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刀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圆孔拉刀优秀版

刀具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圆孔拉刀优秀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刀具部分) 圆孔拉刀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一、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 (3)二、刀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3)三、刀具材料的确定: (3)四、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其计算 (4)五、拉削力及拉刀强度验算: (8)5.1拉削力验算 (8)5.2 拉力强度验算 (9)六、技术条件的制定 (9)6.1拉刀热处理(文献[5]) (9)6.2拉刀表面粗糙度的制定(文献[3]) (9)6.3拉刀重要尺寸公差的制定(文献[3]) (10)七、拉刀的制造工艺及检验方法 (10)7.1拉刀的检验方法: (10)7.2拉刀制造工艺 (11)八、设计体会 (11)九、参考文献: (12)一、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工件直径为:Φ30H7,长度为:25~40mm ,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后硬度为HB220~250,抗拉强度为:0.75GPa ,工件如下图所示。

使用机床为L6140拉床。

试设计圆孔拉刀。

查阅《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所用机床为卧式内拉床,额定拉力为400kN ,最大行程为2000mm 。

最大拉力5300N 。

取拉削长度0L =40mm ,孔的最终尺寸要求为+0.021030mm二、刀具结构形式的确定:选用综合式圆拉刀,它综合分块式圆拉刀和分层式圆拉刀的优点,且圆拉刀可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为:一般:H7~H9,Ra0.8um 以下,完全符合加工要求。

综合式圆拉刀精切齿采用分层拉削图形,可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粗切削齿采用分块拉削,但不分齿组,而是每齿切去一圈金属的一半,其余留给下一齿,每齿都有齿升量,故实际切削厚度为2f a (第一齿为f a )。

由于单位切削力减小,故齿升量f a 可适当增大,拉刀长度可减小。

此外,圆弧形分屑槽具有较大的侧后角,刀尖角也大,这些都使拉刀寿命延长。

这种拉刀也较易制造,所以在生产中应用较多。

三、刀具材料的确定: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设计手册》,可选用拉刀材料为W6Mo5Cr4V2的普通高速工具钢。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录0.序言 (1)1.可转位车刀设计 (3)2.圆孔拉刀设计 (10)3.结语 (15)4参考文献 (16)一可转位车刀设计设计题目:已知:工件材料Y12,使用机床CA6140,加工后dm=22,Ra3.2,需精车完成,加工余量自定,设计装T刀片95°偏头外圆车刀。

设计步骤:1.1 选择刀片夹固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属于连续切削,采用杠杆式刀片夹固结构。

1.2选择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由原始条件给定:被加工工件材料为Y12,连续切削,完成精车工序,按照硬质合金的选用原则,选取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为YT30。

1.3选择车刀合理角度:根据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并考虑到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形成特点,选取如下四个主要角度。

(1)前角=15°,(2)后角=8°,(3)主偏角=95°;(4)刃倾角=-3°,后角α。

的实际数值以及副后角在计算刀槽角度时,经校验后确定。

1.4选择切削用量: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查表确定切削用量为, 精车:pa =0.5 mm ,f =1mm/r ,v =60m/min1.5选择刀片型号和尺寸: (1)选择刀片有无中心固定孔由于刀片夹固结构已选定为杠杆式,因此应选用有中心固定孔的刀片。

(2)选择刀片形状按选定的主偏角=95°,选用三角形刀片 (3)选择刀片精度等级 选用U 级。

(4)选择刀片内切圆直径d (或刀片边长L ) 根据已选定的pa 、r K 、sλ,可求出刀刃的实际参加工作Lse 。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刀具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制造专业)(刀具部分)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目录1前言 (3)2绪论 (3)2.1矩形花键拉刀的相关介绍 (3)2.2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2.2.1设计目的 (3)2.2.2设计要求 (4)3矩形花键拉刀设计 (4)3.1 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4)3.2 设计步骤 (4)3.2.1选择拉刀材料 (4)3.2.2确定拉削方式 (4)3.2.2选择切削齿几何参数 (4)3.2.4确定核准齿直径 (5)3.2.5计算拉削余量 (5)3.2.6选取齿升量 (5)3.2.7设计容屑槽 (5)3.2.8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6)3.2.9拉刀其他部分设计 (8)3.2.10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8)4总结 (9)5致谢 (9)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经过机械学院前三年的培养,刀具设计课程设计旨在锻炼我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刀具设计之中,夯实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专业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

拉刀种类繁多,它可加工各种形状通孔,直槽,螺旋槽和直线或曲线的外表面。

它是一种高生产率刀具,它切削速度低,耐用度高,寿命高。

拉刀是多刃切削刀具,切削力较大但机床结构简单,成本高,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我本次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查阅设计说明书和指导手册,比如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利用AutoCAD等软件辅助设计计算。

通过这次设计,我把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进而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

2绪论2.圆孔拉刀的相关介绍我设计选择的题目是:圆孔拉刀设计。

拉刀上有很多齿,后一个刀齿(或后一组刀齿)的齿高要高于(或齿宽宽于)前一个刀齿,所以当拉刀作直线运动时(对某些拉刀来说则为旋转运动),便能依次地从工件上切下很薄的金属层。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目录前言 (3)1.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 (4)2.设计步骤 (4)2.1选择拉刀材料 (4)2.2拉削方式 (4)2.3校准齿直径 (5)2.4拉削余量 (5)2.5几何参数 (5)2.6齿升量 (5)2.7确定齿距 (5)2.8确定同时工作齿数 (5)2.9容屑槽形状 (5)2.10确定容屑系数 (6)2.11确定容屑槽尺寸 (6)2.12拉刀的分屑槽形状及尺寸 (6)2.13确定拉刀的齿数和每齿直径 (6)2.14柄部结构形式及尺寸 (8)2.15颈部直径与长度 (8)2.16过渡锥长度 (9)2.17前导部直径长度 (9)2.18后导部直径长度 (9)2.18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 (9)2.19后导部直径长度 (9)2.20计算最大切削力 (9)2.21拉床拉力校验 (9)2.22拉刀强度校验 (10)2.23计算校验拉刀 (10)2.24确定拉刀技术要求 (10)2.25绘制拉刀工作图 (13)3.总结 (14)4.总结 (15)5.参考文献 (16)前言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我们即将进入大四,踏入社会之前,通过课程设计来检查和考验我们在这几年中的所学,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很贴切地把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引入我们的设计中和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关联。

为我们无论是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的课程设计课题是圆孔拉刀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当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专业或有关知识,比如零件图设计、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以及所学软件AUTOCAD、PRO/E的运用,设计了零件的工艺、编制了零件的加工程序等。

我利用此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检验,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

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系统掌握.1.原始条件和设计要求工件直径03.0+Ra1.6 μm,工件材料: 拉床型号采用10%极压乳化液 2.设计步骤 2.1选择拉刀材料拉刀材料常用 W6Mo5Cr4V2高速工具钢整体制造。

圆孔拉刀说明书

圆孔拉刀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目录0前言............................................. - 3 -一、绪论............................................ - 3 -1.1刀具的发展....................................... - 4 -1.2研究本课题的目的................................. - 4 -二、圆孔拉刀的设计 .................................. - 5 -2.1 拉刀的基本知识 .................................. - 5 -1.拉倒的种类 ........................................ - 5 -2.选定刀具材料的依据 ................................ - 6 -3.刀具结构及各部分功用.............................. - 6 -2.2 设计要求 ........................................ - 8 -2.3设计步骤......................................... - 8 -1. 拉床及其他条件 ................................... - 8 -2.选取拉刀材料及硬度 ............................... - 8 -3.确定拉削方式 ..................................... - 8 -4.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 - 9 -5.确定校准齿直径 ................................... - 9 -6.确定拉削余量 ..................................... - 9 -7.选取齿升量 ....................................... - 9 -8.拉刀齿形及分屑槽参数............................... - 9 -9.确定分屑槽种类及参数.............................. - 10 -10.选择拉刀前柄 .................................... - 11 -11.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 11 -12.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 11 -13.设计拉刀其它部分 ............................... - 12 -14.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 13 -15.制定拉刀技术条件 ............................... - 13 -2.4 拉刀技术条件 ................................... - 13 -三、设计成果图 ..................................... - 14 -四、感想心得 ..................................... - 14 - 参考文献........................................... - 15 -0前言今年是我来到中北大学的第三年,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大三的一年学习中,我了解到的都是有关于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

圆孔拉刀设计

圆孔拉刀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1:已知条件 (2)1.1:拉刀条件选择 (2)1.2:工件材料 (2)1.3拉床类型选择 (2)1.5刀具材料 (2)2.零件尺寸参数表 (2)3:确定拉屑余量A (2)3.1:选取齿升量fz (2)3.2:计算齿数Z (3)3.5:直径Dx (3)3.6:切屑齿齿距P (3)3.7:粗与过渡切屑齿齿距P1 P2 (3)3.7.1:精与校准切屑齿齿距P3 Pz (3)3.7.2:同时工作齿数Zi (3)3.7.3 :容屑槽形式 (4)3.8:容屑槽深度h (4)3.9:分屑槽尺寸 (4)4:刀齿前角和后角与刀齿韧带宽 (4)5:柄部结构尺寸 (4)6:过渡锥与颈部 (4)7:前导部与后导部 (5)8.:最大拉屑力 (5)9:拉力强度校核 (5)10.切屑部长度 (5)10.1校准部长度 (5)10.2 拉刀总长度 (6)11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 (6)12:技术条件 (6)参考文献:综合室圆孔拉刀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1:已知条件1.1要加工的工件零件图如图所示。

1.2工件材料:45钢。

σb =0.598Gpa 1.3使用拉床:卧式内拉床L6140A 1.4倒角5X45° 1.5刀具材料:45钢零件图2.零件尺寸参数表3.确定拉削余量 A .由<金属切削与刀具实用手册>查表按表5-36,直径方向拉屑余量 A=1.025mm 3.1选取齿升量f z. (Ⅰ-粗切 Ⅱ-过渡 Ⅲ-精切 Ⅳ-校正 )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精切齿齿升量f z Ⅲ=0.010。

f z Ⅰ=0.03。

过渡齿齿升量调正为: f zⅡ=0.0250.020 0.015 0.010 f z Ⅳ=03.2计算齿数Z初选取Z Ⅲ=4 Z Ⅱ=4 Z Ⅳ= 6 计算Z Ⅰ Z Ⅰ=[A -(A Z Ⅱ+A Z Ⅲ)]/(2×f z Ⅰ)Z Ⅰ=[A -(A Z Ⅱ+A Z Ⅲ)]/(2×f z Ⅰ)={1.025-[2×(0.025+0.020+0.015+0.010)+2×(4×0.01)]}/(2×0.03)=13.416 取Z Ⅰ= 13 余下未切除的余量为:2A={1.025-[13×2×0.03+2×(0.025+0.020+0.015+0.010)+4×2×0.010]} =1.025-(0.78+0.14+0.08) =0.025工件材料 组织状态 D dL参数45钢调制12001.005080将0.025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粗切齿,则粗切齿Z Ⅰ=14 最终选定齿数 Z Ⅰ= 13+1 Z Ⅱ=4 Z Ⅲ= 4 Z Ⅳ= 6 Z =Z Ⅰ+Z Ⅱ+Z Ⅲ+Z Ⅳ = 28 3.5 直径 D x⑴ 粗切齿D x1=d min =49.00 D x2 =D x1+2f z Ⅰ……………………D x2 -D x14=49.06、49.12、49.18、49.24、49.30、49.36、49.42、49.48、49.54、49.60、49.66、49.72、49.78⑵ 过渡齿D x15 -D x18 =49.83、49.87、49.90、49.92 ⑶ 精切齿D x14 -D x17 =49.94、49.96、49.98、50.00 ⑷ 校准齿D x18 -D x23 =50.00 3.6 切屑齿齿距P齿距P=(1.25~1.8)× L 0.5=1.5×5.080=13.416,取整13mm 3.7粗与过渡切屑齿齿距P1 P2 取P1=P2=133.7.1精与校准切屑齿齿距P3 Pz 取P3=Pz=(0.6~0.8)P=10mm3.7.2同时工作齿数Zi工作齿数Zi= L / P +1 =80 /13+1=7.15 取整Zi=73.7.3 容屑槽形式 选取直线齿背型3.8容屑槽深度h 形式:圆弧齿背形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术.>:得粗切齿.过渡齿尺寸: h=(0.3~0.4)P=4g=(0.3~0.35)P=4 r=(0.5~0.6)h=2齿背角(50°~55°)精切齿. 校准齿尺寸:h=(0.3~0.4) ×(0.6~0.8)P=4 g=(0.3~0.35×(0.6~0.8)P=3.2 r=(0.5~0.6)×h=2齿背角(50°~55°)3.9分屑槽尺寸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查表5-13得 弧形槽:n=12 R=25角度槽:n=22 b =1mm h=1mm 槽底后角:αn =5°4刀齿前角和后角与刀齿韧带宽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用技术>。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DOC)

圆孔拉刀课程设计(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11月28日机械工程学院2013年11月目录第1章原始条件 (1)第2章设计计算过程 (2)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2)2.2确定拉削方式 (2)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2)2.4确定校准齿直径 (2)2.5确定拉削余量 (2)2.6选取齿升量 (2)2.7设计容屑槽 (3)2.8确定分屑槽参数 (3)2.9选择拉刀前柄 (4)2.10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4)2.11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4)2.12设计拉刀其他部分 (5)2.13技术要求 (5)2.14绘图 (5)设计总结 (7)致谢 (8)参考文献 (9)第1章原始条件1、工件材料:40Cr,硬度:217-255 HB,毛坯为扩孔。

Ra=1.6,L=80mm,有空刀槽。

2、零件尺寸:拉前孔径:DW=53,上偏差为+0.12,下偏差为0,拉后孔径:DM=55,上偏差为+0.03,下偏差为0,。

3、使用设备:L6140型卧式拉床。

第2章 设计计算过程2.1选择拉刀材料及热处理硬度40Cr 为合金结构钢,选择W18Cr4V 钨系高速钢按整体式制造拉刀。

拉刀热处理硬度:刀齿及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 ;前柄45~58HRC 。

2.2确定拉削方式综合式拉刀较短,拉削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不低于其它拉削方式,且拉刀耐用度较高。

因此,本例选择综合式拉削。

2.3选择刀齿几何参数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表4-3选择,得工件材料为合金结构钢,拉刀刀齿前角10o γ=︒,粗切齿11230,0.1o a b mm α+︒'=︒≤;精切齿3012,(0.1~0.2)o a b mm α'︒+==;校准齿3011,(0.2~0.3)o a b mm α'︒+==。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设计说明书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年 级 08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 级 0708082 学 号 070808202学生姓名 苗学源指导教师 徐正亚 牛曙光 吴永祥论文提交日期 2010年7月1日圆孔拉刀设计参数(1)工件外径D :180mm(2) 长度:50mm(3) 材料:45钢(4) 热处理状态:调质;硬度:220~250HBS ,(5) 孔内径d:mm 025.0050 ,(6)工作简图如下。

工作简图圆孔拉刀简述拉刀是一种多齿刀具,拉削时由于拉刀的后一个(或一组)刀齿高出前一个(或一组)刀齿,从而能够一层层地从共建上窃下多余金属,以获得较高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

拉削方式选择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和方式,通常都用图形表达,称这种图形为“拉削图形”。

拉削图形分为分层式、分块式和综合式三大类。

综合式拉削集中了成形式拉削与轮切式拉削的特点,即粗切齿制成轮切式结构,精切齿则采用成形式结构。

这样,既缩短了拉刀长度,保证较高的生产率,又能获得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在这里也使用综合式设计。

拉削设备选择拉床选为L6140型不良好状态的旧拉床采用10%极压乳化液拉削后孔的收缩为0.011mm 。

拉刀材料选择拉刀材料常用V Cr W 418高速工具钢整体制造,一般不焊接柄部。

也有整体硬质合金作为环齿,经过精磨后套装于9SiCr 或40Cr 刚作的刀体上。

齿升量成形式结构的拉刀,其齿升量是指相邻两个刀齿高度之差;轮切式结构拉刀是指相邻两组刀齿高度之差。

圆孔拉刀齿升量大小对拉削过程和拉刀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齿升量越大,切削厚度越大,拉削长度越短,拉削生产率越高。

但齿升量过大,拉削力越大,拉刀使用寿命越短,加工表面质量降低。

齿升量不能太小,不然难以切下很薄的金属层而造成滑行和挤压现象,反而加剧大刀齿的磨损。

粗切齿切去整个拉削余量的80%左右,每个齿升量相等。

为了使拉削过程平稳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齿升量应有粗切齿经过渡齿递减到精切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孔拉刀设计学生:王洁学号: 2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指导教师:***2011年12月28日课程设计说明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设计任务书(1)设计要求在L6110型卧室拉床上,拉制上图所示零件的孔,已知工件材料45钢, 0.735b GPa σ=,185~220HBS,坯孔为钻孔,尺寸见下表分组。

要求设计一把空拉刀。

已知参数:mm 023.00M 21D += (拉后孔径)mm 01.0030L -=mm 20D 1.01.0-W += (拉前孔径)(2)完成作业1)拉刀工作图2)设计说明书一、容摘要拉刀的种类很多,其中圆孔拉刀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圆孔拉刀由工作部分与非工作部分组成。

圆孔拉刀在加工工件时,因拉削方式不同每个刀齿的切屑层形状,切削顺序和切削位置也不同,而且它与切削力的大小,刀齿的负荷,加工质量,拉刀耐用度拉削长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根据需要设计拉刀。

拉刀上有很多齿,后一个刀齿(或后一组刀齿)的齿高要高于(或齿宽宽于)前一个刀齿(或前一组刀齿),所以当拉刀作直线运动时,便能依次的从工件上切下很薄的金属层。

故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拉刀寿命长,并且拉床结构简单。

拉削有如下特点:1)拉削时只有主运动,拉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拉削速度较低,一般为,拉削平稳,且切削厚度很薄,因此拉刀精度可达到,表面粗糙度达。

3)同时工作的刀齿多,切削刃长,一次行程完成粗、精加工,生产效率高。

4)每一刀齿在工作过程中只切削一次,刀齿磨损慢,刀具耐用度高,寿命长。

5)加工围广,可拉削各种形状的通孔和外表面,但拉刀设计、制造复杂,价格昂贵,较适于大批量生产中应用。

前言将近一学期的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的学习和认识,我们了解了各种刀具的材料,使用围,使用方法及其性能;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并能根据设计条件及加工条件查用资料、工作手册及公式具备计算设计简单刀具的能力。

目录1、已知条件 (5)2、刀具材料的选择 (6)3、几何参数的确定 (6)4、齿升量的确定 (7)5、齿距的确定 (7)6、拉刀刚度允许最大槽深 (8)7、检验容屑系数 (8)8、容屑槽尺寸 (8)9、柄部的计算 (9)10、拉刀强度的校核 (9)11、机床拉刀校核 (10)12、拉刀校准齿直径 (11)13、拉刀余量 (11)14、切削齿齿数 (11)15、校准齿齿数 (11)16、确定各刀齿直径 (12)17、切削部分长度 (12)18、校准切削部分长度 (12)19、分屑槽长度 (12)20、前导部的直径和长度 (13)21、后导部的直径和长度 (13)22、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 (13)23、拉刀总长度 (14)24、中心孔........................................................................14 参考书目 ........................................................................14 小 结 (15)1、已知条a.被拉孔直径 mm 023.00M 21D +=表面粗糙度为0.8a R mb.预加工孔直径:mm 20D 1.01.0-W +=c.拉削长度:mm 01.0030L -=d.工件材料:45钢,0.735b GPa ,185——220HBS ,孔为钻孔坯。

e.拉床型号:L6110型卧式拉床2.刀具材料的选择刀具材料选定为W18Cr4V3.几何参数的确定a. 前角0r前角0r 的大小是根据被加工材料性质选择的,材料的强度或硬度高,前角宜小;反之,前角宜大,前角的偏差值一般取为2°。

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7可以查得:0r =15°2°b. 后角0 后角0是拉刀的类型及被加工工件所需的精度来决定的,拉刀的后角应比外拉刀选的小些,校准齿的后角比切削齿的后角选的小些,切削齿后角的偏差取'30,校准齿后角的偏差取'15。

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8可以查得:切削齿后角0''23030 校准齿后角0''13015zc.刃带1a b 的选择刃带应根据拉刀的类型及被加工材料的性质选择,在拉刀的切削齿上,允许有=0°,宽度1a b =0.05mm 的刃带。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查得:1a b 切=0.05mm1a b 校=0.6mm4.齿升量z s 的确定齿升量z s 的大小,对拉削生产率和加工表面质量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齿升量是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拉刀的类型决定的,综合式切削方式拉刀粗切齿的齿升量z s 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0查得:z s =0.04mm5. a.齿距t 是相邻两齿轴向的距离,齿距越小,同时工件的齿数越多,切削过程越平稳,加工表面的光洁度也越高,但齿距小时,容削槽容积也很小,比较容易堵塞。

齿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对于综合式式拉刀:mm 0.8301.9)~(1.45L 1.9)~(1.45t 0=== b.同时工件齿数i Z 的确定可根据1.1-13查取i Z =46.拉刀刚度允许最大槽深max h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不同直径拉刀按刚度允许的最大槽深也是不同的,可以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8得:max h =4mm7.校验容屑系数k用不同的拉刀加工不同材料时,最小容屑系数k 也是不同的。

由齿升量和加工材料可以从《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5中选取最小容屑系数0.3k min =拉削刚料时,切削总是形成中空的卷屑,它们的体积总是大于被切下金属层的体积,二者的比值称为容屑系数k 。

min 2027.1630025.04414.34k l s h k z 〉=⨯⨯⨯==π 所以选取适用。

8.容屑槽尺寸容屑槽尺寸主要取决于拉削长度及每齿的切削厚度。

槽的各个参数与齿距t 之间的关系大致如下:h=(0.45—0.38)tg=(0.35—0.30)tR=(0.65—0.70)tr=0.5h所以各值如下:(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14)查得:切削齿:t=8 h=2.5 R=5g=3 r=1.3校正齿:σz t =5 h=2 R=3.5g=1.5 r=19. 柄部的计算:选用柄部时,应尽量采用快速卡头的形状,因其制造容易,柄部强度高。

柄直径1D 按标准选取,所以现取mm 16D 02.0-07.0-1=由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5查的:701=l 024.0'11D -= 15D 2='15l mm = mm l 02828``-= 5c mm = 最小横截面:952mm刀柄强度允许拉力[p]:对于W18Cr4V: [p]=3325kg σ=35kg/2mm对于45Cr : [p]=1900kg σ=20.1kg/2mm10. 拉刀强度校核①第一齿槽底直径'd :mm h 155.22202D `d w =⨯-=-=②切削刃总长度B ∑:mm D w 8.622014.3B =⨯==∑π③最大拉削力max P :max i P P B Z =••∑其中P 为拉刀单位长度刀刃上的切削力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5可以查的QP=12.1kg/mmkg 304048.621.12P max =⨯⨯=④最小断面拉应力σ: 由公式max min P F σ=可计算得: 2kg/mm 7.31953014==σ 在这一部位所用材料为W18Cr4V ,所以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36查的:对于W18Cr4V:[σ]=35kg/2mmσ <[σ]=35kg/2mm所以经校核可知,这以拉刀强度是允许的。

11.机床拉刀校核每一种型号的拉床都是规定的有允许的最大的拉力[max Q ],拉削时最大拉削力max P 应小于机床实际允许拉力[Q]=(0.5~0.9)[max Q ]。

一般对于新机床,上述公式中系数取0.9~1.0;对处于良好状态的旧机床,系数取0.8;对于处于不良状态下的旧机床,系数取0.5~0.7。

如果计算结果表明机床允许拉力或拉刀强度不够时,则应降低拉削力。

所以可得:[Q]=0.94max []0.91010000.910Q kg ⨯=⨯⨯=⨯所以[Q] >max P =3040kg也就是说机床校核允许。

12.拉刀校准齿直径z D .为了保证拉刀有最长的使用寿命,校准齿和最后一个精切的直径,应等于被拉孔的最大直径max D ,并考虑到拉削时由于金属或工件变形而引起的孔尺寸变化。

校准齿的直径z D 为:max z D D δ=± δ——变形量由《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4查得:变形量δ=0所以 mm 023.00M max z 21D D D +=== 13.拉削余量0Amm 123.119.9-023.21D -D A W z 0===单边余量m m 5615.02/123.12/A A 0===14.切削齿齿数q Z切削齿齿数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04.19~04.175~304.02123.15~3S 2A Z Z 0q =+⨯=+=)()( 取q Z =1815.校准齿齿数z Z :校准齿的齿数视加工孔的精度而定。

孔的精度要求较高时,校准齿齿数取的也变越多。

根据《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3S 可以查得:对于圆孔拉刀,加工工级及8级精度的孔时,选取z Z =716.确定各刀齿直径.<详见拉刀图纸>17.切削部分长度q I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mm 144188tz L q q =⨯==18.校准切削剖长度z I拉刀校准切削剖长度:m m 3575Z t L z z z =⨯==19.分屑槽尺寸.拉刀上开有分屑槽后,会降低加工表面的光洁度,为了提高孔的加工质量,在最后1个精切齿上不开分屑槽.切齿上不开分屑槽.拉刀的分屑槽尺寸由表1.1-19可以查得:槽数 12n 1= 槽宽 11b mm =槽深 10.7h mm = 槽底圆角半径10.3r mm =20.前导部的直径和长度.a. 前导部直径3D :由表 1.1-29拉刀前导部及后导部的形状和尺寸可知:选取了前导部形状得:10-1.0-w 320D D 。

==偏差取dd 或dcb. 前导部长度:由表1.1-29可知:mm l l 30~5.2230)0.1~75.0()0.1~75.0(03=⨯==取3L =25mm21.后导部直径4Da.由表1.1-29后导部中选取可得:mm 21D D 023.00max 4+== b. 后导部长度.由表1.1~29和表1.1-30可知:mm L 21~15307.0~5.07.0~5.0L 04=⨯==)()(从表1.1-30中直接选取m m 20L 4=22.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a.颈部直径:由前述计算并结合《复杂刀具设计手册》表1.1-25可以查得: 颈部直径m m 15D 2=颈部长径2b a L l l =+查《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拉刀部分》表29对于6110L 型拉床床壁厚度60b l mm =花盘法兰厚度30a l mm =所以颈部长度2603090L mm =+=b.过渡锥'315L mm =所以 柄部前端到第一齿长度'1Imm l l l l 20530159070L 0`3211=+++=+++≥‘23.拉刀总长度mm 4042035144205L L L L L 42q ·g =+++=+++=24.中心孔查《复杂刀具设计手册》总附表Ι可知:d=2mm D=5mm L=5mml=3mm a=0.8mm25.参考书目(1)《复杂刀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2)《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拉刀部分》(3)《刀具设计手册》袁哲俊明华机械工业(4)《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小结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的独立把拉刀的整个设计过程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由于设计容看似简单,其实所要做的辅助性工作也是相当多的,因为刀具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实在很多,所以在做课程设计之间,我又认真复习了从图书馆借来的拉刀设计的参考资料,学会了如何分析现有问题,并熟悉了设计步骤,知道了如何查阅手册和一些相关量的常规选取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