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刘备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的法正等极少部分人之外 ,刘备并没有及时委 以
重 任 ,随 着荆 州人 士 的相 继 离 去 ,造 成 了人才 的
诸多谋士,“ 挟天子 以令诸侯” ,方可灭 吕布、困
死 袁术 、击 败袁 绍 、西 破马腾 , 拥 有 广大地 域 。 东 汉 时期共 有 十三 州 ,曹魏 处 于劣 势 ,再加 上 与孙
刘备 自 称是西汉皇族的后代 ,以一织席贩履
之徒 ,割据西川 、 独成帝业 ,成功之处 自不必说。 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刘备 的失误之处 。 这些失误 ,一定程度上使得他 “ 匡扶汉室”
的志 向难 以实现 。 负 气伐 吴导 致蜀 弱
您的继任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 刘备又派人到荆州守将关羽处争取意见 ,关
刘备在夺得益州之后 ,西川的北大 门——汉 中当政者是较为暗弱的张鲁 ,刘备没有及时去攻 取此地 ,而是不顾 “ 联吴抗曹”的大局 ,几乎集 中所有兵力准备与孙权争夺荆州,造成 了孙刘联
在夷陵大败的刘备病逝于 白帝城 ,将皇位传
给了 “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诸葛亮竭尽全 力整顿朝政 、北伐 中原 ,但刘禅昏庸无能 ,一味
享乐,听信谗言。诸葛亮四出祁山,取得 了重大
胜 利 ,不 出半 月 ,三 军将 士 即可 打过 渭水 ,收复
合抗曹的局面出现 巨大裂痕 , 曹操趁机夺取汉 中,
益州 “ 一 日十惊 ” 的恶 果 。
长安 ,而刘禅却听信了李严令诸葛亮班师 回朝 的
谗 言 ,葬送 了刘 备 “ 匡扶 汉 室” 的遗愿 。
章士钊致毛泽 东函同时,还写信给刘 少 奇,劝刘少奇认错 ,内中写道 : 姑 不论是 非虚 实如何 ,而公应执持百 鸟
三国四则童谣,一则预言刘协为帝,一则断定刘备入蜀

三国四则童谣,一则预言刘协为帝,一则断定刘备入蜀童谣,顾名思义是儿童传唱的歌谣,然而在古代童谣却含有政治意味,古人以为童谣能预示世运或人事变迁,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的童谣,比较出名的有四则。
一、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千乘万骑走北邙,是说东汉末年,何进打算杀尽宦官,于是引进四方英雄,谁知谋之不密,宦官先发制人杀死何进,并挟制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到北邙山下。
帝非帝,王非王,意思是皇帝不是皇帝,藩王不是藩王,是说汉少帝和陈留王二人被救回朝不久,汉少帝被董卓所废,陈留王登基是为汉献帝。
二、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的谋士李儒对这个童谣的解释是:“西头一个汉”,是指汉高祖刘邦定都于西部的长安,传了十二个皇帝;“东头一个汉”,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东部的洛阳,又传了十二个皇帝。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现在只有重新迁都于长安,才能平安无事。
当时,十七路诸侯起兵勤王讨伐董卓,董卓派吕布带兵镇压,却被打败,于是李儒借童谣劝董卓迁都以避其锋芒。
三、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千里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中间一个“千”字,最下面是“里”字,三个叠在一起,也就是一个“董”字;“十日卜”,上面一个“卜”,中间一个“日“,下面一个“十”,三个合为一字,也就是“卓”字,合起来就是董卓一定会死,预言了董卓的死亡。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听到此童谣歌声悲伤,就问李肃童谣的意思,李肃早已和吕布折箭为誓除掉董卓,定下了假借天子有诏禅位于董卓,骗他离开郿坞以便杀死他的计策,就骗他说是“刘氏灭,董氏兴”。
第二天,董卓高兴上朝,在朝堂之上被吕布用戟刺死。
四、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
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此童谣预言了刘备入蜀为主,“凤雏”庞统和“卧龙”诸葛亮伴随着刘备来到了蜀中,为开创蜀汉而奋斗,但是刚进行到一半,庞统便在落凤坡上死去。
刘备有卧龙凤雏,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刘备有卧龙凤雏,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本文导读:要说《三国演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三方势力的斗争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更包括一些斗智斗勇,权谋和策略,也是让后世人从中学到了不少智慧,说起三国的谋士中,肯定要数诸葛亮最为出名,毕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
想当年刘备刚刚建立蜀国的时候,虽说那个时候蜀国势力单薄,但好在关羽和张飞这两个拜把子兄弟帮忙,才有了早期的基础,而除了虎将之外,还有诸葛亮在旁指引,根据诸葛亮的计策刘备一举拿下了荆州,成为一方势力,这个时
候就有很多人来投靠刘备,这个时候就有凤雏现身庞统,要知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凤雏就是庞统,而卧龙就是诸葛亮,而刘备居然两者简直,实在是太可怕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庞统英年早逝,而蜀国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被魏国灭掉了,而且蜀国在三国后期国力一直都是被其他两国碾压,而且全靠诸葛亮一人主持大局,最后活活累死,实在是让人惋惜!
其实刘备除了卧龙凤雏两大谋士之外,刘备账下还有两名特别有能力的谋士,分别是刘巴和法正,他们一个让社会秩序得到了保证,给百姓的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另一个人的谋略堪比卧龙凤雏两人,可以说一点都不输给卧龙凤雏,
特别是法正,三国中期刘备北伐的头号功臣,最为著名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法正的计策!
但事情坏就坏在,他们两个都是英年早逝,如果这两人不死,在蜀国后期刘巴就可以保证后方安然无恙,而法正可以辅助诸葛亮北伐,帮助诸葛亮分忧,这样下来,结局还真的不好说了呢!。
历史趣谈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凤雏先生庞统来投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导语:《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
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
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
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
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
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
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
生活常识分享。
刘备人物评价

刘备人物评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刘备评价就是这段话刘备就是所谓的领袖,指导方向的。
首先他对诸葛亮说,我要光复汉室,他对天下人说,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样天下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刘皇叔。
然后他广招能人,文的方面,先有徐庶,未设几谋被曹操赚去,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经水镜先生指引,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有这一人就相当厉害了,他又得到了庞统,虽然开始误会,但后来得到重用,终因凤雏与卧龙抢功而死于落凤坡,也与他赐给的迪卢马有关,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命中注定。
武的方面,首先得到关张三将,并与其结为生死之交,以致于关羽降汉不降曹,过关斩将来寻。
再有就是赵云,本在公孙赞处,老给厚恩,终来投奔,在长板坡七进七出,几救阿斗,都是其功。
黄忠,本不想投降,都是他与诸葛亮几番求见,总得给面吧,老将不让少年,几立奇功,还常玩命,让小辈去搭救。
马超就更不用说了,刘备的手下,文有卧龙姜维,外加凤雏徐庶等,武有数上名的上将十余名,这么大的人才库,他再不赢,只能说天意了。
同时,广结民心,宁愿被追兵追杀也不愿丢了百姓,假装不图刘璋的地最终还是图了,摔孩子以示对大将好,与东吴联合最后把土地全占了。
包括后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为了收取民心,多次战斗,费尽钱财,民不聊生,他还要称帝,假装让诸葛亮弄一出,还说陷自己于不义,纯是装吧,你不想称就别称呀,终于当上皇帝了,谁的话都不听了,给二弟报仇,当然确实有感情的成份,最终不还是做给天下看吗,当初你若又那心,怎么听诸葛的话让东吴与关羽结仇呢,你说是你二弟重要还是一个荆州重要,你都有那么多城了。
阴险是我对他的评价,因为致吕布死一节能看得出,当初吕布对他够意思吧,他却怕曹操得吕布而害他。
包括占得益州,还让刘璋感激,这绝对不是君子之为人。
手下的一帮人,也都是被洗脑的,关羽是一个死脑瓜骨,张飞是个酒鬼加二虎,赵云是个木偶,黄忠是个傻子,马超更是不知为谁拼命的主,只有一个魏延识务,还被结交的一个替死诸葛卖命的马贷给杀了。
卧龙凤雏 卧龙凤雏

卧龙篇之独具慧眼
诸葛亮独具慧眼选择实力最为弱小的刘备而不选择孙权、曹 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1、刘备始终坚持光复汉室的理想在全国赢得了相当一批支持者, 这与诸葛亮的个人观值观相吻合。 2、刘备品性坚韧顽强,适合与任何强大的敌人对抗。 3、刘备带人宽厚谦和,团队凝聚力超强。 4、刘备具备名正言顺的“大统”的资格。
6、以信为本:信,是诸葛亮 活动的基本原则。在社交中,谁 愿与无信人打交道?这是公关比 须遵循的信条。
卧龙篇之一生功绩
面中 偏能用火攻。 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西拒,
心五
只丈
为 酬 三 顾 。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
凤雏简介
庞统(179年-214年), 字士元,东汉末年襄阳郡 (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 州区)人。名士庞德公称其 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汉 末齐名。本为东汉末年群雄 孙权名将周瑜的郡功曹,后 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历任 耒阳令、治中从事,官至军 师中郎将。死后追赐关内侯, 追谥为靖侯。
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 管理范围大,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 如此,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三,阴阳差。庞统仅善阳谋,诸葛 亮亮则兼善阴谋,专注阳谋者往往忠 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所以诸葛 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庞统。
卧龙凤雏之终极PK
此外, 在赤壁之战前夕时,曹孙两大集团都已人才济济, 颇具规模,诸葛亮若是此时去投奔最多也只是一个“中层管理人 员”而刘备当时主要由一些武将构成,高级参谋人才奇缺,完全 有可能破格提拔进入最高领导层。
卧龙篇之面试达人
一、名人推荐。虽未与主考官谋面,诸葛亮已利用舆 论的力量,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短i

《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简短i1.三国演义里一个简短的故事三顾茅庐名士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得天下!”,其中“凤雏”指庞统,而“卧龙”是诸葛亮。
刘备为得天下,去请人称诸葛亮出山辅佐,怎奈初次拜访即吃了闭门羹。
张飞劝大哥回去,刘备却不愿就此罢手,于是先后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有一次是在雪地里站了好久,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随请刘备入内,两人商谈天下形势。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提出来三分天下的宏伟目标;刘备深感孔明智慧渊博,故诚拜诸葛亮为军事,共闯天下。
这也成就了蜀汉、东吴与曹魏的三足鼎立之势,大业已成。
2.三国演义里面最简短的一个故事,不超过80字例一:“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的有名的智谋故事。
当时,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除去诸葛亮。
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任务。
之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从而骗得曹军乱箭齐发,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天明后清点草船上的箭,总数已超十万支。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充分体现了诺言宾聪明才智。
(见《三国演义》第46回)例二:“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有名的智谋故事。
诸葛亮失街亭后,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武将,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故意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洒水扫街,自己则鹤氅纶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见了这种气势,疑惑不已,惧有伏兵,便退兵而去。
“空城计”巧用心理战术,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见《三国演义》第95回)例三:“反间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
而当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醋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卧龙凤雏幼麟冢虎是指汉末三国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等人。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姜维,号幼麟;司马懿,号冢虎。
四大能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与刘备隆中决策,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协助刘备建立蜀汉,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
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
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曹魏,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蜀军粮尽退军。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
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卧龙凤雏刘备都得了,为什么没得天下
古代但凡名人,总有个举世无双的称号,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兵仙”韩信、“人屠”白起等,而在三国当中单以谋士而论,名气最大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卧龙凤雏”。
“龙”“凤”从中国文化来说,是对一个人的最高称谓评价。
那么这卧龙、凤雏的称号由来我要先来说说:
东汉末年,有名士庞德公,《襄阳记》里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而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
所以庞德公和诸葛亮、庞统都有亲戚关系。
当然他们的关系并不代表否定他们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才智也确实都是当世翘楚。
庞统的济世之道,是速度和效率,是不拘一格,这些才能正是平定乱世,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
庞统注重实用,讲求速度和效率,也就是说他战术上厉害,战略上未必见长。
诸葛亮则完全不同,战术上未必高超,但是战略眼光尤其高远。
诸葛亮和庞统虽然齐名,但是两个人是不同特点的大才。
统一天下靠的是实力,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并不是一两
个高明的谋士就可以成功的,荀彧、郭嘉、周瑜、陆逊等人并不弱于“卧龙凤雏”,只不过名气没他们大(只怪庞德公广告打的好)。
而且我认为,就主公的能力而言,刘备相对曹操能力也是有所欠缺的。
如果“卧龙凤雏”归于曹操账下且重用的话,统一三国是完全可能的。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
第一,卧龙凤雏两人不和。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卧龙先生诸葛亮比凤雏先生早几天参加工作,刘备是如鱼得水。
过了段时间凤雏先生也来投简历,诸葛亮就给他写了封推荐信,让他带着去见刘备。
没想到他并没有拿出来,见了刘备也没有露一手,刘备看他徒有其名,就没有重用他,把他打发到县里当县令。
结果凤雏消极怠工,不给好好干,被下去检查工作的张飞逮到,要依法处置他,凤雏三下两下把政务处理了,说这能难住我。
刘备大喜,名不虚传,重用了。
然后诸葛亮和庞统就在刘备这里争宠,最后刘备入川,就让诸葛亮守荆州,让庞统跟着打益州。
庞统为了显示自己比诸葛亮高明,坚决不听诸葛亮提的议案,故意反其道而行,还说诸葛亮要跟他争功,结果被敌人乱箭射死。
诸葛亮没办法只好入川,把关羽一个人留在荆州,导致荆州失守,关羽毁败,秭归蹉跌,隆中对化为梦幻泡影。
第二,刘备决策失误。
当时刘备只有一个根据地荆州,关羽
守着,需要有人辅佐,留下诸葛亮还是留下庞统呢,这是个问题。
有人说为啥不把两人都带上,前面讲过,两人不和,都带上只能坏事,所以需要把两人分开。
关羽这个人,对士兵们亲如兄弟,能够同甘共苦,但是看不起那些士大夫,比如诸葛亮庞统这样耍嘴皮子的。
而庞统心高气傲,跟关羽正是针尖对麦芒,其实刘备给关羽留一个人,也就是为了提醒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正好一对搭档。
但是刘备却把庞统带走了,把诸葛亮留给了关羽。
关羽本身看不起诸葛亮,诸葛亮说的啥他都不听,诸葛亮是比较有气度的人,不听拉倒,不跟他硬杠,其实就失去了留在关羽身边的意义。
最后庞统战死,诸葛亮入川,关羽身边没人节制,兵败麦城。
第三,天时不利。
刘备年龄大了,急于给自己弄片地盘,所有事情有点操之过急。
诸葛亮隆中对说,先把益州拿下,稳定住,然后派一上将出荆州,刘备亲自出益州,两路兵马南北夹攻,攻取洛阳长安,返过头来再灭吴国,统一天下。
刘备带庞统去刘璋那里,没两天就跟刘璋闹翻了,只好抢先动手,结果刘璋的力量还很强大,刘备外来户一下吃不掉,庞统这才战死。
如果刘备不着急,稳定上几年慢慢的把刘璋的人都拉过来,最后逼刘璋把位子让给自己,顺理成章得到益州,荆州在诸葛亮和关羽的经营下也稳固了,然后再实行隆中对计划,关羽出荆州诸葛亮守住后方,刘备出益州庞统守住后方,兵强马壮上下一心,这才能得到天下。
这是天意,
不可强求。
可是刘备日暮途远,急于成功,却忘了一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最后遗恨失吞吴,死在了白帝城,靠诸葛亮一个人,谈何一统天下,能把蜀中这一亩三分地守住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