 义的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符合。
1。清朝:清296年,清朝的皇帝是中国历代质量最高的,没有一个昏君,没有一个 暴君, 连守成之君也很少,若不是东西方碰撞,统治时间会更长。 2。汉朝:实际上是两个朝代,因为中间有王莽的新朝15年。所以,汉朝是西汉214年, 东汉196年。东汉末自建安元年起,习惯上认为已进入曹魏、三国时代,因而东汉实 际是 172年。 3。唐朝:和汉朝一样,是两个朝代,中间有武则天的“周朝”15年。两个唐朝加在 一起289 年。 4。明朝276年 5。宋朝167年 6。元朝162年 7。晋朝45年 8。隋朝37年 9。秦朝15年。秦是中国的创立者,从“始皇帝”算起是15年;从秦王政即位算起是 40年;从秦灭周室,史家以秦代周纪年算起是4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秦代名人: 澹台灭明:春秋末鲁国孔子学生,教育家7 陈婴:秦末筑南昌城为郡治所 曾据:西汉曾氏南迁之祖 灌婴:汉初大臣 筑九江城 梅福:西汉南昌县尉 彭材:东汉农民起义领袖 何汤:东汉虎贲中郎将 唐檀:东汉学者 为官不阿 何汤:东汉虎贲中朗将 徐稚:即徐孺子,东汉隐士 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净明道家派创始人——许逊 张盛:三国吴道教天师 许逊:导民治水足迹遍赣北诸县 吴 芮:鄱阳第一任县令 魏晋南北朝名人: 慧远:东晋高僧 佛教首领 桓伊:东晋音乐家 殷羡:晋代任为豫章太守 习凿齿:东晋史学家 陶渊明-东晋隐逸诗人开山之宗 慧远:东晋名僧,博通六经 陶侃:东晋大臣 慧远:东晋名僧建东林寺 雷次宗:南朝刘宋学者隐居不仕 王孚:南朝宋名志士 雷次宗:南朝刘宋时期教育家 胡谐之:南朝齐国重臣 拜右将军 邓德明:南朝名学者 邓 琬: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长史 隋唐五代名人: 林士弘:隋农民起义军领袖 钟绍京:江南第一宰相 钟传:曾主政江西20余年 第一个私人图书馆创建者李常 来鹄(来鹏):唐朝诗人 綦毋潜:唐代进士、著名诗人 胡仲尧:南唐寺丞、国子监主簿 邓王番:唐代尚书、节度使 饶娥:唐代《新唐书》列入孝女 柯昶:五代后唐进士 光禄大夫 吴武陵:唐代进士,翰林学士 施肩吾:号东斋,唐代诗人 王勃:唐朝文学家 来鹏:唐代诗人 张九龄:唐朝大臣、诗人 王仲舒:唐朝文学家 李璟:五代时南唐建南都于洪州 李颇:南昌人,南唐画家 韦丹:唐时期大臣 曾主政南昌 贯休:唐末诗书画家、僧人 马道一:唐佛教洪州宗创始人 邓及:南唐元宗时童子科状元 卢肇:唐朝江西第一个状元 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 贬任江州司马 狄仁杰:唐朝侍御史 贬任彭泽县令 李渤:唐朝治江州 谏议大夫 董源:江西籍五代南唐画家 郑谷:宜春晚唐诗人 徐熙:南唐画家,为江南名族 行思:唐代高僧住青原山静居寺 王定保:南昌唐末光化进士 宋齐丘:南唐大臣 乐史:唐至宋真宗年间名编辑 廖匡图:五代时期文学家 廖凝:五代陶诗风格的官吏 王定保:五代笔记小说家 巨然:五代末宋初杰出山水画家 北宋名人: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首创成人大学的教育家:李燔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江西古代书画名人——黄庭坚 曾准:赣南名门“四曾”开创人 阳孝本:与苏东坡秉烛夜话 卢光稠:治理赣州城的功臣 临济宗杨岐派之创始人:方会 宋敢于直言的——欧阳澈 临济宗黄龙派的创始人:慧南 曾民瞻:北宋天文科学家 杨符:宋代诗人 洪羽: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炎: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刍: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洪朋: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豫章四洪之一 陈执中:宋代名宰相 谢过: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饶节: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周敦颐:宋代思想家、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谢逸:宋代江西诗派诗人 惠洪:宋代著名诗僧 刘攽: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 刘恕: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 刘沆:北宋庚午科榜眼、贤相 郑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曾致尧:南丰人,北宋散文家 陈恕:宋进士 曾位居副相 吴居厚:北宋政治家 潘兴嗣:北宋通经史 工诗文 艾宣:北宋画家 气格不凡 宋祁: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科技巨著 王钦若:北宋三朝宰相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宋儒“本心”哲学宗师——陆九渊 北宋散文大家——曾巩 张正随:北宋道教天师 晏几道:北宋词人 晏殊第七子 孔文仲:北宋文学家 三孔之兄 彭汝砺:北宋官员 巳科状元 刘敞:北宋史学家 金石学开山之主 侯叔献:北宋水利家 曾布:曾巩之弟 北宋大臣 徐梦莘北宋文吏武将懦弱 北宋抚州崇仁学者——吴曾 北宋湿法炼铜家——张潜 北宋刻碑大师——李仲宁 北宋著禾谱农业专家:曾安止 北宋名将王韶 富于韬略 北宋宜黄水利专家——侯叔献 李觏:北宋创立盱江书院之人 宋仁宗时开仓救济百姓的夏竦 陈彭年:北宋著名音韵学家 乐史:唐至宋真宗年间名编辑 钟传:乐平人,宋代龙图阁直学士 南宋名人: 曾几:宋代官员、诗人 徐俯:号东湖居士,南宋文学家 京镗:宋代封翼国公,谥文忠 胡仔: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 陈自明:宋元妇科与外科名医 江万里:宋代白鹭洲书院创始人 宋吉州民间陶瓷家:舒翁、舒娇 苏云卿:南宋文人 结庐定居东湖畔 裘万顷:南宋进士,诗人 赵长卿:南宋著名词人 罗泌:宋代学者 精于诗文 陈三枪:南宋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 曾原一:南宋有影响的诗人 池梦鲤:南宋末年恩科状元 宋元间爱国词人——刘辰翁 赵善括:南宋词人,进士 石孝友:南宋词人,进士 马廷鸾:南宋忠臣名士 王刚中:南宋名臣 哲史学家 刘过:南宋文学家 汪应辰: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晏殊 南宋江湖诗风的开山大师——姜夔 程大昌:南宋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 吴曾:南宋名学者 周必大:南宋大臣 文学家 徐梦莘:南宋史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爱国将领:谢枋得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徐梦莘:南宋史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文学家、爱国将领:谢枋得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 南宋著名钱币学家——洪遵 南宋著名金石学家——洪适 南宋脖子最硬的人——胡铨 南宋天文学家——周执羔 洪皓:南宋风节名臣 南宋名臣、诗人——朱弁 南宋大名医——王克明 彭大雅:南宋节度使臣 南宋知名学者—— 彭叔夏 南宋官场知名人士:彭龜年 赵汝愚:宋宗室 曾任右丞相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 南宋知名学者——陆九龄 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 金元名人: 谢缙孙:元代医家 陈自明:宋元妇科与外科名医 揭傒斯:元代文学家 刘时中:元代散曲作家 汪大渊:元代民间航海家、旅游家 熊良辅:南昌人,元朝文学家 周德清:元代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 欧阳贞:元朝学者,家庭教育家 危素:金溪人,元末学者 危亦林:南丰人,元代名医 虞集:元代著名文学家 朱思本:元代地理学家 马端临:元代历史学家 吴澄:元代理学家 程钜夫:元代文学家 刘辰翁:宋末元初诗人 阴时夫:元代名学者 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 元代史学家——马端临 金元文学研究——程钜夫 元代名学者:阴时夫 元代起义的农民英雄——杜可用 明代名人: 忠谏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缙 昆腔(南曲)的“鼻祖”——魏良辅 张位:明英武殿大学士兼宰相 黄德温:“血溅朝衣”的一代豪杰 杨以任:江西五大家之一 李绍:明代古碑文收藏家 李祯:明代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曾质粹:明代翰林院五经博士 郭诩:明代多才多艺的画家 欧阳必进:明代人力耕地机的发明者 熊文举:明代大臣、名学者 罗近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陈道亨:明代忠贤名臣 吴桂芳:明代御倭名将 王一夔:明代天顺状元 著名大臣、学者 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牛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章潢:明代易学家 章世纯:明代临川四大才子之一 罗万藻:明末古文家 陈际泰:明代名学者 为文敏甚 吴与弼:明代儒家老学究 徐奋鹏:明代文史学家 赵光抃:明代进士 任右佥都御史 张自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袁继咸:明代大臣 邹元标:明代东林党首领、忠臣 郭子章:明代史学家 萧九贤:明朝一代名医 余懋衡:明代清廉大臣 谢一夔:明朝大臣,文学家、教育家 朱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魏良弼:明代理学家、教育家 张元桢:明代官吏、诗人 万元吉:南明大臣,明末诗人 姜曰广:南明大臣,明末文学家 娄妃:明代女诗人、书法家 傅炯:明代清廉大臣 舒芬:明代经学家,正德状元 魏时亮:明朝文学士 陈洪谟:明文学家,曾任江西巡抚 喻嘉言(喻昌):明末清初名医 邓以赞:明朝文学家 编修 欧阳斌元:明朝天文学家 魏良辅:明代戏曲音乐家 严孟衡:明朝清廉大臣 左都御史 严孟衡:明朝曾任接察司副使 严嵩:明朝江西分宜人 明代“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艾南英:明代文学家 陈邦瞻:明代史学家 何心隐:明代思想家 罗汝芳:明代理学家 罗洪先:明嘉靖状元 地图学家 欧阳德:明代理学家 罗钦顺:明代哲学家 汪俊:明代理学家 胡居仁:明代理学家 罗伦:明代理学家 童轩:明代天文学家 胡广:明朝大臣 书法家 吴伯宗:明代天文学家 解缙:明大臣 主修《永乐大典》 胡俨:明文学家 天文学家 梁寅:明代名学者 邓琬:明代封左将军 四代为官 陈灌:《明史》“循吏”第一人 黄子澄:明代大臣 肖九贤:明代医家 杨士奇:明代名臣、台阁体诗派创始人 金幼孜:明朝大臣 朱权:明戏曲理论家 剧作家 古琴家 陈诚:明外交家 出使中亚十七国 周忱:明朝理财名臣 况钟:明朝著名清官 邓茂七:明农民起义领袖 何乔新:明朝大臣 费宏:明代大臣 夏言:明代大臣 毛伯温:明代大臣 谭纶:明代抗倭名臣 刘显:明代抗倭名将 邓子龙:明代军事家 何震:明代金石篆刻家 宋应星:明著名科学家 邓志谟:明小说家 戏曲作家 廖均卿:明代钦天监灵台博士 谢诏:明末清初学者 陈勉:明朝抗倭英雄 李涞:明朝清廉大臣 清代名人: 江西萍乡:浩气长存的文廷式 孤傲不群愤世花鸟造型——朱耷 宁都文化名人:江西画派开派家之罗牧 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 戴衢亨:声名远远播的相国状元 孔绍尧:清代赣南中学创办者 朱益藩:清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著名书法家 程楙采:清山东巡抚振威将军 程焕采:清官至江苏布政使、进士 程鹬采:清道光官授湖广总督 王猷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牛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黄爵兹:清朝学者 清廉官吏 蔡上翔: 清朝史学家 纪大奎:清代名学者 唐英:清陶瓷艺术家 能文善画 夏廷宜:清末乐平戏曲演员 晏斯盛:清代名学者 萝有高:清乾隆举子,理学家 汪道诚:清朝嘉庆武科状元 裘纫兰:清代女诗词家 陶福同、勒深之:新建县清代词人 汤燮:南丰人,清末民初画家 谢文洊:清代著名理学家 张自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龙文彬:晚清文学家 谢启昆:清正的巡抚著名学者 勒方奇:清代词人、书法家 蒋仕铨: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江谦:清代著名教育家 齐彦槐:清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朱石慧:明末清初画家 裘曰修:清代名臣、文学家 胡思敬:清代藏书家 戴均元:治水有术的宰相 李宜青:客家先贤 雷发达:皇家建筑设计大师 刘凤诰:才思敏捷 出口成章 中国第一代兵器工业专家余庆鳌 蔡希邠:抗法将领臬台 周学键:清代雍正进士 张春发:清代名将,新余人氏 黄俊:清代学者 戴云官:清代教育家 吴湘皋:清初赣南私家图书馆的始建者 吴嘉善:近代外交家、数学家 我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康爱德 民国名人: 张勋:奉新人,人称“辫帅” 李烈钧:抗拒袁世凯的革命志士 邹韬奋:民国新闻先行者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陈寅恪 龙榆生:万载人氏,词学大师之一 傅烈:赴法留学生,中共早期党员 曾炯:近代著名数学家 潘震亚:从事法学研究和文化教育工 袁玉冰:著名革命烈士 李平: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史学家 程懋筠:新建县人,现代音乐家 欧阳竟无:近代著名佛学居士 梁邦楚:20世纪花鸟画界逸品大家 曾延生:吉安党组织创建者之一 胡谦:民国以身殉国的名将 胡运洲:民国赣南最早的航海家 肖长华:京剧表演艺术家 公刘:江西现代诗人、作家 蔡希邠:抗法将领臬台 蔡公时:江西光复先遣 徐秀钧:国民众议院议员 吴嘉廉:早期《申报》评论学者 熊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吴宗慈:历史学家、著名方志学家 民国“新闻界三杰”之一:黄远生 张国焘:早期党的领导人,之后叛党 温晋城:民国要员、国学名家 黄大壎:民国江西高校创办者之一 陈任中:民国诗词、书法、乐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