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44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外电影史》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在广播电视编导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目的是向学生们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有助于了解中外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以及可以借鉴的经验。
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更好地借鉴国外的优势,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容量较大,课时量有限,因此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以及相应的影片,应由学生课下阅读和观看,课堂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的讨论和提问为辅。
2.教学环境建议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
3.本课程由于容量较大,课时量有限,上课人数一般较多,课程进度较快。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世界电影艺术发展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1)电影的发明;(2)电影成为艺术;2.重、难点提示(1)电影发明的技术和心理基础(2)电影作为“艺术”的特征第二章法国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法国电影艺术的先驱者(2)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3)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4)法国“新浪潮”电影(5)法国“左岸派”电影(6)“新浪潮”之后的法国电影2.重、难点提示(1)法国电影发展的动因(2)法国经典电影的特征第三章美国电影(6学时)1.教学内容(1)好莱坞电影体系的建立和发展(2)美国电影中的类型片(3)制片厂时代的电影艺术大师(4)新好莱坞电影2.重、难点提示(1)美国电影发展的动因(2)美国经典电影的特征第四章前苏联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2)前苏联电影的曲折发展2.重、难点提示(1)前苏联电影发展的动因(2)前苏联经典电影的特征第五章意大利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2)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3)意大利政治电影2.重、难点提示(1)意大利电影发展的动因(2)意大利经典电影的特征第六章德国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2)德国室内剧电影(3)奥伯豪森宣言与新德国电影(4)新德国电影主将——法斯宾德2.重、难点提示(1)德国电影发展的动因(2)德国经典电影的特征第七章瑞典电影、英国电影和西班牙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瑞典古典电影学派(2)现代主义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3)新瑞典电影(4)英国电影发展概况(5)英国著名电影导演大卫·里恩及其作品(6)西班牙电影发展概况(7)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品2.重、难点提示(1)欧洲民族国家电影发展与其国家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2)欧洲民族国家经典电影的特点第八章日本电影、韩国电影、印度电影和伊朗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日本电影发展概况(2)日本电影大师与日本电影经典作品(3)韩国电影发展概况(4)印度电影发展概况(5)印度电影经典作品(6)伊朗电影发展概况(7)伊朗电影经典作品2.重、难点提示(1)亚洲民族国家电影发展与其国家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2)亚洲民族国家经典电影的特点第九章电影传入中国与中国早期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电影传入中国的过程(2)中国放映的电影中的外国片比例(3)早期中国电影的拍摄与探索2.重、难点提示(1)从宏观上理解当时的“电影市场”(2)在早期中国电影的特点第十章30年代的中国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2)30年代中国电影的类型(3)30年代中国的经典电影和电影创作者2.重、难点提示(1)30年代中国电影的特征(2)30年代中国电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战时与战后的中国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的电影创作(2)孤岛电影创作(3)战后中国电影的类型与经典电影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有哪些民族化传统(2)《小城之春》的艺术成就第十二章“十七年”电影与文革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十七年”时期的政治氛围(2)“十七年”时期的文艺创作(3)“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创作与红色经典(4)“三突出”原则与文革电影的特点2.重、难点提示(1)政治如何影响到电影的创作;政治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哪些方面(2)“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创作对中国电影的影响第十三章中国第四代导演的电影创作(2学时)1.教学内容(1)第四代导演的成长与形成(2)第四代导演电影的主要类型和特点(3)第四代导演的贡献和文化遗产2.重、难点提示(1)理解第四代导演的成长与他们的电影风格之间的关系(2)第四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位置第十四章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创作(2学时)1.教学内容(1)第五代导演的成长与形成(2)第五代导演电影的主要类型和特点(3)第五代导演电影的主要成就(4)第五代导演的变化2.重、难点提示(1)第五代导演电影的特征(2)当下多有对第五代导演进行批评的原因第十五章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2学时)1.教学内容(1)第六代导演的成长与形成(2)第六代导演电影的主要类型和特点(3)第六代导演电影的主要成就(4)第六代导演的变化2.重、难点提示(1)理解第六代导演的成长与他们的电影风格之间的关系(2)第六代导演的变化透视中国电影变化第十六章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的中国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电影市场的萎缩(2)不在影院的“电影热”(3)外国电影的冲击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市场萎缩的历史原因(2)外国电影的高票房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启示第十七章近年来中国电影的现状与问题(2学时)1.教学内容(1)商业电影的兴起(2)火热的电影市场(3)文艺片、纪录片的困境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市场“繁荣”的原因;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2)理想的中国电影市场应当是怎样的四、实验教学内容无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Movies授课对象:录音艺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分/学时:2/32先修课程:中外影视精品导视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讲授与影片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简介:中外电影史是为录音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着重向学生介绍中外电影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及其代表作,让学生了解电影的起源、特性和制作方式,把握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各国电影的艺术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并为学生将来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中外电影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等,要求学生了解中外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电影艺术形成、发展、变化、成熟的过程,加深对电影这门艺术的艺术特性的理解,并为学生将来的创作提供必备的经验、思路与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课堂问答、讨论;2.期中作业;3.期末考试。
五、建议教材[1]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六、参考资料[1] [美]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 [美]艾伦.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3] [美]克里斯汀·汤普森. 世界电影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张巍. 外国电影史.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5]倪俊. 中国电影史.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执笔人:姜艳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中外电影史教案

中外电影史教案
第十章《高科技时代的电影艺术及后现代电影走向》
第一、二节
1、课题:中外电影史——高科技时代的电影艺术及后现代电影走向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牢固掌握外国电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现象、人物、作品的要素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注意从发展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兼顾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高科技时代电影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后现代电影的走向
解决办法:运用所写的章节进行对比、举例分析、分析电影片段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课堂讲授、分析电影、课堂讨论、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电影片段欣赏。
6、课后小结:
任课教师:吴杨婷 20 11 年9 月 7 日。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介绍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着重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中外电影的历史,以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帮助学生在将来的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并吸收外国优秀的艺术成果,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2、适合本课程的工学结合项目:根据所学内容,写国产片、进口片影评各一篇、中国当代电影、欧洲当代电影现状分析文章各ー篇。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配合主要影片的重点段落分析。
重点讲述各个时期的电影流派与产生原因、特点。
着重分析蒙太奇学派、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新好莱坞电影、中国新时期电影(第五代、第六代、新生代)。
结合写作作业安排,影评与现象分析各两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基本观点正确。
(四)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三次以上)与考试(命题写作)相结合,平时成绩乘以40%考试成绩乘以60%合计为学期成绩。
第一单元(一)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2) 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3)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4)“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一1966年)(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年一1976年)(6)“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一1989年)(二)实训教学内容1、目的和任务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以及课后影评或论文的撰写,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2、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中国电影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直观感受与分析,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获得一种影像思维的方式,为创作好的动画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中外电影史第一章

课程章节内容
• 上编:外国电影艺术史 • 第一章 法国电影 • 第二章 美国电影 • 第三章 苏联电影与东欧电影 • 第四章 德国电影 • 第五章 意大利电影 • 第六章 英国电影 • 第七章 其它民族国家电影
第8页
课程章节内容
• 下编:中国电影艺术史 • 第八章 1949年前的中国大陆电影 • 第九章 1949年以后中国的大陆电影 • 第十章 香港电影
擅长快速摄影,对于主题的把握与构图都有出色的见识。 •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出港的船》,影片中他通过背光的
反射作用,赋予海浪一种立体感。
中外电影史
教材
•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 课程代码:03511 • 指定教材:《中外电影史艺
术纲要》 世界图书 王永收 2016版次
第2页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发展阶段、 各种流派的产生 背景及代表导演,具体了解著名导演 的代表作品并进生 电影语生 的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生 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并通过做习题来加深对 基本理论的理解。
• 4、在编年研究的范畴内,突破国别界限,对生 些具 有特生 的国家和创作者进生 相似分析研究。
第5页
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关系
• 1、本课程为核心专业课之一。(属于国考课程,需要 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很多知识点 需要背诵,希望同学们在上课中能认真记好笔记,课后 好好复习,为10月份国考做好准备)
《火车进站》。当时放映时地下室摆了36把
座椅,门票每人1法郎,买票观看的观众有 33人。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第 14 页
第一章 法国电影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
• 一、卢米埃尔兄弟作品
• 1:《工厂大门》是卢米埃尔兄弟 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记录里昂工人 下班涌出工厂大门的情景,共有35 人出现在大门,具有朴素的魅力。
中外影视史与电影理论课程

《中外影视史与电影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72130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 54学分 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外影视史与电影理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影视艺术概论》的拓展和深入,本课程从史学的纵向理论梳理电影理论的发展基本脉络为主线,对学生影视观的形成、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课之前要求掌握一般影视发展简史、影视鉴赏和评论的相关知识。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1.根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将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深层认识。
2.突出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性质,既体现本课程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联系,又突出课程的选修教学性质,以中外影视史为主线理论背景,辅以典型影视现象分析,使学生认识影视理论对影视创作的深刻影响。
3.依据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实施环境,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和实践情况,灵活安排各重要教学环节,科学性与方向性明确,学与思协调一致。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1.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倡学与思的步调协调一致,将影视艺术的元理论讲解与深刻影响影视发展的各种思潮紧密配合,在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专题研究性质。
2.逐步引导学生由系统理论学习进入专题研究的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初步选题、研究的技巧,对影视基础理论和当代影视理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实践环节1.专题小调查(1)名称:影视合流的利与弊(2)主要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就对影视合流的出现、发展及现状展开调查,展开辩论,形成观点。
(3)学时分配:折合成标准学时为2学时2.专题讨论(1)名称:现代电影的表现力(2)主要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就现代电影理论和影片的表现力方面的探讨理出脉络,分出时期,总结特点,展开讨论,形成观点。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赏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电影赏析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外电影作品,帮助学生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文化背景和影片制作过程。
通过观赏、讨论和写作,学生将培养对电影的审美和批判性思维,加深对不同文化视角的理解。
课程目标:1. 了解电影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熟悉中外电影的历史、流派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对电影的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影片的符号、意义和风格。
4. 掌握电影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批评视角。
5.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分析电影作品并表达个人观点。
课程安排:第一单元:电影基础知识1.1电影的起源和发展1.2影片的元素:镜头、剪辑、音效等1.3影片的基本结构:片头、导言、高潮、结尾1.4电影的技术语言和视觉效果第二单元:经典中外电影赏析2.1默片时代的代表作品:如《大都会》(Metropolis)、《黄金时代》(City Lights)等2.2欧洲新浪潮:如《四百击》(The 400 Blows)、《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等2.3好莱坞黄金时代:如《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等2.4亚洲电影的代表:如《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活着》(To Live)等第三单元:电影与文化3.1电影与社会变迁的关系3.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表达和主题3.3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3.4电影中的族群、性别和身份议题第四单元:电影风格与导演4.1不同导演的个人风格: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宫崎骏、昆汀·塔伦蒂诺等4.2实验电影和纪录片的艺术性4.3影片的视觉风格和主题的关系第五单元:电影赏析方法与写作5.1影片的符号学分析方法5.2影片音乐和声音的赏析5.3剧本、角色和情节的批评分析5.4电影评论的写作技巧和范例评估方式:- 平时参与和课堂讨论- 电影作品评论和分析论文- 电影赏析小组项目- 期末考试:电影片段赏析和理论知识测试参考教材:1. Bordwell, D., & Thompson, K. (2010).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2. Corrigan, T. (2012).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Film.3. 孙志强、顾长卫(2007)。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课程编号: 7115501课程学分: 2 学分课程学时: 32 学时适用专业:广告学《中外电影史》Film History at Home & Abroad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门类,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
了解并掌握电影史有利于学生对于影视艺术的认识,为其后期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基础性的铺垫,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本课程从思潮和流派的角度切入,以西方电影为主,中国电影为辅,有取舍地介绍中西方电影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有影响的导演及其作品,并对影响电影发展的重要思潮做了梳理和分析,勾勒出世界电影史的轮廓。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电影艺术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2.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 1 章电影:一门独特的梦幻艺术本章介绍电影诞生的条件、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布莱顿学派和百代的创业。
掌握:电影诞生初期的背景。
理解:本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了解:卢米埃尔兄弟及其发明。
第 2 章世界电影初期本章介绍美国电影初期、法国与艺术电影。
掌握:电影初期背景。
理解:各国电影初期的主要特点。
了解:美国电影初期的叙事特点。
第 3 章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本章介绍: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苏联蒙太奇学派和纪录主义的发展。
掌握:先锋派电影运动的背景。
理解:各国先锋派运动的特点。
了解:法国印象派。
第 4 章美国好莱坞的建立和发展本章介绍:为何电影公司纷纷在好莱坞建设大型摄影棚,八大电影公司如何发展壮大?掌握:好莱坞建立的背景。
理解:好莱坞产业特点。
了解:《公民凯恩》的艺术特点。
第 5 章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本章介绍: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起源与发展、让·雷诺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
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
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
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
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
首先
.2.2库里肖夫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2.3爱森斯坦的创作和理论
.3.1中国电影的史前时期(1896—1904)
3.2中国无声电影的发端——戏曲片
3.3纪录时代光影、传播知识文化——早期纪录片
3.4叙事经验的积累和电影意识的萌芽——早期滑稽短片
3.5私营制片业的创举——三部长故事片的摄制
3.6蓬勃发展的制片业
3.7“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第三章(共10学时)现代电影时期(1928——1959)
1.1 精神新大陆的发现:从理性到非理性
2.2第二节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3.3第三节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4.4第四节先锋电影与无声电影
2.1 好莱坞电影企业的财政制度和运作机制
2.2类型片
2.3好莱坞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3.1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3.2让·雷诺阿:诗意现实主义的良心与象征
3.3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发展的五个阶段
4.1 逆境中求发展的四大公司——艺华、联华、明星、天一
4.2 左翼电影运动
4.3东方电影的典范——费穆与《小城之春》
第四章(共8学时)
第一章意大利:“直面人生”的新现实主义 6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新现实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代表作品及其意义。
掌握“新现实主义”特点、及其对电影史的影响。
第一节“新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新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第二章法国:非电影人的电影“新浪潮” 7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新浪潮”的发生、发展与消退的过程。
掌握“新浪潮”的特点及其影响。
理解其主要导演的创作特点与对电影的贡献。
第一节“新浪潮”的背景和条件
第二节“新浪潮”处女作:青年人的狂欢节
第三节.“新浪潮”的主要导演
第四节关于“新浪潮”的特点与再思考
第五节“新浪潮”的影响
第三章部分亚洲国家的电影演变 7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所涉及的是所谓非主流国家的电影,主要要求掌握日本电影的代表人物的创作特点。
对其他国家电影可以安排学生自学、研讨等。
第一节日本电影
第二节印度电影
第三节韩国电影
第四章中国电影的曲折与磨难(1966-1976) 6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文革电影十年低潮的历史教训。
第一节“纪要”的发表及江青对中国电影的全盘否定
第二节“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及样板戏电影的摄制“经验”
第三节故事片的创作情况
第五章中国电影的反思、创新与崛起(1976-1990)9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新时期”中国电影掀起的创新浪潮以及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电影观念和电影体制的深刻变化
第二节“四世同堂”的创作局面
1、谢晋与他的“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
2、老导演的新成就
3、中年导演的成熟
4、青年导演的崛起
5、多元化的探索
第六章西方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影响(1979-1990)5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随着政治封闭格局的突破,西方电影思潮涌入中国,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和文化冲击。
第四章(共××学时)
第四部分:后现代电影时期(1990年代--至今) 30学时
第一章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 10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欧洲第二次现代派电影的创作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其代表人物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第一节第二次现代派电影产生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第二次现代派电影的主要代表
第三节德国新电影:怀乡——失去了的精神家园
第四节前苏联:诗电影
第二章新好莱坞和后现代电影走向 5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旧好莱坞”向“新好莱坞”转型的过程、原因及其特点。
掌握新好莱坞的代表人物的创作特色,理解世界电影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性。
第一节新好莱坞简述
第二节英国新电影简述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电影简述
第三章中国电影现状与趋势(1990-2006) 10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以及发展态势。
重点了解体制外的独立电影发展状况,艺术风格和创作群体。
第一节新生代独立影人
第二节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港台青年电影导演
第四章美国、东亚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互动 5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占有,以及由此带来的电影观念和制作方式上的变革。
了解韩国等东亚电影的崛起态势以及对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八、教学时数分配
《中外电影史》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6 学分:2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辅导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主编,×××××出版社,××××年×月。
参考书:
1.《××××××》,×××主编,×××××出版社,××××年×月。
2.《××××××》,×××主编,×××××出版社,××××年×月。
3.《××××××》,×××主编,×××××出版社,××××年×月。
4.《××××××》,×××主编,×××××出版社,××××年×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十一、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十二、其他
考核方式为考试占××,实验与作业占××(要显示考试或考查)
制订:×××××系教研室:××××教研室
执笔人:×××
审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