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由静到动,语调由轻 缓变得活泼些,声音相
对响亮明快。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第三联描写人的活动, 要读得活泼些,声音
相对响亮明快,让人
感受到动态场景。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想:此 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想象了词中描绘的景象 • 深切地感受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
(√ )
2.这首词中蕴含思乡的思想感情。
(√ )
3.这首词中的“千帐”只有一千只帐篷。( × )
课后练习
写同音字组词。
yú
业 (余 )
chóu
发 (愁)
( 寺 )庙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一、《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A )。
A.王维 C.李白
B.王翰 C.王昌龄
二、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 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潺潺流过。
竹林里传
来喧笑声。
洗衣物的女子。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完成《泊船瓜洲》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泊船瓜洲》;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中的意境美,学会欣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文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板书课题《泊船瓜洲》,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师提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学生跟着音频文件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泊船瓜洲》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七、作业设计1. 抄写《泊船瓜洲》全文,注意字迹工整、美观。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共21张PPT)

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整体诵读 ,初步感受
独坐敬亭山
[唐] 李 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方法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注释理解诗句; ➢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下一页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7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5:35:3315:35:3315:358/7/2021 3:35:33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715:35:3315:35Aug-217-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5:35:3315:35:3315:35Satur day, August 0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721.8.715:35:3315:35:33August 7, 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下午3时35分 33秒15:35:3321.8.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下午 3时35分21.8.715:35August 7,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3时35分 33秒15:35:337 August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3时35分33秒 下午3时35分15:35:3321.8.7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绝句》、《春晓》、《宿建德江》三首古诗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词。
难点:理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古诗词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检查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 讲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三、诗词解析(10分钟)1. 解析《绝句》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
2. 解析《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 解析《宿建德江》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哲理。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默写《古诗词三首》。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寻找并欣赏更多的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绝句》《春晓》《宿建德江》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词三首》各一遍。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默写。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练习,使学生对《古诗词三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习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二月二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游园不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欣赏古诗词。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画面,体会诗词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解释理由。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2)学生展示朗读、背诵成果,教师点评、鼓励。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杨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2. 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诗词中的意象、画面,体会到诗词的美。
3.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合作探讨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四年级语文下册上课课件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 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 景色图。你们看,诗中藏着景,诗中有画, 这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
诗中有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都飞入了菜花中,怎么也 找不到了。
“走、寻”是动态描写,这首诗中既有静态的画面描写,也 有动态的描写,这就是动静结合的手法。
语文
· 四年级(下册)· 人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同学们,淳朴的乡村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面。这节课, 咱们一起去看看这道独特的风景吧!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诗人高鼎笔下的乡村生活。在古代诗歌中,描写乡村田 园生活的这类诗歌被称为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范成大辞官后在故乡石湖住了十年, 将生活见闻写成了60首诗。这一组诗名为 《四时田园杂兴》。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景物: 篱笆、小径、树木、黄蝶、菜花
篱
菜
笆
花
一道篱笆,一户人家,一丛丛菜花。这就是中国古 诗中经典的乡村景象。
lí
篱
“篱”,注意读边音。“篱”字点 穿插到竹字头中间,下部分的撇折 不要写错了。
梅子金黄杏子肥,
看到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及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同时提高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朗读、理解、赏析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感。
2. 对古诗词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和教案。
2. 古诗词朗读音频或视频。
3. 投影仪和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播放古诗词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巩固学习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李白、杜甫3. 诗词内容:简要概括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
4. 情感表达:简要描述每首诗词的情感表达。
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的短文,包括诗词内容、情感表达和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课后,可以通过作业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授课课件

山
景 明月、松林 动静结合 清泉、山石
寄
居
情
秋
山
暝
竹喧 浣女 人 莲动 渔舟 以动衬静
水
课后作业
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下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停泊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作者简介
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 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 《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翠竹 莲叶 渔舟
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月夜山村的幽静。
试着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 的画面描绘出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资 作者晚年居蓝
料 卡
田辋川,过着 亦官亦隐的悠
闲生活。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中你体 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那边,这里指山海关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心
故乡
词意: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 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 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听到:乌啼 钟声
孤寂忧愁
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pàn
祖()发()停()河()
sìyúmián
()中()树夜不能()
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 .
1. 归浣女
..
.
歇.,王孙
..
浣女:歇:
王孙:
2. 乌啼., 愁眠..
啼:眠:
3.风一更., ,聒.碎, .
更:聒:
实用文档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
B.乌啼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实用文档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愁泊畔寺榆眠
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实用文档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