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故事的启示
[成长]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
![[成长]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ace5df052d380eb63946d83.png)
[成长]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篇一: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一生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
她坚强,她自信,她执着,她有着远大的理想。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把奖金捐给了科研事业,放弃了镭的专利,为了她所热爱的科学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原本可以在得到名利后好好享受,可她没有,她只会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说这是她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倒不如说这是她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她留心生活,在我们眼里平凡无奇的小事在她眼里就可能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她耐心地把精力花在小事上,将真理从中挖掘、开采出来。
别人还只停留在表面时,她已经想得很深了。
发现镭是她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从八吨的矿渣里提炼出了0.1克镭,矿渣中八千万分之一的镭被他们硬是提炼了出来。
这让我们看见了镭的珍贵,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比镭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居里夫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什么让他们三年零九个月不停地工作?是探索自然秘密,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念。
我的理想也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研究奇特的生物、探索远古的文化、发明先进的仪器是我最大的梦想。
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我知道了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我相信我一定会梦想成真!居里夫人给我的启示篇二:居里夫人,这个美丽的名字,使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明白了许多道理.居里夫人的美名,是永恒的。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发现和提炼纯净的镭,他们经常在一个破旧的棚子里不断地尝试,不懈地努力,争取早日取得成功.居里夫人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弄来了一吨可能含有镭元素的工业矿渣,在破旧的棚子里支起一口大锅,整天在烟熏火燎中熬制着这些工业矿渣.但她不知道,也或许是不想知道,这些有害的工业矿渣正在侵蚀着她的身体,手上、身上都留下了块块疤痕.她只知道,只要能早日提炼出来纯净的镭,不管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不能放弃。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篇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篇《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很想知道一个真实的居里夫人,而不是传说或者是神话故事般的居里夫人。
所以,我愿意了解她的历史、理解她自己的想法、理解她的女儿对她的看法、了解她的学生对她的评价。
这是我阅读《居里夫人自传》又去阅读《居里夫人传》的目的。
《居里夫人传》这部书是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写的。
通过这本书艾芙・居里向我们述说了她心中的母亲和她的母亲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我看到了一个完整、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妻子、老师、学者、战士的形象。
可能阅读居里夫人传记的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至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她宁可忍受贫穷和艰难而放弃了发现镭的专利权。
其实,居里夫人给我们感动的远远不止这些,她身上许许多多的细小品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我们应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如何塑造一个完善的自我,对比居里夫人我们应该想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年少不更世事的的我,阅读居里夫人的传记,只是想知道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登上了科学的巅峰?关注的更多的是她在科学上取得的成绩。
如今年过而立的我再读她的传记的时候,想要寻求的更多的是她对自己生命的态度、精神和她的情感。
在她的生命历程中,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美丽的值得整个人类骄傲的完美的人。
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一直是人类尤其是科学界的宝贵财富,她所企及的高度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她与她的爱人一生都把科学至于最高的位置,他们坚信科学的至高无上。
她对自己的爱人深深的眷恋,她曾惧怕爱人离开她的时候她不能活下去,但居里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事,一个人即使成了没有灵魂身体,还应该照常工作。
”正是凭着这句话,她完成了丈夫没有完成的工作,将他们的爱情和对爱情的坚贞、对科学的忠诚进行了到底。
他们一直把他们对科学的信仰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所以,他们能够克服艰难万险,没有实验仪器自己发明创造,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没有人住的漏屋子里从事他们的科学研究,并能乐此不疲。
《居里夫人》读后感14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14篇《居里夫人》读后感篇1今年暑假我读了《居里夫人传》,使我深受感动。
她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丧夫。
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一生都在与命运作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她认为人要有毅力,否则会一事无成。
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
镭虽然不是第一种放射性元素,但它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
利用这种放射性,人们可以有效的治理癌症,这位医学界带来了很大的福音。
居里夫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数不胜数,不但如此,她高尚的人品也值得我们尊敬。
居里夫人对自己的祖国忠贞不渝,新元素钋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祖国波兰,她说:“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土地。
”她处事谦虚低调,即使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也不愿在媒体上露面。
她对孩子说:“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否则会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评价她:“在我认识的著名人物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个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然而,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清晨离开了我们,经过验尸报告导致她死亡的杀手是镭。
我觉得她并没有永远的离开我们,因为她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居里夫人》读后感篇2我在寒假的时候读了一本书的名字叫《居里夫人传》这本书让我觉的意义也是很大不光是知识还是大道理我都能在《居里夫人传》里学到的。
但再我看乐里面内容之后然我很感动特别是有两篇写的很生动。
可能有的同学没有看多所以我来告诉大家。
比如说第二卷第十四章让我感到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我现在的生活是不能和居里夫人的当时生活比的。
那一章写了夫妻两个人都在简陋的实验室里一直都在引人入胜的奋斗着,而且还指导着下一代的学生做试验如果这一幕要是被看到了这个人一定是很感动的因为本来自己的生活就是很苦的了但还是不顾自己的幸苦在教下一代学生想让自己的力量一直传下去。
他们家的一个月的生活只是靠着500元来养活自己的夫妻两人还有自己的女儿还雇了一个女仆和一个奶妈这样他们是更加不够用了所以他们一直是省吃俭用的但他们有三个女儿这样他们只有在实验室更加幸苦的工作了,这就是他们艰苦的生活。
居里夫人读后感

居里夫人读后感居里夫人读后感(通用15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
后来,居里夫人靠自己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己的求学梦。
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
婚后,他们一直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
后来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
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
1克镭。
他们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
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
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
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己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
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希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居里夫人读后感2暑假里,我阅读了《居里夫人》这本书。
读完之后,居里夫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示。
居里夫人曾经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后来成为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对知识的向往和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使她成为我们所钦佩的人。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她的成功背后却藏着正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居里夫人小名玛妮雅,出生于波兰,她的父亲是一位教师。
当时波兰被俄国占领,所有人都变成了俄国的奴隶。
这在玛妮雅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她为此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在玛妮雅十岁那年,她的母亲身患重病,不幸离世了,母亲的病故,又激励着玛妮雅报效祖国的念想。
她长大后,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到巴黎求学,玛妮雅当时的住处没火,没灯,甚至连水都没有,这里非常寒冷,她只能把她所有的衣服盖在身上保暖,在这种环境下,玛妮雅仍然刻苦学习。
取得了数学和物理两个毕业证书。
她在毕业前不久认识了比埃尔,两人志同道合,最后结为夫妻。
当时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只有一间小屋子和基本的生活用品。
夫妻两人废寝忘食地做实验,身体健康也不注意。
经历种种失望与兴奋后,终于提炼出一种叫“镭”的元素,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
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们。
几天后,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居里夫人唯一的长辈,她的父亲因病去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车祸居里夫人失去了自己至爱的人———比埃尔。
这位坚不可催的波兰女科学家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她心中的痛,脑中的愤怒,通通被她化成钻研科学的动力,她那已经被“镭”辐射得变了形的手不停地忙碌着,继续探索“镭”的奥秘。
1911年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
1934年她的病情严重,两个女儿带着母亲去看病,高烧已超过40度,可医生们都诊断不出是什么病,最终享年66岁的居里夫人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科学实验,离开了这个世界。
《居里夫人》读后感2居里夫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她的一生如惊涛骇浪般,跌宕起伏.本书主要叙述了玛丽斯可罗特夫斯基从小时候对科学的好奇、长大后对科学的无比热爱直到最后的成功,中间以对科学的热爱为暗线,讲述了她求学道路上的坎坷,婚姻的不幸,独自抚养儿女的困难以及最后时刻病痛的折磨,向所有人展示了一位女性的拼搏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故事。
《居里夫人》读后感集合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集合15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居里夫人的故事》的.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早已激动不已。
我感觉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
她的一生,对我有许多的启示。
玛丽·居里是波兰人,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小时候,她忍受着亡国之耻。
在她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去世了,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居里夫人伤心了。
可她去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了。
特别是她那排除一切干扰的学习态度让我感到敬佩。
有一次,同学们要和她开个玩笑,在她读书的时候,用椅子把她围了起来,在她身子的左面、右面和后面各放一把椅子,在这三张椅子上面又放了两张,最后在这两张的椅子上面又放了一张,做这个“建筑”的“顶”。
整个过程中,她一直在看书,一点也没有发现,直到书看完了,她抬起头,整个“大厦”轰然倒塌。
她才发现,同学们和她开玩笑。
由此可见她读书是多么认真啊。
她长大后,不断做科学实验,每天都在一口巨大的锅炉旁一次搅拌着二十多千克的沥青铀矿废渣。
在热腾腾的锅炉旁一站就是四年,终于从八吨废渣中提炼出了一克镭。
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有着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她也非常谦虚,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同学,考试一取得好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
我对居里夫人的人格感到钦佩。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项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杰出的科学成就一样,在人类文明史上闪烁着令人崇仰的熠熠光辉。
她坚强、她意志纯洁、她严于律己,使我不得不肃然起敬!现在,我要向她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使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居里夫人》读后感2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风云人物,他们当中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科学家和优秀的艺术家。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15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有一本书《居里夫人的故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和对一件事的执着。
里面写的主人公更是我的偶像,精神是我要学的榜样。
这本书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原名是玛丽亚,法国名叫玛丽,她是个波兰人。
因为家里容不得两个人上大学,也有点拮据,所以玛丽亚为了让姐姐上大学,她离乡去Z家做家庭教师。
姐姐结婚了,把玛丽亚接去法国巴黎上学,她还遇到皮埃尔并与他结婚了生了两个孩子。
她与皮埃尔发现“镭”,把它奉献给科学,荣获诺贝尔奖。
皮埃尔死后,玛丽发现了镭盐,再次荣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对自己的知识无私奉献给科学,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无论自己生着病,都不放弃,还是对科学那么执着。
共产党的宋致元也是一个无私奉献和执着的人。
他主编了《中共滕县组织史资料》、《中共滕州党史大事记》……每本都有几万字,他把他所知道的知识和精力奉献给社会。
1987年,宋致元由于长时间伏案阅材料、学文章,所以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但是,他仍坚持工作。
直到痛得不行才上医院治疗,还要一边治疗一边工作。
这种对工作的执着,使他一直顽强的生活着。
居里夫人和宋致元一样,都是无私奉献和执着的人。
这种精神是全中国值得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无私奉献和执着的人致敬。
居里夫人更是科学界和全世界的伟人。
《居里夫人》读后感2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
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 " 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
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
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
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
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2024年居里夫人传读后感样本(三篇)

2024年居里夫人传读后感样本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
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
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
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
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
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
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
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
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里夫人故事的启示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是放言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的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那时,她身患血癌,却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她不怕死亡只怕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
如果说在波兰最美丽的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么那就是玛丽·居里对民族的怀念。
玛丽·居里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
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金属中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
她知道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
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1898年12月,她站在法国科学院的讲台上宣布这一件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她并不是第一个人,但她是起决定性的一个人。
她为了做科学研究甘愿让酸碱侵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丽的额头。
千百年来,漂亮、美丽就是一个女人最高荣誉,最大的资本,可是她却对那些不屑一顾。
她坚持不懈,历经夜晚白天数次交替,吞咽周围冷寂之苦,为的只是心中那熠熠闪耀着动人光辉的科学之灯。
多少次,曾一个人孤军奋战,多少次,曾平凡无味地不断重复同一个实验。
她终于成功了!
你能想象吗?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甘于只潜心于一处,愿意只是一昧地搞研究;一个女人舍下自己的虚荣放着外面繁华的世界,甘于忍受钻研之苦。
即使她没有尼古拉的天生神算,没有奥本海默富裕的家境,没有富兰克林的外交才干,却凭借自身的坚持不懈,屹立于科学人才众林至上。
她是谁?她是镭的母亲,她做到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却从不骄傲。
你能想象吗?一个获得很大成就的人却从不把名利放在心上。
曾经看过一段话是这样说
的:有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
”这就是玛丽·居里对于名利的态度。
她觉得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在名利面前,我们应照样活得潇洒。
你能想象吗?当玛丽·居里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式时,华沙的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他们中有国家领导人,有著名科学家,有居里夫人的亲友……但是就当大会快要开始的时候,她忽然从主席台上走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众人正疑惑她的行为时,只见她来到一位坐在轮椅里的老年妇女面前。
她深情地亲吻了这位老年妇女,推着这位老年妇女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
回到台上,她向大家介绍,这位老人就是她自己年少时代教自己法语的欧班老师。
她爱她的老师,就算她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她的老师,就算现在的她正处于成功的顶端,就算她早已是世界闻名的居里夫人,可是她懂得感恩!一个人无论做到了多大的成就,不懂得感恩也是徒劳无用。
她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这是她所写的《我的信念》中的开头。
我想说如果这个世界是一片昏暗不清的黑夜,那么她会是指明道路的路灯,如果没有她我们永远都不会明白这个世界还会有这样伟大的女性!
爱因斯坦与玛丽·居里有将近20年的交情,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被居里的坚强、意志的纯洁、律己之严、客观、公正不阿深深折服了。
在玛丽·居里的悼念会上,他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这是他对她的高度赞扬。
我想说,玛丽·居里,如果这个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那么你是那朵独自开放默默凋谢却给人芳香的雏菊。
她的成功,宛若堆沙成塔,积累叠加,毫不松懈:宛若冰上生火,机会渺小,却忍受煎熬;宛若东升旭日,光芒绚烂,无人知晓。
在成名的道路上,她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她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她用她的人生完整地诠释了她这句经典名言。
我们要如居里夫人一般,钟爱于自身的责任,追求目标,达到成功。