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附文科学霸高中地理笔记_人口与城市_2015高考状元笔记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一章人口

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知识点背诵版第一章人口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1)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2)表现:①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60°地带最为集中。

②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有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③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其中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4)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5)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知识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②地形: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区。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③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有交通、水产养殖等优势,人口较密集。

(2)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所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点补充:①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②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及、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发达国家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

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
• (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 (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 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 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 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 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 (1)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则
.
29
工业部门 制糖、炼铁
钢铁、有色冶金、化工 织布、石油化工、
自来水厂 汽水、家具、印刷、啤
酒 普通服装、纺织、电子
装配 化工、电子、飞机、仪
表 电子、感光器材
生产特点与制约因素
30%~ 70%, 较高
70%以 上,高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 出现的 趋势 国家和 地区
城市化水平较 低、发展较 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 发展中 水平时期。城市各功能 国家 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 分异不明确
人口和产业向 城市迅速聚 集,城市化 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 挤、住房紧 张、环境恶 化等问题。
•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
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
22
•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可继承和改造;
•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 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 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
23
(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功能区
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A: 商业活动中 心和服务中 心
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或 街角路口。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 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是城市经 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 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地理高考人文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人文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人文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考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地理高考人文知识点进行详细汇总,以供参考:1. 人口与城市在人口与城市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内容。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可以分为城市-城市迁移和农村-城市迁移等。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2.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发展与规划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规划。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同时,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到城市功能布局、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经济地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地理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资源利用等问题。

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从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5.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文化地理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宗教信仰、语言习俗等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作用。

6.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综上所述,地理高考人文知识点涵盖了人口与城市、城市发展与规划、经济地理、农业与农村发展、文化地理以及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学习目标】知识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学科思想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能力要求:掌握人口与城市中的基本地理概念,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2、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理解)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记忆)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1.2人口迁移1、2 3、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记忆)二战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地区: 拉丁美洲、亚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地区: 欧洲二战前后一直为迁入地的地区: 大洋洲、北美洲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人口迁移的影响(理解记忆)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具体说:按照气候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按照地形应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按照距海远近应布局在临海的边缘地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海拔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

(记忆)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记忆)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笔记

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全球来看:集中于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点拨] 误认为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但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不一定发达,如南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人口密集。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2)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点拨]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面积上人口数量的多少,而人口分布是指某一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点拨] 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类居住。

如巴西高原和东非高原的人口密度大于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人口密度。

2.人文因素(1)影响最显著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人口分布的特点。

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经过长期的繁衍,人口稠密。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点拨]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

在人文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考点大全笔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考点大全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考点大全笔记综合题1、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促进______________的融合: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等。

(2)促进了____________:促进了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如落后的北美经过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西欧战后经济的繁荣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的崛起与外籍劳工迁入有很大关系。

(3)促进了文化的______________:随着国际人口迁移,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迁移还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

如中华饮食文化已“走向世界”;巴西成为“人种大熔炉”。

答案:(1)种族、民族(2)经济发展(3)交流与融合解析:本题以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人口迁移对种族民族的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据所学可知,人口迁移会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都是以移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的国家。

(2)据所学可知,人口迁移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在开发北大荒的时期迁入了大量的人口,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再比如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人口迁移会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比如,随着中国人口向世界各地迁移,将汉语言文化、中华文明礼仪和中华饮食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小提示: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市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6%,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

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12%o,死亡率为5.49‰。

(1)近几年北京常住人口总数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

高考地理人口和城市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人口和城市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人口和城市知识点汇总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6、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7、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8、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多,增长量大;科学文化素质低;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较大;城市化水平低二、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通常为一年)3、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理专题10 人口与城市

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理专题10 人口与城市

专题10 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考情扫描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2012年山东文综卷7~8题;2012年广东文综卷3题,2012年江苏高考卷23~24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33题城市空间结构2012年广东文综卷9题,2012年海南高考卷11~13题,2012年江苏高考卷11~12题,2012年天津文综卷4~5题城市区位2012年江苏高考卷25~26题,2012年大纲全国文综卷9题,2012年四川文综卷3题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012年重庆文综卷2题,2012年福建文综卷3~4题,2012年广东文综卷10~11题,2012年浙江文综卷9~10题,2012年安徽文综卷35题第(2)问1.〔2012·安徽文综,35(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2010·安徽文综,3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考向前瞻1.结合图文材料或者统计数据,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考查较多。

复习时,要注意多种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关注我国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发展趋势。

2.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仍是高考考查重点,城市空间示意图是常用的地理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