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6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高三语文试卷

2018-2019年高三语文试卷

2018-2019年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

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

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

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

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

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

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以另一项非遗项目,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

(高考语文模拟)河南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河南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南驻马店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离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

小目标也好,大远景也罢,“美丽中国”始终是的关键词。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得以基本实现。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来看,美好的生态环境皆建立于良好的生态观之上。

青年,青春使命在肩。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华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哲理般的生态文明思想。

及至新时代澎湃而至,更多人意识到,(),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攻坚治污也好,环保问责也罢,事后治理总不如事前。

如果青年能扛起环保责任、坚守生态理念,欠债再多总能还清,路阻且长也总能抵达终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米之炊理所当然义不容辞未雨绸缪B.无米之炊首当其冲义不容辞未雨绸缪C.无源之水理所当然责无旁贷防患未然D.无源之水首当其冲责无旁贷防患未然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B.物质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C.人类未来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D.人类未来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第二架试飞飞机转场东营试飞基地,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开启C919大型客机“1+M+N”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同时进行。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9.0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书》中的“道治政治,泽润生民”多被看作中国“政治”一词的最初来源。

古汉语中的“政”指国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治”则指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或是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

由此看来,古汉语中的“政”就是今天“政治”的意思。

而“治”则有今天“行政”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政治”译自西方“politics”一词,虽然翻译得很好,但也容易让今天的人们模糊了“政”与“治”的差别。

台湾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专门辨析过“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的不同。

他把人类的政治形态分为三种:封建贵族政治、君主专制政治和立宪的民主政治。

前两种政治形态的政权皆在帝王,帝王凭借德行或武力取得政权,依靠世袭延续政权。

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乏时政权合法性的反省,由于极少思考“政道”,所以所有的政治学说只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

其实,无论是打天下还是世袭,这种“政道”都是不合理的,因而可称之为“无道”。

中国传统政治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治道的不足。

牟宗三所说的“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很像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

政治学家孟德斯鸠认为,只有当政府被分成立法和行政两个部分,并能彼此制约和平衡时,自由才能得到保证。

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而实现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行政者则执行立法者通过的法律。

2018-2019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含答案)

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19.01.1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第1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 ,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黙,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 紧张的感觉。

A.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静C.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村托在山光水色之中,▲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于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②①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6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6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6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愈率吏民来降,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败于歧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是年号。

2018-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试题 语文

2018-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试题 语文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频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风、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历时短、气流剧烈、破坏性强,这些特点使强对流天气预报仍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不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格预报,有望帮助气象部门解决这一难题。

如何理解网格预报这一概念呢?形象点说,它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公里×5公里甚至1公里×1公里的网格,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个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拿北京的预报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但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除了对陆地上的网格进行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将我国的责任海区划分为多个10公里×10公里的网格,并进行海上能见度、海上大风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每天可以以更高频次更新和发布上。

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

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未来是什么样的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降水相态、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与以前的天气预报相比,网格预报是精细定量的数字化预报,在方便公众获取更精准更精细的天气预报之余,还将有助于预报员开展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

未来,气象部门还将发展结合物理机理与数值预报大数据挖掘应用的智能预报技术。

一方面,基于数值预报机理的数理统计形成复杂预报模型、预报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挖掘萃取、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将与天气预报更深入地结合。

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04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艺术在未来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吗?答案是开放性的。

在艺术领域,人们以计算机为工具,甚至编制智能程序,通过智能编程进行创作已不再是新闻。

“中国水墨画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和绘制系统”与模拟生成书画的相关程序也已经相继出现。

通过深度学习,微软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写出与传统诗歌相媲美的诗句,并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而音乐也因其形式化最强早已被成功模拟;近年来索尼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统Flow Machines制作了两首酷似披头士乐队作品的Al音乐。

……智能交互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智能打印艺术等将成为未来“奇点”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视域里,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

未来人类发展不应该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要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

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精神结构中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审美艺术三大板块的关系可能会被打破,因为作为这一理论前提的“主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

而我们又该如何期许中国文化的未来呢?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也许亚洲比欧洲更深沉,中世纪比现代更深沉,因为亚洲人和中世纪的人都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2018-2019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8-2019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朝援孝入律,虽是对周秦以来法律制度的继承,但在法律实践中又一改秦法简单以强制手段推行的弊端,在基层社会组织中,设立孝悌、力田、三老等乡官制度,以孝悌伦理劝谕风化,敦厚民风;在官员的选人制度上,以孝廉作为汉代选官的重要科目,促进了孝道伦理的推行;在养老制度上,以多种形式优抚老年,将孝道伦理推广到整个社会,形成敬养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在刑罚制度上,严惩不孝犯罪。

这样就构成了教化与惩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决狱”,不仅解决了孝道伦理法律化的道德难题,,也为法律伦理化提供了理论论证。

孝伦理法律化以其极大的强制性使得孝伦理得以积极参与汉代的政治生活,孝伦理的社会化则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使孝伦理观念成为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价值诉求与伦理原则。

忠伦理与汉代法制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不忠入律”。

汉代法律把不忠行为纳入法律体系中,体现了“君为臣纲”在封建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东汉时期形成的《忠经》成为固定化的法典,标志着两汉时期忠伦理已经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的政治(法律)伦理学说。

《忠经》对忠的概念作了系统阐释,并且赋予忠以神秘化的宗教意蕴,并把忠君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看作是最高的政治价值,强调恪守忠德所产生的政治功能。

《忠经》由统治者通过教化向社会成员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灌输,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忠君道德得到所有社会成员的认同。

而统治者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援忠于律,进一步强化了《忠经》的法律地位,使《忠经》不仅是一种探讨如何忠君事上的理论学说,而且成为具有封建法典意义的法律制度。

在现实的法律实践中,忠孝伦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人们在忠孝关系的伦理抉择上的两难困境。

在忠孝一体的情况下,以孝劝忠、移孝为忠、忠孝两全是人们行为的正当选择;在忠孝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下,则呈现出由汉代前期的孝重于忠到后来忠重于孝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6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原创)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几年来她们不知留下了多少色彩缤纷的文字,这其中有插科打浑,有集团大会上的激情言论,甚至还有偶尔酒醉的呓(yì)语。

B. 所向披靡(mí)的推土机、铲车凶猛地扑倒那些房屋顷刻把整个村庄夷为平地。

那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战争,一场荡涤一切的风暴,一片瓦、一块砖都不留。

C.我所生长与生活的这片神奇的土地,夹河高山,群峰竞秀,层层梯田,诡谲(yù)神秘,自是迷人。

河岸高处住人家,座座吊角楼,美得让人心醉。

D. 风雨交加的日子,狂风如笞(chī),暴雨如鞭,天地要被凌迟,万物都在颤栗,合欢却能够娇弱地花颜永葆,又耸起了并不威武但柔韧如水的双肩。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是最基本的能力测试。

选句来自散文与小说,主要涉及字音字形基础,之上穿插部分通俗字词考查。

难度系数为0.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原创)有些寂寞,实在高不可攀。

看墨西哥女画家佛里达的一生,与爱情和病痛做斗争的一生,虽然太多行为看上去叛逆,但实在因为太寂寞——谁能理解她的疼痛与孤独,唯有那支画笔吧。

喜欢看她的自画像,那样冷艳、那样寂寥、那样不顾一切的狂妄……【甲】饱满的色彩与夸张的服饰,那张模糊的美丽的脸,如此让人摄人心魄的忧伤。

是从看佛里达的画开始,认同这种高不可攀的寂寞,只有自己知。

在电影中,佛里达在临终前说:“我希望快些离世,”他顿了顿,“永远不再回来。

”【乙】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油画,1.04亿美元的拍卖价至今仍然是天价。

毕加索创作它时只有24岁,那时他刚到法国蒙玛特高地,也许那时他还怀着一腔单纯的热情,也许还有许多纯粹的寂寞,所以,这幅画里少年的寂寞也是那样高不可攀的寂寞。

几乎看到这张画的第一眼,我就被一种忧伤所侵略。

那是一种更安静更彻底更坚决的侵略!高不可攀的寂寞,绵延在这个少年的眼底,有什么比少年的寂寞更寂寞?——他的蓝色衣服,这蓝色多么正确,多么恰当多么惆怅,又多么哀伤!简单的样式,裹住一个稍显单薄的身体!连这单薄都如此完美!不,不,这一切不足以构成寂寞。

【丙】是他的眼神,是他头上的花环,还有他手里的烟斗。

——也只有拿烟斗才能体现少年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孤单吧!节选自雪小禅《高不可攀的寂寞》2、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人心魄B.怀着C.绵延D.难以言说【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选段语言优雅清丽,散文语言色彩浓厚,考查的要点在于熟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难度系数0.8。

3.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标点有误的是(2分)(原创)A.【甲】B.【乙】C.【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断句和标点使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题目选句主要考查对话标点、破折号、顿号等。

难度系数0.8。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原创)A.今年商务部将继续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推进二手车信息和信用体系,规范二手车交易秩序,促进二手车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B. 随着这部电影的放映,能够让观众在欣赏四翼恐龙的飞行神韵同时,了解远古时期的地理、气候等科学知识,感受远古恐龙世界的绚丽多姿。

C.《陌生人》改编自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的《父亲》,讲述了独自住在巴黎一间公寓的一位年迈老人的故事。

该剧也是泽勒最知名的一部作品,曾获莫里哀奖最佳作品等多个奖项。

D.2018年,中科院将执行第三次深渊科考,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将开始试验性运行,一场场“大戏”即将在深海“舞台”上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考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语序不当。

选句来自新闻报刊。

难度系数0.66。

5.以下材料为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标题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5分)(改编)本报讯:(3月17日)15点1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二丁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此次发射是长二丁火箭进入2018年以来的第4次发射,充分验证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应对高密度发射的能力。

在此前的3次任务中,长二丁火箭先后将高景一号02组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张衡一号”以及其他6颗小卫星送入太空。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8次飞行,也是进入戊戌新年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能力层级为E。

新闻来自文汇报民生版,内容为近期的科研成果,弘扬科学拓展精神,难度系数0.75。

6.“流水对”属近体诗中的一种,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上下相承,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请根据提供的诗句,对写相应的流水对句。

(6分)(原创)(1)时有落花至,□□□□□。

(2)江客不堪频北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对句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在理解流水对含义的基础上加以简单地运用,评分除体现流水对特点的基础分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炼字素养以及对仗工整,难度系数0.45。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改编)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

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

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

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

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

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

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

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

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选自《醒狮国学》)7.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说明在先秦时期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用之物。

B.唐朝茶道大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禅教的兴盛,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

C.着重精神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个人修养的提升,以期达到和谐的境界,是明代士大夫品茶的目的之一。

D.宋代的制茶技艺较唐代有很大的进步,如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都要求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能力层级为C。

考生要找到考查范围,要细心核对信息,本题较注重考查学生发现文本细节的能力,难度值0.68。

8.下列关于品茶方式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三国魏晋时代,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的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属于实用主义。

而茶到了唐朝,却上升到了精神领域。

B.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是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导致茶道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

C.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

D.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因为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和理解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因为题目考查范围为全篇,且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

难度系数0.7。

9.根据文意分点概括文中介绍了哪些方面的茶道文化,并各举一例。

(3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整体信息把握和分析,能力层级为D。

考生需要从字里行间找到作者答题的依据,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整合,难度系数0.6。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原创)卧铺阿城第一班坐火车的卧铺,心跳着进了卧铺车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